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花鳥畫情理相容的意趣性

2014-10-21 14:26羅思思
中國文藝家 2014年9期
關鍵詞:花鳥畫

羅思思

【摘 要】本文以花鳥畫為例,結合杰出藝術家齊白石的繪畫作品,分析研究情感與理性對于繪畫創作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從而得出繪畫創作過程是情理相容的心理過程的結論,繪畫創作過受情感與理性的相互影響,從而展現了中國花鳥畫情感表達的意趣性。

【關鍵詞】花鳥畫;理性因素;感性因素;意趣性

一、中國花鳥畫的趣味性中情感的

表達

中國花鳥畫在創作過程中,通過畫筆的描繪,展現了畫家的心靈感悟與內心體驗,與畫家藝術創作過程中的心理反映緊密相連。審美心理學是心理學與繪畫之間的中間環節,同樣也是心理問題與繪畫的中間研究領域?;B畫在發展進程中深受“形”與“神”的傳統思想觀念影響,畫家在創作過程中有意識地在情感上體驗與感悟自然物象,主動地將繪畫與自身的內心情感互相融合再現客觀自然物象。畫家的精神思想與自然物象互相溝通,通過以情作畫,主動地描繪自然,進而抒發自身對自然物象與生活的感悟?;B畫的發展過程中,從原始摹寫到描繪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一直保留著自然形象的主題,但是花鳥畫不僅僅局限于它所表達的情感與意境。畫家描繪并創作自然中最普遍的生命,是心理真摯情感的表達,同樣也是對自然物象的一種創作形式。因此,中國花鳥畫的趣味性不僅真實客觀反映了自然物象,而且抒發了寄托于自然物象的內心情感與心靈領悟,是趣味性情感的表達。

二、中國花鳥畫創作中情感與理性矛盾的統一

中國花鳥畫中,展現了情感與理性之間的緊密聯系,二者相互協調,相互制約。情感與理性質之間的矛盾關系對中國花鳥畫有著深刻的影響。一方面,感性通過主動意識下控制理性因素,方能顯現感性因素的存在并發揮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某種特定情況下,如果沒有理性因素的控制盒參與,感性因素反而更加能夠發揮情感的創作作用。畫家在創作藝術作品過程中,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可能是有意識的過程,也可能是無意識的過程,可能是自覺的過程,也可能是自發的過程,藝術創作的過程貴在自然情感的流露。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可以是有目的的創作,也可以是無目的創作,關鍵問題是在藝術創作與情感表達過程中能否獲得真正的自由,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

花鳥畫的創作也是在這樣的有意識-潛意識-無意識之間進行的相互轉化,畫家的理性與情感,相互作用并相互滲透,在相互轉化過程中展現創作者的真實感悟和內心體驗。

花鳥畫發展的輝煌時期是在宋代,花鳥畫的工筆通過表現方式和繪畫風格來表現一種宋人的生活態度。宋代的人們較為淡薄名利,有一種靜虛心態。宋人通過在花鳥畫中表現出一種淡看社會繁華,懷抱淡泊的心態,體現的精神世界是一種祥和而又恬淡的狀態。這種精神狀態是中國繪畫最本質的精神體現。宋人的《出水芙蓉圖》,畫家描繪出荷塘的景色,通過描繪亭亭玉立的荷花,整個畫面渲染出優雅祥和的狀態,畫家通過描繪荷花展現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畫家所表現表達的寓意使畫面上升到新的高度,這體現了宋代文人畫家的心態。畫家通過展現蓮花的淡雅之美來體現自己內心的虛靜心態。

中國花鳥畫體現了畫家在創作中情感與理性矛盾的統一。這種情感表達可以反映出畫家的品質和情操,也可以通過繪畫的對象來表現出一種意境。與山水畫和人物畫相比,花鳥畫通過描繪自然來表達內心的情感,來傳達吉祥的意義。比如,古今中外的畫家贊美幸福生活時通常將鴛鴦作為愛情幸福的象征,繪畫時以鴛鴦為題材表達了特殊的吉祥與幸福的意義。石榴具有吉祥的寓意,頗多的藝術家常以石榴為題來描繪興旺吉祥的情境。因此,花鳥畫所描繪的對象不同,畫家通過創作所傳達的情感也就不同。但是中國花鳥畫的趣味性,不僅展現了自然物象的內心情感與心靈感悟,也是畫家趣味性情感的表達。畫家在創作時通過描繪自然景象,自然將情感融入創作過程中,情感與理性通過畫作體現了情感與理性的統一性。

