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怎樣讓作文敘事波瀾起伏

2014-09-17 05:51劉玲
關鍵詞:懸念

劉玲

摘 要:筆者在日常教學中發現,同學們作文習慣平鋪直敘,往往見頭知尾,見始知終。這樣的作文總讓人覺得平淡乏味。的確,一池春水,風平浪靜,縱然有寧靜柔和之美,也引不起人們的閱讀興趣,激不起人們思想的浪花,得不到人們的認同和欣賞。那么,怎樣才能使文章興起波瀾,一波三折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法:巧設懸念法、運用抑揚法、情節突轉法。

關鍵詞:平鋪直敘;興起波瀾;懸念;抑揚;情節突轉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6-048-1

一、巧設懸念法

巧設懸念,就是指作者在展開故事情節、安排矛盾沖突時,將后面要表現的重要內容,先行提出或預作暗示,來個懸而未決。

設置懸念,能馬上抓住讀者,讓他在探幽尋奇的心理支配下,緊張愉快地跋涉于閱讀之旅,對故事發展和人物命運產生關切之情,激起心中的波瀾,產生好奇的心理和急于讀下去的動力。

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個很突出的例子。

小說開頭反復渲染了“我”家庭生活的拮據,“可是每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那時候,只要一看見從遠方回來的大海船開進口來,父親總要說他那句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父親”的這句話,就成了懸念,使我們產生了很多的疑問,這個于勒是何許人也,他能給這個家庭帶來什么?它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我們,使我們產生一種急于讀下去的強烈的愿望。

當然,像這樣的文章很多,如孫犁的小說《荷花淀》荷塘遇險一段,也是這樣。

二、運用抑揚法

“抑揚”分兩種,一種是“欲揚先抑”,另一種是“欲抑先揚”。

欲揚先抑,即作者為肯定和褒獎某人某物,先作某些退讓,有意貶抑或否定,而后再著力褒揚,讓人景仰,這是中國傳統的描寫技巧之一。由于這樣大起大落地進行敘述,勢必在讀者心頭引起較劇烈的心理變化,于是,便能形成“波瀾”之勢。

欲揚先抑法手法多用于肯定的人或物。唐弢的《瑣憶》一文,開頭說魯迅“多疑”、“世故”、“脾氣大”、“不容易接近”,這是“抑”,它造成懸念,引起讀者的思索。接下來講述幾個故事,通過故事表現魯訊先生對青年平易近人、親切熱情的特點,以及他對那些攀附闊佬的奴才、偽裝的道學者、滿嘴昏話的騙子、燒殺搶掠的屠伯的“脾氣”和“罵”,這些都是“揚”,先抑后揚,很好地表現了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膫ゴ笕烁?。

對于“物”的歌頌也是如此。初中課文楊朔的《荔枝蜜》一文,作者先從小時候自己被蜂螫,對蜜蜂的感情總是疙疙瘩瘩入手,展示自己與描寫對象之間的情感矛盾。然后,再由甜香的荔枝蜜過渡,轉入對蜜蜂精神的贊美。文章一起一伏,讓人們多角度、多側面地認識了蜜蜂的精神和品質,進而贊揚了具有蜜蜂精神的勤勞的勞動人民。

這種先抑后揚的寫法,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它很好地調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讓人們在情感的起伏變化中走完了閱讀歷程。

欲抑先揚法這是一種“抬高比跌重”的方法。本意在抑,在貶,卻先以揚入手,竭力加以抬高。抬高是為了造成更大的陡勢和落差,使后面能夠跌得沉重,有力。這種寫法,使所記的人或物所體現的內容深刻化,也使作品具有諷刺的藝術效果。這種手法多用于否定的人物。不再舉例陳述了。

三、情節突轉法

事件按照合乎邏輯的順序波瀾不驚地向前發展,讀者的心態平和自然。突然峰回路轉,石破天驚,故事的情節突轉急下,逆向發展,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莫泊桑的小說《項鏈》先寫主人公瑪蒂爾德對現實生活不滿對豪華生活的向往,緊接著一個意外的參加舞會的機會,讓她有了在上層社會展示自己的機會,她從老朋友佛來思節夫人處借來了精美的項鏈,舞會上,她出盡了風頭,快樂到了極點??墒菢窐O生悲,舞會之后,當她還陶醉在舞會的氣氛中時,卻吃驚地發現,那串“昂貴的項鏈”卻不翼而飛了。遍尋不見,只好賠償,十年艱辛的生活終于償還了債務。當她在公園里再見佛來思節夫人,自豪地說出自己這十年的遭遇時才得知,那串項鏈才值五百法郎。小說結尾情節突轉,引人深思,那虛榮的危害,一目了然,而讀者卻在這突轉之中,既感到意外,又覺得是情理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然,要想寫出有波瀾的文章,絕不僅僅只有這幾種方法,只要我們平常在讀文章時,善于發現,多做總結,就一定能掌握敘事文章興起波瀾的方法技巧,讓文章搖曳多姿,光彩奪目。endprint

猜你喜歡
懸念
懸念,懸起讀者的心
巧設懸念增魅力
普京記者會留下最大懸念
懸念迭起 扣人心弦
文似看山不喜平
用“懸念”成就初中語文閱讀的精彩
淺析懸念在電視專題片中的設置與應用
構筑詩意以心為橋,享受課堂
智英賽:曹巖磊爆冷破斷王林娜加冕無懸念
巧設懸念扣人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