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鄉鎮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014-10-21 20:08陸宏創
商品與質量·消費視點 2014年11期
關鍵詞:管理問題解決措施

摘要: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加快,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國家對農業政策進行了大幅調整,隨著集體土地效益的提升,鄉鎮土地問題也不斷的增多,嚴重影響了社會主義新鄉鎮的建設步伐,阻礙了鄉鎮經濟的平穩、快速的發展。本文主要探討了在鄉鎮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些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鄉鎮土地;管理問題;解決措施

前言:

土地是居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活保障,是居民最基本地生產資料。近年來,我國鄉鎮政策的不斷變革,使土地效益得到了大幅的提升,這使鄉鎮中的土地問題日益增多并凸現出來。土地和居民的利益緊密相連,解決好鄉鎮的土地管理問題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因此我們要認真的審視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努力的找出解決的辦法,以促進鄉鎮的可持續發展。

一、鄉鎮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鄉鎮村民宅基地違法層出不窮

目前,鄉鎮宅基地主要存在著以下三類違法現象:一是未經批準擅自占地和采取欺騙手段騙取批準宅基地;當前,有不少建房戶采取隱瞞已有房屋、虛報家庭人口、變更戶籍等欺騙手段騙取批準宅基地。二是非法轉讓宅基地,利用集體資產進行隱形交易;在我縣的土地信訪件案中有很多是反映部分村民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取得了兩處甚至多處宅基地,然后將宅基地倒手轉讓,從中非法獲取暴利。這種現象尤其在縣城結合部和城鎮郊區比較突出,無形中建立了土地隱形交易市場,既影響了宅基地管理,也給社會造成了許多社會不安定因素。三是超面積占地、擅自改變鄉鎮宅基地用途現象時有發生。按照法定程序處罰、申請法院執行,還得需要很長的時間,期間違法建筑已成規模,這時候再去執行,群眾抵觸情緒極端強烈,它必定牽扯著居民的經濟利益。沒收或拆除很不現實,這是當前土地管理中非常棘手的問題,違法占地處理難的問題。因此,對違法占地行為,必須采取合理有效的行政、經濟和法律手段綜合處理。

(二)節約集約用地意識薄弱

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這使人地關系呈現緊張的狀況,同時在土地利用方面,資源浪費和資源短缺現象并存。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當前的非農建設大量的占用耕地,導致鄉鎮的土地面積的減少,影響到居民的利益。據調查,每年的非農建設所減少的耕地面積在整年所有減少的耕地面積中占據的比例至少為30%,尤其在城鎮周邊或者主要交通干道附近的優質耕地,這些損失是難以用開發出的荒地來彌補的。二是當前城鎮建設的步伐加快,有些地方為了追求建設的速度,忽視了建設的合理安排與規劃。在建設中沒有對用地進行合理的規劃,造成土地閑置現象較多,另外農村的居民點不集中,呈現分散狀態,一戶多宅、空心村以及超標用地現象也造成了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

(三)土地承包經營操作不規范

鄉鎮稅費改革以后,鄉鎮集體經濟收入大大地減少,導致集體經濟較為薄弱,入不敷出。一些地方的經濟來源除了較少機動地承包費以外,幾乎沒有其他收入,甚至出現了新債務。因此,為了提高集體經濟的收入,一些地方的基層干部隨意的變更《土地承包合同》、收回或者調整居民的承包土地,使農戶的權益受到很大的損害。還有一些地方的基層領導為了在城鎮建設中獲得個人的利益,不經承包戶的許可強制流轉農戶的承包地,出賣集體土地,或者是通過高價對外出租獲取經濟效益。

二、解決鄉鎮土地管理中的對策分析

(一)嚴把宅基地審批關

鄉鎮國土資源所負責宅基地的審查申報工作,縣國土資源局統一審核,對符合條件的進行審批,登記確權,頒發證書。在審查的過程中,要嚴格執行鄉鎮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每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標。鄉鎮村民一戶有兩處宅基地的,必須由村民組或村委會將多余的宅基地依法收回,統一安排使用。對經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且事實上已形成超標準的建房用地,原則上要尊重居民意愿,不得強行拆除。對于房地產繼承等原因形成的多處住宅,村民可以出賣多余的住宅,也可以維持原狀,但不得翻建,房屋損壞后多余的宅基地應當依法收回。對于新建的房屋,要做到建房用地審批結果公開及審查到場、定點到場、開工放線到場及竣工驗收到場,接受群眾監督。

