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頭天使”在困惑中獨立

2014-12-12 16:09姜楠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4年11期
關鍵詞:海格約翰天使

姜楠

(上海政法學院外語學院)

“石頭天使”在困惑中獨立

姜楠

(上海政法學院外語學院)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勞倫斯一生中創作了許多知名作品,其中,代表作《石頭天使》以作者親身經歷、所見所聞為背景,塑造了給人極深印象的女性形象。本文著眼于女主人公海格獨立、驕傲且倔強的性格,及其在生活中不斷增強的自我意識,分析了她為了獲得內心自由、找尋自我而進行的三次掙扎與抗爭,從而展現作品中最具魅力的女性形象。

自我意識 困惑 抗爭 自由

一、引言

天使,愛的化身,幸運、溫暖、快樂的象征。但沒有眼睛的石頭雕塑天使,卻冰冷、無情、盲目?,敻覃愄亍趥愃构P下的海格正是這一“石頭天使”的體現。

瑪格麗特·勞倫斯(1826-1887)是加拿大文學史上著名的優秀女作家之一。同時也是加拿大新民族主義剛剛萌芽、女性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時期,涌現出的一批享譽世界的杰出女性作家之代表。她以僑居非洲的見聞為題材,創作過很多小說和短篇小說集。這些小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英國文學的影響。在英國文學史上,反映歐洲殖民主義侵占非洲國家的作品多如牛毛,而很多文學作品中將這種侵占或者罪惡合法化。當然,也不能否認有很多作品描寫非洲的風土人情,或是能夠喚起人們對非洲廣袤大地的向往,同時,也在對殖民主義進行無情的抨擊或者諷刺,抗議英國殖民主義在非洲土地上的盤剝和掠奪。盡管如此,一些作品仍然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殖民主義者們的優越感,將非洲描寫成為落后、蠻荒、不開化的地區,把那里的居民描寫成為接受教育甚少,甚至是蠻族??梢?,在英國文學中反映非洲的作品或多或少帶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而瑪格麗特·勞倫斯則是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更加客觀且真實地描繪西非國家中的白人殖民主義者與當地黑人之間的沖突。

在眾多以非洲為背景,描繪殖民主義對非洲黑人的壓榨和剝削的主題以外,她還以故鄉加拿大尼帕瓦為原型虛構了馬納瓦卡小鎮,從而創作了一系列小說,如:《石頭天使》(1964)、《火中人》(1969)、《籠中的小鳥》(1970)、《占卜者》(1974)等。這些作品大多是以她本人的經歷、情感和生活環境為背景而進行創作的,體現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女性形象,而且都是一些獨立意識很強的女性。她們當中,有的是頑強奮斗的拓荒者;有的是沖破家庭束縛的新女性;有的是在事業和家庭的選擇面前陷入兩難困境的苦悶者。著名評論家大衛·斯多克曾經說,勞倫斯是加拿大小說家中刻畫傳統情感的第一人。在眾多作品中,被公認為其代表作的是長篇小說《石頭天使》。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女權運動興起,影響到世界各國女性,也受到各國女性的響應。由此,婦女在政治、文化、歷史等方面開始獲得更多的權利,改變了父權制社會中的女性備受壓制和摧殘的狀況。這一時期也是世界文學發展的重要時期,出現了許許多多女權主義作家。加拿大文學雖然起步比較晚,但這一時期對加拿大文學、加拿大女性文學的發展都十分重要。從而,加拿大女性文學受到了很多關注。她們在作品中大力弘揚女性意識、女權思想,鼓勵女性從生活中解放出來。

