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014-10-21 19:57劉佩賢段雪麗劉利平韓?;?/span>
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 2014年24期
關鍵詞:項目教學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

劉佩賢 段雪麗 劉利平 韓?;?/p>

摘 要:本文深入分析了《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一線教學經驗,提出了適合應用型本科教學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的方案。本文從優化課程內容、引入項目教學模式、強化實驗環節和調整成績評定這幾個方面進行闡述。最后通過對教學成果的分析,證明此教學改革的可行性。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實驗教學;項目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3-4

1 計算機網絡課程特點

隨著現代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網絡課程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很多高等院校的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自動化技術、電子信息技術、通信工程和電子商務等相關專業都開設《計算機網絡》的課程。接觸過《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的人可能都有這種感受,這門課程相對理論知識較多,理論和實踐相差較遠,學生會覺得比較枯燥,接受起來相對比較困難。那么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是每一位講授《計算機網絡》的教師都必須考慮的問題。

2 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培養方案里,《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的學時安排主要還是理論課時多,實驗課時或者是上機課時相對較少,甚至是沒有實驗或者上機課時的。所以教師在安排自己的課程講解時也是主要側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再加上課程內容中協議概念較多,學生就會覺得比較枯燥,失去了對這門課的興趣。傳統的《計算機網絡》都是自底向上進行介紹網絡各層協議的。從以往經驗來看,這樣的介紹方式,由于最底層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平時接觸的少,學生會覺得比較陌生,所以接受起來也比較困難,有些學生在一開始聽不懂之后就會失去對這門課的信心。因而在這門課中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信心是至關重要的。

3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應用型本科它不同于傳統的普通本科教育,更不是三年制高職高專教育的放大與拓展。需要培養的是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現場處理問題能力強、適應面寬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發展并結合的產物,因此它需要硬件和軟件的結合,需要理論和應用的結合,需要課堂教學和實驗的結合。下面我們從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成績評定三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實施的教學改革。

3.1 課堂教學

上面已經介紹了傳統的《計算機網絡》自底向上介紹各層協議的弊端,因此我們首先在內容順序上進行了調整,改成了自頂向下的順序。也就是先講解大家最為熟悉的應用層協議是怎樣交換信息的,再解釋消息是怎樣一層一層往下分解成比特通過Internet傳輸的。由于大家對應用層相對來說比較熟悉,有些協議也是平時在使用的,如HTTP、DNS、EMAIL等,我們把這一部分放在最前面介紹,學生們都比較有興趣學習,接受和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了。在大家理解了應用層的工作原理后接著介紹傳輸層,讓學生明白端到端的傳輸到底是怎么實現的。然后介紹網絡層,讓大家理解如何利用網際協議(IP)進行通信。最后介紹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讓學生更進一步掌握數據比特的傳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項目教學的方式,在學期開始之初讓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分配一個項目。在課堂上講解主要的知識點,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知識點如何應用到他們各自的項目之中,讓學生課下進行學習實現,在下次的課堂上適當進行討論講解。項目具體的內容讓學生自己設計,但是設計出來的網絡必須包含我們所學的各個方面的知識點。在每章的學習過程中都會抽出一點時間留給學生來講解自己所做的項目在這一章中用到了那些知識點。最后讓學生能夠以大作業的模式提交他們的項目,每組學生能夠提交一個成型的局域網,該局域網中有各個主機的網絡配置,通信設備的配置,以及局域網中一些必要的相關應用協議。并且要求每組同學都進行講解自己的項目,以及提交他們的項目設計方案。

3.2 實驗教學

傳統的《計算機網絡》的實驗環節都是比較薄弱的:課時少,實驗環境條件有限等。在這次的教學改革中我們重點對實驗環節進行的調整。將實驗課時由原來的8學時增加到了16學時。大大增加了實驗課的比例。下面從實驗模式和實驗內容兩個方面來闡述實驗教學的改革。

原先在沒有專門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情況下,我們是在機房中進行本門課程的實驗環節,由于課時和實驗環境的限制,所以以往的實驗都是讓學生在模擬軟件中實現局域網的中的交換機和路由器的配置,很多學生只按照給的命令驗證一下實驗的結果,沒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同學們都是獨立完成相互之間也沒有合作。在這一學年中學校新建立了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在實驗室里有真實的交換機、路由器等設備。那么本門課程的實驗模式也進行了改變,在實驗過程中可以自己動手連線,真實地進行配置各個設備的配置信息。在實驗課中每6個人一組共同完成一個實驗,可以增加實驗的難度,鍛煉學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在這次的改革中,我們將實驗內容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針對教學內容順序的變化,針對課程的內容設計新的實驗,在應用層設計了些實用的實驗,如HTTP協議的應用、Web網站的搭建、FTP服務器的搭建、DNS服務器的搭建等。激發了學生學習網絡的興趣。再而設計了搭建簡單局域網的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IP地址的分配、自己動手連線、配置交換機和路由器的設置等。以往的都是驗證性的實驗,現在適當增加了一些綜合性的實驗。只告訴學生最后想要一個什么樣的結果,具體的過程讓學生自己進行設計實現。所以每組到最后的實驗結果有可能一致,但是實驗過程及實驗過程中各個設備的配置參數等肯定是不一樣的。這樣也能更好地考察學生的真實水平。

3.3 成績評定

(1)平時成績(15%)

平時成績=考勤(5%)+平時作業(5%)+期中成績(5%)

(2)項目成績(35%)

項目成績=小組間互評(5%)+小組內互評(5%)+答辯成績(10%)+項目報告成績(15%)。

(3)期末閉卷考試成績(50%)

期末考試閉卷筆試成績=基礎知識(30%)+實驗知識(20%)

4 教學成果

實踐證明,本次的教學改革是成功的,學生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還能夠課下主動收集各種相關資料進行學習。尤其針對項目有些同學表示,通過自己設計網絡真正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讓所學的知識能夠學以致用。

我們分析了連續兩屆軟件工程學生的期末成績,11級軟件工程的學生在學習《計算機網絡》是還是采用的傳統的教學模式,12級的學生是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習的《計算機網絡》課程。得出12級的期末成績在70分以上的比例要比11級的學生高不少。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改革還是成功的。

5 結束語

為了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現場遇到問題時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探討了適合于應用型本科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從教學內容上進行調整激發學習的學習興趣。以項目貫穿整個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在實驗環節中設計綜合性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該教學模式得到了學生們的高度認可,在學生座談會中,學生還專門指出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學到了真正有用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張玉英,梁光華.計算機網絡[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2]王志燕.《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2(01).

[3]曾紅衛,劉悅,劉煒.軟件工程實踐教學方法探索[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1(33).

作者單位:燕京理工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河北三河 065201

猜你喜歡
項目教學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
計算機網絡環境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索
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及防護策略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探討
計算機網絡維護工作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