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安固本培元方對脾虛型潰瘍性結腸炎大鼠細胞因子的影響

2014-09-06 01:03賀云周董昌武張曉軍李必澤
山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培元灌服潰瘍性

賀云周,董昌武,張曉軍,李必澤

(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合肥230038)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稱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腸黏膜的慢性炎癥和潰瘍性病變,臨床以腹痛、腹瀉、膿血便等為主要表現,病程長,復發率高,治療比較棘手。隨著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在我國UC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西醫目前仍以氨基水楊酸(如柳氮磺胺吡啶等)和激素為主,并未獲得突破性進展,且長期服用西藥毒副作用比較大。近年研究認為,細胞因子在發病、發展及預后中的作用已得到公認,促炎性細胞因子和抗炎性細胞因子之間的平衡失調起著關鍵性作用[1]。本實驗模擬脾虛證的臨床致病因素,探討新安固本培元方對脾虛型UC大鼠細胞因子的影響。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

1.1.1 實驗動物 選用清潔級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體重200 g~300 g,由安徽醫科大學動物實驗中心提供。

1.1.2 藥品與試劑 新安固本培元方(人參6 g,黃芪 20 g,白術 15 g,茯苓 12 g,當歸 10 g,白芍 12 g,麥冬 12 g,陳皮 12 g,黃柏 10 g,黃芩 12 g,甘草 6 g),購自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部,濃煎至1 g/mL,4℃冰箱保存備用,柳氮磺吡啶(SASP,上海福達制藥有限公司,批號0411109),冰乙酸(山東博山化學試劑廠生產,批號 67678),IL-6、IL-8、IL-10、TNF-α檢測試劑盒(北京福瑞生物有限公司)。

1.1.3 實驗儀器 離心機(長沙平凡儀器儀表有限公司,TGI6-II),電熱恒溫水箱(浙江省余姚市檢測儀表廠,浙制02810715),酶聯免疫檢測儀(美國熱電芬蘭雷勃酶標儀,型號MK3),全自動γ放射免疫計數器(西安核儀器廠生產,型號FJ-2003/2008PS)。

1.2 實驗方法

60只大鼠先分籠飼養并喂以一般飼料1 w,排除飼食異常者。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模型組、柳氮磺吡啶組(SASP組)、固本培元方低、中、高劑量組6組,每組10只,雌雄各半。從實驗第1天開始,除空白組予以普通飼料外,動物分籠飼養,自由飲水。模型組按參考文獻[1-2]方法造模:番瀉葉由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部中藥房提供,用開水浸泡24 h,制成20%浸劑。20%番瀉葉浸劑按每100 g體重1.5 mL灌胃,1次/d,灌服3 d后,禁食不禁水36 h,用戊巴比妥鈉25 mg/kg腹腔注射麻醉,5 g/L肥皂水灌腸;20 min后肛門注入2 mL濃度為50 mL/冰乙酸的液體,動物蘇醒后正常喂養,次日起繼續灌服番瀉葉2 d。自造模第3天開始,低、中、高劑量組按成人用量的 5,10,20 倍計算,即含生藥量 4.6 g/kg,9.2 g/kg,18.3 g/kg,藥物用蒸餾水配成 4.6 g/L,9.2 g/L,18.3 g/L。分別給予不同用藥組相應的藥物治療,每只3 mL/d,模型組灌服等容積的蒸餾水,連續灌服7 d。陽性對照組(柳氮磺胺吡啶組)予以400 mg/kg柳氮磺吡啶溶于0.9%NaCl溶液2 mL中灌胃,連續7 d。

1.3 觀察指標

1.3.1 大鼠癥狀、體征 每天記錄實驗大鼠的一般情況和脾虛癥狀,包括飲食、糞、尿、體質量、皮毛、活動情況、精神狀態等。

1.3.2 病理改變 各組動物采血后脫頸椎處死,取距肛門約8 cm長末端的結腸,沿縱軸剪開,冷生理鹽水沖洗干凈,濾紙吸干,平鋪于冰塊上。根據文獻[3]的方法,進行大體形態損傷評分,后用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切片(4 μm),以備HE染色觀察組織學改變。

1.3.3 血清IL-6、IL-8、IL-10及TNF-α 的濃度測定末次灌胃后次日禁食不禁水12 h,造模7 d后,麻醉大鼠,稱重,從心臟采血4 mL,置干燥無菌試管中,室溫靜置自然凝固收縮后,于37℃水浴中孵育20 min。以4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保存于-20℃冰箱,以備檢測血清TNF-α、IL-6、IL-8和IL-10。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各組大鼠癥狀、體征比較