《石頭天使》可以說是瑪格麗特·勞倫斯在女權運動、女性文學發展中,對各種觀念反思的產物。小說講述的是已經93歲的海格,一生向往著愛、自由和自我理解的故事,這一人物成為了加拿大文學界的里程碑,也是勞倫斯寫作生涯中的奠基石。小說采用倒敘的手法,以加拿大西部為背景,描寫了年邁的海格堅毅頑強,自強自立,不肯輕易服輸,立志做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度過了坎坷的一生。故事中雙重情節交織——海格用第一人稱敘述了她一生中最后幾個星期的生活,身體和精神上面臨了種種危機;另一個是海格從回憶十六歲的美好年華開始,展現了她的人生經歷。在海格生命進程即將結束時,兩個情節合二為一,兩個時間段匯合。在兩個不同的時間段里,海格始終處于矛盾的困惑中不能自拔。利用“過去”和“現在”兩條平行線,以及人物的對話和思緒的交織等寫作上的藝術手法,瑪格麗特將海格在真實生活面前的掙扎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眼前?!笆^天使”實則是沒有雕刻眼睛的純白大理石,矗立于海格已逝母親墓前的一尊雕像,形象美得無與倫比,卻是盲目的、冰冷的。海格是這尊雕像的化身,具備了“石頭天使”的特性,即盲目性和天使性。作為妻子、母親、女兒的海格,她忠貞、無私、忍耐,甘愿奉獻一切;同時,作為一名女性,海格堅毅、倔強,心中篤信著自己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這一信念支撐著海格自強不息、自立進取??梢哉f,兩種角色讓海格充滿了矛盾、憤怒和束縛。她的一生雖然處在不斷的沖突中,卻不屈不撓地保持著自己獨立的個性,可謂是困惑中漸漸獨立的典范。

不同的角色、若干的沖突和矛盾讓海格承擔了對抗,對抗蒙蔽了她的雙眼,讓她在尋求自我的道路上變得盲目、冰冷,既看不到自己真正的需求,也無視他人的需要,既而海格為了沖破束縛,獲取自由,便開始反抗,與她本來承擔的所有角色相對抗。

二、對抗孝女角色

海格出身于馬納瓦卡小鎮上一個富有的商人家庭,母親生她時因難產而早逝,專橫高傲的父親則成了她唯一的監護人。父親為蘇格蘭后裔,從祖輩那里繼承了傲慢的性格,具有典型的加拿大第一代移民的特征——喜歡將意志力強加于他人,特別是自己的后代。同時,他也是一位吃苦耐勞的成功商人,對工作著魔,擁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力和“原則”。因祖輩相傳的孤傲而嚴厲冷酷,對孩子們管教非常嚴格,也經常會用鞭子教訓他們,甚至連孩子們舉辦聚會他都要一一審查受邀人的名單。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孩子們:盡管上帝可能創造了天堂和人間,以及絕大多數人,但他是一個由自己創造出來的人。父親把在自己身上“發揚光大”的傲慢性格完全灌輸給了女兒海格。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海格形成了我行我素、獨立高傲、不屈不撓的個性。海格的身體像父親一樣強健,并有著與父親一樣的眼神——與任何人的目光相遇都不會眨一下眼睛。同時,她倔強而聰明,從小就厭惡做一個脆弱溫順的人,深得父親的喜愛。而海格的哥哥和弟弟們由于長得像母親,并從母親那里繼承了柔弱、溫順,因此父親和海格都不喜歡他們,瞧不起他們。傳統觀念中對女孩子的認知是扮演天使的角色,而海格自幼喪母,童年里就充滿了分離與殘酷,她能夠得到的唯一的女性的照料便是來自于一位阿姨,而這位阿姨更加疼愛海格的弟弟,所以傳統觀念在海格少年時期就遭到了她的抗拒。她也充分認識到:如果想得到徹底的自由,不僅要擁有與男子平等的地位,在經濟上也要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在接受教育方面更要有與男子平等的待遇。她的“石頭性”從少年時就開始抗拒社會強加的“天使性”。逐漸,海格越來越趨向于“石頭天使”,心中充滿了驕傲和固執。而讓她困惑的是海格能夠看清周圍的世界,并以個人的觀點看待世界,把自己禁錮在傲慢當中。接受了高等教育,學成歸來的海格,第一天就提出去學校教書,自食其力。父親并不重視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女孩子接受教育,而海格還是為自己爭取到了這項權利。身為女兒,在當時的社會里,海格是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的,只能做社會賦予她的“孝女”,聽從父親的安排,因而遭到了父親的嚴詞拒絕,這更加激起了海格對恭順態度和“天使”角色的厭惡和憤怒,便更加向往自由,尋找自我。事實上,海格的這段經歷也為她后來能夠與丈夫抗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接受了兩年的中等教育后,她對未來充滿希望,憧憬著能過一種自食其力的生活。但在自己選擇工作方面沒有獲得成功,最終她只能幫助父親打理店鋪,以此來償還父親為其接受教育所付出的費用。如果說,海格在擇業方面未能完全實現自己獨立的愿望的話,那么當海格遇到了農夫布拉姆·希伯利之后,對父親的反抗則達到了更“白熱化”的程度。布拉姆“印第安人”似的粗壯黝黑、粗野無羈深深吸引了她,她感到尋找到了自己所向往的自由,于是宣布要嫁給布拉姆這個年長她許多,結過婚,有孩子,家境貧寒,講話語病百出,舉止粗魯的“平庸之輩”。父親為了阻止海格,不僅大罵布拉姆,而且不惜動用了武力。在常人眼里,布拉姆與海格太不相稱了。而海格無視“父母之命”,無視門第、金錢,鎮定果斷,毫不猶豫地與父親斷絕父女關系,摒棄和否定傳統習俗和觀念,成為了十足的婚姻自主的叛逆者,這是海格對“孝女”形象的挑戰與對抗,在家庭強烈的反對、社會的譏笑面前毫不妥協,爭取婚姻的自主權。這也是海格第一次從困惑中站立起來的表現,她越來越像“石頭天使”,心中充滿著驕傲和固執,正如馬納瓦卡墓地用純天然大理石雕刻成的天使。

