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文化的發展談寫實繪畫在當代存在的必要性

2014-08-29 00:16張志寧
藝術研究 2014年3期
關鍵詞:當代藝術傳統文化

張志寧

摘 要:寫實繪畫與現當代藝術的關系是繼承和發展的關系,雖然寫實性繪畫在現代社會已不再承擔記錄歷史和反映現實的主要功用,但藝術作為模仿中產生的文化形式,寫實繪畫依然有著其獨特的魅力,和對現代藝術發展的支撐作用,再者,人類的任何文化形式都是繼承并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前進的,不會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論從文化的前進模式,還是文化本身的特性,以及傳統文化對新生文化所起的校正作用等方面都說明寫實油畫在當代有存在的必要性,且肯定會被一直傳承下去,以對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提供新鮮的源流和相對的參照。

關鍵詞:寫實繪畫 當代藝術 傳統文化 西方藝術

當前中國藝術市場中當代藝術悄然興起,并無序蔓延,傳統藝術卻被邊緣化,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高速發展的時代,藝術的外延不斷被放大,內涵卻被不斷虛無,藝術也被政治扭曲和嘲諷,從而引發了人們對“什么是藝術?”的質疑,或“藝術究竟是什么?”的反問,沒有了寫實如何界定藝術的真偽,甚至有人追問,作為西方傳統藝術形式的寫實繪畫,在中國已經發展了百年,對中國現代繪畫的興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現在究竟還有沒有必要再繼續下去?我們還需不需要寫實繪畫藝術?

一、中國寫實繪畫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和困境

隨著當代藝術在藝術市場的火爆,觀念藝術的一再虛無,以及發展方向的不知所措,似乎一時讓人們對藝術失去了一般判斷,讓人們失去了對藝術的評判標準,甚至開始遲疑傳統寫實繪畫藝術在現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還有沒有必要繼續存在?尤其是有了如此眾多的電子影視等娛樂文化形式,還有沒有必要繼承和發展傳統藝術形式,我想有這樣想法的人很明顯混淆了藝術和娛樂文化之間的區別,娛樂文化是有一定的藝術性,但不等于藝術,就像原子彈不等同于數學一樣,娛樂文化不具備取代藝術的可能,現代科技也不可能失去數學而得以存在。油畫作為西方藝術的重要形式,它在西方藝術史和世界藝術史上的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但是西方藝術形式的主要承載者,也從一定意義上講是西方現代各藝術形式的母體,也是有別于我們中國藝術形式和思想的另一藝術,對我國的藝術發展有積極的借鑒和補充作用。從歷史上看,寫實的藝術在我們的歷史中是較為乏力的,就拿我們的工筆繪畫和西方的寫實繪畫比較,顯而易見,我們的寫實繪畫不具備那樣嚴謹的造型和對體與光的研究,我們在寫實這一塊甚至是有些缺失的,既然我們的文化里缺乏這樣的基因,那么我們就有必要補充和借鑒我們所缺乏的東西,以供我們的藝術發展做營養補給之需,使我們的藝術發展更加全面。

二、寫實繪畫在當代中國存在的必要性

我們國家從繼承和研究西方藝術的角度引進了西方藝術,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西方寫實繪畫藝術,并一直作為學院教學和研究西方藝術理論的基礎,與中國傳統藝術并駕齊驅的發展,在豐富藝術形式和藝術思想借鑒和開啟中國的當代藝術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下面我就四個方面對當前我們是否還要繼續寫實油畫藝術的問題做一些論述。

1.從文化的發展前進模式上分析寫實繪畫存在的必要性

可以說,人類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吸收、借鑒從來就是一個帶著文化母體或文化源頭前行的模式,不存在沒有繼承的發展和斷章取義的基礎,也就是說任何對其他文化的吸收借鑒必須是繼承式發展的,就像道家文化在日本的重新發展,或佛教在我國的發展一樣,都是繼承和發展并序前進的,從來沒有哪種文化的借鑒是拋開了文化源頭而得以發展的,比如理科的源泉是“數”,那么,要研究物理或化學,以及航天技術,必須以數學作為基礎,而不會撇開數學直接學物理化學或直接從事航天技術,或者因為數學中有些理論是其他民族發明的,我們就不去研究,這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在起作用,學術是沒有國界的,尤其在當前這樣一個時代。 無疑現當代藝術脫胎于架上繪畫藝術,也就是油畫藝術,那么,要從事當代藝術必須要有架上繪畫藝術作為支撐,就像數學現在依然存在的必要性是一樣的,從來沒有聽說過哪個物理學家或工程師不懂數學的。但同時這個母體文化也是要被重新解釋而獲得發展的,比如現代寫實素描與文藝復興時的寫實素描相比在結構或肌理、構成等方面的側重。寫實藝術也一直在發展,以適應時代的需要,但從來沒有終止。

當前的世界已經不再是一個封閉的世界,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任何一種文化都是世界的,而非哪一個民族的,國家和民族的界限變得模糊和不再重要,油畫不再只是西方的,水墨也不再只是中國的,它們共同在這個時代,屬于所有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并繁榮著當前以及以后的人類文化。我們的藝術要有所發展,必須從所有人類的文化遺產中汲取營養,而寫實油畫作為西方藝術的主要載體,必須被繼承和發展,這是顯而易見的。

