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確看待民間“迷信”習俗

2014-12-23 02:32夏志中
群文天地 2014年6期
關鍵詞:習俗古人文化遺產

夏志中

在挖掘和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對于有些民間習俗,我們總覺得古人似乎非常的愚昧無知,充滿著“封建迷信”。因此有人便產生了這樣的疑惑:這難道也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它值不值得我們去整理和保護?

的確,倘若以當今文明時代的主體價值觀,與現代社會準則和科學精神去衡量的話,那么,“非遺”中相當部分的民間習俗似有“糟粕”之嫌。而在我們中國,向來奉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針,那么許多的民間習俗,將會被“踢”出“非遺”大門。

其實,我們應當正確看待民間習俗的“封建迷信”。不僅不能將它們視為“糟粕”,而且還應把它們看作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中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民間的迷信習俗,是后人走向科學的原始動力

大量的民間迷信習俗,往往與民眾信仰和原始蒙昧思想相關聯。如喪葬儀式、祭祀儀式、節慶活動、廟會,以及與巫和巫術、算命和風水術有關的諸多民俗事象等。這一切,若以今人的價值觀來要求古人,來要求傳統文化,顯然不科學。一種文化現象的發生,是一定的社會發展和人類自身發展需要的產物,是與當時當地的社會情況與人類自身的需要相適應的,因而具有其天然的合理性,是符合社會進步的。先民不了解天象,不懂得自然的規律,不洞悉人類社會的發展演進規律,于是向山神膜拜,向老天祈雨,向土地廟求子,甚至崇信巫術可以征服自然力。其信仰,固然是為了寄托他們希望與憧憬,但卻反映出了古人試圖了解大自然、了解自己的迫切心情,這恰恰正是后人走向科學的原始動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

有意思的是,某些看上去純粹是“迷信”的習俗,卻蘊含著一定的科學道理。像風水術、相面術,你不能說它一點科學道理都沒有。有關這方面的論述很多,在此不再贅言。比如古人曾視突然頭痛發燒、上吐下瀉或高熱昏厥、癲狂的病人為“中邪”。為驅走附在病人身上的“邪魔”,便裸其上身,用桃樹細枝條抽打,直至現出道道血痕。過后,病情果然好轉。這個“打桃條”的習俗,其實就類似于“挑痧”、“放血”的治療原理,對于那些驚風、中暑類癥狀,自然具有一定的療效。

如果我們把這類習俗,都看作是古人的“愚昧迷信”,將其剔出“非遺”范疇,那么就等于抹去了人類探索、實踐的腳印,割斷了科學思想發展的鏈條。

其次,民間的迷信習俗,是綜合性文化載體

許多帶有“迷信”的民間習俗,與文化藝術緊密相連,有些還是今天的文化藝術的起源。

比如“占卜”,是古人用來推斷未來的吉兇禍福的迷信習俗。在商代,人們把占卜結果,用符號記錄(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些符號,就是“甲骨文”。甲骨文,正是中國漢字的雛形。因此可以說,“占卜”的迷信活動,造就了漢字。

殷商時代的占卜,還是意識形成理論的先導。因為是它最早把關注的對象,指向現實世界中天、地、山、澤、水、火、風、雷八種物質的東西,認為八種自然物中,天、地又是生成萬物的總根源,并且主宰著人的命運。這在一定程度上,滲透著非常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是后來“八卦”哲學形成的基礎,對后世的辯證思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印度的佛教,之所以那么很快地在中國得到普及,其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固有的民間信仰、“迷信”習俗與佛教倫理、佛教程式產生了共鳴,遂一拍即合。中國于是有了佛教,中國文化大家庭中,于是又多了新的成員———佛教文化。

“迷信”習俗,是一個綜合性文化載體。它還涉及到音樂、舞蹈、戲曲、曲藝、美術、手工制作技藝乃至服飾、飲食等諸多領域,為傳承民族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紹興地方有項現在極少舉行的祭喪儀式———煉度皇(亡)懺。該儀式,僅限于超度那些因火災、溺水、上吊、刀、槍(俗稱“五殤”)等非正常死亡者。儀式舉行時,道士圍著野外篝火,有的念經,有的一邊跳一邊揮舞“煉度寶幡”。寶幡,是由各色彩紙,分別制作成諸如龍、魚、蜈蚣、酒壇、百卦、無常等形態的幡子。幡中夾有煙火,遇上篝火,便發出耀眼的彩焰。對于這一古老的“煉度皇(亡)懺”儀式和“煉度寶幡”制作,是否可列入“非遺”?是否有確立其代表性傳承人(會制作“煉度寶幡”的,目前紹興縣唯存兩人)的必要?因為從現代人看來,這純粹是項對非正常亡者帶有歧視性的迷信活動。但它畢竟起源于古代,人們對那些亡于非命,死相可怕的事件,帶有極大的恐懼感。他們認為這是“五殤”惡鬼作孽,為了驅趕惡魔,使類似事件不再發生,同時超度亡靈,也讓生者在熱鬧的氣氛中得到心理慰藉,遂形成這一儀式活動。它同樣涉及到宗教倫理和民間音樂、舞蹈、美術及手工技藝等豐富的內容。紹興縣把它列為“非遺”項目,顯然有一定的意義。

因“迷信”活動的需要,古人還創造了無數精妙絕倫的藝術品。至今屹立在中國大地上曾經是祈求天地、崇拜神靈場所的古建筑物,可謂比比皆是,如北京的天壇、地壇,便是宏偉精湛的典范之作;那些從地下發掘出來的無數精美的玉、石、陶及金屬器物等文物,許多正是祭器、法器。而保存得如此完好,還不得不感謝古時的喪葬習俗。

可見,形形色色的“迷信”習俗,同時又為我們留下了燦爛的物質文化遺產。

誠然,在發展和創新當代文化時,吸收和發揚傳統文化的精神或元素,應有所選擇,不可能毫無選擇地兼收并蓄。但文化發展和創新的理念,不能等同于對待文化遺產的原則和理念,尤其不能等同于文化研究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原則和理念。

況且文化發展的自身已經充分證明,文化的發展和進步自有其合理性和消長規律,好的會繼續發展和提高,不好的會在發展中逐漸被淘汰和退出。所以,我們大可不必擔心民間習俗中的“封建迷信”會吞噬現代文明!

猜你喜歡
習俗古人文化遺產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遺產日
Task 3
古人時尚文化秀
古人時尚文化秀
古人時尚文化秀
Tough Nut to Crack
古人的過年詩
文化遺產與我們的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