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復興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探索

2014-10-21 14:23鄭周道
管理學家·學術版 2014年12期
關鍵詞:民族復興道路探索

鄭周道

摘要:道路對一個民族的復興來說,意義特別重大。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后的國家探索民族復興道路,是極為艱巨的任務。正如黨的十八大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了各種代價”。

關鍵詞:民族復興;道路;探索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的十八大主題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貫穿報告的一個核心內容。報告響亮的提出:“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盵1] 道路對一個民族的復興來說,意義特別重大。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十分落后的國家探索民族復興道路,是極為艱巨的任務。正如報告所指出的那樣:“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了各種代價”。

奠基。恩格斯指出:“歷史從那里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那里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歷史進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后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過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現實的歷史過程本身的規律修正的?!盵2]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黨和毛澤東帶領全國人民實行“一化三改”,確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并啟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之時,就已經開始了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先行探索。這一時期探索的主要成果主要體現在《論十大關系》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這兩部代表作中。比如毛澤東提出建設要“以蘇為鑒”,走自己的路;社會基本矛盾理論和兩類社會矛盾學說;關于社會主義劃分為“兩個階段”的思想;主張中國也應當實行“新經濟政策”,在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后,再恢復和發展一些私營經濟,并幽默地稱之為“可以消滅了資本主義,又搞資本主義”;關于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奮斗目標,關于“以農業為基礎”、并要按“農輕重”的順序安排國民經濟建設的要求,關于“全國一盤棋”和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原則,以及既要虛心學習外國一切長處和先進的經驗,又不能盲目、教條式和機械地照搬,既要虛心學習外國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又不能走世界各國技術發展的老路,跟在別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等,都是極為珍貴的思想遺產。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毛澤東首先提出了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這個命題。1961年他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各級干部中許多人不懂得社會主義是什么東西”、“對社會主義我們現在有些了解了,但還不甚了解”。1962年毛澤東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向全黨發出了要努力認識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要求?!吧鐣髁x建設,從我們全黨來說,認識都非常不夠。我們應當在今后一段時間內,積累經驗、努力學習,在實踐中逐步地加深對它的認識,弄清楚它的規律?!?③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一時期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是正確與錯誤交織,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是經驗與教訓并存。但是,這一時期的正確與錯誤、成功與失誤,都是后來在改革開放中創立的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即開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探索起點。所以,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報告中指出:“以毛澤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盵4]開創。以1978年召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在總結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的基礎上,開始了新的探索。在這一探索過程中,鄧小平反復地指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這個首要的基本問題。這是鄧小平總結建國30多年來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訓后,重提毛澤東當年指出的這個命題。毛澤東本人沒有搞清楚這個問題。鄧小平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是逐步深入的。1982年9月,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莊嚴宣告:“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盵5]其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成為新時期中國發展的主旋律,也成為黨的理論創新的一以貫之、孜孜以求的主題。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比較系統地論述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概括和闡發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明確提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扎根于當代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是指引我們事業前進的偉大旗幟。在這一探索過程中他總是用“不是什么”或“是什么”的判斷來認定社會主義的任務、目的、形式和原則等重大問題。他認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最根本的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搞平均主義不行”,社會主義“不是兩極分化”,“我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然而平均發展是不可能的,……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義”;“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等等。因為有了上述一系列辯證思考作為思想的基礎,有了思考問題過程中的反向正向的比較作用,使我們對“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認識逐步清晰起來。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發表重要談話和十四大召開,提出并科學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明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和“一國兩制”的戰略構想,第一次科學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問題,吹響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號角。因此,十八大報告指出:“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借鑒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經驗,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盵6]

突破。江澤民受命于危難之際,在國際國內風云變幻的特殊歷史時刻走上了中國共產黨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崗位,可以說從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到黨的十六大這13年, 是新中國歷史上國際國內環境變化最劇烈的時期。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傳統的社會主義模式逐步喪失活力,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在探索新的發展道路時陷入迷途,西方國家借機加緊了西化、分化的攻勢,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出現嚴重曲折,許多國家的共產黨改旗易幟,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山河變色。我國國內也發生了“六四”政治風波。在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關頭,黨內黨外出現了要不要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什么樣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如何繼續走下去等諸多疑慮。此時,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深刻洞察國際國內形勢的重大變化,科學把握黨的歷史方位,集中全黨智慧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1989年6月,江澤民在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上明確指出,對于鄧小平領導全黨制定的黨的基本路線,要“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全面執行,一以貫之”[7]同時,江澤民針對那些對中國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產生動搖的思潮指出:“中國的社會主義既不是蘇聯模式,也不是東歐模式,而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走這條道路,是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奮斗與探索作出的歷史性的抉擇?!薄拔覀兊膰曳睒s昌盛了,就會為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增添光彩?!盵8]針對某些懷疑改革開放基本政策的觀點,強調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并特別指出:“要劃清兩種改革開放觀,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改革開放,同資產階級自由化主張的實質上是資本主義化的‘改革開放的根本界限?!眥9}針對有的同志提出一方面抓經濟建設、一方面反和平演變的主張,他明確表示:中心只能有一個,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能搞“多中心論”。必須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10}面對西方國家的“制裁”和反華聲浪,他堅定地表示: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是統一的。中國人歷來講民族氣節,中國人民從來沒有、今后也決不會屈從于任何外來壓力,決不會放棄社會主義道路和民族獨立來換取別人的施舍。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積極迎接信息化、正確應對全球化、穩妥實施市場化、全面適應多樣化、逐步推動多極化,在總結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進行新的探索,取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突破。正如十八大報告指出的那樣:“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據新的實踐確立了黨的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二十一世紀?!?/p>

發展。新世紀新階段,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科學審視國際形勢變化趨勢,認真分析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深入總結我國和世界各國發展的經驗,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進一步回答了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它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它既不同于傳統意義的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道路的內容和結構,又是對新時期逐步形成并作出過初步概括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道路的新拓展。它在建設內容、建設結構、發展機制、奮斗目標上,較之以往更加科學、更加全面。特別是形成了以科學發展為特征的社會主義發展領域、建設領域、文明領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內容、新結構。在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國的社會主義發展領域,已經由原來的經濟、政治、文化拓展為包括社會在內的發展結構;社會主義建設領域,由原來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拓展為包括社會建設在內的建設結構;社會主義文明領域,由原來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正在拓展為包括社會文明在內的文明結構。這三重四位一體的發展結構,既是對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又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實踐平臺。并且被寫如中國共產黨章程,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從而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十年過去了,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回首近代以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展望中華民族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得出一個堅定的結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同時還從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的角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了科學的界定。報告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

總之,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以貫之的接力探索中,我們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展。

注釋:

[1][4][6][11][12][13]《十八大報告》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頁

[3]《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29頁⑤《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頁

[7]《江澤民文選》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頁

[8]《江澤民思想年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第69、74頁

[9]《江澤民文選》第1卷,第163頁

[10]《江澤民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26頁

猜你喜歡
民族復興道路探索
道聽途說
城市的道路為什么叫馬路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特”在何處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題”
傳統射箭復興中的民族主義
社會轉型期行政權控制的路徑探索
房地產項目策劃課程案例教學探索與實施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一次騎行帶來的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