2.從文化的繼承方式分析寫實繪畫存在的必要性

如果說文化必須是在每一代人的個體身上從頭再來的,不會因為上一輩人經驗過了,這輩人就不再經驗了,尤其是實踐性文化的獲得,必須通過手和大腦同時經驗的,也就是藝術的獲得必須通過藝術的訓練而獲得,藝術的實踐必然是某種藝術形式的實踐,那么這個形式必然是這個文化行之有效的載體,就像對于數的理解必須是通過一加一的傳統練習而習得一樣,不會你一說他就能懂的,或書本上寫了,一看就能明白的。比如藝術的原理“節奏和韻律”,以及“對比”,表面上看來只是幾個字,但要想真正獲得字面背后的內容,也許需要長時間藝術的訓練才能有所理解,而不是理解這幾個文字。從事當代藝術或抽象繪畫的人必須首先從傳統藝術中獲得營養,而后才有可能從事抽象或現當代藝術,否則將成為無源之水,空中樓閣。有些藝術家天真的以為他生來就已經是當代藝術家,或小孩的繪畫都是抽象藝術,要知道有意識而為之,與無意識而為之的本質區別,不能因為做不到就被認為是抽象的,抽象是認識到本質以后的再造,而不是做不到的隨意涂抹。請問,你若出生在人類社會以外,或沒有接觸人類任何的藝術觀點、訓練以及熏陶,如何生來就是當代藝術家?人類的任何文化都必須是學習了人類的文化以后的文化,而不可能是天生的,可以說人類的文化就是一種信息,必須是信息量在大腦中的集合和反應結果,這些信息不能是片段的,只能是系統的,有源泉的,這也就證明了學習寫實藝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從文化的校正問題上談寫實繪畫存在的必要性

文化的發展也從來都是用文化母體校正新文化的過程,就像父輩們總是用古訓指引孩子們一樣,我們總是在老子、孔子、柏拉圖等這些先哲那里校正我們的行為道德,古代哲學在每一個時代都必須存在的必要性是每一個時代的人必須用古代哲學家的思想來校正自己的思考,魏晉玄學或朱子理學也必須以易經為校正。同樣現代藝術也必須以傳統藝術精神為校正的模與范,否則新生文化將會失去方向,好比風箏和線的關系,傳統繪畫這根線必須一直存在,因為線如何再細,也是風箏成為風箏的理由,否則風箏將不成為風箏,而成為一張四處飄飛且很快落地的紙。當代中國藝術已經不是單純的中國文化產物,而是新時代下世界文化在中國文化里的傳承,我們的新文化要強勁有力、正確的發展,必須以中國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為校正,才不至于失去方向,從而良好的發展,而不是如同荒草一般的瘋野。

4.從文化的同時性方面談寫實繪畫存在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易經里有一條重要的原則就是同時性原則,什么意思呢?即兩件事情不光有前因和后果的關系,同時出現的兩件事情也是有關系的,這是易經的重要思想之一。比如西方的20世紀,在博物館里的傳統油畫以及正在發生著的寫實油畫家弗洛伊德與當代西方的當代藝術同時代出現(即同一時空存在),他們之間的關系不光是前因后果關系,而也是同時性關系,同時性關系是復雜的對立性與交換性關系,不是簡單的,因此更加重要,試想西方在發生現當代藝術的同時若沒有同一時空中博物館里的傳統藝術作品,或者同一時空中的寫實油畫家,那現當代藝術將會失去存在的對立面和參照面,或者說之所以有現當代藝術是因為有傳統藝術,我們中國現在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前幾年由于我們的博物館里沒有現代繪畫的母體——傳統寫實繪畫作為參照,以及擁有傳承了相應精神且有足夠影響力的寫實油畫家,所以出現了當代藝術空洞的問題,一時間現當代藝術似乎很繁榮,但又沒有頭緒和方向。

鑒于以上四點理由,筆者認為寫實繪畫有必要在當下,以及以后很長的時間內存在并繼續和發展,因為它是現當代藝術的源流和營養源泉,我們要很好的發展現當代藝術就必須有一部分人從事寫實繪畫。讓我們的藝術發展有足夠的營養,不至于枯竭,也可以使我們的傳統藝術和前衛藝術發展有所參考,不至于迷失方向,誤入歧途,只有在傳統藝術的修正下,現當代藝術和我們以后的藝術發展才能夠更好、更完整、更健康的發展。

結語

近幾年來我們總是在探討發展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優秀藝術是不是會影響我們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我想這個擔心是有意義但不存在的。從歷史的發展來看,中國文化之所以強大,并源遠流長得以持續發展,就是因為我們的文化是一個包容性的文化,就如同我們常說的一句話一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華民族的文化一直都是在萃取其他民族優秀文化的過程中持續發展的,周邊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無不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和積極的推進作用,我們要珍視自己的文化,更要珍視自己文化的思想,我相信我們的文化有足夠的信心消化各民族的優秀文化作為發展我們文化的養分。

參考文獻:

[1]【法】德比奇等,徐慶平譯,西方藝術史[M].海南出版社,2001.

[2]孟昭毅等.外國文化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3]林之滿等.周易全書[M].北方文藝出版社,2007.

[4]編寫組.中國美術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法】丹納,彭笑遠編譯.藝術哲學[M].北京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甘肅民族師范學院

猜你喜歡
當代藝術傳統文化
當代藝術看得懂
陳文令當代藝術作品選
當代藝術的珍奇櫥柜
——評《全球視野下的當代藝術》
從蘇繡能否成為當代藝術談起
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
關于當代藝術市場的思考
“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探析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