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蜀汶山考

2014-12-24 05:38赫榮定楊楊赫英航赫榮喬
關鍵詞:古蜀彭州北川

赫榮定 楊楊 赫英航 赫榮喬

(1.成都大學美術學院,四川 成都,610106;2.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

一 汶山與汶山郡

(一)汶山

據西漢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著《蜀王本紀》記載:“杜宇……乃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復出?!保?]“汶山”,是山脈的名稱,汶山郡是西漢時期才置郡,是因山名而設的行政區劃。而杜宇立國(據三星堆博物館報道杜宇王朝約400年)應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此時,這片山脈已經叫汶山了?!妒酚洝ぞ矶恕し舛U書》第六中載:自華縣以西名山有七個,名川有四個,“曰華山,……瀆山。瀆山,蜀之汶山?!保?]可見汶山已是當時的名山之一。古稱汶山即岷山,古“汶”、“岷”通用,古人稱境內之九頂山為“岷(汶)山之首”或“冉駹(mang)汶山之表”。漢武帝時,“冉駹請臣置吏”[3],遂以冉駹地為汶山郡,或置汶山縣,汶山之名即由此出(由汶山命名)。

“岷山,董生曰,岷有東西二山,大江(岷江)在其中,江以內東岷也(東岷山),延袤九百余里,上有九峰(指九頂山等、海拔近5000米的山峰),終年積雪,人跡罕到?!?/p>

圖1: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汶山郡。地圖中標注汶山郡治所不同時期,在汶川(縣)和灌縣(現都江堰市)兩地。此地圖為北周時期地圖截圖,引自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圖書信息室。

由此可見,古之汶山也就是《汶志紀略》中所述東岷山,今天的龍門山脈中段至南段地區,是青藏高原和成都平原的緩沖帶,東臨成都平原,西以岷江河谷為界,北面是北川湔江河谷。北起老北川縣城曲山鎮(涪江上游),南至都江堰寶瓶口止;南北長約150公里,東西向最寬處約50公里。汶山地質構造分低山的下環(或稱下邑)與高山的上環兩大部分,約各占50%,下環大部分山峰高程海拔約1000米,上環高程在海拔1000米以上,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6座,最高峰是茂縣境內的九頂山,其主峰獅子王峰,高程海拔4984米(東經:103°51‘11.06“北緯:31°32’35.25”)。其次是位于彭州境內的太子城峰,高程4812米。(見圖2)

圖2:古蜀汶山區域。虛線范圍,為汶山區域(根據地球在線地圖制作)。

(二)汶山郡

“汶山郡”。有史記載,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以冉駹(mang)部落之地置汶山郡,治汶江縣(郡府設在今四川茂縣北),轄廣柔等五縣。屬益州。南朝劉宋時期(公元420-422年)遷汶山郡治于都安縣(今都江堰),后數次撤銷與設立,至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罷州設郡,會州、翼州、覃州合并置汶山郡,治汶山縣(四川茂縣城區)。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罷郡設州,汶山郡稱會州,后為茂州、茂縣至今。

二 汶山為古蜀王國政治、經濟和文化重要地區

立國之本是政治、經濟和文化。古蜀王國自蠶叢、柏灌、魚鳧、杜宇,均以汶山為立國根據地,因為汶山地處成都平原與青藏高原的邊沿,從汶山山區與成都平原交接處的彭州關口(海拔700米),向汶山腹地直線約30公里的距離,陡升至海拔近5000米,地勢險要,具有多處天然峽口關隘,據險可守。森林、礦產資源豐富,《華陽國志》記載:“其寶,則有璧玉,金、銀、珠、碧、銅、鐵、鉛、錫……”。[5]

