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滬模式”對杭州市現代農業建設的幾點啟示

2014-12-09 02:52課題組
杭州科技 2014年5期
關鍵詞:現代農業園區農業

課題組

上海金山區、江蘇省南京市、蘇州市與杭州市同處長三角地區,綜合經濟實力強,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起步早。近年來,三地市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步伐較快,走出了一條富有各自特色的農業現代化路子。

上海金山區:以精品化為總方向,加快推進都市現代農業建設

1.強統籌發展。金山是上海的農業大區,是上海農副產品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為此,金山區委、區政府堅持以“政府推動、市場導向、企業為主”的方針,樹立精品發展理念,發揮產業優勢、區位優勢和特色優勢,培育、整合和保護區內優勢農業品牌,促進農業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和產品市場化。同時,積極拓展農業服務功能,提升農業旅游的規模能級,加快構建科技支撐、品牌引領、農旅結合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使一二三產有機結合,融合發展。

2.強園區帶動。該區依托市級金山現代農業園區,以廊下鎮為中心,大力發展綠色蔬菜、優質水果蟠桃和花卉苗木等主導產業。同時,通過建立高科技農業綜合示范核心區和經濟果樹、綠色蔬菜、設施農業示范、畜牧生產、水稻良種繁育、農產品加工示范等六個功能小區,發揮園區內種子種苗、農產品加工、流通、農業觀光休閑的輻射帶動作用,使金山成為上海新郊區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示范區。

3.強農業功能。根據金山農業布局和農業資源特點,制定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規劃,有計劃、分階段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有重點地發展廊下生態園等一批具有觀光、休閑、體驗功能的生態農業旅游基地,并穿珠成線,連線成片,打造了上海西南農業旅游黃金帶,積極引導農業結構調整。同時,結合品牌培育和重要節慶活動,加大品牌宣傳力度,突出培育觀光果園、垂釣中心、農家樂等各類主體,將農業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蘇州市:以一體化為總龍頭,加快推進城鄉統籌和現代農業集約發展

1.建立城鄉統籌規劃機制。蘇州經濟發達,是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區之一。近年來,蘇州始終堅持城鄉規劃一體化全覆蓋,按照城鎮規劃區、工業生產區、農業發展區、農民居住區和生態保護區五種功能分區,優化城鎮空間規劃,推進工業、農業、居住、生態、水系等重大專項規劃的城鄉對接。同時,積極推進農村工業企業向園區、農村居民向新型社區和承包耕地向規模經營“三集中”,進一步優化城鄉空間布局和資源配置,拓展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空間。目前,該市有46%的農民實現身份轉變,89%的工業企業進入工業園,46%的農民實現集中居住,85%的耕地實現規模經營。

2.建立現代農業發展機制。在堅持做到基本農田不減少的情況下(實際通過城鄉建設用地的增減掛鉤,基本農田是增加的),堅持農業生產、生活、生態、生物“四生”的功能定位,按照優質糧油、花卉園藝、特色水產、高效園藝“四個百萬畝”的規劃要求,創新農業發展載體、農業經營機制和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同時,加快農村承包土地流轉,積極打造萬畝農業發展現代園區,并通過“合作化、農場化、園區化”的方法和路徑,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農業規模經營,推進農業“接二連三”。目前,該市已建成各類現代園區175 個,其中萬畝以上23 個,千畝以上78 個,總面積達60 萬畝;高效農(漁)業面積達214 萬畝,設施農業面積超過42 萬畝。

3.建立農民持續增收機制。著力發展農村新型集體經濟,按照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股份化的要求,深化農村“三大合作”改革,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實現聯合發展、抱團發展、異地發展和集團化發展,形成集體經濟發展與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目前,該市累計組建各類農村新型股份合作經濟組織3275 家,持股農民比例達到95%,實現了“村村有物業、家家是股東、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紅”。其中,抱團聯合發展的聯合體(集團)累計達97 家,涌現出以吳中區12 個鎮級集團為標志的一批經濟規模大、競爭能力強、管理模式新的旗艦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2011年,該市農村集體總資產突破1050 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226 元,其中財產性收入占比達37%以上。

