?

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路徑與發展機制

2014-08-15 00:43
關鍵詞:落后地區區域經濟

宋 剛

(中共濱州市委黨校 經濟學教研室,山東 濱州256600)

我國西、中、東部區域經濟發展嚴重不平衡,差距較大,這給我過經濟發展帶來很大影響。從經濟學和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歷史變遷中不難發發現,協調區域經濟發展所依賴的主要路徑就是產業轉移,而其長效發展機制就是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經濟手段的有效結合。宏觀上講,產業結構轉移就是產業結構內部的提升,而微觀上講,產業轉移是根據地區基本條件,發展優勢產業,協調區域經濟發展。

一、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經濟運行的外部環境不穩定

現階段,我國的銀行信貸機構先后形成,但是在集資能力和經驗上還有很多欠缺,工作流程不規范,金融領域的評價體系、信用體系和保障體系不健全,這致使我國實體經濟發展缺乏相應的完整性,銀行、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并沒有密切關注區域內的企業發展。面對這樣的情況,需要優先發展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同時加大對其他企業的扶持力度。

(二)金融政策不平衡

如果區域內金融政策不平衡,會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實力不斷提高,這種不平衡的金融政策更加凸顯出來,這樣更加劇了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性。

(三)區域內資金供給不足

我國很多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區域都存在著供給不足,資金需求量較大的問題,主要表現為:1經濟發展的獎勵機制和責任機制不匹配;2.供需條件不能滿足信貸資金的要求。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企業融資,限制企業的擴大再生產和經濟效益的提高。

(四)區域資金逆向流動

農村資金向城市流動,這是資金在區域之間的主要流動形式,換句話說就是資金由經濟落后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對銀行資金的優化配置由我國統一展開,在對經營授權的一級信貸投資配置的過程中,需要對企業經營的業務、資產質量進行綜合評價,將其作為區域內的主要參考標準。在經濟落后地區缺少優秀企業,無法展現比較理想的分行經營效益。由此,在銀行信貸資金配置的過程中,體現出的是其不利地位。所以,導致銀行信貸資金全部流向城市,這讓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

二、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路徑

產業轉移是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路徑,微觀上是基于地區優勢條件,建立地區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來實現,宏觀上是給予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的。

從產業結構調整方面來看,其變化過程中存在兩條清晰的路線:一條是不同部門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另一條相同部門產業結構要素發生變化。不同部門產業結構的變化主要是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過渡,通過部門結構變化來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如果發達地區內的某些產業達到飽和就向經濟落后的區域轉移,其一,可以促進落后地區產業結構向更高級別發展;其二,可以提高轉移后的經濟區域內的產業結構提升。比如基礎工業如果從發達地區向落后地區轉移,一方面可以促進發達地區集中力量發展附加值更高的產業,另一方面就可以鞏固落后地區的基礎工業發展,一舉兩得,是一個雙贏的策略。同部門產業結構要素指的是從勞動密集型產業想資本密集型產業過渡。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現狀是,發達地區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勞動力成本卻越來越高,如果可以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落后地區轉移,一方面可以繼續提高發達地區的整體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又可以為落后地區增加稅收機,提高地區就業率,加快落后地區的工業化進程。

產業轉移作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主要路徑,其發展機理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進行理解,產業轉移主要有兩條基本路線,第一條路線是部門結構變化同部門生產要素緊密結合,二者相互作用,共同發展。通過部門要素在經濟區域間的流動而引起部門產業結構的轉變,而部門產業結構變化又可以優化區域內的部門要素分配。第二條路線是滿足產業結構變化的基本規律,在區域間轉移的產業相互促進,形成共生產業鏈,一個是區域之間的共生產業鏈,各個地區經濟發展在這個共生產業鏈上形成分工合作的關系;而另一個是落后經濟地區的共生產業鏈,在這個產業鏈上,發揮地區優勢產業而形成的主導產業、基礎產業、輔助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實現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三、區域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采取政府和市場相互結合的發展方式,是促進地區經濟增長,優化地區資源配置的長效發展機制??偨Y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得出一個重要結論就是要實現經濟發展和經濟轉型,必須堅持政府和市場的有效結合,政府要做好地區經濟的宏觀調控,通過經濟轉軌逐漸形成以市場為基礎的資源配置。在市場調控失衡的地區,絕不可以通過簡單地引入政府調控來解決。只有市場經濟不能發揮作用的時候,才可以通過政策來提高地區產業的金鷹效率。所以,總結我國三十幾年的發展經驗,只有將政府的宏觀調控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才能協調區域經濟發展。

