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托角力“去紅利”時代

2014-12-18 20:02俞凱
投資者報 2014年48期
關鍵詞:信托業資本金信托公司

俞凱

在經歷數年高速發展后,信托業已處于“去紅利”時代

三季度,信托規模的增速出現“腰斬”的跡象。四季度數據出爐之后,這種情況可能更加嚴重。規模之外,效益指標也不樂觀

2014年,信托公司頻繁追加資本金,備戰接下來的轉型之戰

中信信托將注冊資本由12億元增至100億元,一舉超越平安信托成為目前國內注冊資本金最大的信托公司

在延續信托行業牌照優勢的基礎上,對于新政策紅利的“捕捉”,是信托公司“轉型”的關鍵詞

“一方面,傳統的項目越來越難做;一方面,創新項目雖多,但都很難成為可大規模復制、挑大梁的業務模式?!?日前,北京某信托公司研究發展部管理層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了他的兩個困惑。

他的困惑,實際上是信托全行業的困惑。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托業管理的信托資產規模達到12.95萬億,環比增長3.7%,增速已然大幅回落。在過去的二季度,環比增幅還有6.40%。與此同時,三季度期間,信托報酬率和全行業經營業績均出現下滑。

種種跡象表明,在經歷數年高速發展后,信托業已處于“去紅利”時代。此時,傳統業務的乏力需要靠創新轉型去彌補。

2014年,創新轉型已經在路上,但轉型并非一蹴而就,在前進的道路上,領先公司的優勢能否保持?又有誰能借轉型彎道超車?一場新的洗牌已經開始,新的座次將如何重排?

傳統業務頹勢明顯

四季度整個市場環境和政策面的變化,再度給信托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壓力。

一個重要的市場事件就是地產救市、降息開啟。表面上看,這是提振經濟之舉,但硬幣的另一面,是房地產行情出現一定的不景氣預期,這對涉房地產業務較多的信托公司,不是一個好消息。

而政策面上,9月底,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43號文”)出臺。明確將剝離融資平臺公司政府融資職能。由于政信合作信托主要通過融資平臺對接,未來一段時間相關信托業務必將出現收縮。

按照43號文規定:推廣使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投資和運營。

盡管給社會資本介入留了接口,但是PPP模式(公共私營合作制)背后,政府吸引長期資金介入的意圖明顯,信托公司傳統的融資業務期限多在1年—3年周期,與PPP模式對于資金的期限訴求并不匹配。信托公司能否大規模介入,仍是一個未知數。

來自多方面的數據也為信托業面臨的壓力作出了詮釋。

根據國金證券11月26日發布的一份數據,10 月集合理財信托成立數量及規模雙雙大幅下滑。56 家信托公司共成立616 只集合理財信托產品,成立數量環比降11.87%,同比增42.26%。募集規模合計637.25 億元,環比、同比分別下降19.66%和19.35%。單只產品平均募集規模為1.22 億元,環比、同比分別減少8.27%和39.90%。

從類型來看,房地產信托成立規模大幅下滑至77.22 億元,環比、同比下降幅度分別高達51.00%和68.86%;基礎產業信托募集規模132.97 億元,同比下降15.01%;工商企業信托募集規模90.18 億元,環比下降28.29%。

盡管11月份的數據尚未出爐,不過,根據普益財富提供的單周統計數據,11月份前兩周信托業的發行數據延續10月份連續下滑的態勢,單周募集規模只有60億元左右。到11月份后兩周,出現一定的轉暖。但是與年內數據相比,仍然處于低谷周期。

這種變化與業內人士的預測基本一致,在此之前,用益信托研究員帥國讓接受記者采訪時曾預測,下半年增量在減少,存量到期在增加,最終信托資產規模勢必進一步下滑。這種變化導致三季度期間,信托規模的增速出現“腰斬”的跡象,四季度數據出爐之后,這種情況可能更加嚴重。

規模之外,效益指標也不樂觀。中國信托業協會發布的信托三季度統計數據顯示,信托行業三季度期間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環比下降4.69%和11.94%。資產增速持續放緩,增量效益貢獻下滑,以及信托報酬率呈現下降趨勢,信托報酬的價值貢獻下滑等因素,也可能導致四季度的信托行業經營數據繼續下滑。

