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英語互譯理論與實踐課程研究

2014-08-19 20:43黎東良
中國大學教學 2014年3期
關鍵詞:筆譯德語理論

摘 要: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正由在經歷一個從"本土型國家"向"國際型國家"的轉變。學習外語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掌握兩門外語的高級外語人才匱乏。國內高校開設德英語互譯實踐課的極少,這方面的研究幾乎是零。開展這方面的教學和互譯實踐既有助于我國培養通曉多門語言的外語高級人才,也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本文作者擬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怎樣開設德英語筆譯理論與實踐這門課:(1)開展德英語互譯教學從基本詞匯開始是前提,(2)開展德英語互譯教學應遵循循序漸進、先易后難的原則,(3)德英語互譯與待翻譯文章之語篇多樣性的關系。

關鍵詞:德語;英語;筆譯;理論;實踐

一、引言

根據統計, 中國目前約有3億人學外語。外語教學不僅是外語教師的大事,更是中國的一件大事。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正在經歷由一個從“本土型國家”向“國際型國家”的轉變。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原司長李宇明曾指出,“國際型”國家對外語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特點是需要外語服務甚至“外語生活”。隨著國家的進一步開放,中國走向世界會更加廣泛更深入;世界之來到中國也會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并且作為發展中大國,中國還需要承擔愈來愈多的國際義務。

我國的外語教育自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發展迅猛,成就矚目。但是問題也不少。胡文仲在《新中國六十年外語教育的成就與缺失》一文中認為,我國外語教育的缺失表現之一就是“高水平外語人才培養規劃的缺失”。

據2009年的統計,我國高校開設英語專業的約有1000所,開設德語專業的有82所。德語已不再是小語種,而是通用外語之一。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英語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勢的語言。英語在45個國家是官方語言,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德語國家是西方強國之一,德國是歐盟經濟的火車頭。德語已成為“歐洲的語言”。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進一步提高,可以預期,今后大型國際賽事,國際博覽會在中國的舉辦將會越來越頻繁。同時,要提高中國以及中國各地區的國際知名度,我們就要加強對外宣傳,進行多語種間的翻譯研究。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期間,就存在一個多語種之間的互譯問題。因此,在已有的某一外語文本的基礎上進行外譯外,例如英德互譯,既經濟又方便。研究德語和英語間的互譯就顯得非常必要。

遺憾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還沒有看到學界在這方面有什么作為。我們曾對中國知網1979至2012年來的研究成果進行跨庫檢索,幾乎沒有關于德英語互譯的任何成果。我國絕大部分高校一直沒有開設相關課程,人才培養是零。對于中國學習者來說,我認為,開展德英語互譯的必要性及其作用至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通過這種翻譯課程和進行相關的互譯實踐我們可以鞏固自己的德語英語的能力。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國際合作的深化,美國作為僅存的超級大國,英語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其影響力之大是有目共睹的。就是在德國,人們也以能講英語為榮。德國大公司西門子的工作語言就是英語。在國內,去德國公司工作,會德語并無太大優勢;若在會德語的同時,又會英語,則其優勢自不待言。這也是為什么雙語人才吃香的原因。這既有利于學生就業,也有利于傳播文化,更有利于我國的對外宣傳。

其次,通過這種翻譯,我們可以檢驗國內英語界翻譯工作是否正確,是否精確。例如,FBI(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在中國都被譯成“聯邦調查局(美國)”。根據《漢英雙語現代漢語詞典》,“調查”指“為了了解情況進行考察(多指到現場)”。若我們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美國的“聯邦調查局”在他們心中應該是個什么機構,他們很可能不知道。同樣是這個詞,在德語里,它被譯成“美國聯邦刑事警察局”(Kriminalpolizei der USA)。若我們這個時候去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美國聯邦刑事警察局”是干什么的,我敢肯定沒有人不知道的。這就表明,我國英語學者對該詞的翻譯是不成功的,是明顯的直譯。

