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點評,為課堂提問點晴

2014-09-02 12:45潘旭娟
語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3期
關鍵詞:同情筆者探究

潘旭娟

新課程改革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于是,教師紛紛倡導和實踐“將課堂還給學生”,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為“教師導,學生講”的新型教學模式。為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在備課前下足了功夫,精心設計好每一個環節的每一個提問,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這種做法值得肯定,但不得不正視的是,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由于對學生的回答缺乏應對技巧,出現點評不到位甚至錯誤點評的現象。這就可能導致教師課前所做的種種努力都付諸東流,提問失去原本的意義,學生失去回答的興趣甚至學習的動力。

一、點評不當的主要表現

1.誤解“探究”,不懂引導

一些語文教師誤解了“探究”的含義,過分夸大了學生的“講”,忽視了教師的“導”。課堂上發言的學生很多,學生的發言也可能精彩紛呈,但自始至終教師沒有加以任何點評、引導,不置可否,不論高下,看似活躍的課堂最終卻可能使學生莫衷一是,除了熱鬧,什么都沒有收獲。

2.濫用表揚,全盤肯定

有些教師誤以為尊重、賞識就是一味地肯定、表揚,而批評則是一個“雷區”。于是,不管學生如何回答,總是回復以“很好”、“你很有想法”等溢美之詞,卻不進行針對性的點評。事實上,沒有含金量的重復性肯定,不但沒有激勵作用,反而會讓學生感到厭倦、乏味;甚至一些錯誤的見解得不到指正。

3.故意忽略,“架空”回答

教師不對學生的答案作出任何點評,轉而直接說出自己的見解,架空學生的回答。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大致有兩類:一類是教師課前預料不足,出現以己之力不能點評或解決的知識,為避免暴露自己的不足,不做任何點評;另一類是教師不知該如何引導學生靠近標準答案。這種故意的忽略、“架空”,有可能造成學生產生“這老師沒水平”的不良印象,破壞教師的魅力和威信;也會使提問流于形式;更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

4.追求“標準”,變為“拷問”

曾在許多語文課堂上看到過這樣的情景,教師提問后,沒有聽到預期的回答,于是一遍遍地追問該生,或是一個個學生重復地問,但學生就是“不開竅”,可能就在那個“標準答案”附近徘徊卻始終不得要領,弄得教師自己汗涔涔的,語氣里免不了有了焦急和不耐煩,學生卻依然一頭霧水,課堂氣氛十分緊張,更別提學生“探究精神”的發揮了。

二、語文教師的點評技巧

1.辯證性點評

教師的點評不僅能影響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還會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因此,對學生的評價既要客觀,又要發揮表揚的激勵作用。教師既要從學生的回答中捕捉與眾不同的見解、富有創意的表達等閃光點進行肯定與鼓勵,又要注意方式,準確地指出學生回答中的不足與錯誤。對于非此即彼,答案唯一的問題,教師一定要加強評價的針對性、診斷性,澄清正誤,明確是非;對于開放性的問題,則要著重從學生的思考角度、回答思路等方面去加以肯定。這點也是教師在點評學生的任何回答時都必須遵循的原則。

2.啟發式點評

如果學生的回答不到位,教師可就其回答中的細節進行追問,或結合其情感體驗,或結合其已有知識,循循善誘;或是針對其答案提出遞進式問題,如“為什么?”“怎么辦?”等等,以便給學生留下再思考的空間,啟發其思考。

如在講授《阿房宮賦》一文時,學生解釋“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中的“可憐”時認為是“值得憐憫、同情”。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那你所說的同情是同情誰呢?同情秦皇沒了驕奢淫逸的場所?同情這么豪華的宮殿沒了?或者是同情老百姓的血汗化作虛無?”該生:“那當然是同情老百姓了!”教師:“那這里的‘可憐焦土,是可憐誰化作焦土呢?”學生:“阿房宮!”該生恍然大悟:“所以這個‘可憐是針對阿房宮而言的,不是讓人憐憫,只是‘可惜、可嘆?!苯處煟骸昂芎?,那還有誰能說說‘可憐是‘可惜這個意思的用法呢?”下面有學生喊:“可憐辜負好韶光!”對于這個詞的意思,學生應該是了解得很清晰了。

3.自我暴露式點評

這個技巧尤其適用于那些自信心不足,平時不太敢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回答問題時聲音非常輕、語氣非常不堅定的學生。點評時,首先要肯定他的勇氣,然后針對該生所談的內容,用自己的有關經歷或經驗作出回應。這樣既可以使學生產生親切感、信任感,又可以減輕心里的不安,使他逐漸建立自信。

如筆者在講到對《素芭》結尾的理解時,一位女生提出:“我不知道對不對,但我感覺結尾說素芭的丈夫‘娶了一位會說話的姑娘是說他用心傾聽,發現了索芭的美好,雖然她是啞女,但她會又眼神、表情說話?!北M管課前預料到可能會有學生有這樣的理解,但由她提出還是讓筆者有些意外,因為她性格非常內向,平時在班里相當于“隱形人”。筆者沒有對她的答案給出正誤判斷,而是說:“我在看這篇小說的時候也有這樣的疑問,因為小說為我們描述的素芭這么美好,她跟動物、跟大自然都可以交流,那只要我們愿意傾聽,應該也可以發現她的說話方式。所以我又特地去查了別人對結局的解讀,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边@樣的方式不僅讓她感覺“原來不止我這樣想”,保護了她的自尊心,而且使她樂于接受正確的解讀。

4.拋回式點評

當某位學生的回答引起了其他學生較大的反應,或教師一時不知該如何點評時,教師可以把點評的權利拋還給學生,進行集體討論。這樣既能避免教師一時的尷尬,又能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激發智慧、解決問題。

如在講《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文的時候,學生對于“‘我最終有沒有后悔上戰場”這個問題產生了分歧,并且人數幾乎各占一半。其實文中“牛奶”一句是可以看出“我”對昔日學校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我們也是以此來判定“我”現在產生了悔意的。但是否直接提示學生關注這個細節呢?筆者決定把這個有共性的爭議交由學生自己來解決,四人小組討論,教師則巡回傾聽。在此過程中發現,學生之前所忽視的一些細節經由互相的補充都被重視了起來。因此,最后讓一位學生站起來陳述見解時,他表述得相當全面。當他坐下,筆者只問了一句:“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得到了異口同聲的一句:“同意!”

課堂教學是一門常研常新的學問,語文教師可以用自己的點評藝術,為提問“點睛”,為課堂增色,為鼓勵我們的學生更加勤于探究、善于表達、勇于質疑而發揮作用。

作者單位:浙江省長興中學(313100)

猜你喜歡
同情筆者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老師,別走……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不該有的同情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理解即同情——以明清以來限制對外交往為例
那些理財被騙的人,有多少真正值得同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