空白組大鼠強壯活躍,飲食正常,反應靈敏,喜打斗,活動正常,皮毛順滑光澤,大便呈橢圓球狀,體重逐漸增加。模型組自灌服番瀉葉第2至3天,各大鼠即出現不同程度的腹瀉,大便呈糊狀或半糊狀,肛門周圍皮毛污穢,飲水量增多,飲食量略減少,嗜睡懶動。肛門灌入冰乙酸的第2天,各模型組大鼠飲食量明顯減少,豎毛,易脫毛,有的出現腹脹。雄性大鼠陰囊下垂,出現黏液膿血便,消瘦,瞇眼,神態極度萎靡等癥狀,自發活動明顯減少。陽性對照組灌服柳氮磺吡啶后,腹瀉及膿血便的次數逐漸好轉,部分大鼠膿血便消失,飲食量及神態也漸好轉,攝水量明顯降低,至灌服柳氮磺吡啶第5天,有2只大鼠因脫肛脫水而死亡。高、中、低劑量組自灌服新安固本培元方后,體重、飲食及神態明顯恢復,治療1 w后各癥狀基本消失,恢復較柳氮磺吡啶組快。高劑量組在灌服中藥后第2天,便溏即有不同程度改善,小便量明顯增多,自發活動次數明顯增多。

2.2 各組大鼠結腸黏膜病理變化比較

肉眼觀察發現,空白組大鼠結腸黏膜皺襞紋理清晰,色澤淡紅,未見潰瘍面。模型組大鼠結腸黏膜充血、水腫,有潰瘍形成,潰瘍呈灶狀或條狀。SASP組大鼠結腸黏膜輕度水腫,有少數散在未完全愈合的潰瘍灶。高、中劑量組結腸黏膜形態完全正常,潰瘍面基本愈合。低劑量組結腸黏膜僅呈現輕度充血、水腫,潰瘍面已愈合。

2.3 各組大鼠結腸黏膜形態損傷評分、血清IL-6、IL-8、IL-10及TNF-α的濃度的比較

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大鼠血清IL-6、IL-8及TNF-α的濃度及結腸黏膜形態損傷評分明顯升高,IL-10含量顯著降低(P<0.01);與模型組比較,SASP組、高、中、低劑量組血清IL-6、IL-8及TNF-α的濃度及結腸黏膜形態損傷評分均明顯下降,IL-10水平顯著升高(P<0.01),且高劑量組降低TNF-α、減輕結腸黏膜損傷的效果優于中、低劑量組(P<0.05)。結果見表1。

3 討論

中醫文獻無潰瘍性結腸炎名稱,根據其臨床特點當屬中醫“泄瀉”“痢疾”“便血”“腸風”等范疇。中醫藥依據整體理論,對本病進行辨證論治,并采用內、外結合的多種方法加以治療,起到調節機體免疫、消除炎癥、改善微循環、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具有較好的療效。中醫基礎理論認為,“脾主運化”、“泄瀉屬脾”、“泄瀉之本無不由脾胃”等。文獻報道本病的病例中,中醫辨證屬脾虛型占大多數,其臨床表現如納差、腹脹、神疲乏力、腹痛喜按、腸鳴、面色萎黃、舌淡胖有齒痕、脈緩弱等與中醫脾虛泄瀉相近,可見本病證型以脾虛居多[1]。加之現代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膏粱厚味成為誘發UC的重要因素,飲食中各種添加劑甚至農藥超標,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脾胃的生理功能,進一步造成脾胃的病理改變,使脾胃虧虛,飲食水谷不及運化,而生濕、熱、瘀、毒,因此脾虛是UC病程發生發展中的基本病機。

表1 各組大鼠血清IL-6、IL-8、IL-10及TNF-α的濃度結腸黏膜形態損傷評分 (±s)

表1 各組大鼠血清IL-6、IL-8、IL-10及TNF-α的濃度結腸黏膜形態損傷評分 (±s)

注:與空白組比較,1)P<0.01;與模型組比較,2)P<0.01;與高劑量組比較,3)P<0.05

組別 n IL-6(ng/L) IL-8(ng/L) IL-10(ng/L) TNF-α(ng/L) 結腸黏膜形態損傷評分(分)空白組 1025.31±2.0435.25±2.970.89±0.230.79±0.210.62±0.36模型組 1039.67±4.781) 49.32±5.291) 0.64±0.111) 1.79±0.171) 4.78±6.021)SASP 組 832.12±2.012) 40.17±2.212) 0.78±0.412) 1.39±0.192) 3.25±0.452)高劑量組 1026.03±3.022) 36.12±4.012)1.88±0.522)0.91±0.502)1.37±0.132)中劑量組 1029.21±2.012)38.95±3.102)0.97±1.012)1.62±0.412)3)2.35±0.112)3)低劑量組 1031.01±1.782)40.07±2.562)0.80±0.302)1.58±0.232)3)2.46±0.162)3)