第一,必須按照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對于一些影響區委條件的基礎設施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投資興建,具體來說可以以國家為主導,帶動整個社會共同參與到基礎設施建設當中,實現投資多元化。對原本較為落后的區域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在空間上改善落后地區的發展條件,提高其經營的外部性,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這是縮小區域差距的根本路徑與機制。

第二,政府可以通過簡政、放權等方式給地方發展創造新的空間。在地區與中央不發生根本利益沖突的前提下,給地方發展提供更加寬松的發展條件,制定因地制宜的法律法規,鼓勵地方政府按照自己的現實情況進行改革與創新,降低地區企業的經營成本和相關風險。我國實現社會發展的重要幾根煙就是塑造利益相對獨立的地方經濟發展體制,通過合理的競爭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如果地區發展仍有相應的創新空間,必將帶動整個地區,甚至國家經濟的發展進步。

第三,地方政府要解決一切不利于生產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管理機制和稅制,尤其要接觸限制勞動力流動的戶籍問題和其導致的不平等公共福利待遇問題,鼓勵勞動力要素在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自由流動,由此促進區域居民收入分配的合理性。這也是十八大報告中關于地區經濟結構和城鄉一體化發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也是今后地方落實的主要困難。目前的戶籍制度產生于二元結構下,工業傾向城市發展的基本制度下,如果對戶籍制度進行改革,必然會觸及更深層的矛盾。我國戶籍制度不斷強化,主要表現在戶籍與特定城市的居民福利密切相關,甚至就業人員子女入學,交通事故賠償、醫療等都與戶籍有關,所以各個地區的福利實現均等化是戶籍制度改革的前提基礎。

第四,我國東部地區要在中央政策鼓勵下,努力提高GVC的高端環節,以此作為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的只要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東部地區要以質量和經濟效益作為中心,針對地方政府的各項政策制定績效考核體制,淡化經濟發展單一的GDP目標及稅收,否則,東部地區的發展處于地方政府利益考慮,可能會用過各種扭曲的價格機制影響地方產業發展。

第五,我國東部地區要不斷提高戰略發展機遇,擴大內需,將自身在GVC中的國際代工學到的各種工作經驗逐漸運用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當中,甚至可以運用到建立國內行業生產的價值鏈、國家價值鏈和地區價值鏈當中。通過保留公司、轉移工廠的方式轉移國內價值產業鏈,實現產業在各個區域之間的轉移。此外,加工貿易類型的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與國內零售企業的合作及市場開拓。我國很多加工貿易企業的產品質量較高,在國際市場非常搶手,但是卻在國內沒有銷路,其主要原因是這些加工企業和國內的零售企業之間的對接存在很多問題,比如配貨方式和批量,零售企業主要以小批量為主,而加工企業以大批量為主。不僅如此,國內的結算方式主要是定期結算,而外貿交易主要以信用托付為主,但是很多加工貿易企業認為國內零售企業的這種方式會影響自身的資金周轉,所及會減少與國內零售企業的合作。此時,國內中介機構,例如有些金融部門會接入交易擔保,保障定期結賬,這對雙方交易來說十分必要。

四、總結

從經濟發展目標及趨勢來了說,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市場競爭環境及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形式,給予整個金融領域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必須協調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創新發展機制,在整合區域發展的同時不斷尋求突破,力求區域經濟穩定發展,不斷促進我國經濟健康、穩定、和諧發展。

[1]劉志彪,張少軍.中國地區差距及其糾偏:全球價值鏈和國內價值鏈的視角[J].學術月刊,2008,(5).

[2]張建民.陸橋經濟帶與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1).

[3]劉銳,呂臻.區域經濟發展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J].農村經濟,2010,(12).

[4]曾禮,崔如波.試論構建川渝黔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長效機制[J].重慶社會科學,2005,(9).

[5]翁乾麟.產業轉移理論與區域經濟發展——兼論賀州市產業轉移問題[J].學術論壇,2007,(12).

[6]黃麗芬.江澤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觀探析[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5,(5).

[7]武建強.基于全球價值鏈視角的我國地區差距分析[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8]陳柳欽.產業集群視角下的總部經濟發展問題[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9]唐志強.論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市場機制與政府調控的非分離性[J].河西學院學報,2006,(4).

[10]鄧俊榮,夏永林.價值鏈整合、競爭優勢培育與西部經濟發展[J].未來與發展,2006,(4).

猜你喜歡
落后地區區域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分割區域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少數民族地區縣級圖書館管理面臨的問題及措施
落后地區教育要注意培養家長的素質
區域發展篇
區域
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