再次,通過這方面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語言間的互譯的規律,知道其難點,不同之所在。例如德英語詞匯語義、語氣間的不完全對等,英語詞hard working在英語里指no idea, just know to work,至少略有貶意。德語詞flei?ig則不含貶義。又如漢語有“一箭雙雕”,德語里有zwei Fliegen mit einer Klappe schlagen, 英語里有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兩鳥)?!耙患p雕”、“一石兩鳥”肯定比德語里的“用一個蒼蠅拍打死兩只蒼蠅”要困難。

最后,開設這方面的課程,進行相關研究,有助于縮短我們和其他國家的差距。據我們所知,到目前為止,國內高校開設德英語互譯實踐課的極少。能夠開設德英語互譯的學校幾乎是鳳毛麟角??墒?,在國外,尤其是在歐美開設這樣課程的高校以及從事這樣的研究的人員不少。例如,在德國的海德堡大學有一個翻譯系從事德英語互譯研究,英國學者Peter Newmark就是這樣的研究者之一。因此,無論是從國家的經濟、安全需要,還是跟國際接軌而言,我們在這方面的差距很大。2006年,筆者率先在當時所在的學校德語系開設了德英語互譯實踐課。這樣的課程在國內是第一次。之后,也一直在從事這方面的教學,進行過這方面的探索,借此機會談談這方面的做法,為國內開設英德雙語專業的高校同行從事英德互譯教學提供必要的幫助。

二、開展德英語互譯從基本詞匯開始是前提

我們知道,語言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一般認為,人類的語言是由下列三部分構成的:語音、詞匯和語義、語法。我們研究語言,使用語言,都離不開詞匯,因為它是語言里能夠獨立運用的最小的符號。

英德互譯教學為什么要從基本詞匯開始呢?這是因為基本詞匯是語言詞匯里的核心;它所表達的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例如它涉及生活必需品、自然現象和物體、親屬稱謂、人體器官、表示人和物的特性、活動、指代和數量等等。同時它們比較穩定,不易變化。最后,基礎詞匯具有能產性,它們的構詞能力強。根據語言學家Terrel的觀點,只要掌握了足夠的詞匯,即使沒有多少語法知識,外語學習者也能較好理解外語和用外語進行表達。語言學家Wilkins曾指出沒有語法只能傳達很少的信息,沒有詞匯則什么也無法傳達。

英語的詞匯有多少?目前無定論。但是,最基本的英語單詞,有人說是850個。美國之音的VOA特別英語,使用的基本單詞約1500個。所以,學習英語者學好這1500個基本單詞,將會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全部德語詞匯估計在30萬至50萬之間。但是,根據Pfeffer的調查,最基本的德語單詞為1285。掌握了它,視語篇的不同,人們就能讀懂文章的85.9% 到92.2%。Lewandowski認為最常用的德語單詞為1000個,有了它,就可讀懂各類題材的德語文章的約80%,掌握了2000,就能讀懂90%的各類文章。

根據德國的dnf出版社的統計,最常用的、最基本的德語單詞為約800個,最基本的英語單詞也約為800個。我們在德英語筆譯課內,在講授詞匯時,我們主要講授和練習這些基本詞匯的互譯。

在德英詞匯的互譯過程中,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值得注意:

一是多個德語同義詞只能翻譯成一個英語詞。例如Abreise, Abfahrt對應英語的departure;其中,Abreise用于人,Abfahrt用于車、船。實際上,英語的 departure還指飛機的起飛,這時德語里只能用Abflug。類似的例子還有德語詞Augenblick, Moment, 它們只能翻譯成英語的moment; 表示條件的德語從屬連詞wenn, falls翻譯成英語,只能是if。da, dort對應英語的there。einfach, leicht可譯成easy; genie?en, gefallen可譯成to enjoy; Laden, Gesch?ft可譯成shop; setzen, legen, stellen可譯成put。

一個英語詞對應多個德語同義詞:all: alle, alles, ganz; as: als, wie, da, weil; at: an, auf, in, um, zu; by: durch, von, an, bei; cry (for): weinen, schreien, Schrei (nach);on: auf, in, an, über, bei。

