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校園景觀設計中生態設計的意義

2014-09-23 01:29崔藝桐
價值工程 2014年23期
關鍵詞:高校校園生態學可持續

崔藝桐

摘要: 該文章以生態設計在高校校園的景觀設計中的意義為論題,對優秀景觀案例及優秀生態設計案例進行分析研究,立足于人文和生態共存的可持續性,人居生存環境的科學性和社會發展解決現實問題的可實踐性三個方面。從而進行對在高校內普及生態設計理念的意義的討論。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outstanding landscape cases and ecological design cases on the meaning of the ecological design in landscape design of university campus as the thesis. The meaning of the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 popularized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humanistic and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liv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racticality used by social development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three aspects.

關鍵詞: 生態學;景觀設計;高校校園;可持續;人文特色

Key words: ecology;landscape design;the university campus;sustainable;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中圖分類號:TU984.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4)23-0028-02

0引言

校園景觀設計是當代商業區與住宅區產生本質區別的景觀設計。它承載的是多年高校人文歷史的文化底蘊。校園是學生們接受知識、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質的公共性場所,培養學生的智力,創造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校園也是供學生在其中生活、娛樂、休閑的服務性場所。而生態設計,又是當代景觀設計行業所競相追捧,卻又讓眾多設計師望而卻步的詞語。生態設計這四個字已經被眾多設計師在方案設計中平凡使用,但是卻很少有設計的內容中真正做到“生態”二字的。生態不等同于多種樹,不等同于綠化,更多的是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尊重,保護、修復或者模擬自然生態系統才是生態設計中最基礎的任務。

1生態設計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發展生態型景觀的意義

當代社會,生態設計不再單單是一種商業的噱頭。而是整個人居生態鏈條所必須的標準。因為它決定的是所有人的生活狀態與生活品質;關系著所有人的安全與人類的持續生存。面對現在日益加重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與河流的污染問題。我們所需要的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景觀設施。不需要讓其孤立的成為城市中心的特定用地,而是讓它寓于整個城市的循環鏈條之中,這種設計融入于每個人類家庭之中,讓其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重新體會到自然所給予的關懷。這一切,也就歸結于我們的最終話題——生態設計在人類生存環境改善中發揮的作用。

現如今,生態設計早已被廣泛地運用于社會發展的很多領域,它有其特有的廣泛性。不單單是某一學科,某一領域就能將其完全涵蓋的。它是一種協調自然與人類居住環境的方式,其運用范圍非常廣。包括建筑師對其設計及材料選擇的考慮;水利工程師對洪水控制途徑的重新認識;工業產品設計者對有害物的節制使用;工業流程沒計者對節能和減少廢棄物的考慮。生態設計為我們整個社會提供了一個良性循環,幫助我們重新建立起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設計態度。讓我們重新觀察與發現城市,景觀,建筑的設計與規劃。對于曾經的破壞及浪費進行保護與修復的反思。

簡單地說,生態設計就是與原有自然規律相結合,將每一個設計寓于自然生態鏈中,從而使其符合自然生長消亡規律。

對于每一個設計,都需認真思考:它是否有利于改善或恢復生命世界,是否可以保護相關的生態結構和過程。如今的城市存在很多的問題,規劃的失敗導致很多原生濕地、森林的消失,人類為了自己生存的空間強行消滅了越來越多的原生態環境,將溪流、山川、動植物、微生物趕出了這片土壤,甚至將土壤也埋藏于混凝土下。自然的痕跡在城市中消失的無影無蹤,剩下的都是一片鋼筋混凝土叢林,象征式地在其中點綴一些花木并美其名曰生態。土地不再涵養水源,空中的雨水降到地表,不被地表吸收,流入骯臟的地下水管線,通過管線直接白白流入海洋,城市里面的地下水源因此不斷減少,每年城市都在不斷沉降。河流被人為渠化、截斷,曾經的母親河都成為人人厭惡的臭水溝,五顏六色的泡沫和油脂漂浮其上,水中再無魚蝦,甚至連基本的水生植物也全無生存可能。人們與自然的聯系被徹底切斷,兒童不知道動物原來可以野生,不知道水的顏色原來是透明無色,不知道青蛙是由蝌蚪變成的,不知道星空到底是什么樣子。

