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未來:在歷史的長河中看手藝

2014-08-30 12:13王福州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4年7期
關鍵詞:門類代表性生產性

王福州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傳統文化的精髓,曾經在歷史的長河中輝煌燦爛,而如今我們必須讓非遺活在當下并面向未來,這個課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說到手藝,其實是手工技藝的簡稱?;叵肷鲜兰o五六十年代手工藝品承擔著出口創匯的重要任務。那個時期的手工藝品,過多迎合了西方人的審美需求,從而割裂了與本土日常生活的聯系。今天觀察傳統手工藝時,要把它放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去思考,不單單是看到它曾經的輝煌,同時也要為現實服務,做好非遺傳統保護。非遺如何面向未來,有以下四個方面值得思考。

造型設計使非遺產品更具生命力。非遺十大門類里面,和造型設計相關的門類占很大比例,手藝里就包含了傳統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兩大項。因此,造型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國著名工藝美術家龐薰琹見證了中國工藝藝術管理體制發展過程,他認為現代設計要用到工藝品創作當中去,也就是產品的轉型升級離不開造型設計與設計理念。

近年來,文化部組織開展了與造型藝術技藝(如瓷器、陶瓷、紫砂、漆器、織染繡等)相關的培訓班,目的是轉變傳統觀念。大部分傳承人來自民間,文化程度不高,將現代理念灌輸到他們頭腦當中,這樣可以加快產品的轉型升級,使產品更有生命力。

把現代教育理念注入到非遺保護。近年來,我們一直在積極倡導非遺進校園,但都是基礎的宣傳工作,如何將非遺與教育相結合且更加緊密,是非遺保護與教育方面的重點。當前的主要工作是,將非遺十個門類作為內容編寫教材并成立教材專項小組,就是為了將非遺融入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中去,使作為傳統文化的非遺成為職業教育的一個主要部分。非遺必須和當代教育相結合。

進一步推動生產性方式保護。生產性保護是中國非遺保護的重要經驗,目前生產性保護僅僅局限于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影視文化和中醫藥這四個門類,下一步應該將精神生產、藝術生產、舞臺藝術部分也擴展到生產性保護這個領域。

傳承人群體理念的問題。傳承人工作是非遺工作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探討傳承人理念問題。目前我國傳承人是代表性傳承人(將代表性項目的傳承人定位某個或某幾個人),而日韓是群體性傳承。

首先,在規模上,應該擴大代表性傳承人的隊伍比例。目前評選出四級國家傳承人,有1986名,有200多名去世了,現在有1700多名,應該逐步把傳承人規模擴大。

第二,從待遇上,現在實行的是補貼制度,每個國家級傳承人每年補貼一萬塊錢,這是初級階段。隨著工作的深入,補貼要更具引領性,其中一些和市場、產業融合得好的項目保持補貼不便,重點提高傳承特別困難的傳承人的補貼標準。

第三,要轉變思路,解決代表性傳承人只有一個的問題,同時以代表性傳承人為抓手,把我們整個傳承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在造型設計、當代教育、生產性保護、傳承人群體這四個方面面向未來做一些思考,在實踐中既保留傳統工藝的本真,又將文化內涵融合到產品中,讓民眾確實感覺到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高超的傳統工藝。

猜你喜歡
門類代表性生產性
李欣:小眾門類征集反而更占優勢
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致敬經典
生產性服務業結構亟需優化
千奇百怪的動物
追光逐影
產業集聚對生產性服務業效率的影響
《耳畔流光:中國歷代耳飾》
第五批國家非遺傳承人申報工作開啟
七年級數學下冊期末檢測題(B)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