二是一個德語詞對應兩個或多個英語詞,或者一個英語詞對應兩個或多個德語詞。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名詞、動詞、形容詞等間的互譯,例如falsch可翻譯成false, wrong。又例如Arbeit可翻譯成英語的work, job; deshalb: therefore, for that reason, that`s why; erstens: firstly, in the first place; Gep?ck: luggage(British English), baggage(American English); sich gew?hnen an: to get used to/to get accustomed to; gro?: big, great, large, tall;Himmel: sky, heaven; jeder(mann): everyone/everybody, anyone/anybody; klein: small, little; krank: sick, ill;k?nnen: can, be able to; müssen: must, to have to; neben: next to, beside; schon: yet, already。

一個英語詞對應兩個德語詞:be able to: k?nnen, im stande sein; agree to: zustimmen, einwilligen; although: obwohl, obgleich; beat: schlagen, besiegen; busy: gesch?ftig, besch?ftigt。

三是德英短語互譯時的單復數問題。德語短語為單數,翻譯成英語是則既可以是單數,也可以是復數:es gibt: there is/there are。

四是德語短語翻譯成英語時,在英語里可能有不同的介詞或者相反:froh über: glad at/of/about;, (un)glücklich über (un)happy at/about; bereit zu/für:ready for; informieren über: to inform of, about, on; zweifeln an: to doubt of/about。

五是德語介詞翻譯成英語后可能是介詞短語:wegen: because of;trotz: in spite of; anstatt: instead of;但是,vor英譯后可能是一個詞組in front of,也可能是個介詞before。

六是英語里的詞或者時間短語翻譯成德語的介詞短語:goodbye: Auf Wiedersehen; five years ago: vor fünf Jahren。

七是某些英語詞翻譯成德語后可能具有兩種詞性,既是名詞也是動詞:dress: anziehen(動詞),Kleid(名詞);dream: Traum(名詞),tr?umen(動詞);excuse: Entschuldigung(名詞),entschuldigen(動詞);jump: springen(動詞),Sprung(名詞);love: lieben(動詞),Liebe(名詞)。這是因為英語的詞匯往往是不同詞類同形。

最后是德英詞匯互譯中的語義問題。例如,英語詞student可以翻譯成德語的Student, Schüler,但是,德語的Student只能用于大學生,Schüler只適用于中小學生、技校、職校學生。又例如英語詞dissertation在英語里指long written or spoken account,也就是長篇論文或演說,它可以指學士、碩士論文或者博士論文,指博士論文時常加上doctoral dissertation,指碩士論文時常用a mster`s dissertation,指學士論文時用bachelor`s dissertation;德語里的Dissertation只能指博士論文:für die Erlangung des Doktorgrades angefertigte wissenschaftliche Arbeit; Doktorarbeit。德語的Himmel,既指自然界的天空,也指宗教里的天國,天堂,可譯成英語的sky和heaven;而sky和heaven兩個詞既指自然界的天空,也指宗教里的天國,天堂。

三、開展德英語互譯應遵循循序漸進、先易后難的原則

作為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我國古代的《學記》指出:“不陵節而施?!边@句話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另外,《學記》也要求“先其易者,后其節目”,指的是提問應遵循先易后難的教學原則。

為什么要采取這種循序漸進、先易后難的原則呢?這是因為這樣做符合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順序。開展英德互譯教學涉及的是兩門外國語言,每個學生所掌握的語言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學習自信心也各不相同,畏難情緒不可避免。一旦采用比較難的學習材料,就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

當然,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就要求教師要按照先易后難、由簡到繁的規律,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講解和訓練,注意培養學生堅強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心,按規律去學習。我們的做法如下。

