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思考

2014-10-21 19:53陳榮蘭
科學時代·下半月 2014年12期
關鍵詞:小學化傾向幼兒園

陳榮蘭

【摘 要】本文以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為出發點,針對幼兒園教育中出現的小學化傾向問題,在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主要表現做出分析的基礎上,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克服建議做出了探討與闡述。

【關鍵詞】幼兒園;小學化傾向;主要表現;克服建議

一、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主要表現

(一)幼兒園教育中的去游戲化

在一次語言公開課中,教師將需要幼兒認識的文字用填寫在卡片中,并圍繞文字圖片來講述故事,這種教學活動能夠提升幼兒的學習樂趣,并且可以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雖然教師運用這種識字游戲來開展識字教學活動具有著良好的出發點,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不時出示卡片來讓學生朗讀與認識和故事內容相關的文字,一個篇幅較短的故事出現了過多的打斷。這導致了朗讀與認識生字成為了語言教學中的主題部分,而斷斷續續的故事也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淪為認字教學中的點綴。這種現象體現出的問題為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教育給予了較多關注,而游戲活動與知識教學活動則難以得到良好的結合,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并不能通過游戲來對自我進行展現,而是在教師的主導與智慧中開展文字學習。事實上,游戲化教學是幼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手段不僅體現出了對幼兒年齡特征與心理特點的適應性,同時也能夠讓幼兒教學體現出對寓教于樂教學原則的遵循,并且游戲教學對于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幼兒教育成效、幼兒的規則意識等都具有著重要意義。但是從以上教學案例中可以發現,教師包辦現象十分嚴重,并且教學互動也是以集體活動為形式來開展,學生的個性化很難得到有效的培養。雖然當前大部分幼兒教師都十分關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對幼兒心身發展水平的適應性,然而在實踐過程中也體現出了去游戲化或者游戲化特征并不明顯的問題。

(二)幼兒教育標準對小學教育標準進行機械照搬

幼兒園教育標準對小學教育標準的機械照搬現象主要體現在對幼兒的行為規范與作業規范兩個方面。從行為規范方面來看,一些幼兒園要求幼兒能夠如同小學生一樣循規蹈矩,并將學習當做當做幼兒的主要任務。同時教師要求幼兒能夠做到絕對服從,如果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不符合教師要求的行為,則會受到教師的批評或訓斥。事實上,學前幼兒無論是在心理還是身體方面都具有著較強的可塑性,并且幼兒的心理與身體發展都具有著一定的階段性與順序性。在認知方面,幼兒具有著具體形象性、直覺行動性、不穩定性以及無意性等特點,因此,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幼兒智力與個性的發展,同時要重視對幼兒求知興趣的調動、重視提升幼兒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由此可見,幼兒教育并不像小學教育一樣強調知識教育以及紀律教育,因此,在行為方面,幼兒教育不應當對小學教育標準進行機械照搬;從作業標準來看,許多幼兒園在教育方面都完全按照小學作業標準來開展并做出評價。如在拼音的書寫要求方面,書寫要求包括書寫認真;格式規范等,并要求學生在一張紙上寫一個字母。并且一些幼兒園中的幼兒還要按照黑板內容抄題,并在做完試題之后由教師打分。另外,家庭作業雖然并非普遍具有較大的作業量,但是作業內容卻也以知識性內容為主,這些作業的完成也往往需要家長的幫助與指導。

二、克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建議

(一)樹立科學的教育目標觀

在幼兒園教育中,教育目標的確定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行為,科學的教育目標能夠對幼兒終身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應當秉著對幼兒負責以及對社會負責的理念,將發展幼兒個性、推動幼兒身心成長作為主要的教育目標,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重視針對幼兒開展知識教學與技能教學,并且需要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情感以及學習價值觀,從而為今后的教育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如在引導幼兒認識水這一物質的過程中,傳統的幼兒教育重視向幼兒講解水所具有的重要性和物理形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幼兒處在被動接受的位置,由于幼兒欠缺進行自主探索以及施展個性思維的空間,所以幼兒將難以對知識產生個性化的認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如將一盆水擺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有針對性的將知識滲透到問題的解答中,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很好的適應幼兒好奇的心理特征以及喜歡提出與習慣探索的認知習慣,通過這種教學,可以很好的發展幼兒敢于探索與不怕失敗的科學精神,這對于推動幼兒的終身學習能力以及個性發展可以發揮出重要作用。

(二)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個性差異

幼兒園教育應當是以幼兒為本的教育,以推動幼兒發展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整個幼兒園教育過程都應當圍繞這一核心內容來開展。幼兒具有著很強的科學性,在幼兒教育發展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幼兒所具有的身心規律,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應當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如幼兒喜歡玩游戲,那么教師就應當在教育過程中重視使用游戲教學法來開展教育活動,并且游戲教學法的使用應當重視游戲的連貫性,確保幼兒能夠體驗到游戲的樂趣,并將這種興趣由游戲延伸到知識當中。另外,幼兒具有著較差的認知能力,并且由于幼兒欠缺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所以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而作為教師,則不能對幼兒所犯下的錯誤進行簡單的定性甚至一棍子打死,而應當以寬容的心態和發展的眼觀來對幼兒進行看待與評價,同時重視發現幼兒接受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的閃光點,從而推動幼兒潛能的挖掘與個性的發展;另一方面,每個兒童都具有著差異性,這要求幼兒園教育能夠對這些差異性給與關注。同時,幼兒園教育者要認識到幼兒與小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通過選取適應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來讓幼兒在交往、探索、操作、探究以及游戲中學習,而不能追求幼兒在知識與技能方面的統一發展。并且,以幼兒認知水平差異為依據,教師要重視在活動安排方面的多樣化,從而為幼兒提供更多的選擇,使幼兒體會到教育活動的樂趣并推動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三)重視引導社會輿論與社會大眾對幼兒園教育的認知

“神童現象”在當今社會中廣泛存在,這也導致了幼兒家長對幼兒具有了不正確、不科學的期望。如在2010年春晚中背誦《百家姓》的女孩王仙妮,憑借自身的記憶力而風靡全國,與王仙妮相似的“神童”也通過各類媒體展現著自身的天分。這種現象讓許多家長產生了略顯病態的望子成龍的思想,這種思想也是導致幼兒園教育出現小學化傾向的主要原因之一。雖然幼兒時期是發展形象記憶的黃金期,在幼兒教育中,通過寓教于樂的教育方法能夠對幼兒的潛能做出良好的開發,但是不能否認的是,我國一些社會媒體并沒有在幼兒教育中扮演客觀的角色,而是通過對“神童”概念的過分推動與鼓吹使家長產生了盲目追求神童訓練方式的虛榮心。因此,社會媒體應當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通過引導社會輿論來讓幼兒教師和幼兒家長能夠對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作出了解,從而使小學化傾向等不恰當的教育理念向更加科學的教育理念發展,這對于優化幼兒園教育目標與教育質量,推動幼兒園素質發展具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周琴,茍順明.法國學前教育均衡發展的保障措施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2(05).

[2] 蘇貴民,譚菲.韓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最新進展及發展特點[J].比較教育研究,2012(05).

[3] 劉小紅,楊曉萍.幼兒園“禁教”思想辨析[J].學前教育研究,2012(01).

[4] 高艷.幼兒教育小學化的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0).

猜你喜歡
小學化傾向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
淺談學前教育小學化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問題的研究
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幾點思考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原因及解決對策
要想花開果碩, 切忌拔苗助長
想念幼兒園
幼兒園私家菜
幼兒園私家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