新安醫學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醫的發展史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以汪機為代表的新安醫家師崇金元丹溪、東垣之學,但在學術上尊古而不泥古,在實踐中辨證論治,提出了“調補氣血,固本培元”的治療思想,被后世尊稱為“固本培元”派。

“固本培元”派臨床治療重視脾胃元氣,通過使用參、芪等益氣藥物達到固本培元目的。為了進一步研究新安“固本培元”思想,揭示固本培元理論的現代醫學機制,我們通過對汪機的《石山醫案》用藥規律進行篩選,發現汪氏組方配伍規律:以補氣藥為主要藥物,常用配伍藥物為補血藥、清熱藥、理氣藥、補陰藥、利水滲濕藥等,并確定基本方固本培元方:人參 6 g,黃芪 20 g,白術 15 g,茯苓 12 g,當歸 10 g,白芍 12 g,麥冬 12 g,陳皮 12 g,黃柏 10 g,黃芩 12 g,甘草6 g[2]。該方以四君子湯作為基礎,方以人參大補元氣,黃芪味甘能補,性溫能升,為補氣升陽的要藥,配合人參補脾胃之氣鼓舞清陽;白術苦溫健脾燥濕,助運化,和胃氣,善補后天之本,為補氣健脾之要藥;茯苓甘淡滲濕健脾,參苓術合用,健脾除濕之功更強,促其運化;陳皮辛散苦降,芳香醒脾,長于理氣燥濕健脾,調中快膈;以當歸、白芍調血和營,麥冬清熱,黃柏、黃芩清熱燥濕解毒,甘草甘溫調中。全方共奏補氣健脾、清熱燥濕解毒之功能,該方在臨床上用于潰瘍性結腸炎、慢性淺表性胃炎等疾病辨證屬脾虛者,多獲良效。本課題探討該方對脾虛型潰瘍性結腸炎大鼠模型細胞因子的影響,從現代醫學角度研究該方的作用機制,闡釋其作用機理,為繼承發揚新安醫學做貢獻。

大量研究表明,促炎細胞因子IL-6、IL-8、TNF-α與抗炎細胞因子IL-10相互作用,若其平衡失調導致結腸組織免疫損傷,促進UC形成[3-5]。研究發現,活動性UC血清、結腸黏膜中TNF-α、IL-6、IL-8水平明顯升高,這些細胞因子的表達和分泌與疾病的炎癥程度呈正相關[4]。IL-10是一種強有力的抗炎因子,其主要生物學活性是抑制抗體產生炎癥細胞因子IL-6、IL-8、TNF-α,在維持細胞因子的平衡中起主要的調節作用,使腸黏膜炎癥反應減弱,有利于組織的重建及修復。

本實驗表明,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大鼠血清IL-6、IL-8、TNF-α 水平均升高,而 IL-10的水平顯著降低(P<0.01),說明造模成功。與模型組比較,SASP組、固本培元方各劑量組大鼠結腸黏膜損傷程度減輕,可能與血清 IL-6、IL-8、TNF-α水平降低,IL-10含量明顯升高有關,且固本培元方降低TNF-α水平,減輕黏膜損傷的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增強。由此可見,新安固本培元方對脾虛型大鼠潰瘍性結腸炎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適于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1]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中西結合診斷、辨證和療效標準[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4(4):239.

[2]袁靜.《石山夜話》治療脾氣虛發熱方劑優化整理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6,27(5):419-421.

[3]施嫣紅.潰瘍性結腸炎的免疫學研究進展[J].疾病控制雜志,2006,10(3):302-304.

[4]路曉紅,楊恩來,趙霞,等.潰瘍性結腸炎免疫機制的研究進展[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2(1):35-36.

[5]Akazawa A,Sakaida I,Higaki S,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messenger RNA in the intestinal mucosa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with disease in the inactive phase[J].J Gastroenterol,2002,37(5):345-353.

猜你喜歡
培元灌服潰瘍性
幸福就是跟你走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牛便秘可用中藥治
羊咳嗽怎么治
牛腹脹急救三法
中醫咋治牛便秘
The influence of wave surge force on surf-riding/broaching vulnerability criteria check*
足底潰瘍性扁平苔蘚合并普禿一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40例
愈瘍消潰方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