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廣播媒體的未來發展與新媒體的融合

2014-10-21 20:08馮琦
商品與質量·消費視點 2014年11期
關鍵詞:文化傳媒廣電新媒體

馮琦

摘要:近十幾年來,伴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新媒體依托于新的技術條件,引發了傳播載體、傳播手段和傳內容的深刻變革。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廣播媒體面對新媒體,以及喪失了原先的傳播面廣、信息量大、以及收聽方便的獨有優勢“遠在千里之外、近在身邊耳旁”“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神秘性、神奇感,已由吸引受眾的優勢變成傳播者 和受眾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在這樣的困境下,廣播媒體暴露出它固有的缺陷,為此廣播必需尋找突破口從而融合與新媒體的大家庭。

關鍵詞:廣電;文化傳媒;新媒體

電子信息技術發展一日千里,傳媒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因特網以及移動通訊也來勢洶洶。而科技的發展,相對地也會影響到人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選擇,從而也影響到整個媒體行業的發展。但是任何一個相關市場的資源都是有限的,越來越多的新型媒體例如移動手機、電視、網絡的出現,使得廣播占有的市場資源正在逐步地被新媒體瓜分。面對新媒體開始走向專業化以及創新化的道路,新興媒體市場也開始展現出欣欣向榮之景,而作為跟廣播一樣同屬于傳統媒體的報紙,也開始推出專業報、也開始推出專業報、地方報等。

它們對于社會大眾的影響力也是絕無僅有的。人們借助各類新媒體一方面是第一時間獲取大量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新媒體這種形式將自己的個人見解向社會大眾公布,滿足社會大眾隨時隨地互動性表達、娛樂與信息的需求,社會大眾通過這一渠道在一定意義上能夠暢所欲言,通過言論影響其他社會人。

新媒體之所以稱之為新,除了其強大的特征之外,它所具備的基本的原創性也是區別于一般意義上個人或個別團體單獨的原創性,同時也是一種區別于前面時代所具備的理念上、形式上、內容上的更革新的一種創新。新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各種形式的創意嫁接也是層出不窮,以載體為分類依據,我們所說的新媒體主要分為電視族群、手機族群、互聯網族群等三大類族群。其中廣播電視新媒體在這三大族群的主要形式有數字電視、IPTV,手機廣播或者手機電視,網絡廣播或者網絡視頻。

一、我國基于數字時代的廣播電視的發展趨勢和前景

傳統影視藝術與數字媒體之間是具有著本質區別的。傳統的影視藝術都是建立在以物質為基礎的真實世界中的,主要將對物質和現實進行還原作為影視理念,注重電影的敘事。而數字化媒體技術主要是指通過計算機對數字組合進行組合而產生的視覺虛擬效果,將人們帶入了虛擬世界中的真實。這一技術在傳統影視藝術中的應用,使得影視藝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它使得魔幻、夢境、神話等虛擬的世界得以通過數字整合的方式在影視作品中呈現,為人們帶來了視覺上的審美盛宴。給影視藝術的世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與沖擊,將影視藝術的發展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基于數字時代的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前景不可估測。我國國家廣電總局出臺了相關文件,文件中詳細表明:預計到2015年,國內將停止使用模擬電視進行訊息播報。這意味著我國對數字電視發射模式的掌握及技術條件將日益成熟和完善,我國廣播電視正一步步的向數字化時代邁進。在接下來的幾年或是十幾年間,我國數字電視的發展將步入一個嶄新、高速的時代,無線數字發射技術將實現歷史性的巨大變革。無線數字發射技術的日益成熟和完善無疑會對人們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社會變革產生深遠的影響。然而,數字媒體技術在傳統影視藝術中的應用也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問題。如.過分炫耀數字媒體技術,忽視了電影藝術應具有的人文精神內涵。數字媒體技術的過分利用削弱了影視藝術的道德功能。數字媒體的過分利用使傳統的影視藝術面臨著失落的危險。

