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構非物質文化遺產整理保護的卓越典范

2014-09-15 02:38張忠蘭
當代貴州 2014年5期
關鍵詞:書系史詩苗族

張忠蘭

2014年1月,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在京揭曉。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亞魯王書系》榮獲此次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這一榮譽,是對貴州文化部門、社科部門、出版單位以及民間學術力量共同構建的史詩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整理保護新范式的充分肯定。在2013年12月,《亞魯王書系》還入選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與國家民委聯合舉辦的第二屆向全國推薦百種優秀民族圖書。

《亞魯王書系》以《史詩頌譯》《歌師秘檔》《苗疆解碼》三個分冊呈現,以非物質文化遺產整理、評價、保護、傳承的原則為指導,全景展現了《亞魯王》的傳承地域、傳承族群、傳承地域的生態環境、傳承族群的生活習俗、傳承人的狀況、傳承的方式、傳承中的變異情況等。貴州籍學者樂黛云先生在總序中稱它“構建出一部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卓越典范”。

政府支撐:貴州各級文化機構層級互補踐行文化擔當

《亞魯王》以其珍貴的文化價值于2009年成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重點項目,被文化部列為2009年中國文化的重大發現之一,2010年5月被文化部列入國家級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秮嗶斖酢肥且徊垦芯抗糯缱逭?、經濟、文化、社會習俗的活態百科全書,是苗族人民的歷史記憶與精神承載,具有重要的文化遺產價值。貴州各級文化機構在搜集、整理、保護《亞魯王》的過程中踐行文化擔當的重任。

貴州省文化廳積極履職整理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貴州“非遺”保護工作的主導者,省文化廳在“非遺”整理保護傳承中認真履職,恪盡職守,認真落實中央關于“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要求?!秮嗶斖酢繁话l現后,積極發揮在“非遺”保護中的政府主導作用,動員省社科院、貴州人民出版社等單位以及民間的學術力量、文化人廣泛參與到這項工作中?!秮嗶斖鯐怠返某晒?,無疑是《亞魯王》保護傳承中的一個大臺階,是政府文化部門充分吸納與整合社會和民間力量共同創造“非遺”保護傳承精品的典型案例。

貴州省社科院大膽創新建設本土特色學科。2011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的《亞魯王》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時,省社科院院長吳大華即敏感地意識到,這將對貴州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并且能夠為苗學平添前所未有的學術增長點,極大推高其影響力,促成苗學學科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隨著《亞魯王書系》的推進過程及其精當呈現以及“亞魯文化”概念的提出,省社科院大膽創新,順應特色學科建設的新要求及時成立了“貴州亞魯文化研究中心”,對未來可能誕生的、發端于貴州本土的“亞魯學”進行前瞻的頂層設計。

紫云縣扎實開展基礎工作傾力打造文化新形象。2008年,剛上任的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衛雨在向鄉鎮青年干部楊正江了解紫云地域特色文化的過程中,看到了16000多行用苗文記錄的苗族東郎(歌師)的唱誦內容。深受感動的衛雨隱隱感覺到其中潛藏的搶救價值并展開工作。2009年,貴州省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啟動,紫云縣文廣局隨即將發掘和搶救紫云地域特色文化列為工作重心,《亞魯王》的正式搜集整理工作由此開始并向上逐級申報,由馮驥才領銜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專門派出專家調查組到紫云麻山地區采集信息,這部作品才真正進入當代文化界的視野并迅速引起廣泛關注。作為《亞魯王》搜集、搶救、整理、保護、傳承工作的最基礎單位,紫云縣始終高度重視并指導各項基礎工作扎實有序推進,致力于將“亞魯王”打造為紫云縣的重要特色文化品牌。

編創團隊:特色差異互補打造創作新模式

歷時兩年,整理史詩《亞魯王》的選題經歷了從單本(《亞魯王·歌師秘檔》)到雙冊(《史詩頌譯》《歌師秘檔》)到最終以全三冊(《史詩頌譯》《歌師秘檔》《苗疆解碼》)呈現的過程。這個探究民族史詩多維度呈現民族史詩文化的艱難歷程,正是編創團隊特色差異優勢互補打造創作新模式的過程。

曹維瓊:整合資源探索出版引領編創新模式。作為一個地方人民出版社的領頭羊,曹維瓊始終立足于貴州人民出版社的實際,致力于使其充分發揮文化聚集地、發散地和創新地的功能,為地方民族民間文化提供賴以生存的文化土壤,為社會公眾、專業學者與地方民族民間文化搭建優質的互動平臺?!秮嗶斖酢钒l現之初,曹維瓊從出版的角度切入,意識到可以跳出單純整理史詩文本的局限而以創新整合的思路來展示《亞魯王》;提出要充分考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整體性展示,要置放于文化生態環境中去認識的建議。隨即迅速整合資源與學術力量開始立項操作,探索出一條由出版引領的編創團隊新模式。