首先,開展德英的基本詞匯和短語、縮略語的互譯,為翻譯不同的語篇打基礎,學生可以帶詞典。例如給出英語的一周名稱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給出英語的月份如January,February,March,April,May,June,July,August,September,October,November,December,要求學生隨堂翻譯成德語;給出德語里的季節名稱Frühling, Sommer, Herbst, Winter, 給出部分德語國家的節日如der Neujahrstag,das Dreik?nigsfest,der Karfreitag,Tag der Arbeit,der Himmelfahrtstag,Pfingstmontag,Ostern,Weihnachtstag,給出最常見的德語縮略語如AG,Bhf,BRD,DB,d.h.,DIN,GmbH,Hbh,Lkw,要求學生隨堂翻譯成英語。同時,也給出德語或者英語的短語要求學生課內進行互譯:Guten Morgen,Guten Tag,Guten Abend,Gute Nacht,Auf Wiedersehen,Bis bald/morgen,Gute Reise!Viel Verguegen!Viel Glueck/Alles Gute;No smoking! Sorry. Excuse me, With pleasure, It`s a pity. Don`t worry, It doesn`t matter, I beg your pardon? Have a good journey, Have a good time, Good luck。

其次,翻譯簡單的對話,選材的原則是實用性,例如購物、問路、買車票、看醫生、訂房、觀光等等。例如讓學生把下列簡短對話翻譯成英語:Ich bin Engl?nder. Sprechen Sie Englisch? Spricht hier jemand Englisch? Verstehen Sie mich? Wie hei?t das auf Englisch? Was bedeutet das? Bitte, sprechen Sie langsam! 這一段對話講的是語言的問題,有無人說英語,這個東西用英語怎么講,請講慢一點等等。

再次,就是翻譯略長一點的短文。例如讓學生翻譯這么一段文章:

There are four cases in German: nominative, accusative, dative and genitive. These cases are used for articles, nouns, pronouns and adjectives according to their position.

German also has three genders: masculine, feminine and neuter. They apply not only to living beings but also to inanimate objects: e. g. der Tisch, die Tür, das Bett. There are no clear rules for the use of the different genders. Similarly there are no precise easy rules on how to decline German nouns and these declensions have therefore been omitted.

這篇短文講的是德語的格和性的問題。以英語為主的英德雙語班學生學德語都學了4年,對德語的情況很熟悉,翻譯起來并不覺得難。

這樣做的作用或者說效果很明顯: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

四、開展德英語互譯應遵循待翻譯的語篇多樣性的原則

我們知道,待翻譯的對象可能是一個詞或者一個句子,但是在更多的情況下,翻譯一定會涉及大于句子和孤立的單詞的單位比如說一篇文章或者語段,這時就出現了語篇了。一般認為,語篇(discourse)指的是實際使用的語言單位,是交流過程中的一系列連續的語段或句子所構成的語言整體。其中各成分之間,在形式上是銜接的,在語義上是連貫的。

根據紐馬克的觀點,根據語篇的功能的不同,我們可以把文章分為:Informative function(信息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表達功能),Vocative function(呼喚功能),Esthetic function(美學功能),Phatic function(寒暄、應酬功能)和Metalingual function(元語言功能)。從事翻譯的人都知道,在進行互譯時,從語篇出發,分析原文的特點,采取相應的互譯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開展德英語互譯應遵循待翻譯的語篇多樣性的原則也是傳授翻譯知識、揭示翻譯規律所必須的。

其次,開展德英語互譯應遵循待翻譯的語篇多樣性的原則,這首先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因為如果一個人對一件事感興趣,他就會努力把這件事做好。學習也是一樣。如果對學習感興趣,就會學得更快、更好。培養和發現學生的興趣也是教師的責任。

最后,這樣做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觀點。該理論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開展德英語互譯應遵循待翻譯的語篇多樣性的原則,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他們的學習。

這里的語篇多樣性包括:對話、私人信函、賀卡賀信、商務信函、致謝、前言、科普文章、社科文章、文學作品。這里僅以怎樣把一則德語“致謝”翻譯成英語為例簡要展示怎樣進行德英互譯。

在現代漢語里,“致謝”,顧名思義就是對別人給予的幫助表示感謝。在德語里,“致謝”即Danksagung,且一般不用復數形式。在英語里,它被稱之為Acknowledgement,一般用復數形式。

