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高校心理咨詢芻議

2014-10-21 20:07龔娜
管理學家·學術版 2014年12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心理咨詢高校

龔娜

摘要:心理咨詢已成為高校心理教育服務體系中的主要形式,各種流派的心理咨詢技術在對話形式的治療中得到了綜合運用。本文通過闡述心理咨詢技術中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現實,借助兩者間的相融互補關系,試析在高校心理咨詢技術中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去解釋 心理問題的可能性及優勢,力求在現行的高校心理咨詢實踐中探尋一種新的思考方式。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高校;心理咨詢

一、心理學與哲學的前生之源

從心理學誕生的第一天起,它的體內就流淌著哲學的血液,在心理學的發展史上,哲學被稱為心理學之父,生理學被稱為心理學之母,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說過:“心理學有一個很長的過去,卻只有一個短的歷史”。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類對自然、環境、自我都擁有著獨特的思維方式,人們對于發生在自身或他人身上的生活事件在腦中不斷涌現出各種屬于個體的理解,并進而產生出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在心理學誕生之前,中外的哲學們在研究物質與意識、思維與存在的關系時,也發現了存在于人內心中的心理現象,并開始用一些哲學性的思想去解讀這些規律的心理現象。比如,在公元前300之前,古希臘博物學家和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就對學習和記憶、動機和情感以及知覺和人格產生了濃厚興趣,進行了大膽的設想,他曾認為人之所以在飯后瞌睡,是因飯菜的香味和溫暖的感覺會暫時留在人們的心臟里,并對其形成了一種包裹,雖然這種說法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有些好笑,但我們卻不得不承認,從那時開始人體的心理現象就已經納入到哲學家思考的范疇之內了。再如,我國古代的思想家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他認為人的本質應當一樣,只是后天的環境對每個人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改變,最終形成每個不同的個體,這一觀點現在也滲透在各種心理學流派的理論中。

哲學家們對心理學的思考一直延續到科學心理學的誕生之日,19世紀以前,心理學一直是隸屬于哲學的范疇,直到1879年威廉·馮特教授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了第一個心學理實驗室,標志著心理學正式成為了一門實證性的科學,并順利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

所以,縱觀心理學的發展史,我們無可爭辯的看到,心理學擁有著大量哲學的思想脈絡,這些思想的留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心理學各個流派的理論產生和發展,并隱身于現代的心理咨詢技術之中。

二、高校心理咨詢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之根

科學心理學發展到一定程度后,便從單純的心理現象理論和實驗研究逐步衍生出多領域的實踐應用,以各種理論為基礎的心理學流派得到了蓬勃發展。同時,人們不再滿足于僅僅探索內心心理現象的局限性研究,而更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緩解內心困擾、修正行為模式、改善情緒狀態的實用性方法,心理咨詢則應時而生。隨著心理學理論傳入我國,心理咨詢也開始在專業醫院和高校環境中生根發芽。與其同時,心理學也開始對一些舊的哲學思想存疑。此時,有別于某些舊哲學思想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對新生的心理學及高校心理咨詢有了更多的現實性指導意義。

在馬克思主義看來人類世界產生的一切問題都源于人類本身,哲學和心理學都是從“人”的角度出發來解讀世界的。他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曾指出:“自然科學往后將包含關于人的科學,正像關于人的科學包含自然科學一樣:這將是一門科學?!?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談到對舊哲學的批判時指出:“對對象、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們當做感性的人的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 。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念—人性觀,則更符合高校心理咨詢預設的目標。

(一)人的本質。馬克思的人性觀是對舊哲學人性觀的一種揚棄,他認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社會經濟關系、政治關系、歷史發展的核心所在,人性是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形式,任何人離開了社會的環境都不能獨立地生存,人的自我實現是要放在社會和集體中去完成的。高校心理咨詢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順利的回歸到現實的社會生活中,調整甚至重塑自身人格,扮演好自身的社會角色,并在其中完成個人的成長和全面發展。

(二)人的價值。在馬克思看來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即改造世界的能力,人們有為自身、他人、社會、國家貢獻的能力、意愿和需要,當這種意愿得到實現時,人的價值也會得到滿足。這種思想和羅杰斯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人格理論較為相近,他認為個體最深切的需要之一就是與社會、他人建立起一種親近的關系,并希望得到社會、他人的肯定和愛。對于承擔大學生素質教育的載體高校而言,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成為一個高度適應社會生活的人,而高校咨詢的目標則在于讓學生認同并接納人的價值,不僅僅是滿足于個體的利益需求,而在于服務社會、他人的過程中,并在此過程中得到人的個體性發展,實現人的價值。

