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提問 激勵思維

2014-09-17 05:49李方
關鍵詞:提問思維

李方

摘 要: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教師要問得準,要引導當,要點的好,要設疑巧,要問得新奇特,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打破常規,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探索出多種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去解決問題。

關鍵詞:有效;提問;思維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6-041-2

一、提問準 有效思維

要使課堂提問有效,首先要做到問題的指向明確、提問針對性強,學生一聽就知道問的是什么,以及期待何種回答。不能不著邊際、過于空乏,使學生不知從何回答。提問的語言力求做到準確、簡潔、清晰,避免不規范,模棱兩可的提問。

例如:一次聽一位年輕老師上課,內容是一年級上冊認識鐘表,在初步認識了鐘面,了解了整時概念以后,老師出示了幾個不同整時的鐘面,讓小朋友觀察幾個鐘面的時間,意在找出時針分針的特點,以及整時的時候分針和時針的規律。

他問:看了這些鐘面,你有什么發現?

生1:這幾個鐘有長方形的,也有圓的,還有卡通的……

生2:鐘的顏色都不一樣。

生3:我發現有一個鐘面的時針特別粗。

……

為什么學生的答案會如此稀奇百怪?顯然和老師的提問有很大關系。如果提問目標明確些,分層設計提問來試一試。

問題一:觀察這幾個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的長度,粗細,你發現了什么?因為指向明確,就是看針的長短粗細,學生馬上能答出來。

問題二:請大家觀察分針,它們都指的是數字幾,時針呢?

因為提問針對性強,學生一聽就知道問的是分針指著數字幾,馬上找出共同點——原來分針都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如此準確地提問,就能有效引導學生在老師的問題中捕捉數學信息,并且很快找到有用的信息,總結規律。因此提問的準確度、導向性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向的定位,影響學生是否能回答問題及回答問題的水平。教師備課時就要明確提問的目的:為引入新課、為新舊聯系、為突出重點、為解決難點、為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還是為促使學生思考或者為總結歸納等等。要盡可能從學生出發,剔除可有可無、目標模糊不清的提問,保留針對性,準確性強,有實際意義,步步分層的提問,使提問目標準確,恰到好處,為教學穿針引線,使學生真正做到有效思維。

二、步步引 啟發思維

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必須符合小學生思維的形式與規律。要努力設計出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問題之間應有著嚴密的邏輯性,然后一環緊扣一環地設問,從而使學生的認識逐步深化。難易恰當的問題可以刺激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探索,尋求問題的解決。反之,則會造成學生思維的障礙。因此課堂上的設問應該是步步深入,循序漸進的,設問之前,首先要了解知識體系,知識結構,明確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在學習的知識點,以及下一個相關知識點,有效進行聯接。

例如:一次公開課,上的是三年級上冊“認識分數”這一課,在這節課的最后,老師精心選取了一段視頻:有四個孩子在分蛋糕,后來又來四個,變成八個人分蛋糕,等分完,小朋友們想吃的時候又來一個小孩,第八個小孩就把自己蛋糕分了一半給第九個孩子,最后大家都開心地吃到了蛋糕。

教師在視頻開始只有四個小朋友分蛋糕時提問:如果是平均分這個蛋糕的話,每個小朋友分到這個蛋糕的幾分之一?

生很快答道四分之一,因為這是簡單的幾分之一的分數知識。

又來了四個小朋友時再追問:這時有幾個小朋友在分蛋糕?那如果平均分的話每人分得的是這塊蛋糕的幾分之幾?

通過視頻中孩子分蛋糕的動作,明顯看出平均分成8份,那每份就是八分之一,雖然問題在深入,但是學生能根據分數的含義很快得到答案。

視頻結束后再問:這些孩子懂得分享的快樂,真好,那么最后來的小朋友分到了蛋糕的幾分之幾?是九分之一嗎?

……

通過一個個由淺入深,從基礎到開放的問題,步步引導,不僅鞏固新知,還不失時機地用問題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達到誘導思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有效目的。

三、適當點 強化思維

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還能促進其知識內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取決于教師的點撥、引導、啟發是否得法。

例如:五年級上用替換法解決問題的策略。百貨商店運來300雙球鞋,分別裝在2個木箱和6個紙箱里。如果2個紙箱同1個木箱裝的球鞋一樣多,那么,每個木箱和每個紙箱各裝多少箱球鞋?

題目出示后,教師點撥提問:能不能把兩種箱子變為一種呢?哪句話里描述了這個意思?

學生馬上想到:2個紙箱同1個木箱裝的球鞋一樣多。

教師繼續點撥:那能不能用把木箱全部變成紙箱的方法來解決呢?

……

通過老師的及時點撥,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學生便能舉一反三,用這兩種方法都將箱子進行了等量代換,解決了問題,教師的教學也事半功倍。

四、巧設疑 促進思維

有些問題,教師作答固然容易,但倘若把學生思維再推進一步,學生便有可能自行解決,讓學生能在開動腦筋的過程中明白最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樣做肯定要比接受老師灌給的一個答案更有價值。它能讓學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也會自覺地養成“自為研索,自求解決”的習慣。

例如:一年級下冊看圖應用題。第一題圖上一共有11支蠟燭,吹滅了9支,還剩幾支?根據圖上信息一眼就看出還有2支蠟燭還亮著,學生很快完成了這個問題。

可是第二題是這樣的:樹上原來有18只猴子,下來了9只,還剩多少只?圖上一棵大樹上只畫出了4個猴子頭,教師這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反問:圖上畫了樹上還有4只猴子,對嗎?學生通過思考發現18-9=9而不是4。這樣的設疑促進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思考發現看來光看圖是不對的,有可能調皮的猴子躲在樹叢中看不見,要懂得真正意思才能計算正確。

因此,巧設疑,實為套學生口徑,順學生思路,進而導向正確理解過程的一種簡捷方法,也是實踐中最常用的方法。

五、新奇特 激勵思維

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感受自主探究的樂趣。同樣一個問題,提出時平平淡淡,既不新穎又不奇特,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變化提問的方式,角度,讓學生有一種新奇特的感覺,那么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一定非常高。

例題:今天老師來到一家小店門口,看見廣告牌上這樣寫著:好消息,好消息,3個空汽水瓶可以換一瓶汽水,機會難得,大家快來買呀。老師看了很開心,一下子就買了十瓶汽水。猜猜根據廣告的說法,老師最多能吃到幾瓶汽水?

這樣有趣而富有思考性的問題,一下子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孩子們很快投入到問題的探究中去了。

當有的同學說出:買十瓶能喝到十瓶時,教師提示:根據三個空瓶就能換一瓶汽水,你思考了嗎?

這時問題卡住了,教師激勵說:如果能借一個空瓶給你,你能想出辦法再喝一瓶嗎?行了,借一個湊滿三個,等喝完再用三個空瓶去換一瓶汽水,喝完了再把這個空瓶還掉,那么買的十瓶汽水就一共能喝到15瓶了。

這樣的問題一下子就能很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激勵他們的思維,加上教師適時的提示、點撥,引人入深,扣人心弦,真正地激勵學生的思維,投身到問題解決的情景中去。endprint

猜你喜歡
提問思維
思維總動員(三十)
巧設提問,讓思維多走一步
思維總動員(二十五)
思維總動員
初中化學課堂個性化有效提問策略
談談提問在高一年級數學課堂上的運用
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構筑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善問讓思維走向深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