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俗為美、大眾話語——網絡文體對話本小說通俗化敘事方式的沿襲

2014-09-12 04:07
山花 2014年8期
關鍵詞:話本文體小說

蔡 凌

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到宋代出現了大的變遷,隨著民間講唱文學的發展,并以“說話”為載體,出現了以話本小說為代表的市民白話小說。話本的出現對后來中國的白話短篇小說和長篇章回小說影響巨大。它準確生動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現實生活和民族精神,話本的成就與其以俗為美的審美風尚密不可分。同時這種通俗化的敘事方式對于當下網絡新文體具有示范效應,二者在題材內容、傳播方式、語言人物上都有密不可分的文體延續性。

以俗為美,題材內容之繼承

對于日常生活場景的描寫和再現是話本小說和網絡新文體的共同之處,宋元話本小說是我國古典小說的轉折階段,白話小說開始有了新的發展,它的出現打破了文言小說獨霸天下的局面,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的歷史和變遷》中對此予以肯定,稱其為“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馮夢龍在《古今小說序》中也指出“大抵唐人選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諧于里耳。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可見從文言到白話是歷史和時代作出的必然選擇。

話本小說在內容和題材選擇上,體現了以俗為美,反映的都是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比如作為話本題材的“說話”四家均是對日常生活的描寫。話本主要描寫市民的瑣碎生活場景,所謂“鄉采閭巷新事”(凌濛初《拍案驚奇序》)、“述一時民風之盛衰”(《珍珠舶序》)話本小說以市井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為情節,精心構造成一幅幅市井生活畫卷,有《錯斬崔寧》中小人物被冤死的案情,有《賣油郎獨占花魁》中小人物的愛情喜劇,還有《碾玉觀音》中工匠與養娘的愛情悲劇,都是再現平凡小人物的生活狀態,并特別描寫了市井人物中的女性形象,這不能不說是對男權敘事視角的革新,打破了傳統雅文學的敘事慣例,具有世俗特色。其中《快嘴李翠蓮》,塑造了一位反抗封建倫理枷鎖的市井女子,最終以出家為尼的方式追求自由之路?!度f秀娘仇報山亭兒》,則寫了尹宗母子,從惡霸手里救出萬秀娘,尹宗卻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表現了下層人民舍己救人的高貴品質。話本中的女性對于愛情和自由的追求,大多表現得剛烈、潑辣、主動、大膽??芍^“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明·湯顯祖)?!赌胗裼^音》中裝裱匠的女兒璩秀秀與碾玉匠崔寧私奔,為了愛情雙雙殉情,最終在地府做了一對鬼夫妻?!遏[樊樓多情周勝仙》中的周勝仙,《金明池吳清逢愛愛》中的盧愛愛,都是此類女性的代表。

總之,話本內容以市井人物,特別是那些敢愛敢恨的女性作為主角,體現了話本以俗為美的特征。

相比之下,網絡新文體在內容的取舍上也具有世俗傾向。所謂“網絡文體”,指的是起源并流行于網絡的新的文體。形式自由、特點鮮明,多源于網絡中突發奇想的帖子、源于一次集體式的惡搞,或對于某個熱點事件的追蹤。

在網絡環境中催生出的新文體,具有傳播快、受眾廣、內容俗的特點,它或者展示某種社會現象,比如調侃明星廣告的“凡客體”;或者宣泄某種內心的情緒,比如白領發泄情緒的“咆哮體”;都引發網友不約而同的跟風,在短期內與網絡內部形成一組新的文體,這就是網絡新文體,雖然難登大雅之堂,但在社會上廣泛傳播成為一種獨特文學現象。此文體最大特點就是傳播迅速,所以在內容上就要以俗為美,能夠引發受眾的心理共鳴。

網絡諸文體中最早流行的“凡客體”就是發起于民間并被群眾廣泛傳播的?!胺部腕w”是對凡客誠品公司廣告文案的戲謔式模仿,這種“愛×××,也愛×××,我不是×××,也不是×××,我是×××”的敘事方式,以造句形式大量被模仿,如病毒式蔓延并爆紅于網絡。不僅文體本身具有通俗性,而且模仿內容也擴展到日常生活,比如2011年5月4日《揚子晚報》就出現了110警示版的“凡客體”:

愛撬門,愛翻窗,愛戴頭盔,愛戴手套,也愛說我是你兒子的同事,是你爸爸的朋友,我不是神馬,也不是浮云,我是小偷,我一直在找你家,若你看見我,就馬上撥打110。

還衍生出各類名人版凡客體:

愛忽悠,愛嘮嗑,愛5毛一瓣的鐵嶺大蒜,也愛20一杯的卡布奇諾,更愛一頂藏青鴨舌帽,你是凡客,我不是,我是趙本山。

另一種流行于網絡的是“咆哮體”,一般出現在回帖或者QQ、MSN等網絡聊天對話中。咆哮體通過自嘲,訴說自己的遭遇和感受,達到一種精神上的宣泄。使用者用多個感嘆號表現強烈的情緒。與此有同樣效果的還有“知音體”、“走進科學體”、“瓊瑤體”等。

總之,以上網絡新文體的蔓延傳播,體現了后現代社會的話語狂歡性,之所以被廣大網友所津津樂道,爭相傳播,體現了它世俗化、普世化的一面,即能夠反映當下民眾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與審美趣味。在“凡客”語錄中的“不是什么旗手,不是誰的代言,我是韓寒,我只代表我自己”,以及“我沒什么特別,我很特別”等表述,正是“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充滿矛盾和困惑的真實寫照。這些網絡新文體和話本一樣都以通俗的內容引發了大眾的廣泛關注。

大眾話語,傳播方式之傳承

話本小說和網絡新文體之所以能成為民眾樂于接受的文學形式,與二者廣泛的傳播方式密不可分,一個是通過說書藝人在城市經濟繁榮的背景下加以傳播,一個是通過網絡各個媒介更加迅速地蔓延。從傳播學的角度看,話本小說與網絡新文體都在某種媒體介質的干預下發展成長,表現世俗社會人生,彰顯大眾的話語權。

話本小說是中國白話小說的源頭,它原是說書人說話的底本,由“說話”演變而來,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稱話本是中國“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所謂“說話”,就是講故事,最早的體式就是敘說歷史的“講史”話本,比如“說韓信”、“說楚漢”、“說三分”等,這些藝人們以演說歷史和民間故事為職業,并“有四家數,各有門庭”行業劃分很細致,“小說”就是其中一家。為了適應宋代興起的市民階層的審美追求,話本多“街談巷語”之議,加上宋代城市經濟的繁榮,有了專門供市井百姓游樂消遣的場所——瓦舍勾欄,于是作為一種職業化的藝人便應運而生,他們“談論古今,如水之流”(吳自牧《夢粱錄》),他們的說話藝術達到了精湛的地步“說國賊懷奸縱佞,譴愚夫等輩生嗔;說忠臣負屈銜冤,鐵心腸也須下淚”(羅燁《醉翁談錄·小說開辟》),這種“說話”的高超技藝為話本文學的傳播奠定了群眾基礎。宋“說話”四家,即“小說”、“說經”、“講史”和“合生”的出現,就是話本小說群眾性的體現,題材除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外,大多取材于當代社會生活,與現實聯系比較密切。

中國古代文學的傳播途徑甚多,大體上經歷了口語傳播、手抄傳播、雕版傳播等幾種形式,產生于宋代的話本小說之所以繁榮流傳廣泛,與印刷術的改進不無關系,宋代書坊印刷極大加快了文學傳播的速度,那些“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和“洛陽紙貴”的傳抄式流傳方式已經成為歷史。加之宋代大量書商的出現,進一步豐富了文學傳播途徑。這些都為話本小說成為民間文學提供了厚實的群眾基礎。

相比之下,網絡新文體的傳播媒介要更具科技性和時效性。詩人艾略特說過:“去年的話屬于去年的語言,明年的話等待另一種聲音?!本W絡新文體的流行,具有強大的時效性和短暫的時間段認可性,即在特定時期,特定地點在受眾中流行蔓延,從“凡客體”到“淘寶體”、“知音體”、“TVB體”、“咆哮體”都與當下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它們或廣告商品(“凡客體”),或懷念童年(“藍精靈體”),或再現生活(“淘寶體”),或表達不滿(“咆哮體”)。都彰顯了時代的個性,賦予了大眾話語權。這種話語權的大眾化,也體現了社會經濟的轉型所帶動的社會文化的轉變——開放和多元,隨著市場經濟的繁榮,大眾文化與傳統的精英文化互補共存,特別是網絡文體具備“新穎性”、“快捷性”,能夠評論社會事件,記錄新生活。由此帶來的傳播的快速性和受眾的廣泛性,成為一種新興的文體形式。加之手機、微博、博客、新聞等傳播媒介的介入,使網絡新文體從內容到媒介到受眾,都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另外,網絡新文體在傳播方式上又具有互動性。賴浩峰在其文章《網絡文體推動新聞報道“變臉”》中指出:網絡新文體是 “以網絡為平臺,綜合運用音、畫、文字等多種元素,傳授互動性的表達方式”,可見,網絡新文體在傳播方式上又具有互動性,通常在微博、論壇上發起一個帖子,就會迅速有網友跟進,進而衍生出新文體的“全民性”造句運動,這種民眾廣泛參與的互動方式,使得網絡新文體在網友的反饋與互動當中具有強大的大眾話語基礎。

