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根溯源說“不讓”

2014-09-22 06:56周彪
青春歲月·校園版 2014年6期
關鍵詞:年輕一代公交座位

周彪

為爭座位鬧出了人命案,這是發生在武漢公交車上的一幕悲劇。悲劇的起因是阮姓一家三口為了與另外2名乘客爭占一個空座位,雙方互不相讓,結果從車上糾纏到車下,直到26歲的阮姓男子受傷倒地不治。

近些年來,公交車上為爭座位而吵架互毆的新聞時常見諸媒體。從杭州公交上一男子不讓座(給懷抱嬰兒的女士)被甩5個耳光,到廣州地鐵上為爭座位“老少”互毆,再到西安一對70歲的老人在公交車上上演全武行,等等,可謂層出不窮,時有耳聞。讓座本是一個基本的公共道德,算不上大事,可時不時成為了社會重大新聞,這不能不說是現代中國的一大怪。

說怪也不怪,循果探因,由來有自。30多年的大開放大發展帶來了物質上的極大豐富,但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國人精神上的提升。在功利主義主宰下,“成功”成為壓倒一切的關鍵詞,在有些人看來,為了“成功”選擇了什么路徑、何種手段都不重要,看重的是結果。在這樣一個畸形的評判標準驅動下,禮義廉恥、溫良恭讓之類的傳統美德在這些人眼中哪里還有存身之地?為了發財可以制假販假、摻雜使假,為了升官可以喪失廉恥,甚至雇兇殺人.為了出名可以制造緋聞,甚至出賣肉體,為了“蝸角虛名”朋友可以反目,為了“蠅頭微利”手足可以相殘。甚至為了不排隊“加塞兒”可以大打出手……總之為了一己之私、一人之欲,“爭”字當先,“國之四維”可以視如敝屣,修身“禮讓”更可等而下之為土芥了。

如果說“禮義廉恥”是國家層面的道德修養目標的話,“溫良恭讓”則是和諧家庭和人際關系的潤滑劑?!白尅?,繁體字作“讓”,《說文解字》:從言,襄聲?!把浴?,即“語言”、“言辭”;“襄”為“幫助”、“助理”。從“襄”字構成看有“衣”有“眼”有“雙手”,用現代語言解釋,即為“用話語、行動去幫助他人、溫暖他人”。多么美好的涵義,多么溫暖的字眼!一個“讓”字可以讓家庭更加和睦、互助互敬,讓人與人之間可以消除陌生、去除戒心、互相信任,刀耕火種時代的祖先們早早就明白了和諧的重要性!誰能想到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人們卻發生了道德退化。公序良俗的節節敗退和社會教化的失序、失當密切相關,一波一波的政治運動摧毀了傳統的道德基礎與體系,導致了國人道德的整體沉淪,也導致了家庭道德教育的“空心化”,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出現后,家庭教育的失范、失時、失力成為普遍現實,雙向的“尊老愛幼”變成單向的“寵幼溺幼”。筆者無數次地在公交車上看到,年邁的爺爺奶奶接送孫兒孫女上下學途中,寧肯自己顫顫巍巍站立一旁,也要把別人讓出的座位給孫輩坐著;有的年輕父母讓本應抱于懷中的小孩也心安理得地占據一個座位,全然不管旁邊站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良好的品德需要長輩言傳身教,需要環境潛移默化,可現實是長輩的所為都是以“幼小”為中心,家家如此,人人如是,“幼小”哪來“敬老”意識,長大成人后能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境界嗎?公交、地鐵中的“不讓”不就是順理成章的“因果邏輯”嗎?

“長幼有序”之類的人倫之道在社會變遷中漸行漸遠,“尊老愛幼”之類的新要求在人際關系的日趨生疏中流于說教。良好的道德環境需要“合力”來打造,但家庭的熏陶是關鍵。武漢爭座位悲劇中的父親如果能以長者姿態及時制止紛爭,矛盾就不會升級,悲劇就可以避免,遺憾的是做父親的沒有及時緩和化解糾紛,導致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嚴重后果。西安公交車上七旬老翁的互毆也是缺失長者風度的負面榜樣,至于在公交、地鐵上逼人讓座的老者,傳遞的都是負能量。年長一輩們要得到年輕一代的尊重、禮讓,就必須從自己做起,以身示范,否則就不要指望年輕一代會隨時隨地“禮讓”于你。即使有道德自覺的個體偶爾出現,但整體的道德生態不改善,你我他垂邁之年遭遇“不讓”的頻率就只會越來越高。

(摘自《雜文選刊》)

猜你喜歡
年輕一代公交座位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年輕人月均儲蓄1624元
巴士上的座位
等公交
《中國家族企業年輕一代狀況報告》在北京發布
各行各業的炫富摔
換座位
下棋
公交Ⅱ個股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