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對農村英語教學的感受

2014-10-27 03:30楊代艷
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 2014年7期
關鍵詞:農村英語城鄉差異社會

楊代艷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國際交往的日益增多,英語已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但在農村英語教學中,由于經濟不發達,學生知識面狹窄,英語教師數量較少,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等因素,學習英語的學生越來越少了。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農村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積極探索解決途徑,改進教學方法,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提高農村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農村英語 城鄉差異 家庭 社會 學習興趣 質量 信心

隨著信息的時代化和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英語被廣泛地運用于世界的各個領域。我作為一名從事農村英語教學工作的教師已經有十六年多了,越來越感覺到農村英語教學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隨著九年義務教育和“9+3”教育工作的開展,全國教學條件不斷完善,城市教育越來越大步向前走;而農村,由于各種原因教育越來越惱火:尤其是英語教育,教師費時費力,不見成效;學生談“英”色變,導致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都體會不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老師怕教,學生怕學。就其原有以下:

一、城鄉差異方面的原因

城市小學都開展英語教學,有的甚至幼兒園都開課。而大多數農村小學沒有開展英語課,加上本教材是小學與初中緊密銜接的,所以大多數農村孩子在小學沒有學過英語,在這樣的情況下直接進入初中后,學起英語來感覺越來越力不從心,學到九年級的時候,大多數學生都放棄了英語。我們英語組的老師在一起的時候經常討論: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而作為老師的我們越來越感到無從下手。學生調皮不聽話,甚至公開和老師唱反調,我們都不能夠過多過嚴批評他們。一個字:怕。我們怕學生向上級反應,我們怕受到處分,我們更怕失去這份工作,都快三,四十歲的人了。上有老,下有小,我們不想給家人和社會添加麻煩和不良影響,所以,我們只有學會適應社會,學會如何跟學生相處。

二、學生家庭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習慣、性格、愛好、為人、思想等都與父母的教育和培養密切相關。在城市,父母對子女的教育都非常重視:除了在生活上給予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懷,學習上也是盡量與教師配合,比如負責子女作業的檢查、單詞的聽寫,有的甚至還花重金為子女請家教或者讓子女上輔導班。然而,農村的現狀卻令人擔憂:大部分學生的父母為了能掙更多的錢,背井離鄉,進城務工,出現了大量留守兒童,而留守兒童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學習成績不佳,思想波動大,與父母或者長輩存在隔閡,久而久之,對學習沒有興趣,尤其是對英語更是“敬而遠之”。

三、教材和學生方面的原因

這套教材對農村的學生來說不太符合實際,因為教材涉及的很多話題對農村學生來說很陌生,有的內容學生甚至根本沒有聽說過是什么樣的;有一些單元的內容不適合學生使用,還有,教材容量大,要求高,超過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任務重,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往往完成不了或者完成的不好。詞匯量太大,學生記單詞負擔重。練習、活動量、閱讀量大,學生完成不了。需要練習掌握的句子太繁瑣;活動的設計太多,課堂上沒有時間做;閱讀的篇幅太長,甚至有些太難。這樣,在教學中,讓教師難操作,學生難掌握。詞匯量大,不要說讓學生記住這些單詞了,有的學生連讀會都有困難,這樣容易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導致大部分學生怕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成了名副其實的唱獨角戲,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以前,不管在課上還是課后,很多學生都會拿練習題來問。我曾經有這樣一個學生,只要在校期間,不管我在校還是我在我所租的地方,他每天都有英語方面的問題來問我和我一起解決遇到的難題,班上的部分同學對他意見很大,說他占用了我太多的時間,也占用了他們的一些時間。那時候,每天早上起來都會聽到部分學生在大聲朗讀英語,其中聲音最大的就是這位男生。而晚自習,每個學生都在埋頭學習,不懂的地方就問?,F在他們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學,回想起以前的時光和現在的現狀,差距太大了?,F在幾乎沒有一個學生拿題目來問我們。當然,我們也沒有閑著,我們除了上課期間搞好教學,課后還要花很多時間去關注學生的安全和他們的課余生活。

以上的這些問題不但涉及到學校、家庭、社會,而且也涉及到教師、家長和學生。而他們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既有認識問題,也有水平問題。這嚴重地影響著農村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束縛著農村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必須刻不容緩地解決這些問題。

(1)提高英語教師數量

英語教師數量多了,農村小學就可以開展英語教學了,學生早接觸英語,到了初中就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學起英語來就不那么費力了。同時,要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廣大英語教師要增強責任心和事業心,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地學習,不斷充實自己。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

要讓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個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消除學生的心理隔閡,讓他們在學校這樣的一個大家庭里感受到學校的溫暖,老師的關愛和學生之間的友誼。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在融洽的氣氛中受到感化。教師尤其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和諧、平等的氣氛,努力消除農村學生自卑、害怕和不敢表現的心理,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來,從而樹立他們對于英語學習的信心。

(3)重新整合教材內容

作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調整,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以便直觀地再現課文中的情景。

盡管農村中學英語教學面臨著很多困境,但是并非沒有出路。教好英語因素很多,教師對學生的重視,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的英語水平,教師對工作的投入、對工作的執著、熱愛等等也是影響學生學好這門學科的重要因素。學無定方,教無定法。只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改進,必然可以全方位地提高農村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能夠大面積地提高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農村英語城鄉差異社會
農村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低效問題分析與思考
基于公平視角的城鄉學前教育差異分析
基于教育公平的音樂教育城鄉差異調查
通貨膨脹的福利成本城鄉差異分析
通貨膨脹的福利成本城鄉差異分析
談農村學生英語有效的學習策略
大學生的內隱人際信任初探
民法公平原則的倫理分析
縱向社會的人際關系
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