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2014-09-21 22:53趙安平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4年3期
關鍵詞:社會制度悲劇

摘 要:在反映女性愛情婚姻的悲劇里,無論在文學作品還是現實生活中,“棄婦”的命運都是悲慘的。面對這些“棄婦”在嘆息“婚姻成了愛情的墳墓”這種可悲的下場時,大家似乎無不都在憤怒地譴責封建制度和禮教的罪惡。其實,社會制度只是一個方面,也許女性沒有自己的獨立人格恐怕也是難逃其咎的。當然,獨立的人格往往也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關鍵詞:棄婦 負心郎 社會制度 悲劇 獨立人格

中國古代“棄婦”命運的悲劇,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而這種可悲的下場,能全怪責于社會制度的罪惡嗎?而綿延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社會,單靠幾個弱女子可以抗爭嗎?要知道,推翻一種制度談何容易?那不如試著去改變自己吧。所以,筆者以為中國古代“棄婦”命運的悲劇,也許女性沒有自己的獨立人格也是難逃其咎的。當然,獨立的人格往往也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一、“棄婦”的命運,歸因社會制度僅僅只是一個方面,但不是全部

在文學作品中,描寫“棄婦”形象的很多?!对娊洝分小睹ァ返呐魅斯恰皸墜D” 形象的典型,她以無比沉痛的口氣,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從中表達了她的悔恨心情與決絕態度。其實,只要細心讀這篇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長詩,還是不難發現的:《氓》中愛情所反映的年代,青年男女的交往還算比較自由的,男子雖然以“抱布貿絲”來掩人耳目,但青年男女談情說愛還是公開化的。兩人商量婚期,女子讓情郎托媒求婚,但媒妁之言也不是那么重要,最終兩人自己約定“秋以為期”。當丈夫見異思遷,“二三其德”,“至于暴矣”時,棄婦的做法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自己與丈夫一刀兩斷,離婚了。而詩里也已明言其事了,女主人公婚姻悲劇的原因是“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也就是男子的負心背情。而這位“棄婦”則依然“癡于情者”,才致使“總為情誤”(方玉潤《詩經原始》)。所以,如果我們僅僅像這樣抽象鞭撻當時的制度,似乎也就存在著無的放矢之嫌疑了。

同樣,《孔雀東南飛》中的劉蘭芝的不幸婚姻,則是被婆婆所遣造成的。劉蘭芝婚前是一個知書達理的閨秀,“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楹笫且粋€謹守婦道、勤勞樸實的少婦,“守節情不移”,“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她與丈夫恩愛有加,即使遭婆婆所遣,她還對丈夫發出這樣的誓言:“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但在焦母眼里卻是“此婦無禮節,行動自專由”,硬是百般刁難,致使夫妻分離。在焦母看來,盡管自家是衰落的宦族,但她就看不上劉蘭芝的平民出身。當劉蘭芝被婆婆所遣后,她也只是作了一些徒勞無益而看似剛烈反抗之舉,最后不惜一死,而作品也用浪漫主義結尾給了我們留下一條希望的尾巴。就這樣,我們對作品的分析,又習慣于把這一悲劇看做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既然反抗如此之剛烈,自身又無過錯,那為何在辭別時,竟然還向焦母作稀里糊涂的認錯?說是“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同時,還勸勉小姑要“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這不知道究竟是她太善良還是她受封建荼毒過深?用魯迅的話,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而在婚姻世界里,男子一般易于用情不專。喜新厭舊是大多數男子的天性??磥?,劉蘭芝盡管踏錯了門檻嫁對了人,但由于喪失了獨立的人格,依然逃脫不了婚姻的悲劇。

二、“棄婦”的命運,在一個獨立人格的女性身上是有自我把握的選擇性的

現實生活中,被淪為“棄婦”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因為人都生活在自己特定的社會里,就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所以,如果我們把前兩者全歸咎于社會制度,那么大家也知道,即使社會高度文明,負心郎還是照樣存在的,婚姻的雙方依然還講究著般配。當今社會離婚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又產生了多少的“棄婦”?這些“棄婦”還不是被一個個負心的“氓”拋棄的嗎?還不是一些女人把自己定格為家庭主婦后,形成了“不般配”才被拋棄的嗎?我們都在批判封建社會,而封建社會不也在宣傳“糟糠之妻不下堂”嗎?一個聰明智慧的女人,應該把負心的男人“正”心過來,這才是自己的要務。因為你想推翻一種制度談何容易?那還不如試著去改變自己。同樣處于封建社會而且“獨尊儒術”登峰造極時代的卓文君,在這方面卻有著過人之智。

晉人葛洪《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將聘茂陵人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弊课木K于“愿得一人心”與司馬相如“白首不相離”。這樣使得司馬相如大為不忍,想到當年的患難相隨,柔情蜜意的種種好處,實在不便一意孤行,而弄到月缺花殘、香消玉殞的地步。于是,兩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當度過了十年恩愛歲月之后,司馬相如因病溘然長逝。第二年深秋,孑然一身的卓文君也隨亡夫于九泉之下。

另有相傳,司馬相如自從與才女卓文君成親后,開始的確過著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生活。不料后來相如為武帝重用,久居京城,看盡名媛美女,竟對文君萌生嫌棄之心。有一天,他給妻子送去了一封“怪信”,并囑咐一定要帶回文君的回信。卓文君盼到了丈夫的來信,欣喜若狂!可是拆開一看,她的心都涼了。原來信上只有冰冰冷冷的十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 。聰明的卓文君瞧見在“萬”字之后,少了一個“億”字,當下心如刀割、淚眼婆娑。因為“無億”即“無意”也,是丈夫對自己已然“無意”的暗示!于是,她強忍著悲痛,回了一封“倒順書”《怨郎詩》給司馬相如:

一別之后,兩地相思,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撫彈,八行書無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言千語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三月桃花隨水轉,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做女來我做男!

