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信息化技術在會計課改中的作用

2014-10-21 20:07陳亮
管理學家·學術版 2014年12期
關鍵詞:會計課程改革信息技術

陳亮

摘要:在新時期下的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多地應用信息技術。通過信息技術將各種新媒體、新方法引入到課堂中來,改變了現在課教學的形式,使課堂教學變得自由,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也拓寬了教師效的形式和學生學習的途徑,更好的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為學生自主建構新知識提供了必要的載體。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會計

會計專業課程是一門較為成熟的專業課程,在過去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會計專業課程形成了系統、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師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較為固定。而這種呆板的形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職業學校教學的需要,在面對當今職場當中對中職學生的就業要求,迫使會計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已有形式,尋找到一條適合現在中職學生特點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這就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在這種思想下的課程,信息技術的出現解決了老師教和學生學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實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改理念。

一、信息化技術拓展了教學渠道,優化教學方法

信息化技術首先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它解決了行動導向教學方法中遇到的瓶頸,使教師能夠更輕松的開展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工作情境,明確本節課的工作任務就是一個難點,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企業中的會計工作一般不對外開放,學生很難從生活中得到感觀體驗,并且對于會計抽象的工作任務學生不易想象和聯想。

第二,教師無法利用語言表述會計的工作環境和工作任務同,無法給學生一個直觀、立體和感性的認識。

在《商品銷售核算與管理》課程中《柜組銷售收入賬務處理》工作任務當中,學生在生活中無法了解零食企業會計日常核算的形式和方法,教師也無法利用語言形象、直觀的描述出本節課的工作任務。通過運用flash動畫引入了本節課的工作任務,學生通過觀看flash動畫了解了會計工作的基本環境,使用的會計工作和工作內容,明確了工作任務,為分析任務過程中自主建構新知識提供了必要的準備。

同時flash動畫這種信息化手段,可以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豐富了教學的形式,拓展了教學渠道。

二、信息化技術拓寬了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信息化技術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它成為學生學習重要的學習工具,輔助學生掌握新知識,為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搭建了一個寬廣的平臺。在以行動導向的會計課程中,遵循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改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完成知識的建構,形成正確的職業意識。

為了實現教學效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是必然的趨勢,在合作學習中不僅可以交流、分享學習體會,降低學生學習的困難,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與他人溝通、分享成果和團隊合作等職業意識。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出學生主觀能動性,實現最終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資源,甚至搭建一個供學生開展學習、交流的學習平臺。

在以信息化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實現了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最佳效果。

首先,信息化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的學習資料可以是文本、圖片、動畫、聲音、視頻、三維模擬仿真訓練、游戲和模擬實訓練習等,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檢索、收集相關的信息。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全部信息,同時信息技術為學生帶來的信息能夠從視覺、聽覺、操作等多種感觀收集信息,提高了信息分析的效率。在《商品銷售核算與管理》課程中《柜組銷售收賬務處理》工作任務中,運用了flash動畫、記賬憑證圖片、flash助學課件和評價系統等多種信息化手段。學生在多種信息化手段的幫助下,提高了信息收集的效率,通過“明確新知——學習新知——實踐——找出錯誤——再學習新知——再實踐”的過程完成了知識的自主建構,在完成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習能力。

其次,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了合作學習的平臺。學生在學習平臺上可以下載與本節課相關的學習資料,學生在學習的平臺這個載體上開展學習活動,學生利用留言板等信息化工具,提高了信息化交流的范圍,增強了知識與學習經驗的融通。同時在評價平臺上,發揮了信息化反饋及時、準確的特點,使評價信息快速、及時地反饋給學生,發揮出評價對學習的指導意義。

三、信息化技術實現了多元評價,提升教學監控

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以老師主觀評價為主,對學生的考核多以考試成績作為最終評價的結果。這種評價對引導、激發學生課上學習幫助不大,容易打擊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對職業習慣和職業意識的養成沒有幫助。

在會計課程改革中需要將教學內容貼近會計實際工作崗位,重在學生學習能力和職業能力的養成,教學評價側重于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以學生自主、互評與企業參與評價的多元評價方式,由事后評價逐漸較變為事中評價。

通過信息化技術幫助老師將課堂評價變成一個開放、多元、及時的系統,為指導學生學習新知識、積累工作經驗、提高職業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終提高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信息化技術使課堂評價成為一個開放、多元的評價平臺

通過信息化技術開發完成課程評價系統,利用評價系統搭建起課堂評價的平臺,根據評價標準開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

在評價過程中利用評價系統的及時通信功能,解決了企業專家參與教學評價的難題。評價系統為學生建立了與企業專家線上交流的平臺,學生可以通過評價系統與專家交流學習中出現的困惑,解決學習中的疑問。還能夠將填寫的會計憑證上傳給企業專家,由專家對學生完成的經濟業務成果進行點評,從職業規范角度對學生進行指導,提高了學生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這種方式使企業專家可以不用離開企業也可以參與教學過程,提高了企業專家對學生指導的可行性。

通過將企業專家引入課堂教學,除了體現出了多元評價,更重要的意義還在于將課堂教學與會計崗位工作實現了兩個結合,既課堂教學內容與會計崗位工作相結合,和課堂評價與崗位標準相結合。學生在與企業專家的交流過程就是職業意識與職業習慣養成的過程,同時企業專家的答疑過程也是對教學環節進行查漏補缺的過程,也是企業專家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從而達到了監控教學質量的作用,發揮出企業專家在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進一步提高了校企合作的程度。

(二)信息化技術實現了全面、及時評價,指導老師組織教學

信息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對數據進行統計、計算,并及時反饋信息。將信息技術的這個特點用于教學評價中,老師可以及時得到課堂教學情況反饋,了解課堂上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從而調整教學進度及教學內容,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困難。學生通過評價信息的及時反饋,能夠及時了解課上學習中哪些內容存在著不足,從而找出今后學習的重點。

為了將信息化技術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實時監控教學的各個環節,要將在教學環節中重點考核的內容進行梳理,如《柜組銷售收入賬務處理》工作任務中,老師對教學各個環節中考試的要點,按照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進行分解。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評價系統對教學各個環節進行逐一評價,在本節課后結束后由系統為學生和老師分別生成每一位學生的成績單和全班成績統計表。師生通過對評價統計圖表的分析,了解本節課學習的效果,從而指導老師找出在教學中需要提高的方面,也幫助學生找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重要的依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時刻對成績進行匯總,找出教學環節中學生學習的狀態,從而在課上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防止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出現“夾生飯”的現象,提高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手段在現代教學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幫助老師在教學中做到了很多傳統教學無法實現的內容,使教學效果更加突出。信息技術也幫助學生更好的收集信息,從更多的途徑獲取、感知信息,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在課程改革中,信息技術成為了實現教學有力的支撐,保證了教學的順利開展,實現了“教、學、做”合一的要求,將課堂與會計崗位更緊密的銜接。

猜你喜歡
會計課程改革信息技術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市場經濟背景下的會計統計發展探究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