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城鎮環境污染及其生態補償現狀研究

2014-10-27 03:30向悅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生態補償環境污染

向悅

摘 要:環境污染總是與經濟發展相伴而生,在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有很多小城鎮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發展經濟,束城鎮就是其中之一。本文通過研究當地環境污染及生態補償的現狀,發現其存在生態破壞嚴重,村民對環境狀況的滿意度低,政策落實不到位,民眾在生態補償中處于弱勢地位,維權渠道不暢通,地方保護主義,治理手段單一等問題。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快產業升級和集群的進程;采取稅收與補償并重的生態補償制度;加強社會監督,保障普通民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等對策建議,以期為改善當地生態補償狀況提供參考。

關鍵詞:環境污染 生態補償 束城鎮

一、研究背景與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這種快速發展是粗放式的,是以巨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的惡化為代價的。為了解決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要實行生態補償制度,即對損害生態環境的行為或產品進行收費,對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或產品進行補償或獎勵,對因生態環境破壞和環境保護而受到損害的人群補償,以激勵市場主體自覺保護環境,促進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

滄州市位于河北省東部,工業發展良好,已經形成了保溫材料、輕紡化工、汽車配件、等支柱產業。其中,束城鎮有多家化工、建材、橡膠制品等企業,嚴重影響了當地生態狀況,這正是我國小城鎮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一個縮影。因此,本文對束城鎮生態補償現狀研究,切實了解現行生態補償政策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二、束城鎮環境污染及生態補償現狀

(一)生態破壞嚴重,村民對環境狀況滿意度低

束城鎮的經濟發展狀況良好,但是其經濟效益的取得是以犧牲環境效益為代價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半數的村民表示對村中的生態環境狀況不滿意,其中甚至有9%的村民表示非常不滿意。束城鎮地處華北重工業基地,當地工廠多生產化工原料和保溫材料,形式以小作坊居多,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不具備污染處理手段就開始經營,其原料以巖棉(一種礦石)為主,結果致使空氣中飄有絲狀的巖棉并帶有異味,會引發皮膚瘙癢和呼吸道疾病。環境污染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當地村民的正常生活,小鎮近十年來癌癥發病率較高,尤其是肺癌、肝癌等。

(二)生態補償政策落實不到位,村民知曉度低

生態補償政策關系到每個民眾的切身利益,只有確保村民對該政策的高認知度才能為政策的實施打下良好的群眾基礎。調研結果顯示,84%的被調查村民表示未聽說過生態補償政策,只有16%的被調查者聽說過該政策。說明該政策在束城鎮沒有得到有效宣傳和貫徹落實。

(三)民眾在生態補償中處于弱勢地位,維權渠道不暢通

相較于企業和政府而言,民眾在生態補償中處于弱勢地位。首先,大部分民眾無法及時有效的獲得生態環境變化及其影響的相關信息。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和政府多從自身利益考慮,缺少責任意識,也沒有強制要求其公布有關信息的約束機制。其次,是民眾自身知識和能力的限制。大多數的年輕人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留在當地的村民以老人和孩子為主,他們屬于社會當中的弱勢群體,觀念陳舊,文化水平低,對生態環境破壞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缺乏必要的維權意識,這加重了其弱勢地位。此外,維權渠道不暢通也限制了民眾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政府地方保護傾向明顯,治理手段單一

企業和個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往往不愿意在保護環境方面進行投入。這時候政府就需要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采用必要手段保護環境,激勵大家參與到生態環境中來。事實上,政府往往考慮到稅收等因素,置公眾利益于不顧,采取單一的手段進行治理。據了解,束城鎮政府不僅不對環境情況進行檢測和通報,還包庇部分污染超標企業,不得已時只采用關閉工廠、行政處罰等一刀切的方式,這些措施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三、對策及建議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集群

化工和保溫產業是束城鎮的支柱產業,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較大作用,但也為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未來發展埋下了隱患,所以應進行適當的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建立產業集群,利用產業集群本身的優勢帶動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首先企業需要加大生產規模,這可以提高區域內企業的生產率,有效的降低企業成本;其次企業需要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推動產品創新,提高競爭力;再次采用新能源,建立與產業集群相配套的環?;A設施;最后,需要調整區域產業結構,擴大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培育環境友好型主導產業。

(二)采取稅收與補償并重的生態補償制度

當地政府生態補償手段單一,嚴格來講僅有向企業征收環保類稅收一種方式,收效甚微。政府應從稅收和補償兩方面入手,使企業的稅收成本大于治理污染投入成本。一方面調整現有的稅率或者稅額,提高企業繳納的環境稅額;另一方面,對污染企業收取環保地方稅的同時,給予主動治理污染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和資金補償,鼓勵企業進行環境投入,并為企業提供相關技術支持,幫助企業治理污染。

(三)加強社會監督,保障普通民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權力會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會導致絕對的腐敗。政府掌握著管理污染企業的權力,如果不進行有效監督,很可能引發資金濫用、或者成為污染企業的“幫兇”,最終傷害民眾的權益。因此必須從生態環境保護的各個環節切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首先,要對本地生態環境的情況進行定時監測和發布,明確告知民眾環境狀況是否會對其生命健康構成威脅。其次,要為公民提供暢通的維權渠道,利用媒體、公告、熱線電話等手段建立多樣化的維權渠道。最后,政府自身應當建立快速反應機制,認真聽取民眾普遍反映的問題并依法處理,及時將處理結果公告,接受群眾監督。

參考文獻:

[1]何承耕,多時空尺度視野下的生態補償理論與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

[2]李文華,劉某承,關于中國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幾點思考[J].資源科學,2010(05):79

[3]秦艷紅,康慕誼,國內外生態補償現狀及其完善措施[J].自然資源學報,2007(07):560-561

[4]毛峰,曾香,生態補償的機理與準則[J].生態學報,2006(11):39-42

[5]黃潤源,生態補償法律制度研究[D].劃定政法大學,2011

猜你喜歡
生態補償環境污染
基于低碳理念的室內環境設計研究
我國環境污染犯罪治理機制中的不足及對策
國內外生態補償制度對比研究
生態補償概念的理論辨析
水土保持生態補償理論研究
從生態轉移支付角度談完善內蒙古牧區草原生態補償的建議
低碳環保技術在環境治理中的應用分析及闡述
淺析我國綠色會計
我國生態補償法律問題探析
淺析農地后備資源開發生態補償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