三、對抗賢妻形象

海格的時代屬于父系文化意識占統治地位的男權社會時期。女性作為“家庭的天使”,被認為是社交中、家庭中被征服的角色。而“石頭天使”則與當時被推崇的婦女形象或婦女生存模式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作為“石頭天使”的海格是獨立、主動的,應該說,在家庭中占據主導地位。歷經艱辛后,小家庭終于建立。海格嫁給布拉姆之后,婚姻生活進入實質階段,生下了兩個兒子——馬文和約翰。布拉姆在別人都在為生計而忙碌的時候,他經常蹤影全無或是深夜喝得酩酊大醉回來,甚至差點被關進監獄。海格不得不承擔起操持所有家務、照顧孩子的責任。勞作占有了她幾乎所有的時間,她需要打掃廚房、地板,每天服侍丈夫和孩子等等。慢慢的,生活讓她滋生出許多怨恨,海格不斷發覺自我丟失。在二十四年的婚姻生活中,她被婚姻和家庭無形地奴役著,扮演著社會所規定的賢妻良母的角色。這一切與當初叛離父親時的舉動和意識是完全違背的。雖然小家庭經歷中充滿了艱辛,但當海格與布拉姆的生活進入實質性階段的時候,思想因素、經濟因素和性格沖突又嚴重地沖擊這個來之不易的小家庭。而為了堅持自己獨立的個性,海格不斷尋找著。當海格看到兒時家庭貧困的伙伴結婚后過著富足的生活,而原本生活優越的她卻不得不為生計挨家挨戶兜售家產的雞蛋并被別人篾稱為“雞蛋女人”時,她幡然醒悟了——她已成為了丈夫的附庸?!笆^天使”與時代背景下推崇的婦女形象“天使性”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九十歲高齡的海格回憶起婚姻的苦澀時,意識到年輕時的草率?;橐鲋?,海格逐漸發現丈夫的缺點,比如沒有生意頭腦、總是對海格冷嘲熱諷、經常喝得酩酊大醉回家等等。這些都讓海格在回憶中感到了苦澀。勞作占用了海格幾乎全部的時間——做家務,服侍丈夫,照顧孩子——讓她產生了很多怨恨。望著鏡子里又老又丑的自己,心中的怨恨越積越深,她不愿再忍受家庭中“奴隸”的生活,離開了那個曾經讓她寄托許多希望和夢想的丈夫的家。這也是海格跨出了掌握自己命運的一步,是強有力的一步。她去尋找屬于自己的生存空間,以經濟獨立的形式顯示婦女的自我存在。女權主義作家瑪麗·戴曾主張:婦女的解放過程包含創造一個新的生存空間,在其中有意義地生活。海格離開丈夫的家,在婚姻與尊嚴之間,她選擇了做人的尊嚴。她擺脫了家庭的羈絆,也摒棄了作為妻子應盡的角色,主動追求自己想過的生活。