三、中國花鳥畫中所體現的情感與理性的關系

中國花鳥畫中所體現的情感與理性的關系,既相互統一又相互對立,二者在相互轉化過程中不斷前進。本文以中國藝術歷史上著名的繪畫大師齊白石的繪畫理論為基礎,探討中國花鳥畫中所體現的情感與理性的關系。齊白石提出了“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則媚俗,不似為欺世”的繪畫理論,理論中闡述了具體形式與寫意形態的相互對立和相互統一的關系,齊白石對于這一理論的詮釋體現在其創作作品中,無論是構圖還是色彩上,抑或是在筆墨上,都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中國花鳥畫的審美意趣。齊白石對于花鳥畫的創作思想和總結給后人以啟迪。

關于對理性美的解釋,古希臘人認為感性是虛幻的,只有通過理性的思維之后,認識才具有可靠性,強調對客觀事物進行理性的分析,尤其表現在美學領域。古希臘人的這種對審美的理解,對古希臘藝術風格產生了長期的影響,并且成為當時評價藝術價值的標準。在眾多藝術學說中,“摹仿說”這一理論就是在古希臘理性審美理念影響下,對現實內容進行再現的表達方式。齊白石提出“似與不似”的繪畫理論,不僅體現了突破傳統認識上的形,而且加入了對作品的藝術化和情趣化的流露。同樣更加真實生動地展現了“似與不似”繪畫理論的趣味性。齊白石擅長通過結合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似乎毫無關聯的物象,創作出的藝術作品給人一種“似與不似”的審美意趣。齊白石擅長畫蝦,但不同于其他畫家的做法,以“似與不似”進行展現蝦之美。齊白石畫蝦采用白蝦所特有的晶瑩透明之美和青蝦特別的長鉗之美,將二者合二為一,從而進行“移花接木”,稱之為齊白石獨特的“藝術蝦”。其畫作在形上有“不似”之感,既非白蝦又非青蝦,但是在藝術審美上有“神似”之感。藝術作品中“似與不似”的真實展現,淋漓盡致地表達了繪畫的意趣性。

一直以來,中國傳統思想對于“形”與“神”觀念的影響深刻影響著中國花鳥畫的發展過程,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花鳥畫不再被動地展現自然物象,而是將繪畫與自身的心理感悟相結合,有意識地在情感上體驗和感悟自然物象。畫家通過精神思想與自然物象的相互感觸,以情作畫,主動地描繪客觀自然物象,進而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和生活感觸,理性與情感的意趣性在藝術品中得以展現。

總而言之,中國花鳥畫中情感與理性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是矛盾的統一體,真實表現了情感與理性的意趣性。中國花鳥畫作為一種繪畫的藝術表現手法,與心理學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通過分析畫家在創作過程中理性因素與感性因素的心理變化,創作的過程同樣也是心理變化的過程。畫家將看到的自然物象與內心感悟融合到一起,創作出杰出的作品。在創作的過程中,有理性因素影響也有感性因素影響,但是藝術研究中出現了一個新課題,是感性因素占據主導地位,還是理性因素占據主導地位,更為重要的是二者統一協調,在相互轉化中不斷前進。本文以花鳥畫為例,結合杰出藝術家齊白石的繪畫作品,分析研究情感與理性對于繪畫創作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從而得出繪畫創作過程是情理相容的心理過程的結論,繪畫創作過受情感與理性的相互影響,從而展現了中國花鳥畫情感表達的意趣性。(作者單位:四川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參考文獻:

①李祥林.齊白石——中國書畫名家畫語圖解[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②俞劍華.國畫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7

③夏侯娜.“理性概念的美學解讀”——以古希臘美學為藍本[J].東南大學學報.2009

猜你喜歡
花鳥畫
黃佳歡花鳥畫作品
淺析唐代壁畫中的花鳥畫
畫學叢談·花鳥畫(下)
吳國良花鳥畫選
工筆花鳥畫
寧靜以致遠——簡評張峻民的花鳥畫
院體花鳥畫是怎樣來的?
老年大學寫意花鳥畫教學淺見
卓爾不群——顧光明花鳥畫欣賞
沒骨花鳥畫風格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