(三)人的需要。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痹隈R克思看來,人的需要是存在三個層次的,即自然的、精神的和社會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心理需求分為五種,分別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在高校心理咨詢的實踐中,我們也常會遇到大學生個人發展性心理問題,如升學還是就業、如何擇業、如何選擇專業等,針對個案的實際情況,心理咨詢老師可以借助人的需求理論,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目標,讓其充分了解到個體的心理需要是一個從低到高的過程,以人的生存需求為提前,進而逐步完成更高層次的需求,即精神和社會方面的。

三、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高校心理咨詢原則的擬合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對象與高校心理咨詢的對象同為現實中的人,這種對象的一致性,決定了在一定程度上兩者間的互通性。所以,兩者在研究的技術手段和原則上也有其相近之處。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高校心理咨詢都認同并強調客觀性原則。馬克思主義表述為物質第一、意識第二;心理咨詢則認為不能根據咨詢師個人的喜好或是借用某一理論假設,對求助者的心理現象進行主觀的推論和臆斷。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高校心理咨詢都共同遵守著辯證發展的原則。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事物是具在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特性。心理學將這種特性放在了心理咨詢中的個體身上。它要求作為高校咨詢的主要承擔者的老師,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必須用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明白人的心理是會隨著時間、階段、環境的不同而產生和發展的,他們的心理甚至是人格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同時學生的心理現象產生又是同過往的經歷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事物間總是相互聯系、互為條件的。

(三)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高校心理咨詢都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理論聯系實際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別于舊哲學思想的根本所在,即實踐的觀點。在高校心理咨詢可分為兩個層面去理解:一是咨詢老師將心理學理論技術運用在實際的個案身上;二是在心理咨詢中,鼓勵求助大學生在現實的生活環境中去實踐個體的目標。比如,有的大學生有人際交往的問題,心理咨詢老師則要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技術,讓其在現實的人際情景下創造新的人際模式。換言之,心理咨詢就是把求助學生的現實沖突加入心理學因素,然后再讓其回到現實中去解決。

四、在高校心理咨詢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優質之處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根基的深厚性。高校的大學生一般從初中開始就正式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可以說每個學生都經過幾年的系統的教育,很多哲學觀點都已成為他們分析和處理問題的一種潛在的能力。特別是有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身已產生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深切的認同感和崇敬感。反觀,心理學在我國的教育模式下還未成為基礎性學科,大部分學生在沒有機會全面而系統的了解心理學及其相關知識。所以,在高校心理咨詢技術中,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可以讓學生從內心里消除對心理學陌生感,幫助他們更容易從理性上接受心理咨詢,從而達到心理咨詢的效果。

(二)高校心理咨詢老師的特殊“角色”性。高校心理咨詢目標與任務與一般的社會心理咨詢機構略有不同,甚至于倫理設置也不徑相同,而高校心理咨詢老師也有其特殊的“角度”定位。這種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求助學生的心目中,老師的形象更強于咨詢師的角色,所以在高校來心理咨詢的主要人群不是嚴重心理問題者,往往是一般心理問題學生,他們更希望從心理咨詢老師那里得到相對直接的人生經驗,與正規心理咨詢相比,他們更愿意接受作為有人生經驗老師給予的建議。二是,高校心理咨詢老師在咨詢中不能只固守著咨詢師這一重身份,而因看到學校老師對在校學生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所負有的教育責任。所以,在高校心理咨詢中,咨詢老師因善于利用這種角色的特殊性,引導求助大學生用一種正確思維方式來分析和處理事物,而馬克思主義的主旨思想就是在于為人們提供一種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現實自我的方法論和實踐觀。

縱觀馬克思主義和高校心理咨詢的研究內容,可歸納為三個問題:即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我的關系。作為大學生,在享受校園生活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會因為各種社會事件、生活事件、遺傳因素影響,進而產生或引發各種心理問題,集中表現為自我意識、人際交往、情緒情感、親子關系以及各類神經癥。這些問題的應對及處理上更多依賴于心理咨詢技術的運用,而運用符合大學生理性認識的理論才是心理咨詢效果的保證。所以,在高校心理咨詢技術運用融入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不僅有其理論依據,更有其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56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

[2] 許波,論心理學與哲學的關系,[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9月。

[3] 楊宏飛,心理咨詢的哲學基礎初探,[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9月。

[4]馮周卓,論哲學咨詢與心理咨詢的互補,[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二期(總218期)。

[1]解釋:即運用某一種理論來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原因、實質等?!缎睦碜稍儙煟ㄈ墸?民族出版社 2005年8月第一版。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128.

[3]《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54頁.

[4]Carl Rogers:羅杰斯(1902-1987),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哲學心理咨詢高校
“割韭菜”的心理咨詢行業亟待規范
心理咨詢:架一座心靈的彩虹
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推進策略解析
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模式探索
五大發展理念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心理咨詢不簡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