資本金追加競賽

與經營數據不振截然相反的一個現象是,2014年信托公司頻繁追加資本金。相比2011年—2013年期間,信托公司增加資本金主要是為了便于相關業務開閘,2014年的資本金追加競賽,則更像是備戰接下來的轉型之戰。

中信信托動靜最大,10月中旬,中信信托宣布,通過累積利潤轉增方式,將注冊資本由12億元增至100億元,一舉超越平安信托成為目前國內注冊資本金最大的信托公司。中信信托董秘、副總經理王道遠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指出,中信信托此次增資既是公司積極貫徹落實《關于信托公司風險監管的指導意見》即99號文要求,同時也體現了公司股東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對信托未來經營發展和業務拓展的信心。

中信信托并非追加資本金的個案。另有國投信托增資22.3億元、安信信托增資33億元、興業信托增資24.24億元、山東信托增資7.2億元、中融信托增資44億元……自年初至11月底,國內已有12家信托公司公布了逾210億元的增資規模。

2011-2012年,信托業增資總額約150億元,2013年增資總額為136.55億元。那時,信托公司追加資本金,主要是要跨過一些業務邊界。比如,按照相關規定,開辦受托境外理財業務,注冊資本金不得低于10億元;注冊資本金在12億元以下的信托公司,不能參與基金和基建類的項目;保險資金投資信托計劃,要求信托公司的資本金超過30億元。

如今,信托公司增資有了更多的考量,除了大舉進入創新領域之外,按照北京某信托公司內部人士的說法,通過增資以增加抗風險能力是信托公司的普遍考慮。注冊資本金的規模反映了信托公司風險承受能力,無論是監管層抑或普通投資人,關注的無疑是業務發展與風險承受能力是否匹配。

《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規定,信托公司開展固有業務、信托業務和其他業務,都要計算風險資本。并要求信托公司的凈資本(凈資產減去各類風險扣除項)不得低于人民幣2億元,不得低于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不得低于凈資產的40%。增加注冊資本金,同樣是信托公司涉足更多業務的一個基礎。

“更重要的是,按照監管層的意思,鼓勵大型信托公司創新;而對中小型信托公司,則是出于風控的考慮,鼓勵傳統業務的經營和風控體系的升級?!卑凑丈鲜霰本┬磐腥耸康恼f法,相比股東注資流程更為復雜的,安信信托及陜國投兩家上市信托公司,也均推出定向增發計劃。如果定增成功,注冊資本金將達到保監會要求的“凈資產30億元”門檻,從而得以開展業務升級。

從目前的注冊資本情況來看,長城新盛信托和大業信托注冊資本均為3億元,也是最后兩家注冊資本金為3億元的信托公司。此前,注冊資本金較小的華澳信托、新時代信托以及中航信托均已經增資;西藏信托于年初增資后,注冊資金達到5億元。

“捕捉”新政策紅利

無論資本金大小,轉型都是各信托公司必須面對的課題。從目前的創新來看,在延續信托行業牌照優勢的基礎上,對于新政策紅利的“捕捉”,是信托公司“轉型”的關鍵詞。

2014年四季度期間,包括政策鼓勵地方政府發展PPP融資模式,以及銀監會推出資產證券化備案制,成為信托業內討論最多的內容。

如前文所述,PPP由于需要長期資金對接,與目前信托公司經營的資金期限并不相符,但是不少信托公司仍然在將精力朝這一方向轉移。目前主張大規模介入的信托公司,基于的邏輯主要是,盡管平臺公司的融資功能消失,但是地方政府的融資訴求仍然存在,信托公司短期需要做的就是適應新的地方政府融資形態。

6月份,五礦信托與撫順沈撫新城管委會、中建一局(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沈撫新城政府購買服務合作框架協議》,開展沈撫新城基礎設施建設。政府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由沈撫新城管委會、五礦信托、中建一局共同注資成立項目公司并簽署合作協議,按照協議約定,中建一局將獲得沈撫新城撫順區域內的安置房建設及電力、供熱、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施工總承包權。這一案例,也被認為是信托公司參與PPP模式的經典。

