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貼敷配合電針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的臨床觀察

2014-09-08 01:45陳子平陳鵬典莊禮興
針灸臨床雜志 2014年5期
關鍵詞:退行性電針關節炎

陳子平,陳鵬典,莊禮興

(1.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廣州 510630;2.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深圳市中醫院,廣東深圳 518033;3.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廣州 510405)

退行性膝關節炎是一種以膝關節軟骨退變和膝關節周圍形成骨質增生為病理特征的慢性進行性膝骨關節病,影響人群較廣,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目前,由于臨床上采用的中西醫治療手段繁多,在診治時就必須挑選療效較為理想穩定的治療方法,以保障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較好的效果并降低其癥狀復發率。筆者自2010年至2011年運用穴位貼敷療法配合電針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的60例患者來自我院門診,均符合退行性膝關節炎的診斷標準。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將患者分為穴位貼敷結合電針治療組(治療組)30例,單純電針治療組(對照組)30例。治療組中男性6例,女性24例,年齡最小43歲,最大75歲,病程最短6月,最長6年;對照組中男性6例,女性24例,年齡最小46歲,最大75歲,病程最短6月,最長8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1]

①近1個月常反復膝關節疼痛;②X線片(站立或負重位)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緣骨贅形成;③關節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 000個/ml;④中老年患者≥40歲;⑤膝關節晨僵≤30 min;⑥活動時有骨摩擦音(感)。綜合臨床、實驗室及X線檢查,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者即可診斷為退行性膝關節炎。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膝關節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腫瘤、化膿性關節、關節結核等;②合并膝關節骨折、副韌帶、膝關節半月板、交叉韌帶損傷;③合并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或血腫;④伴有其他嚴重的心腦腎等原發性疾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⑥未能完成治療、資料不全或療效無法判定等影響療效判定的。

2 治療方法

2.1 治療組

2.1.1 電針 取穴:內、外膝眼(患)、陽陵泉(患)、足三里(患)、血海(患)、鶴頂(患),并予以辨證施治,關節疼痛游走不定者加風市(雙)、曲池(雙);關節疼痛游走不定,遇寒痛增者加大椎;關節重痛,手足沉重者加中脘、丘墟(雙);關節疼痛,手足不溫者加太溪(雙)、三陰交(雙)。常規消毒后,均快速進針,以酸脹感為度,針刺深度約為1.0~1.5寸,后接通電針儀,用疏密波(頻率18次/min),其電流強度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宜,留針20 min后出針,每周3次(隔天1次),連續治療3周。

2.1.2 穴位貼敷 藥物組成:威靈仙15 g,當歸10 g,黑老虎20 g,川芎10 g,透骨草、走馬胎、路路通各20 g,黃柏、玄胡各15 g,干姜10 g。上述藥物打磨成細粉,經清水兌用后使其成糊狀。貼敷藥物的為方形膠布,邊長約2 cm,厚約0.5 cm。貼敷穴位為以下兩組:①腎俞(雙)、腰陽關、膝關(患)、梁丘(患);②命門、志室(雙)、膝陽關(患)、曲泉(患)。兩組穴位交替使用。每次出針后,對以上穴位進行藥物貼敷,貼敷時間為4 h。每周3次(隔天1次),連續治療3周。

2.2 對照組

單純采用治療組中的電針治療方法。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2]

采用insall膝評定量表和Lysholm膝關節評分評價其療效,并采用療效指數[(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治療前得分]×100%作為其療效指數。

臨床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療效指數在70% ~95%之間;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療效指數在30% ~70%之間;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療效指數不足30%。

3.2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采用秩和檢驗,Lysholm膝關節評分和insall膝評分采用t檢驗,P<0.05為顯著性差異。

3.3 結果

經治療3周后,兩組的Lysholm膝關節評分和insall膝評分均與治療前自身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治療后兩組組間比較,也有顯著性差異(P<0.01)。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為73.33%。兩組療效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結果說明穴位貼敷配合電針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的療效優于電針治療。見表1、表2、表3。

表1 兩組治療前后Lysholm膝關節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Lysholm膝關節評分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1;與對照組比較,△P <0.01。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54.73 ±12.54 86.33 ±13.25*△對照組 30 55.40 ±13.09 76.20 ±11.83*

表2 兩組治療前后insall膝評定量表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insall膝評定量表評分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 <0.01;與對照組比較,△P <0.01。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30 107.33 ±27.71 169.07 ±35.71*△對照組 30 107.73 ±22.83 149.73 ±19.7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n=30) 例(%)

4 討論

退行性膝關節炎多見于中老年人,多因肝腎不足、氣血虧虛,導致正氣不足,衛外不固,感受風、寒、濕邪,致使經脈痹阻,氣血運行不暢,引起以膝關節周圍肌肉、筋骨及關節本身疼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變形為主的諸多癥狀。在本研究中,經Lysholm膝關節評分及insall膝評定,治療組30例,總有效率達93.33%,而對照組中30例患者總有效率73.33%。從以上數據可看出,穴位敷貼配合電針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其總有效率以及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程度均比單純電針高,效果比單純電針好。筆者在臨床上發現,穴位敷貼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能夠獲得良效,結合電針療效更顯著。