2012年,北京一場大雨,淹沒了半座北京城,人們遭遇了極大的生命和財產威脅。這樣類似的悲劇還有很多很多,問題的根本癥結在于城市設計不合理。而合理的城市設計必須結合生態設計進行??梢?,生態設計是現如今所需要的,更是迫在眉睫的。

2校園景觀的特殊意義

“校園”一詞,最狹義的解釋就是:[campus]大學、學院或學校園中的各種景物、及其建筑,學校內供學習、休息、觀賞的園子,亦泛指學校范圍內的地面。顧名思義,它是一個供學生們學習與生活的空間。

校園景觀與文化性市政景觀、商業景觀、住宅區景觀有諸多不同,它有更多人文歷史的傳承,是學生接受知識的場所,典雅、莊重、樸素、自然應該是其本質特征。校園景觀擁有豐富的功能各異的區域,需要使用不同的設計手法來處理,從而詮釋校園的精神內涵。需要反映校園的多元、自由和兼容并蓄,記錄校園發展的腳步。校園空間的營造需要更多的結合內外空間,讓內部與外部空間相互交融,從而拓展空間的交往性。除了傳授知識、自主學習這些職能外,校園也是陶冶性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生活場所。景觀設計通過形式美、色彩美以滿足感官愉悅的同時,更多的是為校內師生甚至校外人員提供交流、休閑、娛樂的場所,以舒緩人們的壓力、放松身心,通過一些具有參與性的公共景觀設施或者設計讓師生一起體驗并參與,這是校園的一種文化潛力,是校園未來的“場所精神”。

3生態設計運用于校園景觀的意義

景觀設計面對的是城市化、全球化、唯物質主義向人類提出的挑戰——能源、資源與環境危機帶來的可持續性挑戰,重建精神信仰的挑戰。景觀設計是一門“生存的藝術”,而利用生態設計則能更好地幫我們找尋生存下去的出路,解決實際生存問題的同時,重新構建我們的信心和精神信仰。

生態設計解決生存問題的方法有諸多,比如生產型景觀、雨水處理、濕地環境營造、生態鏈修復等等,一般這些方面多為結合設計使用,構建一個完善的生態環境,從而給生存問題一個解決的答案。

沈陽建筑大學稻田校園是典型的生產型景觀應用于校園的案例。這個項目向大家展示了將農業生產轉化成景觀并引入城市校園環境的成果,怎樣通過最為普通的農作物,使得我們的城市變得豐產而美麗,同時將傳統的農業文化變成活的過程,與農作物的播種與收割的節律一起,進入城市,進入校園。中國快速的城市化不可避免地蠶食大量的農業用地,對于一個擁有13億人口、資源極度有限的國家來說,糧食生產和可持續發展是頭等大事,事關社稷生存,是景觀設計必須關注的。在沈陽建筑大學設計中,大量運用了水稻和相關農作物,在滿足新的城市功能的基礎上保證了利用農作物的生產力,增強學生對于土地和農業的認識,學生的積極參與也成為了這個豐產景觀的一部分,耕作過程對于沈陽建筑大學的學生以及附近中學產生強大的吸引力,生產的大米被包裝成“建大金米”,成為學校食堂的額外供給,并作為紀念品贈與來訪者,已經成為大學的標志和特色?;蛟S一個校園的耕地面積根本無法滿足整個校園的供給,對于整個學校的需求來說可謂杯水車薪。但是稻田校園的意義更多的在于一種嘗試、一種啟發,它讓校園中的師生體驗土地的魅力,體驗到生命從萌發到成熟的過程,也讓人們實際參與到農耕活動中去。這是景觀給予人們的無聲的呼吁,只有扎根土地的、關注人們生境的景觀才是充滿人性的景觀。

endprint

哈爾濱群力雨洪公園是生態設計的典型之作,它模擬細胞結構將場地劃分為一個個“細胞”,形成細胞組團,模擬細胞的結構和功能讓場地成為一個吸納、過濾、內化、供給的景觀場所,將這片城市中的低洼地改造成城市的綠肺。所謂的“細胞”是場所中大大小小的池塘,這些池塘形狀各異,面積各異,并且挖成了不同的深淺程度,這樣就會形成不同的酸堿度,池內的生物群落種類也會略有不同,不同類型的生物群落在這里生長、合作。這些“細胞組團”吸納雨水、涵養水源,將城市中的地表水吸收進來,經過過濾和凈化,最終沉降補充城市的地下水資源。這些過程自然而簡單,然后現如今更多的城市設計卻無視這個簡單的自然過程,從而造成了許多人為的“自然災害”。殊不知自然的懲罰來自于人為的愚昧。