(一)古蜀青銅文明之路,汶山是多種礦石的產地

汶山自古以來就是蛇紋玉石礦、銅礦、金礦、銀礦、鐵礦、煤碳和石棉等礦藏開采地,是國家和社稷必需的礦產資源?!巴ㄟ^對龍門山(汶山)銅礦的勘探、實地調查和資料分析,探討古蜀人在龍門山玉壘山支脈等地所擁有的銅礦資源。截至1959年,玉壘山支脈B+C1級金屬儲藏銅為2.37萬噸,銅礦以含銅硫鐵礦為主,地質年代屬前寒武紀。自古以來,一直沿用土法煉銅,到1959年當地才廢除了土法煉銅工藝。在彭州龍門山銅廠坡發現了宋代煉銅遺址,并出土了大量銅錢,如北宋徽宗時期的“崇寧通寶”。在核桃坪、桂花坑等處也相繼發現了土法煉銅爐遺址?;瘜W分析顯示,三星堆博物館所報道的青銅器中所含元素,在玉壘山支脈的銅礦中均含有。龍門山湔江流域是三星堆所在地鴨子河的上游,有利于銅礦冶煉的初銅水上運輸。以上結果提示,龍門山玉壘山支脈包括光光山支脈部分地區可能是‘三星堆’青銅器重要的銅礦開采和冶煉地之一?!保?]

水利資源充沛,分別有湔江、石亭江、綿遠河三條河流發源于汶山,這三條河是沱江的發源河流。汶山腹地有廣袤田地,有水田和坡地,是“魚鳧王田于湔山”[7]的地方。

從汶川的雁門關,沿雁門溝大峽谷水系上行登山,經頭道梁、二道梁、三道梁翻越光光山海拔4000多米的豬腰子梁子,進入彭州境內,沿白水河谷而下,經湔江河谷至彭州關口。這也是“往時(秦以前)龍溪(岷江上游至都江堰)山道未通,綿虒(舊時汶川)與成都平原交通皆取道于湔水山谷?!保?]湔江發源于汶山太子城峰(海拔4814米)西南的紅龍池和乾龍池(海拔4023米),經彭州關口進入成都平原后為鴨子河,流經37公里便是鴨子河邊的三星堆遺址,這條通道也稱為“青銅文明之路”,這條路是因汶山地區出產玉石與銅礦而形成的,是蠶叢、柏灌、魚鳧和杜宇數代王國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見圖3)

圖3:汶山高海拔地區是銅礦與玉石出產地(根據地球在線地圖制作)。

“遠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古蜀人還不知道使用金屬,除了陶器的使用外,生產工具、兵器和生活用品主要使用天然石材、獸骨和硬質木材磨制而成?!保?]由于玉石特有的密度、硬度以及韌性,成為當時工具和兵器的主要原材料。龍門山(汶山)的玉壘山(玉壘峰海拔4072米)支脈一帶蘊藏著大量的玉石資源,為蛇紋玉,是一種質地偏軟的玉石,蛇紋玉石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利用的石材之一,龍門山的蛇紋玉與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出土的玉器的材質相吻合。當地的玉石與銅礦共生,銅礦又與硫鐵礦共生,這天作之合,也導致了人類歷史從“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必然經歷的發展史。早在新石器時代,古蜀人在玉壘山采玉時,就看到了銅礦,當時的古蜀人采了玉而扔掉了銅礦。新石器時代末期,當古蜀人認識了銅的使用價值之后,玉壘山支脈的銅礦開始被開采和利用?!保?0]從石器時代開始,汶山的這條路,就已經成為古蜀王國經濟的生命通道,創造了古蜀“青銅文明之路”。

(二)汶山天然峽谷關隘為古蜀王國軍事、政治服務

“青銅文明之路”的兩端、從汶川的雁門關至彭州的關口(見圖3、圖4),直線距離為51.52公里,兩邊關口都是天然峽口,歷代以來都是重要軍事要塞。

圖4:從雁門關眺望豬腰子梁子,即“青銅文明之路”上需要翻越的海拔約4000米的山梁。

1.雁門關

雁門關距威州(汶川縣城)4公里,位于汶川縣雁門鄉雁門溝口上,北緯:31°29’40.35”,東經:103°37’04.87”,海拔1370米。絕壁臨江,古有棧道,其險可知。今于隘口公路上望岷江,洶涌驚濤,令人心悸腳軟。對河沙丘上有一馬蹄印,傳為三國大將黃忠飛馬所踏。再上有黃勝關。關附近有二土堆似小山,其狀如破土竹筍,直刺藍天(2013年7月21日雁門溝特大泥石流后,道路和房屋沖毀、迫使經關隘口的公路改道)。溝內是雁門大峽谷。這是一條由東向西全長30余公里的狹窄山谷,大自然的神力在山谷里形成了罕見而奇特的自然景觀。

