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舌尖體”

2014-09-16 10:08成文君
廣西教育·D版 2014年7期
關鍵詞:泡面造句舌尖

成文君

“瓜子,無疑是太陽和向日葵的愛情結晶,唇齒與手指的默契配合,讓這溫暖熱情的果仁瞬間迸出又隨即粉碎,只留下質樸的香氣和空虛的果殼……”

“陽光以最明亮、最透徹的方式,與鮮嫩的魚肉交流,這是人與上天和大海之間的約定……”

上面兩段話,讀起來是不是感覺忒有文采、忒有美感呢?但如果告訴你,二者要表達的不過就是“嗑瓜子”“曬魚干”這兩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時,你是不是覺得“特無語”?

不要驚異,這就是近期流行的“舌尖體”。中央電視臺熱播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Ⅱ》(以下簡稱《舌尖Ⅱ》),因其解說詞帶著一種特有的語言風味,給“吃”這一項稀松平常的活動賦予了別樣的文藝色彩,于是一種模仿該紀錄片解說詞的“舌尖體”文字開始在網上蔓延。

“厚重香濃的醬汁將土豆泥綿密寡淡的滋味馴化,青豆的清甜加上玉米的軟糯滋潤,這質樸的美味蘊藏著阿巴拉契亞山區人們對南方美食的依戀感觸……”《舌尖Ⅱ》里的解說詞,以其文藝范十足的造句模式,直接沖擊著觀眾的美感神經,讓平時少讀或不讀文學作品的網友們“忽然來了精神”,不禁躍躍欲試地模仿起來。

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生自制的視頻《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其開場白是這樣寫的:“北京海淀,太平洋吹來暖濕的季風,學霸正在瘋長,又到了大學生們最忙碌的季節——考試季。由早餐帶來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維持繁重的復習后身體所必需的蔗糖?!薄渡嗉猗颉访康揭患Y尾都會由食物上升為文化,《舌尖上的宿舍·泡面篇》則將泡面與大學情誼聯系在一起,其在最后的解說詞中寫道:“在人的腦海中,只有宿舍泡面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各奔東西后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大學宿舍”?!喼鄙畹谩渡嗉猗颉分?,令人拍案。

幾乎同時,股市版、油條版、高考版等“舌尖體”一夜之間充斥網絡,幾乎任何一樣事物都能用“舌尖體”進行表達。試看這樣一段:“夏季,剛沐浴完畢的女孩兒,水嫩的肌膚,血液36度配上微醺的夏風,正是最美好的滋味。對于蚊子阿山來說,這也正是它一年中享受大自然最寶貴饋贈的時刻?!笨赐旰?,你是不是感覺云里霧里?其實意思很簡單,這不過就是“女孩被蚊子叮咬了”。

“‘舌尖體是真美的語言!”某論壇里的網友這樣說道。細讀這些“舌尖體”就會發現,它既不像過去流行的“甄嬛體”“羊羔體”一般淺薄,也不像“瓊瑤體”那樣矯情,更不像早段時間流行的“最炫文言風”那樣生搬硬套。要寫出“舌尖體”這樣的文字,著實需要一定的語言功底。正如廣西大學文學院教授覃鳳余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的那樣:“網友們的造句都很棒,可以看得出,這些人要是沒有些文字功底,是寫不出‘舌尖體這樣的句子來的?!瘪P余教授認為,網友對“舌尖體”的模仿與創造,是被《舌尖Ⅱ》片中解說詞的魅力所折服的表現,從中受到了特有韻律和美妙詞語的感染;“舌尖體”的文化底蘊較強,能給人帶來文字的藝術享受。

筆者認為,“舌尖體”除了辭藻華麗之外,無論是語言的規范性、邏輯性,還是內容所承載的中國飲食與文化,都表現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作為一種恰到好處的表現形式,“舌尖體”本身堅守著漢語所應有的純潔高雅。

由此看來,這回流行“舌尖體”的確是美的語言。讀著“望著窗外最明亮最透徹的陽光,感受著手中微燙的溫度,唇舌磨合間,熱氣繚繞中,享受著獨特的美味,這是給辛勤勞作的人們最好的饋贈”(《舌尖體·喝咖啡》)這樣的語句,你是否也感覺像在品嘗一杯令人回味的咖啡呢?