目前樂觀派認為,PPP可能是未來信托公司政信業務的主流模式;但是悲觀派認為,在PPP模式下,將不再有政府信用背書,且期限較長收益不固定,信托公司發行相關產品的難度將大幅度提高。

相比目前信托公司參與PPP仍然未成為主流,11月20日,銀監會下發了《關于信貸資產證券化備案登記工作流程的通知》(銀監辦便函1092號文),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將由審批制改為備案制之后,信托公司對于資產證券化業務的涌入則可謂蔚然成風。

目前在信托公司中,約有30家左右擁有資產證券化業務資格,其均在紛紛試水這一領域。而未獲得業務資格的,則在加快提交資格申請的進度。

銀行間市場發行的信貸資產證券化之外,私募信貸資產證券化也是不少信托公司試水的主要內容。此前發行的“中海信托?平安銀行汽車消費貸款資產收益權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紫金信托“興信1期興業銀行信用卡應收賬款類證券化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等,均成為業內復制的樣本。

而在土地流轉信托和消費信托領域,一些大型信托公司仍然有無可比擬的業務優勢,中小信托公司復制介入的仍是少數。比如日前,中信信托在黑龍江推出了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土地流轉信托項目;同樣是中信信托,其攜手百度金融、中影股份及德恒律所在北京聯合推出“百發有戲”電影大眾消費互聯網服務平臺,成為信托業探索互聯網消費信托的重要案例。國內首單消費信托同樣來自中信,為“中信?消費信托嘉麗澤健康度假產品系列信托項目”。

不過根據記者了解到的信息,中小型信托公司進行此類業務創新的極為鮮見。

中小型信托業務轉型存短板

由于相關的業務創新停滯不前,中小型信托公司仍然將主要業務放在傳統領域的深耕之中。

比如,盡管地方平臺的融資功能被取消,但是從數據來看,中江信托、方正東亞信托、長安信托、中原信托等,最近兩年一直將政信合作信托作為重點布局的業務。由于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資金規模大,利用政信合作類信托,無疑是這些信托公司盡快做大規模的重要路徑。

地方平臺債臺高筑,涉足這一業務是否有刀口舔血之嫌?根據上述一家信托公司內部人士的說法,此前在政信合作信托的經營上,對于地方政府的還款能力進行了細致的甄別。但是盡管如此,對于未來的風險,仍然不得不防。

大型信托公司的轉身相比起來坦然很多,其中一個典型案例即是,在更早的7月份,中融信托曾刊發一則公告:為防止政府債務風險向公司傳導,公司主動暫停了集合類政信項目。2014年度,在政信業務領域,公司將主要精力放在項目的兌付工作上,確保相關信托項目到期順利、安全兌付。

在這種反差背后,也顯示出中小型信托公司,在業務轉型上確實存在一定的短板。隨著制度紅利繼續消退,未來遇到的轉型困難可能更大。

雖然面臨轉型難,但對圍城外的資本來說,信托牌照依然是香餑餑。

根據格上理財研究中心曹慶展的研究數據,在最近的信托牌照“交易”中,評估溢價仍高達14億到40億元不等,除重慶信托外,溢價率均超過100%,平均溢價率達122.84%。

“盡管信托牌照背后的高收益性在市場的轉變中逐漸減小,但是信托牌照也意味著更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曹慶展指出。信托牌照是唯一可以橫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實業市場的金融牌照,幾乎可以覆蓋全部金融業務,更具備“全能”優勢。

信托牌照的全能性正是信托公司在過去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收購溢價持續高企,這也反映出,在資本大佬眼中,信托行業并未因為短暫的下滑數據而失去光彩。

根據記者了解到的情況,近期華南某知名券商正在籌備收購一張信托牌照,此前,該券商正在緊鑼密鼓地推出融資計劃。不過該公司人員在受訪時稱,具體的收購方案和收購價格目前不方便透露。

猜你喜歡
信托業資本金信托公司
信托公司在破產重整實務中的機會
芻議我國PPP項目資本金制度的完善
中國信托業2016年度社會責任報告發布
PPP項目融資方式探析
信托業協會:應逐步解除剛兌魔咒
規范信托營銷上海銀監局重提信托代銷面簽
關注我國信托金融
信托業:最后一次整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