(二)嚴格遵守鄉鎮土地承包經營管理制度

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由于鄉鎮普法的大力宣傳,廣大居民對我國的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規有了充分了解,懂得了自身的權利和義務,懂得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鶎痈刹烤透鼞斕岣叻梢庾R,因此應當組織基層干部認真學習土地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提升他們的法律意識,做到依法執政,確保相關政策、路線以及方針的落實到位。在土地承包期間,村干部不得干預或強制居民進行土地的流轉,不能損害居民承包土地期間的自主決定權。居民有權決定土地的流轉期限以及流轉方式,關于土地的補償款和標準都應當由雙方自行商討決定,堅決抵制通過不法途徑進行土地流轉和違反合同的行為。在堅持穩定和健全鄉鎮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前提下,遵循有償、自愿和依法的原則,努力探索土地流轉的新機制。

(三)做到保護耕地和經濟發展并重

嚴格按照依法批準的征地方案組織征地,征地拆遷安置補償依法按規定足額補償到位,切實做到先安置后拆遷,依法維護被征地居民合法權益,在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中,不僅要看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還應當堅持發展的可持續性,保證耕地的合理利用,防止浪費土地。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以嚴格增量、管住總量、盤活存量、集約高效為準則,開源節流,對舊城老村實施大力改造,盤活閑置基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在鄉鎮的征地問題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土地的補償費低,且土地增值分配不科學的現象嚴重,這也是導致大量耕地被占用的主要原因。因此為了鄉鎮的持續發展,應當嚴格征地補償標準,嚴格區分公益用地與經營用地征地補償,結合當地的土地市場價格,使老百姓得到應有的補償。全面考慮本地居民的生活狀況,并按照最低生活標準賦予土地應有的市場價值。

(四)加強執法監督

嚴肅處查違法占地的行為,為失去土地的居民提供必要的社會保障不斷建立和完善執法巡查制度,加大對違法占用土地損害居民利益的行為查處力度,堅決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保障社會的穩定。雖然近年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居民的土地優惠政策,但是由于農業的經營效益不高,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物價持續上漲,居民的土地創造出的凈利潤降低,僅僅依靠土地的收入難以維持生計。鄉鎮的醫療、養老保險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不完

善,且覆蓋面較窄,失去土地的居民根本無法維持正常的生活。因此國家應當加快建設并完善鄉鎮的社會保障制度,保證其真正的落實,尤其對于失去土地的居民,應當優先的考慮,保證其基本的生活。失去土地的農民大多數沒有技術、文化素質不高,并沒有一定的資金來源和經營之道,在就業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地方政府可以設立專門的就業保障機構,對失去土地的居民進行職業培訓,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其就業,使其生活得到保障,同時也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質,有利于新鄉鎮的精神文明建設。

三、結語

在城鎮化建設、工業發展中,應當強化土地管理制度,嚴格的依法辦事,維護居民的利益。作為基層的干部,應當不斷地增強法律意識、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轉變思想,切實的落實國家的相關土地政策,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主義新鄉鎮的建設,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延村.探析土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3,13:197.

[2]劉太衛.鄉鎮土地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6,S3:213+212.

[3]殷建庭.淺析鄉鎮土地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建筑知識,2010,S2:38-39.

作者簡介:

姓名:陸宏創,1971.00-,廣西南寧市橫縣,助理工程師,廣西橫縣國土資源局橫州國土資源管理所所長。

猜你喜歡
管理問題解決措施
淺談企業預算管理的問題及措施
新形勢下離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的問題與思考
新形勢下石油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問題解析
如何加強事業單位財政預算管理制度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中小企業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問題研究
淺談城市道路設計中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關于村級財務會計管理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談談如何杜絕礦井測量事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