關、堡、墩、臺是軍事設施,均有定制和規模,關以險據,堡為中堅,墩為報信,相互聯系,構成了一個嚴密的軍事防御網。駐軍數量各朝代均不同,多時上萬人,少則上百人。自古以來,雁門關就是重要軍事要塞。最早可追溯到古蜀蠶叢時期,有史記載,唐代有駐軍守關。清嘉慶十年版《汶志紀略》載:“雁門關距城(歷史上的汶川城不在現在的位置)五十里即唐之(置)‘通鶴軍’也(通鶴軍是一種行政區劃,“軍”介于州和縣之間,小于州,大于縣,設在軍事意義重要的地方),外有三墩,負山臨水,最為險隘,嘉慶五年重修?!标P內有“雁門堡,(明)正統十年……始設、嘉靖十一年重修?!北锐v“提督一員、掌堡官一員、軍兵六十九名、堡主軍六十名、戍軍二十五名、番兵三十二名”(《文志紀略》)。駐軍人員共計188人,清嘉慶年間已廢棄。

1935年5月27日-31日,紅軍四方面軍徐向前親臨指揮,占領茂縣后揮師南下進攻汶川,川軍二十八軍第五師25團4個營1000余人鎮守雁門關。紅軍27師經幾次戰斗攻克雁門關,殲敵1000多人,殘敵團長孫燮林40余人逃往灌縣(今都江堰),因失關,團長被執行軍法(摘引自茂縣博物館資料)。

2.彭州關口

《元和郡縣圖志》是李吉甫寫于憲宗元和年間(806-820年)中國唐代的一部地理總志,對古代政區地理沿革有比較系統的敘述。卷三十一,“彭州”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代)于此置彭州,以岷山導江(湔江),江出山處,兩山相對,古謂之天彭門,因取以名州(彭州)?!薄爸驹?縣北三十里丹景山,舊志以為山蒔(栽種)牡丹,春時紅艷照人,故名(得名丹景山)。其前為彭門山,兩山對峙,懸巖絕壁,相去數百步(一步約一米,峽口兩山相距數百米),如門,即天彭門也?!保?1]

圖5:彭州關口牛心山、牛心寨及天池寺。a.在牛心山頂天池寺遠眺成都大平原。b.牛心山頂沿絕壁遺存的石砌墻,應為牛心寨的墻。c.牛心山頂看湔江河谷。d.牛心山最高處向北眺望汶山腹地和玉壘九峰太子城峰。

彭州關口,位于彭州市丹景山鎮,北緯:31°05',東經:103°50',海拔:740米。湔江出山峽口,巍然屹立的壽陽山、牛心山,夾江對峙,雄踞湔江分流堰首,扼山區七場鎮咽喉,早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地形非常險要,故稱“關口”,是汶山山區腹地進入成都平原的門戶。峽口湔江北岸的牛心山,最高點海拔969米,形似牛心,面臨成都大平原,背負汶山,其東南為稍緩的坡,北面和西面為絕壁,站在牛心山頂向北望,汶山腹地玉壘九峰太子城峰盡在眼前。向南望,是茫茫無際的成都大平原。西邊石砌寨墻絕壁下是滔滔的湔江穿峽口而過,從山頂到江邊絕對高度達229米,隔江與壽陽山對峙形成“天彭門”天險。牛心山頂有一個據險而建的牛心寨,建成年代不詳,有石條砌成寨墻,墻厚0.9米,殘存墻基長約300米,沿北面和西面絕壁而建,順懸崖山勢一直延伸接近山下。據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所立碑記載,當時的寨內可容萬人。寨內有天池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時期,由寶志禪師(寶志[南朝·梁]公元418-514年,僧人。俗姓朱氏,金城人,是今甘肅蘭州人)創立道場,是彭州七佛道場之一,在唐時期最為興盛,寺內有一個天池,長13.4米,寬5.7米,深3.5米,池水長年不竭,江清池清、江渾池渾。歷史上曾多次駐札武裝團體,是據守關口屯兵的好地方。峽口南岸的壽陽山,最高點海拔1007米,山勢險峻,峽口臨江處是百米高的絕壁皂角崖,彭白公路在這里鑿壁而建。