這個案例并不是校園景觀,但是或許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發。如果將雨洪處理、雨水收集、濕地環境營造等生態手法應用于校園景觀設計,是否會產生更多的附加值?試想一下這樣的一些場景,學生們在教學樓頂的屋頂花園中讀書小憩,這些屋頂上的植物為頂層遮擋吸收了大部分的熱量保持其溫度適中,在雨天滯留了一部分雨水用以植物的生長且減少了向地面的排放量。而雨水流經地表的時候,有些通過透水磚和透水墊層直接滲透進入土壤,有些則跟隨坡度匯聚進入生態溝渠,水分被地表的植被、土壤層層吸收,最終剩下的水流則進入小型生態池塘。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水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循環,屋頂的植物得以補充水分,屋頂的溫度得以調整,地表的植物得以生長,整個小型濕地環境得以維持。對比雨水直接降到屋頂通過管道排向地面鋪裝,雨水再通過下水道最終排向大海的現有模式,誰優誰劣一目了然。

將這些一目了然的生命過程展示給校園中的學生是一件令問題解決起來事半功倍的策略。這樣不僅能解決校園中實際面臨的生態問題,更能成為一種展示和推廣。這些生態設計切切實實地成為了校園中學生的福利,讓大家感受到生態設計應用于校園的益處,從而獲得學生們從內心深處的認可和贊同。校園中的學子們終將走向社會,并且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當中有未來的政府人員、教職人員、設計規劃人員等等,他們的價值觀決定了未來社會的價值觀,他們的決策影響未來世界的走向,而他們現在的際遇決定了他們未來的價值觀和決策。這就是生態設計運用于校園景觀設計的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4小結

在這個時代,人與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人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生態設計是解決人類目前面臨的生存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目前的窘迫在于生態設計常常淪為口號和噱頭。怎樣使生態設計深入人心?或者至少影響未來的社會人呢?將生態設計實際應用于校園景觀設計,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李迪華,吉慶萍.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概念與原理[M].

[2]俞孔堅.生存的藝術[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美)伊恩·倫諾克斯·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M].譯者:黃經緯.天津大學出版社.

endprint

哈爾濱群力雨洪公園是生態設計的典型之作,它模擬細胞結構將場地劃分為一個個“細胞”,形成細胞組團,模擬細胞的結構和功能讓場地成為一個吸納、過濾、內化、供給的景觀場所,將這片城市中的低洼地改造成城市的綠肺。所謂的“細胞”是場所中大大小小的池塘,這些池塘形狀各異,面積各異,并且挖成了不同的深淺程度,這樣就會形成不同的酸堿度,池內的生物群落種類也會略有不同,不同類型的生物群落在這里生長、合作。這些“細胞組團”吸納雨水、涵養水源,將城市中的地表水吸收進來,經過過濾和凈化,最終沉降補充城市的地下水資源。這些過程自然而簡單,然后現如今更多的城市設計卻無視這個簡單的自然過程,從而造成了許多人為的“自然災害”。殊不知自然的懲罰來自于人為的愚昧。

這個案例并不是校園景觀,但是或許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發。如果將雨洪處理、雨水收集、濕地環境營造等生態手法應用于校園景觀設計,是否會產生更多的附加值?試想一下這樣的一些場景,學生們在教學樓頂的屋頂花園中讀書小憩,這些屋頂上的植物為頂層遮擋吸收了大部分的熱量保持其溫度適中,在雨天滯留了一部分雨水用以植物的生長且減少了向地面的排放量。而雨水流經地表的時候,有些通過透水磚和透水墊層直接滲透進入土壤,有些則跟隨坡度匯聚進入生態溝渠,水分被地表的植被、土壤層層吸收,最終剩下的水流則進入小型生態池塘。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水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循環,屋頂的植物得以補充水分,屋頂的溫度得以調整,地表的植物得以生長,整個小型濕地環境得以維持。對比雨水直接降到屋頂通過管道排向地面鋪裝,雨水再通過下水道最終排向大海的現有模式,誰優誰劣一目了然。