麻勇斌:深度挖掘復原苗族傳統文化碎片。作為一個以苗族原生宗教文化為主要研究方向的貴州本土苗族學者,麻勇斌對與亞魯王相關的舞蹈舞步、飲食風俗、節慶原由、服飾紋理花色、祭葬習俗等進行深挖,他認為這種復合的民族記憶方式,是適應沒有文字而記錄刻骨銘心的英雄和事件的群體記憶模式,是令人稱奇的傳承智慧。所以,《亞魯王書系》以史詩文本為基礎,將苗族傳統文化中分離的、散亂的苗族口傳史詩誦唱、服飾紋樣表意、舞步造型展示、節慶活動演繹、祭葬軌儀禮演等“文化碎片”復原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盧現藝:轉換視角探索多學科攝影新途徑。作為一個在外打拼多年最終選擇回歸貴州本土并長期致力于貴州少數民族文化的攝影工作者,盧現藝長期行走于貴州鄉野,積淀了豐富的民族文化攝影經驗與素材。這位在中國攝影界率先開創將民俗攝影與文化人類學田野考察相結合來記錄文化的攝影家,在偶然發現“亞魯王”線索之后,便穿行于麻山地區在當地“潛伏”了一年多,用精美絕倫充滿張力的圖片對《亞魯王》進行了人類學、文化學、民族學的記錄與詮釋。

亞魯王文化研究中心:堅守田野拓寬基礎研究空間。作為一個在2012年只有6個農民、3個借調老師、1個專職人員構架卻蜚聲中外的亞魯王工作室,如今已在政府的重視下升級為副科級單位。其帶頭人,一個改寫了苗族文學史的“80后”苗族青年、《亞魯王》的最初發現者和整理者——楊正江,正在亞魯王文化熱中大展拳腳,帶領著一批《亞魯王》的傳誦者和熱愛者,堅守在麻山腹地做好更廣泛更深入的田野調查和史詩挖掘,同時拓寬視野向相關基礎研究邁進,《亞魯王書系》之《史詩頌譯》因其兼通苗語與漢語而保證了史詩整理編譯的準確、原生與古樸,《歌師秘檔》更是他們訪談整理歌師口述史的匯總呈現。

成果呈獻:多維度有機互補探索民族史詩整理新范式

當“跨學科搭建民族史詩整理展示的新平臺”這一目標找到了立足點——史詩本體、傳承族群、傳承人、傳承方式、傳承地域、傳承地生態環境、史詩傳承變異這“七根柱子”之后,關于非遺整理保護的一條學術路徑逐漸初現,一個多維度有機互補探索民族史詩整理的新范式被成功構建。

三條新路徑探究《亞魯王》學術價值?!秮嗶斖鯐怠坊谛吕砟?、新視角、新方法的三條新路徑造就了對苗族英雄史詩整體探究的集大成者:《史詩頌譯》用苗漢雙語對照的方式整理編譯《亞魯王》,是對《亞魯王》文本價值、文典價值、文獻價值的研究;《歌師秘檔》對68位傳承者歌師進行訪談研究,是具有“步驟可逆性”的文化人類學記述文本;《苗疆解碼》對《亞魯王》千百年來得以活態原真、傳承有續地在民間口頭流布的自然生態之碼、社會生態之碼和文化生態之碼進行觀察研究。三個分冊共同以口傳史詩《亞魯王》為主要線索,把碎片的、平面的、專業的事相描述,拓展為完整的、立體的、普同的文化敘述。

三個新方法探索苗族活態原生“亞魯文化”。通過觀察歌師的傳承體系、觀察亞魯王故事在其他各種表意文化形式中有無表現、觀察史詩《亞魯王》與其他各種表意文化形式能否整合這三個新方法,《亞魯王書系》復原出一種在苗族當中客觀存在的、活態傳承的傳統文化——“亞魯文化”。

《亞魯王書系》將平面、單線條的《亞魯王》史詩認知,提升為立體的、多維度的“亞魯文化”活體釋讀,勾勒出色彩斑斕的苗族“亞魯文化”圖景,并建構起一個“亞魯文化”的研究模型?!皝嗶斘幕钡陌l現,為我們建構了一個重新認識苗族社會生活、重新解讀苗族傳統文化的平臺,可能催生一門地方特色新學科——“亞魯學”。(作者系貴州人民出版社總編辦副主任、副編審 責任編輯/彭美玉)

猜你喜歡
書系史詩苗族
補妝
讀者服務部郵售書目
從《中國史詩》里讀懂中國
《開明兒童文學書系》
梵克雅寶再現藝術史詩
史詩
“唐詩學書系”首次摸清唐詩“家底”
苗族老照片
漂亮的“銀飾”
苗族關于詩歌的一些觀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