Ich m?chte folgenden besonders danken: Helen Swallow und Dr. Heide Grieve, die beim Redigieren bzw. bei der Kürzung bei der Eintr?ge sehr geholfen haben; Renate Labesius, die au?er Maschinenschreiben und Korrekturenübertragen soviele zus?tzliche Dienste geleistet hat; Gunhild Prowe für ihre wertvollen Vorschl?ge bei der Lektüre der Korrekturbogen; meiner Frau(geb. Eva Weisser, akad. ?.) für die Beantwortung endloser Fragen sowie für die ?berprüfung des Manuskripts und unz?hlige andere Aufgaben; schlie?lich Herrn Dr. Günther Drosdowski, der mir freundlicherweise das noch unver?ffentlichte Material zum letzten Band des sechsb?ndigen Duden zur Verfügung gestellt hat, dieser unvergleichlichen Dokumentation des heutigen Deutsch, die uns als ma?gebende Quelle gedient hat.

首先,我們對德語原文進行文體分析。如果我們從時態、語氣、句子結構、詞匯和修辭學方面仔細該文章的話,就不難發現以下特點:

(1)時態方面:幾乎都是現在完成時,極少句子為現在時。

(2)語氣方面:絕大部分是直陳式,極少用虛擬式。

(3)句子的結構方面:關系從句使用多,介詞短語使用多。

(4)詞匯方面:比較注重專業語相關的詞匯的使用,如Redigieren,Eintr?ge,Maschi- nenschreiben,Korrekturenübertragen,Korrekturbogen,Manuskript。

(5)修辭學方面:既使用名詞體如der Kürzung,也使用替代形式,如die。

進行全班共同分析之后,就讓學生當場翻譯。接著老師對標準答案譯文進行點評。

根據上述德語的“致謝”,它被翻譯成:

I would particularly like to thank the following: Helen Swallow and Dr. Heide Grieve, who helped with the editing and cutting respectively; Renate Labesius, who did so much more than just type the script and mark the proofs; my wife(née Eva Weisser, akad. ?.) who had to answer endless questions as well as checking the whole script and innumerable other tasks; and finally Dr. Guenther Drosdowski for allowing me to see before publication proofs of the last volume of the six volume Duden Das Gro?e W?rterbuch der deutschen Sprache, that incomparable record of contemporary German which we have used as our standard source.

這篇譯文忠實于原文,精確傳達了原文的信息。仔細分析譯后的英語“致謝”,我們發現譯文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如下特征:

(1)時態方面:原文德語句子里都用完成時,譯成英語后,在英語里大都用過去時。這是因為德語里的時態概念沒有英語里那么明確、精確。在德語現在完成時句子里帶有表達過去的時間狀語很正常:Gestern habe ich ein Buch gekauft。

(2)語氣方面:像德語里的一樣,英譯后也使用虛擬式I would particularly like to thank the following;另一方面,大量使用直陳式。這跟德語里的情況差不多。

(3)句子的結構方面:原文譯成英語后,句子結構很明了。譯成英語后,在英語里所用詞簡潔;也使用關系從句,且為松弛的關系從句。最后,也使用介詞短語,使表達簡潔化。這也說明了句子結構簡潔是英語的特點之一。在德語里,有所謂的“套句”(Schachtelsatz),也就是從句里又有幾級從句。

(4)詞匯方面:譯文也使用專業語相關的詞匯,如editing,cutting, script。

(5)修辭學方面:譯文里同樣使用名詞體。

除了上述相同點與不同點之外,譯文里還有以下特征:

首先,譯者把原文里的短語geb. Eva Weisser也及時譯入了英語:née Eva Weisser, née是個形容詞,等于德語的geborene,例如,Frau Smith, geborene Jones,就可翻譯成Mrs Smith, ~Jones。

其次,譯文保留了原文里的學位。這是因為這種學位akad. ?.(akademischer ?bersetzerin)沒法翻譯成英語。在德國,通過函授,考試合格可以成為職業譯者,這種譯者的頭銜叫Staatlich geprüfter ?bersetzer(通過國家考試了的譯者,無學位)。如果某人念了正規大學(綜合性大學),圓滿完成學業,那他或者她獲得的頭銜就是akademischer ?bersetzerin(學術譯者,有學位)。兩者的區別很大。這也是尊重德國文化的表現。它和下面要提到的翻譯處理方法一樣,證實了沃爾特·本雅明在《翻譯任務》一書中所提出的、對傳統翻譯理論具有顛覆性的觀點:翻譯不是為了不懂原文的讀者。