總之,網絡文體無論從傳播的媒介還是傳播的方式都具有大眾話語模式,這種傳播方式承接了話本文學的群眾基礎。

普世特征,語言表達之沿襲

網絡文體沿襲了話本小說的通俗特征,除了體現在題材內容和傳播方式上,更重要的體現在語言人物的沿襲上。話本小說通過其通俗而富有生命力的語言,表現了宋元時期市民的審美需求,話本小說語言的通俗美主要體現在“口語化”風格,這與說書人訴諸視聽的講唱方式有關。相比之下,網絡文學的語言則因其微博、論壇等特殊的傳播媒介,而呈現出“全民性”特征。

話本小說和網絡文體在語言表達上,具有普世化特征。

話本小說是講述故事的文學,其語言一定要適應藝人口頭表演時的動作需要,高度的口語化則成為演出精彩的必備美學要求。正如馮夢龍在《古今小說序》中所言:“大抵唐人選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諧于里耳?!钡莱隽硕咧畡e:唐傳奇出于文人之筆語言含蓄雅正,話本出于說話藝人,語言市民化,即使是韻文也盡量做到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粗淺明白。另外還有用性格化的語言刻畫人物,如《快嘴李翠蓮》中李翠蓮在洞房之夜吆喝丈夫的一段話語??梢娫挶拘≌f中的詩詞并非作者顯露詩才,表現高雅情趣之需,而是用來描寫人物和環境的。

話本小說語言淺俗有它的必然性:文學作品總是供一定的社會群體觀賞的,語言的雅俗由受眾決定。以廣大市民為演說對象的話本小說,則必然要求使用淺俗粗獷的白話,語言的口語化也正服務于話本描寫市井小民日常生活與真實人生的需要。例如,描寫男子思盼心愛女子時的心理動作,在宋元話本就成了《張生彩鸞燈傳》所述的“不看萬事全休,只因看了直交一個秀才害了一二年鬼病相思,險些送了一條性命”。其語言就粗豪通俗多了??傊?,話本小說是市井小民的文學,追求世俗的強烈趣味,呈現出明朗俗美的特點,明清擬話本,也大致沿襲這一美學目標前進。

在語言的淺俗上與話本文學一脈相承的是網絡新文體的表達方式,與話本文學的市民話語環境不同,網絡文體是依附于網絡這一媒介,呈現出特有的網絡語境。網絡文體的產生方式是多元化的,主要來自于視頻、博客、論壇,這些語境多為開放式的,靠彰顯個性和新奇的形式來吸引受眾的關注,這種開放性和求新性的語境特點,促使了網絡文體必然且必須具有廣泛的受眾群體,才能加以傳播,在短期內得以流傳,成為一種新文體。除了語境的開放式,網絡文體的廣泛傳播和網友的改造活動密不可分,網絡新文體大都源于某人的不經意發泄,引發了網友的跟風模仿,從而成為一種新文體泛濫開來。網友的改造必然要用簡潔群眾化的語言,否則無法得以廣泛傳播。

產生網絡文學全民性語言特點的原因是博得里拉后現代社會理論中的“內爆概念”,這一理論描繪的是“一種導致各種界限崩潰的社會熵增加過程,包括意義內爆在媒體之中,媒體和社會內爆在大眾之中”(道格拉斯·凱爾納《后現代理論》)??梢娮鳛楹蟋F代語言表達方式的網絡文體,具有強大的群眾基礎。

網絡文學屬于將審美文化因素更多地滲透于消費文化之中,將精英主義和高雅藝術的審美文化變成生活化的泛審美的文化類型。話本則符合于藝人平民淡定簡易的要求,語言淺俗。而宋元話本則為重男女相悅形成的市民化的話本。這是當時社會風氣和時代背景使然。

總之,無論是作為傳統精英文學之叛逆的話本小說,還是當下速成流行的網絡新文體,二者雖然產生于不同的時代,但都以傳奇通俗的內容,彰顯大眾話語權,描寫普世化的人物形象??梢哉f話本小說和網絡新文體,在通俗化敘事方式上古今殊途同歸。它們都以平民草根的視角,解讀了大眾文化。對二者的通俗話語表現方式上的沿襲的研究十分必要。

[1]汪辟疆.唐人小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4]歐陽代發.話本小說史[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4.

[5]陳文新.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

[6]賴浩峰.網絡文體推動新聞報道“變臉”[J].傳媒觀察,2004(9):51.

[7]道格拉斯·凱爾納,斯蒂文·貝斯特.后現代理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156.

猜你喜歡
話本文體小說
寫話要真實
寫話要完整
看圖要有順序
輕松掌握“冷門”文體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文從字順,緊扣文體
20世紀80年代以來宋元話本研究概述
若干教研文體與其相關對象的比較
文體家阿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