3.高景關

沱江第二發源支流石亭江,位于四川省什邡市境內,在其境內長87公里。源頭在汶山九頂山東側的二道金河(洛水)和頭道金河(章水),從汶山流入成都平原的出山口叫“高景關”,北緯:31°17'0.8.36″,東經:104°01'51.37″,海拔:718 米,高景關以下稱石亭江,關內叫洛水。江水流至金堂趙鎮入沱江,最后流至江陽(現瀘州市)匯入長江。

高景關絕壁千仞,與對面的云蓋山左右對峙,形如一道雄關鐵門,名叫“瀑口”。瀑口的山形地貌,酷似都江堰內江的寶瓶口,那滔滔奔流的洛水,進入瀑口飛流直下,分別注入朱堰、李堰和火堰,流向萬頃田疇,是戰國蜀郡守李冰繼都江堰之后,“鑿瀑口,導洛水”,造福川西平原的又一豐碑。

高景關內是汶山從九頂山至下環另一丘陵河谷地帶,洛水河水量充沛,有大量的可耕田地,洛水(石亭江)支流湔氐河八角鎮與湔江支流白鹿河彭州白鹿鎮接壤,彭州湔江流域與什邡石亭江流域有小夫路公路(5·12地震后公路廢棄,目前正修建中)連通,交界處北緯:31°13'30.19″,東經:103°56'00.41″海拔1349米的大埡口,兩個地區來往方便。什邡地方語言延伸到彭州白鹿鎮的漓沅山、白鹿山一帶山上原住民,山下白鹿鎮原住民則是彭州地方語言。

湔氐河八角鎮一帶有很多古蜀相關遺址,什邡與彭州接壤的漓沅山有眾多的古人類居住過的溶洞,當地人稱其為“寨子”也稱為“莽子洞”(什邡方言),或“蠻子洞”(彭州方言),如:彭州唐壩子的王家寨子、五龍洞等。什邡八角鎮的秦仙洞、穿心洞等以及羌王墳遺址多處古蜀遺跡。八角廟傳說是柏灌廟遺存,有可能是后人的地方語言將柏灌誤讀成八角。

4.轅門擂鼓

汶山最北端是老北川縣城曲山鎮(曾毀于2008年“5·12”地震)的湔(戩 jiǎn)江河谷,北緯:31°50'27.09″,東經:104°17'34.17″,高程海拔:660 米。山高谷深絕壁懸崖。湔(戩jiǎn)江流到這里,有兩個180°大折返,江流峽谷兩座山如兩道墻劍鋒相對,回折成一個曲折的“Z”字形,在976米的直線寬度內,形成南北三道江、兩道山。南面這道山叫“龍尾”,因此古時在此設“曲山關”,形成天險。曲山鎮座落在龍尾山的江對岸。

圖6:湔(戩jiǎn)江流到北川曲山鎮,有兩個約180°大折返,江流峽谷兩座山如兩道墻劍鋒相對,回折成一個曲折的“Z”字形,在976米的直線寬度內,形成南北三道江、兩道山。

湔江由發源于北川青片鄉境內的青片河、發源于松潘境內樺子林的白草河以及南華溝和都壩河等支流組成,白草河和青片河在北川縣禹里鄉匯合后,稱湔(戩jiǎn)江,流經北川禹里、漩坪、曲山等鄉鎮后并入通口河,在江油市青蓮鎮鏵嘴匯入涪江。干流全長72公里,湔(戩jiǎn)江峽谷南面為汶山,北面是岷山山脈,是著名的北川地震斷裂帶。

北川古屬冉駹地,漢武帝元鼎六年置汶山郡。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置北川縣,唐太宗貞觀八年年析北川縣地置石泉縣,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并北川縣入石泉縣。公元1117年,宋朝時在北川設“石泉軍”(“軍”介于州和縣之間,小于州,大于縣,設在軍事意義重要的地方。)主要為了防御北川、松潘、平武和茂縣的羌人,以確保川西北平原的安全。

