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式初中語文教學

2014-09-17 02:54李素娟
吉林畫報·教育百家 2014年17期
關鍵詞:康橋現實生活作家

李素娟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即“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現實生活是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我們的教育更是追求打通書本知識和現實生活,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因而教師在進行拓展教學設計時,可以從現實生活中擷取材料,考慮學生個人生活資源,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關注,提升學生認識現實生活、評價現實生活的能力,塑造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生活智慧。

一、向語文文本的空白處拓展。

好的文本往往像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一樣,是有留白的,這就為教師拓展教學預留了空間?;蛘邚囊欢ㄒ饬x上說,任何作品在內容上都存在空白,給讀者留下再創造的空間。教師利用文本中的留白或者空白引導學生開拓思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如有教師在教學《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時,在教學結束之前做了這樣的拓展:如果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再添加幾幅有關建國后的浮雕,你認為應該添加哪些事件、哪些英雄人物?再如筆者在教學屠格涅夫《蔚藍的王國》一文時,在品賞完作品中關于想像世界的美好的人、事、景的描繪后,做了這樣的拓展:你認為在蔚藍的王國中還有可能出現哪些美好的人、事、景,請你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來。這兩個拓展教學的例子都是挖掘利用文本的空白,巧設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研讀文本,開拓學生思路,激活學生思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向現實生活和學生個人生活方向拓展。

在國家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語文課堂教學要力爭打破教材的局限、變封閉性課堂為開放性課堂的觀念已深入人心。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拓展教學越來越成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常態。

如有教師在教學《熱愛生命》一文時,在教學結束之前做了這樣的拓展:從唐山大地震、伊朗大地震等無數地震中,世界心理學界總結出一個鐵律:地震發生,受災幸存者焦慮之后是抑郁,嚴重抑郁的結果是漠視生命,半年之后,將是災區自殺行為高發時節。學完本文后,你對熱愛生命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思考幾分鐘后,把你對生命的理解說出來,鼓勵災區人民度過將至的這場精神災害。這種拓展教學設計就將課文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結起來,并且在學生完成鼓勵災區人民時,對學生自己的心靈也是一種十分積極的建設,真可謂一舉多得。

三、向寫作方向拓展。

以讀促寫、以寫助讀、讀寫結合一直是語文思維訓練的一種常見手段。寫作作為閱讀教學拓展的一種有效途徑,更能使拓展教學落到實處,切實提高和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作為拓展教學的寫作形式多種多樣。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可以補寫,如有教師在教學《月跡》這篇散文時,在品賞完本文極富童真童趣的語言后,提出任務要求:孩子們還有可能在哪里發現月亮呢?請仿照課文充滿童真童趣的語言,為課文補寫一段;可以續寫,如教學《窗》這篇小說時,有教師拿文章結尾大做文章:小說結尾寫到那位不靠窗的病人以見死不救的手段贏得靠窗的床位,結果發現窗外并沒有曾經靠窗的病人所描繪的種種美景,窗外只是一堵光禿禿的墻,故事到這里還會如何發展呢?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合理想像,續寫小說結尾;還可以改寫,如有教師在進行童話《七顆鉆石》的拓展教學時,首先讓學生對這篇童話進行質疑,可以是情節上的,也可以是語言上的,然后對相應片斷進行改寫。除此之外,根據課文內容擬寫標語、廣告語、祝福語等也是拓展教學中常見的形式。筆者還曾經把傳統的對聯寫作作為拓展的方式:在學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經典散文后,為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筆者要求學生以作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生活的描寫為依據,擬寫一副對聯,這樣的拓展設計極大的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將寫作作為拓展教學的一種途徑,無論是對學生的思維訓練,還是文字表達都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四、向作家經歷和寫作背景方向拓展。

所謂“知人論世”,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適當地引進一些作家的生平經歷、寫作背景是必要的,特別是在教學那些穿越時空、經歷了時間檢驗的文質兼美的經典文本時,這樣的拓展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徐志摩的經典詩篇《再別康橋》時,除了運用詩歌教學常規方式——朗讀吟詠、品味意象外,還適時的引進徐志摩的生平經歷,特別突出其在英國劍橋大學求學期間的生活或者說在康橋邊的生活對他一生的重要意義——“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敝挥羞@樣的拓展,學生才能理解詩人對康橋的情感,才能更深入的理解詩人寄寓在詩作中的那種淡淡的傷感、依依不舍的幽微情感,才會明白詩句“沉淀著彩虹似的夢”的豐富內涵。

向作家經歷、寫作背景方向拓展和傳統語文教學中作家作品等文學常識的介紹是有著本質區別的。后者往往以知識傳授為目的,以識記為掌握知識的手段,常常在上課伊始就進行傳授;而前者卻是為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知人論世的能力為目的,對作家經歷、背景資料的引進是有所選擇、有所取舍的,材料呈現的時機也是因文而異的。

五、向相同題材或作家不同風格作品拓展。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相同題材或作家不同風格作品進行比較閱讀,是拓展教學的又一常見途徑。如在教學毛澤東《卜算子·詠梅》時,教師常常就會用陸游的原詩做拓展,比較兩首詠梅詩的異同。在對比中,學生更容易理解不同時代和作家個人身份、精神世界等因素對文學作品的影響,從而在更深更廣的層面上理解文本,同時開闊視野,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

六、利用網絡進行拓展。

教師、書本、計算機等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成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動態資源。錄像的欣賞、生字的學習、課文的錄音、知識的查閱、師生的交流,都是在尊重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的。學生生命的光芒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地展示,這時候,我們可以說學生已經處于一種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環境中了??茖W的學習必須是通過對話、溝通的方式,在交互質疑辨證的過程中,以各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逐步形成正式的科學知識。因此,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我們可以利用網絡的開放性、拓展性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來體驗濃郁的人文精神。語文研究性學習,改變了學習的方式,通過方式的改變促進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獨特個性和具體過程,為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創造空間。

猜你喜歡
康橋現實生活作家
作家談寫作
作家阿丙和他的靈感
我和我的“作家夢”
再別的豈止是康橋
放手讓孩子撞南墻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假期歸來
康橋,我心中的圣橋
淺析現實生活中的橢圓應用題
不等式創新題薈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