海格與其丈夫的結合,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意氣用事——為了反抗而反抗。他們之間缺乏了解和堅實的感情基礎。在海格看來,丈夫的教育缺乏和教養不足讓她在全鎮人面前抬不起頭來,讓她無地自容?;橐龇堑珱]有給海格帶來優越的物質條件,反而讓她失去了原有的社會地位。她為成為他的妻子而感到羞恥,難以屈尊,便更加無法對丈夫的愛做出回應。海格在婚姻中感到失落,逐漸找不到自我。為了擺脫這一切,同時也為了尋找到自我,她毅然帶著小兒子離開了丈夫,這也是她的“石頭性”和“天使性”的第二次重大體現。海格為了尋求獨立,不再做男性的附屬品,更要像男性一樣,有尊嚴地活著。

四、對抗良母角色

海格將對未來的期望寄托在小兒子約翰身上。約翰小的時候非常聰明,深得海格的喜愛,所以海格在跨出丈夫家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帶上約翰一起走。然而逐漸長大的約翰越來越像父親布拉姆。兒子約翰與阿琳的戀愛不被海格看好。海格懷著從父親那里繼承來的頑固和傲慢來反對這門親事。她用父親那種以金錢和物質為標準來衡量成功的尺度要求兒子,用等級觀念干涉兒子的戀愛。她貶低阿琳的爺爺奶奶,認為兒子和阿琳除了一棟破房子外一無所有,只能靠救濟過日子,根本不具備結婚的能力和資格。她堅決反對兒子的婚事,不允許約翰將阿琳帶回家中,間接致使兒子和阿琳死于車禍。正像當初她受到父親的控制而不自由一樣,她對兒子——約翰的愛變成了一種控制和占有,而不能給予約翰任何理解。應該說,海格在關注自我的人格和思想的時候,卻忽視了約翰作為人所應該有的尊嚴和價值。

小兒子約翰去世后,海格跟大兒子馬文和兒媳多麗絲同住。如果說海格在約翰那里經歷了從愛到徹底失望的過程的話,那么對待馬文的情況則是完全相反。在海格眼里,馬文是個無名小卒——安分守己,循規蹈矩。海格的偏見和挑剔造成了兒子和兒媳之間多次的摩擦。她不愿做一位無能的母親,被兒子兒媳小心地侍候。同時,她又因為自己年齡和身體的緣故變得軟弱無力的事實而羞愧。她盲目地愛著已死去的小兒子約翰,忽視了馬文給予她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這種自尊和盲目讓海格無情地抗拒天使般的良母角色,而卻尖酸刻薄地對待馬文。當兒子兒媳再也無法忍受下去,并且也沒有能力繼續照顧海格的時候,他們決定賣掉自己的房子,并將海格送進養老院。海格對此十分憤怒,因為她只有從自己賺錢買的房子上才能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找到自己。與此同時,在她看來,養老院是被迫接受照看的地方,在那里,就意味著失去自由。但此時的海格健康狀況日益惡化,已經無力再與兒子抗爭下去?!笆^性”令她一味地抗拒命運的安排,她要尋找自己,找到自由。當海格因胃腸不好經常嘔吐并伴隨肋下疼痛,經常跌倒時,她也會選擇拒絕來自兒媳的攙扶和幫助。她仍舊不愿意被人當做生活的弱者。在兒子主意已定之后,海格感到自己的獨立受到了威脅,決定再次離家出走。她費盡周折來到海邊,饑寒交迫,就是不肯回去。被人發現后送到醫院,除心臟不停跳動外,其他的器官都已經死去,她仍舊不愿意妥協于命運的安排。晚年的海格心理上承受著“石頭性”和“天使性”夾擊帶來的痛苦,得不到內心的自由。高傲的性格不僅不能給予周圍人以任何關愛和積極的影響,反而給他們帶來災難。無論在與約翰或是馬文的共同生活、相處中,海格始終保持著自己獨立的個性,認為要體現自我的價值,就不能屈從于任何人的恩賜或擺布??梢哉f,海格的一生都在進行著獨立人格的無休止的保衛戰。她的這種保衛戰不僅僅代表她個人的反抗,也代表著20世紀初到60年代的加拿大婦女的生存情況,具有普遍意義。