南京市:以現代化為總路徑,加快推進農業轉型升級

1.緊盯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目標。根據江蘇省農業現代化指標體系,先后出臺《南京市推進農業現代化工程行動計劃》、《南京市城鄉居民收入雙倍增計劃實施意見》、《關于堅持統籌為要、加強現代農業農村建設的意見》等文件,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在全市65 個鎮街中,明確22 個鎮街為農業主導型鎮街,并將農業現代化作為全市區縣綜合考核和鎮街分類考核的重要內容。2012年,南京農業基本現代化得分在全省名列前茅。

2.緊扣科技興農戰略。制定出臺《全市加快人才科技資金向現代農業園區集聚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整合利用省農科院、南農學、南林大學等農科教資源,成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以“組織網絡化、功能社會化、服務產業化、手段現代化”為目標,構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牽頭組織市科委、市國資委、溧水縣政府、白馬園區等單位,籌建農業科技創業投資基金,促進農業生產、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資金項目的有效對接。

3.緊抓高效設施農業。全面實施農業“1115”工程,重點規劃建設100 萬畝高標準糧田、100 萬畝經濟林果、100 萬畝高效養殖和50 萬畝標準化菜地,穩定和優化農業主導產業布局。目前,全市高效農業面積141 萬畝,占耕地面積的39.2%;設施農業面積52 萬畝,占耕地面積的14.4%。加快農業現代園區建設,全市已建成1 個國家級、5 個省級農業園區和16 個市級農業園區。

杭州市: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幾點啟示

上海金山區、蘇州、南京三地與杭州市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從地理位置上看,都屬東部沿海一線城市;從經濟實力上看,都在全國上游水平。并且在農業產業結構、技術模式、運行機制和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等方面也有類似之處。三地市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的做法,給予我們一些啟示。

1.觀念更新,定位更準。上海金山區、蘇州和南京市三地現代農業發展的顯著特點是創新思想觀念,農業定位明確,其跳出農村看農業的發展理念,注重運用工業化手段改造提升農業,創新組織形式,實施農業規?;?、生產標準化、市場外向化等運行機制,值得我們學習。如上海金山區明確走一條依托特大城市發展,充分挖掘農業的生產、生態、生活功能,大力發展都市農業的道路。南京、蘇州兩市針對人多地少的實際,明確把發展高效特色農業作為建設現代農業的主攻方向,引導外部資源要素更多地向農業農村配置,形成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杭州同三地相比,農業資源稟賦不足,但特色鮮明,平原丘陵山地圈層分布明顯,盡管產業規模相對較小,但塊狀特色農業發展基礎良好。結合這些市情,要加快杭州市的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進程,需要在全國、全省的大格局中謀劃發展,按照差異化的發展思路,把發展特色精品農業作為今后杭州市建設現代都市農業的基本定位,加快推動產業精深、產品精致、經營精準、技術精湛、服務精細、裝備精良,積極探索精品農業發展路子。

2.培育龍頭,壯大產業。龍頭不強,產業難興。杭州市現代農業發展,必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作用。以上海金山區為例,按照大企業、小業主和散農戶互相并存、優勢互補的思路,重點引進、培育、扶持一批機制活、效益好、潛力大、帶動強的骨干龍頭企業。作為行業內的大主體,秦皇山漁業公司擁有漁業“efs”生產系統等先進科技水平,引領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從長遠看,現代農業發展最終還得依靠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核心主體。結合杭州實際,迫切需要大力培養一批新型職業農民,統籌解決“誰來務農”和“怎樣務農”的現實問題。一方面要完善大企業進入的優惠政策,推薦潛力好、影響大、效益高的重點項目,在工作程序、項目支持、市場信息、市場流通等方面全方位為其搞好服務;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緊密型利益聯結關系的龍頭企業,探索建立“龍頭企業+ 合作社+ 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度融合,真正使家庭承包經營、企業化經營和合作化經營的優勢得到充分疊加。

3.科技支撐,打造亮點?,F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無論是上海金山依托區農技中心建設的萬畝草莓研發中心,還是常熟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的節能灌溉技術、智慧農業平臺,再到南京湯山翠谷現代農業科技園內全國規模最大的智能數字植物工廠,都是農業高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器和現代農業示范中心。這些亮點集中體現了三地市高度重視農業關鍵環節的科技創新,推動農業科技研發與生產緊密銜接的發展理念。從國際經驗看,技術始終是現代農業的根本支撐,決定著農業發展的層次和水平。結合杭州實際,應大力完善農科教協作機制,引導和支持農業主體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推進市級農業科研部門和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掛鉤,提高科技研發的針對性,促進科研教育、推廣應用部門緊密結合,形成以應用促研發的良性互動機制。同時,積極打造亮點示范工程,扶持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品種搭配合理、技術措施先進的現代高科技農業產業項目群,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基礎平臺。