將這些一目了然的生命過程展示給校園中的學生是一件令問題解決起來事半功倍的策略。這樣不僅能解決校園中實際面臨的生態問題,更能成為一種展示和推廣。這些生態設計切切實實地成為了校園中學生的福利,讓大家感受到生態設計應用于校園的益處,從而獲得學生們從內心深處的認可和贊同。校園中的學子們終將走向社會,并且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當中有未來的政府人員、教職人員、設計規劃人員等等,他們的價值觀決定了未來社會的價值觀,他們的決策影響未來世界的走向,而他們現在的際遇決定了他們未來的價值觀和決策。這就是生態設計運用于校園景觀設計的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4小結

在這個時代,人與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人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生態設計是解決人類目前面臨的生存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目前的窘迫在于生態設計常常淪為口號和噱頭。怎樣使生態設計深入人心?或者至少影響未來的社會人呢?將生態設計實際應用于校園景觀設計,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李迪華,吉慶萍.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概念與原理[M].

[2]俞孔堅.生存的藝術[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美)伊恩·倫諾克斯·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M].譯者:黃經緯.天津大學出版社.

endprint

哈爾濱群力雨洪公園是生態設計的典型之作,它模擬細胞結構將場地劃分為一個個“細胞”,形成細胞組團,模擬細胞的結構和功能讓場地成為一個吸納、過濾、內化、供給的景觀場所,將這片城市中的低洼地改造成城市的綠肺。所謂的“細胞”是場所中大大小小的池塘,這些池塘形狀各異,面積各異,并且挖成了不同的深淺程度,這樣就會形成不同的酸堿度,池內的生物群落種類也會略有不同,不同類型的生物群落在這里生長、合作。這些“細胞組團”吸納雨水、涵養水源,將城市中的地表水吸收進來,經過過濾和凈化,最終沉降補充城市的地下水資源。這些過程自然而簡單,然后現如今更多的城市設計卻無視這個簡單的自然過程,從而造成了許多人為的“自然災害”。殊不知自然的懲罰來自于人為的愚昧。

這個案例并不是校園景觀,但是或許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發。如果將雨洪處理、雨水收集、濕地環境營造等生態手法應用于校園景觀設計,是否會產生更多的附加值?試想一下這樣的一些場景,學生們在教學樓頂的屋頂花園中讀書小憩,這些屋頂上的植物為頂層遮擋吸收了大部分的熱量保持其溫度適中,在雨天滯留了一部分雨水用以植物的生長且減少了向地面的排放量。而雨水流經地表的時候,有些通過透水磚和透水墊層直接滲透進入土壤,有些則跟隨坡度匯聚進入生態溝渠,水分被地表的植被、土壤層層吸收,最終剩下的水流則進入小型生態池塘。通過這一系列的過程,水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循環,屋頂的植物得以補充水分,屋頂的溫度得以調整,地表的植物得以生長,整個小型濕地環境得以維持。對比雨水直接降到屋頂通過管道排向地面鋪裝,雨水再通過下水道最終排向大海的現有模式,誰優誰劣一目了然。

將這些一目了然的生命過程展示給校園中的學生是一件令問題解決起來事半功倍的策略。這樣不僅能解決校園中實際面臨的生態問題,更能成為一種展示和推廣。這些生態設計切切實實地成為了校園中學生的福利,讓大家感受到生態設計應用于校園的益處,從而獲得學生們從內心深處的認可和贊同。校園中的學子們終將走向社會,并且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當中有未來的政府人員、教職人員、設計規劃人員等等,他們的價值觀決定了未來社會的價值觀,他們的決策影響未來世界的走向,而他們現在的際遇決定了他們未來的價值觀和決策。這就是生態設計運用于校園景觀設計的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4小結

在這個時代,人與自然的平衡被打破,人們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生態設計是解決人類目前面臨的生存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而目前的窘迫在于生態設計常常淪為口號和噱頭。怎樣使生態設計深入人心?或者至少影響未來的社會人呢?將生態設計實際應用于校園景觀設計,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參考文獻:

[1]俞孔堅,李迪華,吉慶萍.景觀與城市的生態設計——概念與原理[M].

[2]俞孔堅.生存的藝術[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美)伊恩·倫諾克斯·麥克哈格.設計結合自然[M].譯者:黃經緯.天津大學出版社.

endprint

猜你喜歡
高校校園生態學可持續
高校校園幸福文化模式構建研究
生態學視野下的幼兒園環境創設探析
遼西地區油松造林的生態學探討
論生態型課堂教學環境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