由于北川與茂縣松潘等番地接壤處山勢與雁門溝光光山、岷江河谷通往都江堰的道路相比相對平緩,特別是茂縣通往北川的土地嶺,山梁道路最高處海拔僅2168米,交通相對便利,因此古蜀數代王朝戰爭,可能主要發生在北川湔(戩jiǎn)江河谷。是從古至近代的戰場,僅明朝嘉靖年間的數十年中,石泉縣城(現禹里鄉)就被白草番羌人攻陷達7次。

石泉軍和石泉縣的治地在現北川縣禹里鄉。要面對來自青片河茂縣和白草河上游松潘兩個方向羌人的進攻,南宋末,因屢遭石泉羌人襲擊,石泉軍治地被迫遷到永安三盤寨、轅門壩,駐扎了大量南宋軍隊,因為官軍大營的門為“轅門”,因此永安三盤寨后改名為“轅門壩”。

擂鼓鎮是因古蜀時期,在此戰爭擂響戰鼓而得名,當地有民間傳說:孽龍禍害人間,二郎神楊戩奉命前來捉拿,在擂鼓鎮與之激戰,而為了助陣,托塔李天王曾經擺陣擂鼓的地方被后人稱作擂鼓鎮,當年的羊皮鼓后來變成了石鼓,現在還在擂鼓獅子山上。擂鼓鎮是通往北川老縣城曲山鎮的門戶。

圖7:a、b.座落在安昌河谷的轅門壩、擂鼓鎮。c.北川湔(戩jiǎn)江河谷是著名的地震斷裂帶,江南是汶山山脈,江北是岷山山脈。

相傳湔(戩jiǎn)江是為紀念二郎神楊戩擒孽龍而命名,“湔”字與“戩”字同音,與彭州湔江不同的是,當地原住民方言讀“湔”字仍為“戩”jiǎn的發音。

北川湔(戩jiǎn)江河谷天險,自古以來自然災害頻發、戰火不斷,致使北川縣、石泉縣治地屢遭摧毀而數次遷址。也是古蜀族的戰略要地。北川遺留至今的地名:石泉軍、曲山關、擂鼓鎮、轅門壩都是因軍事關隘而得名。

三 結束語

事實證明,汶山是古蜀文明的源頭、地處今天的龍門山脈中段至南段地區,是“三星堆”青銅器的銅資源重要開采和冶煉地之一,是黃金、玉石等原料的產地之一,也是古蜀族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汶山山脊進入汶山腹地、成都彭州的湔江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汶山有多處天然關隘屏障,據險可守,是理想的護國天障。汶山與蠶叢、柏灌、魚鳧、杜宇和開明數代古蜀王朝的生存緊密相關。因此,探索汶山的區域、范圍、地理地貌、物產礦藏,為解開古蜀王國重重謎題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揚雄.蜀王本紀[M].西漢(B.C.53-A.D.18).

[2] 司馬遷.史記·封禪書[M].西漢(B.C.145或B.C.135-B.C.87).

[3] 何宗海.晚清中國行政區劃綱目[A].

[4] 李錫書.汶志紀略[M].嘉慶十年(1805).

[5] 常璩.華陽國志[M].東晉(291-361).

[6] 赫榮定等.探索三星堆青銅文明之路[EB/OL].(200802-140)http://www.paper.edu.cn.

[7] 常璩.華陽國志·卷三·蜀志[M].東晉(291-361).

[8] 任乃強.華陽國志校補圖注[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9]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A].唐(758―814).

[10] 赫榮定 赫榮喬.RD He& RQ He.What did the bronze eye-like brism tell us[J].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國科學,2014(4).

[11] 羅勝利.北川明代軍事設施關-堡-墩初探[J].四川文物,2000(6).

猜你喜歡
古蜀彭州北川
以學術研究為后盾的文學創作
古蜀三星堆的來龍去脈
牡丹綻放 曲韻彭州
——中國·彭州曲藝牡丹嘉年華
《守護》(組照)
探秘古蜀文明
精彩書評
高中電化學電極反應式書寫方法的探究
北川的味道(四題)
西寧市北川河綜合治理工程設計探索
北川讓夢想飛得更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