五、困惑中的獨立

《石頭天使》中展現出的海格的性格可謂是絢麗多彩的,描繪了一位獨立女性的生活畫卷,主要表現她的不屈服于命運,不同于世俗。像“石頭天使”一樣,她似乎也是石頭做成的。從父親那里繼承來的傲慢,不允許她有任何軟弱的表現。她時刻壓抑自己的感情,也不能正確對待他人的情感。在受到父親的懲罰時,她固執地下決心不哭;而在年邁體弱、身受疼痛折磨而得到別人的體貼時,讓她承受下去的就是堅強的意志。她對兄弟、兒子、父親從不說溫柔的話語,沒做過體貼的事情,對丈夫從沒有說過心里的真實想法。海格對自己的評價是準確的:她必須時刻想著要高興些,為什么總是做不到呢?活在她內心深處的某個裂縫、某個隱藏得很深的洞穴中,她一直就知道。驕傲是她的荒漠,引導她到達恐懼和孤獨。她就像是一塊石頭一樣冷酷無情,從不屈服。她在固守自己心中那份理想與驕傲陣地的同時,總喜歡把自己的感覺和意識強加給別人,使得自己深陷孤獨之中。石頭天使的眼睛是石頭雕刻而成的,卻沒有雕刻眼球,像石頭天使一樣,海格對他人及他人的愛也是視而不見的,對他人的期待和渴望也是不屑一顧、置之不理。她永遠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問題。石頭天使的意象與傳統意義上的天使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妒^天使》記錄了海格作為女性的困惑和她認識自我、接受自我、獲得解脫的全過程,以及她擺脫舊的觀念,走完通往愛和自由的最后旅程。通過海格,讀者聽到了女性真正的聲音,這也是海格形象的魅力所在。

[1]Atwood,Margaret.Survival[M].Toronto:House of Anansi,1972.

[2]Coles Editorial Board.The Stone Angel And Other Works Notes[M].Coles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1980.

[3]De Beauvoir,Simone.The Second Sex[M].New York:Vintage Books,1952.

[4]Laurence,Margaret.The Stone Angel[M].Toronto:Macmillan,1964.

[5]Woodcock,George.Introducing Margaret Laurence’s The Stone Angel[Z].ECW Toronto,Ontario,1989.

[6]胡愛華.活著,就要堅持自己獨立的個性——讀《石頭天使》[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8(5).

[7]劉莉.天使也困惑——解讀瑪格麗特·勞倫斯《石頭天使》中女性的困惑[J].作家雜志,2011(8).

[8]瑪格麗特·勞倫斯.石頭天使[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4.

[9]楊俊峰.二十世紀加拿大英語作家及作品研究[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4.

[10]王麗莉.馬納瓦卡的石頭天使——瑪格麗特·勞倫斯《石頭天使》中海格的藝術形象[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2(2).

猜你喜歡
海格約翰天使
遠方的炮樓
天使很平凡
天使之愛
DesignER CHINA
約翰·科林斯
海格的第七次約“會”
曾經不是說好,要好做,彼此的天使嗎
非選擇性使命——回顧海格品牌發展歷程
新電源
讓孩子買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