司馬相如最后被卓文君打動,憶起當年恩愛,去了休妻的念頭。這當中的故事,不論是史傳還是坊間傳說,大概在封建社會沒有比一個“寡婦再蘸”更讓人瞧不起吧,但卓文君就是以其高超的智慧重新贏得了司馬相如。就這樣,卓文君這種獨立人格的獨立見識,她與司馬相如才是最般配的。誰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正是封建騙人的鬼話!想想吧,以卓文君寡婦處境之不妙,她如果與這種制度對抗行嗎?但她的明智在于把司馬相如“正”心過來了,從而挽回了自己即將被淪為“棄婦”的命運。獨立人格是卓文君的最佳選擇。endprint

當然,獨立的人格往往也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同樣是“寡婦再蘸”,宋代的李清照就沒有卓文君這樣的幸運了。當初李清照嫁與趙明誠,夫婿是一位翩翩少年,兩人又是文學知己,情投意合。在不準自由戀愛,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時代,他倆能有這樣的愛情結局,真是天賜良緣,百里挑一了。但在金人南渡,兵臨城下時,趙明誠臨陣脫逃,李清照覺得是一件國恥又蒙家羞的事。當南遷行至烏江時,李清照得知這就是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不覺心潮起伏,面對浩浩江面,吟下了這首千古絕唱:“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甭犞@一字一句的金石之聲,趙明誠在羞愧自責之余,不久急病而亡。李清照的獨立人格由此可見一斑。亡夫后的李清照行無定所,身心憔悴。在跟隨南遷至金華后,不久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卻發現原來其人是個偽君子。她不惜身累兩年的牢獄之災(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無論對錯輸贏,都要坐牢兩年),告發張汝舟科舉作弊犯欺君之罪。她寧可受皮肉之苦,也不受其精神的奴役。即使魚死網破,李清照也要走上這條獨立人格之路!所以,深明大義的李清照只能作出獨立人格的無奈選擇,演繹了一出“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悲劇。

三、“棄婦”的命運,與其悲哀中生,不如壯烈而死

再回到文學作品中來,至于馮夢龍筆下的杜十娘,那就更為不幸了。處于被侮辱被損害的妓女地位的杜十娘,她希望自己擺脫人間地獄的生活,能過上一種“人”的生活。所以,當杜十娘一遇到“忠厚志誠”的李甲,便“情投意合”而“有心向他”,產生了“有從良”之志。誰想,李甲在富家公子的巧言離間和金錢誘惑下把杜十娘給出賣了。無奈,萬念俱灰的杜十娘只得假裝同意他們的交易,卻在正式交易之際當眾打開百寶箱,怒斥奸人和負心漢,抱箱投江而死。杜十娘的悲劇看似是黑暗的封建社會對她的欺騙擠壓所造成的,但其實說到底也是負心郎所致。既然杜十娘無法“正”心其人,她就只能選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一途了。不愿茍活,壯烈殉節,正彰顯了杜十娘的獨立人格,不甘為“棄婦”的抗爭,杜十娘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徹底的獨立人格,杜十娘爭取到了做一個大寫的“人”,但魯迅《傷逝》中的子君就不同了。照理,“五四”時期的反封建意識最為強烈,事實上,子君和涓生也這樣做了。所以,經過自己的努力,他們在反封建中成功地同居了。在最初反抗家庭封建專制的斗爭中,尤其是子君,表現出非凡的勇敢和堅決,她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樣響亮的個性解放呼聲。但她以為爭得“同居”的權利,找到了自己的愛情,就獲得了一切,從此安于平庸的生活,將“別的人生的要義”都忘卻了。從此,自己心甘情愿地成為一個家庭主婦,結果卻擺脫不了“棄婦”的命運。所以,難怪作者在文中要發出這樣的感慨:“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當獨立的人格在子君身上消失了后,她非但沒有在悲哀中求生,反而在悲哀中愁死。

綜上所述,“棄婦”的命運悲劇一直演繹至今,導致這種悲劇的原因很多,但有一點,就是決不可以全推脫于社會制度。那么,何以避免呢?筆者認為,社會制度給予的保障只是一個方面,一個外部的社會環境而已。為什么現代女性的社會地位大大地提高了,但悲劇還是從未間斷過?看來,根子就在于女人必須有自己的獨立人格,絕不可成為男人的附庸。否則,也將在迷失了自我之后,進而失去了愛情婚姻,悲劇也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霸傅靡蝗诵?,白首不相離”,女性就應該以自己的獨立人格去贏得幸福。

(趙安平 江西師范大學文學院 330095)endprint

猜你喜歡
社會制度悲劇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連環悲劇
畫家的悲劇
腫頭龍的悲劇
腫頭龍的悲劇
不同意識形態的社會制度對法律功能實現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基于美德倫理的品格教育思考
基于社會平等的社會制度建構理論辨析
不受羈絆的女性
近視的悲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