最后,必要的拓展。原文句子der mir freundlicherweise das noch unver?ffentlichte Material zum letzten Band des sechsb?ndigen Duden zur Verfügung gestellt hat 里有Duden一詞,但是譯文把它還原成Duden Das Gro?e W?rterbuch der deutschen Sprache, 這才是真正德語里常說、常用的全稱表達。

五、結語

總之,開展德英語間的互譯是必要的,這是因為德語國家和英國美國為首的英語國家不僅在科技、經濟、教育,還在軍事和管理方面都是強國。西方國家高校早就開展了這方面的教學和研究。不言而喻,開展這方面的研究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這樣的教學和互譯實踐有助于我們中國培養通曉多門語言的外語高級人才,符合國家利益。通過這樣的教學我們可以更多地知道德英語互譯的規律,傳播互譯知識。當然,要教好這門課,要解開德英語互譯的規律之秘密,這對教師和學習者都提出了新要求,因此也是困難的。但是,我們的每一次努力必將縮短我們對英德雙語互譯規律由不知到知之的距離。

參考文獻:

[1]Hornby, A.S.& Gatenby, E.V., Wakefield, H. The Advanced Learner`s Dicit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Z].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 313.

[2] Kunkel-Razum et al. Duden Deutsches Universalwoerterbuch A-Z[Z]. Mannheim: Dudenver-lag, 2003: 385.

[3]Lewandowski, T. Linguistisches W?rterbuch. 4., neu bearbeitete Aufl. [Z] Heidelberg: Quelle & Meyer, 1985: 34.

[4] Pfeffer, J. Alan. Grunddeutsch. Erarbeitung und Wertung dreier deutscher Korpora. Ein Bericht aus dem? Institute for Basic German‘(Forschungsbericht über die Erarbeitung des Grund-wortschatzes des Deutschen) [C] – Pittsburgh/Tübingen: Narr, 1975: 12-14.

[5] Sawers, R. Harrip`s Concise German and English Dictionary English-German/German-Eng-lish in one Volume[Z]. London: Richard Clay Ltd. 1982: V.

[6] 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65.

[7] 戴煒棟,胡文仲. 中國外語教育發展研究(1949-2009)[C].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9:166, 412.

[8] 胡文仲. 新中國六十年外語教育的成就與缺失[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3):163-169.

[9] 賈文鍵,魏育青. 中國德語本科專業調研報告[C]. 北京: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10:25.

[10] 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英英.英漢雙解) [Z].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56.

[11] 李宇明. 中國外語規劃的若干思考[J]. 外國語. 2010, (1):3-7.

[12] 黎東良. 常用德語英語對比語法[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3:1.

[13]凌云. 漢英雙語現代漢語詞典[Z].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447.

[14]袁筱一. 從翻譯的時代到直譯的時代——基于貝爾曼視域之上的本雅明[J]. 外語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1):89-95.

[15]《新英漢詞典》編寫組. 新英漢詞典(增補本)[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447.

[16]葉蜚聲,徐通鏘. 語言學綱要[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2.

[17]徐智兒. 德語詞匯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10.

[18]朱永平. 第二語言習得難度的預測及教學策略[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4):43-47.

Websites:

佚名作者. 英語是什么東西[EB/OL]. http://www. wwenglish.com/en/elements/6/2295.htm 2013-05-16.

佚名作者.1500個最基本的英語單詞是哪些?[EB/OL]. http://zhidao.baidu.com/ question/12753594

佚名作者. Grundwortschatz.[EB/OL].http://de.wikipedia. org/wiki/Grundwortschatz#cite_note-1

[責任編輯:陳立民]

猜你喜歡
筆譯德語理論
德國1/5小學生不會德語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論的高一氧化還原反應教學
德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AnalysisofSymbolismintheAndTheMountainsEchoed
“理論”與“實踐”
英語翻譯中的筆譯要點研究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Hemingway—The Spokesman of“Lost Generation”
盛滿理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