細論起來,每一種“體”的流行,其實都是一次網絡造句的狂歡。有專家研究稱,大規模、大范圍的網絡造句是網絡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當人們在精神追求上有更多訴求的時候,語言的娛樂功能就彰顯出來,網絡造句是網民們情緒的一次次宣泄,是全民的文化創造,更是全民的現實批判。

因此,無論是那種“體”流行,其背后所反映的公眾心態都是大同小異的,其表現是“眾人參與”,其目的是“發出聲音”,不管是彰顯個性也好,集體無意識也罷,總之是“重在參與、來者不拒”,正如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方毅華指出的那樣:“網絡造句這種‘集體的狂歡,網友一分錢稿費也拿不到,但卻在這種參與中找到了歸屬感,滿足了表達欲。這種一呼百應的感覺,有時候比看電視本身還快樂?!?/p>

此次流行的“舌尖體”也不例外。比如《“舌尖體”·炒股》:“收盤了,股民小劉合上電腦,用滾燙的開水泡制一碗騰著熱氣的老壇酸菜面。中國股民更偏愛拉上窗簾,在黑暗中享受這獨特美食。兩廣一帶的股民口味清淡,他們往往不加料包,由臉頰自然淌下的熱淚補充恰當的鹽分。他們相信,用這種方式,能夠抹平買在頂部和賣在底部帶來的大部分憂傷?!弊x過之后可以感受到,其言語間流露著股民的心酸與無奈。

窺斑見豹,網絡造句其實不但是全民的文化創造,更是全民的現實批判。在傳統的媒介和信息平臺中,社會文化的創造和推廣主要通過精英階層,普通人是很難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的。在互聯網世界中,草根階層終于找到了一個可以表達自己意見,吸引大眾關注的平臺。而草根階層以娛樂的態度來吸引更多人的關注,進而獲得社會輿論的評判。

有社會學家指出,像網絡造句這樣的集體行為具有一種安全閥的功能,網上的情緒宣泄,能夠及時釋放社會無序能量,個人緊張、極具攻擊性的情緒轉化為一種能被社會所接受的表現方式。同時,它也具有一種報警器的功能,使相關機構和部門對某些問題產生高度重視,減小更大社會沖突發生的可能性。

由此看來,盡管“舌尖體”的造句模式和語言彰顯了漢語之美,但就其流行背后的原因來看,它依舊未能擺脫文體的“工具性”,簡而言之,就是公眾借助各式各樣的“體”來發出聲音、反映現實、緩解壓力、宣泄情緒……而正視其中流露出的個人情緒和社會情緒,有意識地加以正確疏導,是我們關注包括“舌尖體”在內的各種“體”的深層意義之所在。

細究“舌尖體”,可以發現其造句模式其實是有規律可循的:第一,反復使用比喻、擬人等寫作手法,例如把瓜子、太陽擬人化,表達成“愛情的結晶”,把魚肉和陽光擬人化,表達成“交流”“約定”,如此反復使用,讓人覺得生動、親切;第二,注重使用清新、生動、有美感的詞匯,例如默契、滋潤、質樸、依戀、微醺、綿長等,以此凸顯句式的美感;第三,行文語氣舒緩、平和、低調,少用甚至不用過分厚重和沉悶的詞匯。

抓住以上這幾個特征,其實很快就能“入門”,試舉一個例子:生活中最平常的一件事“走路”,用“舌尖體”寫出來就是“任由印花的鞋底與質樸的泥土做一次親密的接觸”——看,不難學吧?

古文字專家蕭圣指出,“舌尖體”的表現手法在《詩經》里實際上早就出現過,體現了一種語言的美感,能給人帶來文字的藝術享受……只要是美的東西,大家都會接受并爭相模仿,并逐漸流行開來,這也是漢語生機勃勃的表現。

話雖這么說,如果在屏幕、報刊中鋪天蓋地都是“舌尖體”,看多了也會讓人膩煩,況且漢語博大精深,遠遠不止“舌尖體”一種表達,如果沒有更多原創和創新的表達方式注入,單純這一種“體”,其生命力并不見得有多頑強,就像早段時間流行的“最炫文言風”,一轉眼就“刮”過去了。

因此,筆者想說:與其模仿,不如創造。只有不斷創造,不斷創新,才能賦予漢語表達更多的新鮮血液,才能保證各類美的表達層出不窮。無論是老師、學生,還是相關的文字工作者,想要寫出美的語言,就必須反復錘煉自己的語言。就像寫字、畫畫一樣,初始階段可以多模仿,慢慢地也要嘗試著獨立創作。因為總是模仿別人的東西,哪怕模仿得再像,終究都不是自己的東西。此外,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開好必要的閱讀課和寫作課,都有助于學生用好漢語,對于延展漢語的表達方式,發掘漢語的意蘊之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所謂“美”是相對而言的,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使“美”流于形式而疏于內涵。古代有一種文體叫“賦”,其辭藻華美絢麗,但又有內容空洞的缺陷。因此,訓練美的語言很有必要,但也要注重真情實感的表達。老師們在寫作教學中,在訓練學生掌握美的語言的同時,更應告訴學生,文章要言之有物,切忌華而不實,出現堆砌華美辭藻的形式主義文風。

(責編 歐金昌)endprint

猜你喜歡
泡面造句舌尖
誰沒有在晚上吃過泡面呢
冷水泡面
從造句入手學寫話
造句
造句
我們是這樣造句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