二、手機廣播/電視

所謂手機廣播/電視,指的是利用手機作為終端設備,接收音頻信號和視頻信號,從而實現廣播節目和電視節目的實時或者延時收聽或是收看。2003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我國的手機電視業務初登舞臺。初期的手機電視主要是依靠流媒體傳輸技術,通過移動蜂窩網絡實現節目視頻的直播或點播,并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手機電視以其便攜、直觀、實時、互動的獨特魅力,在奧運報道中大放光彩。2009年之后,基于流媒體傳輸技術的手機電視傳輸速度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各大移動運營商為了拓展業務、擴大用戶群,將手機電視的使用費用大幅度降低,同時為用戶提供了更為優質的聲畫保障。雖然手機電視的發展過程較為順利,但是由于手機電視存在內容匱乏和同質化的問題,它在中國的應用普及還是很有限的。

三、網絡視頻

網絡視頻指的是由網絡視頻服務商提供、以流媒體為播放格式、可以在線直播或點播的聲像文件。網絡廣電媒體擁有傳統的電視媒體和紙質媒體所不曾擁有的優勢,總的來說其發展現狀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即網絡視頻形勢大好。但是由于網絡技術尚未成熟且傳輸環境較差,影響了受眾在線觀看視頻的效果,而且與其他兩類新媒體族群類似,網絡視頻行業內容同質化嚴重,造成了資源浪費和市場管理混亂。相對于網絡視頻、網絡廣播的發展前景不明,主要表現為受眾群體不成規模,盈利模式不夠成熟等問題。

現代傳播學告訴我們,受眾對于新聞信息而言,一方面是傳播對象,另一方面又是接受主體,它對媒介發出的信息具有選擇的權力。因此,充分研究受眾所需是節目定位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應正確分析自身實際,明晰長處所在,并通過理想的方式,將自身優勢轉化為與聽眾達成的最大程度的共鳴。其表現在有效把握廣播文藝節目的輿論導向。節目定位要理性化,合理化。

廣播節目應體現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符合人民群眾的意愿,應給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智力上的支持。文學節目的喉舌功能,雖不象新聞節目那樣直觀,但它寓教于樂、寓理于文,能形象、含蓄、藝術地展現黨的主張和意志,使聽眾在不自覺中受到薰陶和洗禮,這實際上就是在實踐文藝工作的“兩為”方向。所以,辦廣播一定要堅持黨性原則,唱響主旋律,為黨和國家大局服好務。

文藝節目應從事實出發,選準角度,捕捉實際生活中的精彩素材,加以升華,凝結為有分量有深度的文藝節目,以強烈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達到正確引導輿論的目的。文藝節目輿論導向和定位具有非政治導向和寬泛性,這就要求文藝節目在自身特征上要認真地加以把握。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標準,強調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思想和藝術性的統一,要保證“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比如,某個電視小品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抗戰期間,一個畫家畫了一幅畫送給一位國民黨將領,畫中內容是秋風中的一棵蒼老的大樹,樹根旁有一片落葉,意思是說“落葉歸根”,政治思想性就不言而喻了。

基于上述分析,媒體融合時代的主題應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來廣電新媒體發展大趨勢主要以資源共享、渠道匯流、媒介融合等方向為主。其中,新媒體資源共享是實現媒介融合的根本舉措之一,這主要在于當渠道資源不再稀缺之后,將會大大削弱渠道的壟斷優勢,科學、合理的優質內容就會成為市場競爭最有力的武器,用戶也可在其中搜尋所需的優質內容,從而減少其他不健康內容的影響。另一發展趨勢是廣播電視媒體的渠道和接收終端融合,這種交融不僅包括技術資源,同時也包括用戶資源和內容資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通信網、廣播電視網以及互聯網的“三網融合”。通俗地說就是將手機、電腦和電視三種終端都成為新一代的信息、通訊、廣電媒體。放眼未來,廣電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對癥下藥,需要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獨立運營商參與,刺激整個行業在新的起點上投入更多的努力和創造力勞動,從而繁榮中國的新媒體事業。

猜你喜歡
文化傳媒廣電新媒體
同心守“滬”上海廣電人在戰“疫”一線
漫畫
廣電5G網絡股權結構塵埃落定,“全國一網”整合在即
山西省2019年對口升學考試 文化傳媒類
山西省2018年對口升學考試 文化傳媒類
廣電車盒子全國首發廣電車聯網項目同期啟動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三國演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