從中醫角度上看,退行性膝關節炎屬中醫學中的“骨痹”,多因風、寒、濕邪及肝腎不足、氣滯血瘀所致。膝關節局部穴位選擇,根據“肝主筋”、“膽經主骨所生病”及“胃經乃多氣多血之經”等理論,選用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及足陽明胃經三條經脈上的穴位。辨證取穴遠端腧穴主要選擇腰部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上的穴位。這部分穴位有很好的溫補腎陽功效,以達到溫補一身之陽氣以抵御外邪、驅邪外出。針刺時,通過膝關節周圍穴位的刺激,可調節膝關節周圍氣血,使氣血通暢,通則不痛。而加以一定頻率的電刺激,可達到調節氣血,疏通經絡,以達到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故電針選穴主要以患側膝關節局部穴位為主。出針后,選取一些祛風濕散寒及溫補肝腎、活血通絡的藥物進行局部穴位貼敷。貼敷時,因以上選穴較多,治療上可依據部位功效分為兩組,交替使用,以避免因貼敷藥物長期、大量刺激而造成的皮膚破損。

從現代醫學角度上看,穴位貼敷是通過所貼敷藥物的溫度、壓力、化學等因素,對穴位進行刺激,從而激發經絡之氣來實現對人體的調節作用[3],故中藥的藥理作用主要是通過穴位和經絡起到作用的,且都與經絡低流阻通道的作用有關。中藥經穿透到腧穴后,可沿循經低流阻通道傳輸,直接作用于經絡和臟腑,起到雙相調節作用。另外,經絡腧穴具有儲存性、外敏性、對藥物作用的放大性及整體調節性等[4],通過穴位吸收藥物,避免了藥物在胃腸道吸收過程中的不良反應,將藥物的理化刺激直接作用于多功能、多層次的經絡系統,相互協同,相互激發,導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應,能以低于口服量的小劑量用藥,取得高于大劑量用藥的效果。

電針是在普通針刺的基礎上,加上一定頻率的電刺激,結合了普通針刺和電刺激的雙重效應,臨床上常用來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F代研究發現,電針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的作用機理多樣化。首先,電針治療可以降低多種致炎因子的影響。當軟骨細胞及細胞基質遭破壞后,所釋放的細胞因子如 IL-1β、IL-6、TNF-α等是導致關節炎癥的重要因素,是慢性炎癥的調節劑及始動因素,并與后期軟骨的破壞密切相關。電針連續治療可顯著降低關節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達到防衛免疫、抗病鎮痛的效應,從而發揮對骨性關節炎的防治作用[5]。其次,電針可促進內源性阿片肽的釋放。退行性膝關節炎除了關節功能損害外,最明顯的癥狀是關節的疼痛,而電針可發揮鎮痛的作用,通過激發神經生物學機制而促使內源性阿片肽的釋放,從而可明顯的緩解該病所造成的關節疼痛的癥狀。內源性阿片系統與垂體腎上腺軸的關系密切。有報道[6]也表明,膝骨關節炎模型經電針治療后,可使與應激相關的皮質醇顯著降低,說明電針刺激可顯著改善疼痛的癥狀。再次,電針可通過肌肉的收縮促進局部循環。局部電刺激可使關節周圍肌肉進行節律性的收縮,起到泵的作用,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關節滲出液的吸收,從而有利于關節軟骨面的修復。

綜上所述,在進行電針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取得一定療效的同時配合穴位貼敷可增強療效,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復。穴位貼敷通過藥物的經皮吸收作用及經絡穴位的調節作用,達到消除關節炎癥水腫、補腎、強壯筋骨等效果;電針可促進局部氣血運行,有著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療效。兩者相結合治療退行性膝關節炎的療效較為顯著,值得臨床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1]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08,38(1):28 -3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27-129

[3]嚴偉,殷建權,李東,等.穴位貼敷治療膝關節骨關節炎50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藥,2010,42(6):50 -51

[4]路相,王榴艷.針刺配合中藥離子導入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10,27(1):53 -54

[5]朱崢嶸.電針結合TDP照射治療膝骨關節炎56例[J].中國中醫急癥,2007,16(9):1142 -1143

[6]陳波,謝西梅,李佳霖.艾灸治療對兔KOA軟骨損傷及TNF-α、TGF-β1和IGF-1表達調節作用的實驗研究[J].江蘇中醫藥,2009,41(6):69 -71

猜你喜歡
退行性電針關節炎
OLIF和MI-TLIF治療Ⅰ、Ⅱ度單節段退行性腰椎滑脫患者的效果分析
中醫輔助對退行性骨關節病關節鏡術后康復的治療效果
電針基于不同參數治療坐骨神經損傷的實驗研究進展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關節炎的“養護手冊”
俯臥位手法整復結合電針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
X線、CT、MRI在痛風性關節炎診斷中的應用對比
寒痹方對佐劑型關節炎大鼠的治療作用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補特點
電針與干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