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龍那些事兒

2014-11-24 09:31
發明與創新·中學生 2014年11期
關鍵詞:王龍古生物學家翼龍

在電影《侏羅紀公園》里,兇悍的恐龍、狡猾的翼龍讓人印象深刻。在距今2億年前的中生代時期,“龍”類爬行動物統治著地球,陸上的恐龍、空中的翼龍、海里的魚龍是當仁不讓的“霸主”。關于“龍”,你了解多少?

“龍”家族中名氣最大的非恐龍莫屬,恐龍化石的發現總能引起古生物學家和愛好者們的熱捧。截至2009年,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上發現恐龍化石最多的國家。根據《世界重點恐龍名錄大全》一書披露,中國已發現并命名的恐龍有176種。

在中國大地上的絕大多數省、市、自治區都發現了恐龍化石。其中,有157種集中分布在四川、遼寧、云南等省。在這些種類繁多的化石中,有最古老的角龍“晚侏羅世隱龍”,有像鳥一樣睡覺的“早白堊世寂龍”,還有最早發現的帶羽毛的恐龍“中華龍鳥”等。

幾年前,我國古生物學家在內蒙古臨河市附近發現了世界上唯一的單指恐龍“單指臨河爪龍”,體長僅40厘米、重450克。它的前肢僅有一個指頭,專門用來掘取地上的昆蟲。

之前發現的帶毛恐龍體型大多“嬌小”,但2012年古生物學家發現的、我們熟知的體型偏大、在科幻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暴龍,也有一部分屬于帶毛恐龍。

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科學家在遼西地區發現了一種新的長有羽毛的巨型恐龍,它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屬于暴龍類。該化石標本大約形成于1.25億年前,化石中的羽毛長約15至20厘米,異常纖細。研究人員估計,成年“華麗羽王龍”身長約9米,重約1.5噸,比此前已知最大的帶羽毛恐龍“意外北票龍”大40倍。

一般情況下,巨型恐龍為了更有效地散熱,體表羽毛很可能已經退化。但“華麗羽王龍”龐大的身軀覆蓋著細密的羽毛,這至少表明在食肉恐龍中,羽毛的分布可能相當廣泛,且這種羽毛不用來飛行。

科學家認為,這種恐龍之所以發育羽毛,很可能與白堊紀早期的氣候有關。據恐龍牙齒中氧同位素的分析推測,“華麗羽王龍”生活的早白堊紀氣溫明顯低于白堊紀其他時期。在寒冷的冬季,羽毛能幫助恐龍減少熱量的散失。這種現象類似于人們熟悉的猛犸象,為了適應寒冷氣候,身體表面會發育厚厚的毛以保暖。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翼龍一直被認為是能在天上飛的恐龍,科學家們告訴我們,這種理解是錯誤的。翼龍出現的年代比恐龍稍晚一些,距今約2億年,是中生代時期空中的“巨無霸”。它和恐龍同屬爬行類動物,最多也只能算是“親戚”。

晚期翼龍的體型很大,最大的達15米,與一架戰斗機相當,體重達200多千克,現在世界上最大的鳥類鴕鳥也就100多千克,還不能飛行。

古生物學家們表示,翼龍之所以長那么大,顯然與它沒有天敵,吃的又是富有營養的魚類有關。不過,讓他們納悶的是,雖然是空中霸主,但翼龍大多長著不利于飛行的巨大腦袋。它們如何克服空氣阻力,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在人類漫長的恐龍挖掘歷史中,所斬獲的“戰利品”幾乎都是骨骼或是足跡化石。因而恐龍留給人們的印象是身軀龐大、皮膚堅硬、動作笨拙的冷血爬行動物。然而,自從“中華龍鳥”發現之后,越來越多的身披細毛甚至是羽毛的恐龍被不斷發現,徹底顛覆了人們對于恐龍的認識。

上世紀90年代,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驚艷亮相”。它的體型很小,身長大約70厘米,形態更像是一只奔跑的野雞。最令人注目的是,它從頭部到尾部披蓋著像毛一樣的皮膚衍生物,毛長約0.8厘米。當時的中國地質博物館館長李強給它取名“中華龍鳥”。

就像潘多拉魔盒被打開一樣,接二連三的“驚世發現”隨即而來。從1996年至2009年,我國先后發現長著羽毛的恐龍多達21種。

對于古生物專家來說,鳥類是不是起源于恐龍、恐龍到底是不是冷血動物成為急需解答的問題??茖W家們最終在這些帶毛恐龍身上找到了“答案”。他們利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在帶毛恐龍化石中發現了黑色素體,不同的黑色素體會讓羽毛、皮膚或頭發呈現不同的顏色。

根據發現的黑色素體,古生物學家首次復原了恐龍羽毛的顏色:“中華龍鳥”全身覆蓋著黃褐色和橙色相間的羽毛,而尾巴則是橙白亮色相間。這些黑色素體在現代鳥類的羽毛中同樣也能被發現,由此可認為,鳥類的確起源于恐龍。(據愛探秘)endprint

猜你喜歡
王龍古生物學家翼龍
性的起源與演化——古生物學家對生命繁衍的探索
阿根廷古生物學家復原兩億多年前烏龜化石
新一代古生物學家在中國掀起“恐龍熱”
翼龍沖天
“翼龍Ⅱ”好威風
古生物學家星星狐
西夏文《十輪經》考論
水井里打油
單飛
我先拍個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