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類人才“工學交替”培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014-10-21 11:07汪文婷
管理學家·學術版 2014年12期
關鍵詞:工學交替

汪文婷

摘要:工學結合是當前高等教育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教育模式,以工學結合為導向重構“三學期制”的人才培養方案,校外實習、工學交替是工作可以與第一、第二學年末的暑假連續安排,形成“三學期制”。本文結合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產學合作工作學期實例分析了機械類人才“工學交替”培養模式。

關鍵詞:機械類人才;工學交替;大學生培養

一、“工學交替、一年三學期五學段”育人模式的涵義和內容

(一)定崗工作時間集中安置方式。這種安置方式利用大一、大二和大三的三個學期,大約6-8周的時間,安排學生參加產學合作定崗工作,理論學期和工作學期交叉安排,如下表所示:

注:A/T:理論學期,W/T:工作學期

(二)工作時間分散的安置方式。學生可以利用平時空余時間分散進行合作教育工作學期。時間分散,不等于降低了要求。相反,學校定制更為嚴密的措施來考核學生的定崗工作。這種安置方式解決了傳統兩學期的靈活性不佳的問題,學生可以獲得并自由支配暑假這一相對集中的時間,滿足學生在大學階段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個性化的定制自己的產學合作模式。同時,學校提供大量的校內工作崗位,滿足學生理論學期內學生產學合作的需要,其中包括大學生科研工作崗位及部分勤工助學崗位等。

二、深化產學合作,校企聯合制訂培養方案

產學合作培養工程技術類人才要更具產業轉型升級特點,積極整合校企雙方的教育資源,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對人才培養過程進行整體設計,對原有的培養方案進行優化。要重新梳理和搭建教育內容,處理好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及專業實踐教育的關系,構建立體、交融、開放、豐富的課程體系;增加通選課程門類、擴大通選課學分比例;鼓勵學生跨專業、跨學科選課,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為進入寬口徑的專業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一)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每年學院與校外科研單位、企事業單位共同制定培養方案,訂單式項目可以憑借企業現代化的實驗設備以及在企業實習所帶來的實踐經驗和企業所設置的獨立實習課程,使學生高度適應市場要求。通過與企業合作,學生較早就融入工程環境,在合作中學習到企業先進的生產技術,感受到優秀企業文化及先進的管理方式。同時,就疏通了就業實習渠道,實現企業學?!傲憔嚯x”對接。

(二)深化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平臺。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的高等院校,在社會服務上做足文章,通過服務企業,讓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獲得看得見的利益,讓學校從服務貢獻中獲得良好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和科研項目,實現校企共贏,進而推動更深層次的合作,獲得更大的發展。

三、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為例,“5+3”工學交替模式探索

1985年,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懷特校長訪問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以項目形式將產學合作引進中國,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成為中國第一家產學合作教育試點高校。歷年來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參與產學合作教育學生數從1985年的35人,拓展至2013年的8100人,占在校學生數比例的58%,專業覆蓋率超過75%,外省市學生比例超過50%。

實施階段中要求學生在企業定崗實習,以“職業人”的身份,在雇主單位參加真實的工作,并獲得一定的勞動報酬。學校特別定制產學合作“藍本子”,要求雇主單位給學生的實習表現打分,并且給予工作評價,在工作學期結束后,必須要求寫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業務報告,對整個工作學期作總結。

總結階段中,填寫《工作學期學生問卷表》、《雇主調查問卷》、《產學合作教育工作學期學生工作鑒定表》、《合作教育工作學期實績》,進行學院總結評優工作,對在工作學期中的創新做法予以表彰,評選處優秀協調員、優秀學員及優秀業務報告。學院在總基礎上,還要形成《合作教育工作學期總結》。

(一)強大富有特色的管理體系。在摸索中工程大在產學合作工作學期的過程,從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到總結階段,全過程多方面監督學生工作學期產學合作的方方面面,學院有協調員老師帶教學生,形成強大的管理體系。為了保證合作教育領導小組的各項政策能夠順利貫徹,學校建立了短小精悍的校企合作教育指導中心作為辦事機構,同時,在學院分別建立了合作教育工作小組。為了有效地加強對產學合作工作學期的有效管理,各學院從教學和學生工作兩條線上構建覆蓋整個學院的協調員網。

第一、學校以產學合作,與企業協作辦學為特色,有效調動學生工作條線的力量,上下形成合力,推動合作教育的力度。由于產學合作教育活動的特殊性,因此幾乎所有的其他學校,都將合作教育視為一種純教學活動而劃歸教務處。

第二、學校將合作教育指導中心與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在運作上加以聯合,有利于就業與合作教育的優勢互補。學生從第一學年便開始投身到實際工作中,有利于他們及早從高考怪譎的光環中清醒過來,提高就業意識和自我完善意識,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通過三個工作學期的合作教育,學生具有了頂崗工作的經歷,獲得了企事業單位工作的經驗,增強了社會閱歷,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第三、學校將合作教育指導中心與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在機制上加以化合,為解決合作教育的深層次問題,實現合作教育的初衷開辟了道路。合作教育與大學生就業指導相結合,實現了開展合作教育的初衷。無論是美國、加拿大、西歐發達國家,還是日本和我國的臺灣省,實施合作教育的初衷,都是為了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說到底,通過合作教育培養學生的諸多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解決好就業這一民生的根本問題。聯合體的機制,有利于這一根本問題的解決。

四、實施“5+3”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顯示意義

(一)有利于加強實踐教學,實現課堂教學與崗位實踐無縫對接?!?+3”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工學交替,這樣又有利于實現課堂教學與崗位實踐的無縫對接, 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并能促進學生通過實踐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真正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有機結合。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競爭力?!?+3”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實習時間。學生通過頂崗實習,參加社會生產實踐,既能通過實踐更好地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又能更好地了解自身知識和能力的不足,同時增進對企業和社會的了解,并在頂崗實習和社會生產實踐中學到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從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提高將來就業的競爭力。

(三)有利于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教學時間,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傳統的每學年兩學期制,學期時間長,暑假和寒假時間也比較長,這種學期制對于教學型的大學而言也許比較適合,也有利于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休假并參加一定的社會實踐。但對于對實踐教學要求比較高的高職院校來說,這種學期制就顯得明顯不合適,一方面不利于安排專業實訓、頂崗實習、生產實踐等實踐教學,工學交替難以開展;另一方面暑假和寒假時間過長對于很多學生而言又是一個很大的浪費,時間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猜你喜歡
工學交替
酒店管理專業工學交替實踐學生心理調適初探
工學交替模式下人文類課程實踐與專業實訓的融合研究
“工學交替”在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探索
以就業為導向的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我校應電專業工學交替模式的比較研究
高職院?!肮W交替”中的問題與對策
“訂單式工學交替”人才培養中的教學組織與管理
以承接旅游服務外包為特色的“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