4.創新機制、優化平臺。近年來,三地市都明確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的有效載體,采取園區管委會負責日常管理、企業經營、各主體運作的體制,促進資本、科技、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園區集聚,推動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服務協調發展。如南京溧水縣政府成立了傅家邊農業開發總公司,實行“公司+ 基地”帶農戶的發展模式,實行“一租八統二包”的運行機制,即公司將分散的土地從農戶手中租賃過來(或入股),進行規劃、土地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設施、品種、技術標準、品牌銷售、旅游策劃“八統一”,田間日常管理則再承包給農戶,包用工量、包產量,從而實現分工專業、產業開發;上海金山區建設的萬畝高標準糧食生產基地,集中了附近農戶的4000 多畝糧田,與農民簽訂了合作利益分配機制。土地流轉后的農民可從三個方面得到利益。第一,土地流轉租金或等量的糧食;第二,經規模生產加工后增值的部分,30%返還給農民;第三,土地流轉后的農民可以優先享受到農場就業的機會。通過這些措施,當地農民普遍希望土地能夠適度規模集中。當前,杭州市農業工作在堅持“三化同步”和城鄉區域統籌發展戰略的基礎上,突出發揮“兩區一基地”建設的主平臺和項目推進的主抓手作用。一方面需要用市場規律調動各地積極性,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創建進度,統籌推進農產品加工園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園區、農產品物流園區等建設,努力形成園區化發展格局;另一方面需要增強行政推動力,不斷創新土地流轉、多元投資、建設管理等體制機制,整合各方資源要素向園區集聚,全方位提高“兩區一基地”等平臺建設檔次。

5.拓展功能、持續發展。在考察調研的8 個項目中,大部分被當地旅游部門指定為主要旅游觀光景點,源于都市居民回歸自然的需求和現代化農業的獨特魅力。如南京市把休閑農業提升為全市農業主導產業,成功舉辦第七屆農業嘉年華,吸引市民40 萬人,實現銷售收入2000 多萬元。2011年,該市休閑農業接待游客700 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8 億元。上海金山區廊下生態園,較好地把民俗文化、休閑餐飲文化、農耕文化、青少年農業教育等進行整合,年接待游客55 萬人次,實現年經濟總收入超千萬元;張家港永聯村在強大的集體經濟支持下積極發展現代鄉村旅游產業,將農耕文化、江鮮美食、新農村建設進行“混搭”,組合鄉村游產品,吸引“城里人”與“鄉下人”共聚共游。當前,杭州市休閑農業發展正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應當更加注重休閑農業的科學規劃、個性塑造和創意設計,挖掘更深的文化內涵,引導更多的大型企業集團和民間資本進入,提升農家樂村、休閑農莊、農業園區的建設水平,促進休閑農業走多樣化發展道路,推動農業“接二連三”持續發展。

6.城鄉一體,統籌推進。近年來,三地市均把大力實施城鄉統籌和一體化發展戰略作為加快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抓手。如蘇州市建立了城鄉一體規劃建設、富民強村、現代農業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公共服務等五個方面的長效機制,在制度上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張家港永聯村將96%的農民土地進行集約化經營,集中建設農民居住區永聯小鎮、永鋼集團冶金工業園區和永聯現代農業產業園,依托集體經濟發展,共建共享福利,形成了新農村發展的聯合體。南京傅家邊山凹村按照不大拆大建的原則,由“農戶出資,政府補貼”,對農房實施“穿衣戴帽”就地改造,使民居式樣、建筑風格協調統一,形成新農村建設的亮點。結合杭州實際,當前需要不斷完善城鄉區域統籌工作機制,一方面積極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和外向型農業,培育新型現代農業經營組織;深入開展“百千”工程、“風情”小鎮、中心村、“美麗鄉村”精品村和“三江兩岸”整治;加強農民素質培訓、轉移農民就業等措施,促進“三農”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不斷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農村股份制改革、農村土地綜合治理、集體經濟組織服務等體制機制,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p>

猜你喜歡
現代農業園區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現代農業
蘇通園區:激蕩開放潮 十年再出發
園區的開放樣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