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問題的討論

2014-12-25 01:25石峰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抗震建筑結構措施

石峰

摘要:要保證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高效完成,應當在遵循相關規范要求的原則上,對其進行科學合理地設計,使建筑物具有可靠的抗震性能,達到建筑物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相信,隨著設計師抗震設計水平的提高,我國的工程抗震設計也將會邁上更高的臺階。本文對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措施

中圖分類號:TU3文獻標識碼: A

地震災害涉及到人類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是人類生活面臨的重要的問題,也是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主題之一。因此,在建筑結構設計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到抗震設計,這已經在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設計時只有采取適當的措施,以防止地震對建筑物的造成的巨大破壞,為減少地震的損失與危害在設計上做出應有的貢獻,以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一、 建筑結構抗震的重要性

在建筑結構中應用抗震結構的設計,首先能夠保證人員的生命安全,為內部人員的逃生以及求救爭取寶貴的時間; 其次,強化了建筑結構的設計,增加了建筑結構的抗震性,也將是建筑結構的使用壽命得到提升,使其利用價值得到不同程度的飛躍。建筑的基本功能是供人們居住,隨后才是審美價值的體現。就建筑的基本功能來說,其能夠供人居住的首要前提是安全,包括使用安全以及建筑物自身的安全。也就是說,建筑物只有在保證了自身安全的前提之下,才能夠供人們使用。因此,在建筑物的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往往需要對影響建筑安全性的因素作全方位考慮。地震作為一種不可預知的自然災害,其對建筑物安全性能的影響極大。而建筑物的安全一旦遭受威脅,必然會出現倒塌事件,從而砸傷和掩埋生命,給人們帶來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損失。因此,建筑物在建設初期就必須做好抗震的準備工作,從根本上確保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二、提高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措施

1、合理選址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地震發生時,如果建筑物本身抗震能力弱,結構不堅固或者建筑剛性強而韌性不足,很容易遭到嚴重的破壞神之倒塌。如果建筑物選址不合理,地基建在地質不穩固的地方,地震會引起地表的地裂和錯動以及地面沉降,這種破壞在地基不穩固的地方更加明顯,因此合理選址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非常重要。在建筑物選址時,易選擇地層穩固地帶,應盡量避開地質不穩固的地方,如斷層帶、地下采空區、地下水空洞區、易液化土等地方。如果沒有條件避開上述不適合建造建筑物的地區時,應采取相應的抗震應對措施。依據國家對建筑物抗震的類別等級,采取人工加固地基、注意建筑結構的整體性、建筑物的外形勻稱、建筑物的結構簡單減輕建筑物自重等,都可以消除地基液化沉陷。還有一種特殊的地質構造,那就是在地基的主要受力層內還存在土質較軟的粘性土層或者不均勻的土層面時,這種地質構造若發生地震,地基會發生不均勻沉降。在此種地質構造地帶施工時,應采用樁基和加強基礎的措施來加固地基。

2、使用科學的結構形式

目前,我國常用的建筑結構有:鋼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混結構以及鋼結構。防裂度和地區不同都是造成結構不同的主要因素, 通常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能力相對較強,由于自身柔韌性較好, 所以鋼筋混凝土在建筑物變形能力控制中,具有良好的承載能力。因此,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必須根據抗震要求以及功能特征選用合理的結構方案,在審核結構體系中,也必須考慮結構側移度,特別是高層建筑物結構設計。隨著高層建筑結構高度增加,不僅會讓建筑結構在地震作用以及其他負荷作用影響下增大水平位移,也會讓建筑結構抗側移的剛度增加。而對于不同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組成方式、構建以及受力特征,在抵抗側移剛度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差異性,所以在使用中,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選用合理的高度。

3、強化設計質量

由于地震具有超強的危害性,所以在地震設計時,必須注重各項影響因素。由于我國建筑設計水平相對落后,很多建筑結構使用的方案不夠合理,在不能科學布置建筑結構方案的過程中,不僅增加了建筑成本和自身重量,也加大了地震危害。因此,在建筑抗震設計中,必須正確運用抗震理論,根據相關設計原則,不斷保障或者提高建筑結構可靠性與安全性。具體原則包括:努力降低地震作用時結構位移與扭轉,并且建筑結構必須擁有足夠的剛度;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相對較高,同時具有足夠的耗能能力與延性。在這過程中,延性大說明變形能力相對較高,承載力與強度減小速度緩慢,不能有足夠的空間吸收,還能耗散地震能量,從自身結構避免坍塌。

4、選擇合理的建筑材料

在設計階段,要進行抗震分析和計算,在選擇建筑材料時,要對其參數進行可靠度分析,也要充分考慮材料參數的變異性,而且盡可能選擇自振頻率不同的材料,避免在地震作用時結構物局部或者整體發生共振,造成嚴重破壞。

5、合理的平立面布置

建筑物的動力性能基本上取決于它的建筑布局和結構布置。建筑布局簡單合理,結構布置符合抗震原則,從而確保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建筑物的平、立面布置宜規則、對稱,質量和剛度變化均勻,避免樓層錯層。對體形復雜的建筑物合理設置變形縫,在結構設計時要進行水平地震作用計算和內力調整,并應對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構造措施,嚴格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和高寬比。

6、多道抗震防線的設置

這樣可以避免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局部損壞而造成整個建筑結構的損壞,例如框架----抗震墻結構系統,抗震墻可以抵抗較大的側壓力,是第一道防線,當在地震作用下抗震墻發生破壞時,框架結構就起到抗震的第二道防線。 多道抗震防線可以極大的消耗地震能量,延緩或者減輕地震作用對高層建筑的損壞。

7、加強建筑物內部的薄弱部分

在高層建筑中,由于層數較多,建筑面積較大,難免存在一些受力比較大而比較薄弱部分,在建設過程中,要及時對薄弱部分進行加強,采取有效措施增強其強度和剛度,這樣就可以極大提高其承載力,避免在地震作用下過早的屈服產生較大變形,導致建筑結構局部損壞或者整個結構的損壞。

8、保障結構的延性

(1)對于建筑結構當中柱、梁等構件,應該按照強柱弱梁的原則,增加柱子的抗彎能力。鋼筋混凝土的框架在強震發生時,當地震威力致使建筑結構達到最大的非線性位移時,梁端的塑性鉸的塑性轉動會比較大。當柱端的塑性鉸出現比較晚,那么建筑結構達到最大的非線性位移時它的塑性轉動會比較小。這樣就保證了框架有了比較穩定的塑性耗能構件。

(2)要提高結構的延性,還要采取強剪弱彎的措施。因為剪切對于破壞根本沒有延性,如果某個部位一旦發生剪切破壞時,這個部位在整個抗震結構中的作用就會喪失,柱端發生剪切破壞,建筑結構的局部就會發生坍塌,局部坍塌有可能導致整個建筑物的坍塌。因此,要采取措施來增大梁柱和柱端的組合剪力值,保證任何構件在強震發生時都不會損壞其剪力。

總之,結構抗震設計有許多不確定或不確知的因素,很難做到對結構進行精確的抗震計算,并得到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真實反應。因此結構的抗震設計除了必須進行細致的計算分析外,要特別注重結構的概念設計。如選取對建筑抗震適宜的建筑場地,設計延性結構,采用輕質高強建筑材料,設置多道抗震設防,加強結構的整體穩定性,重視結構的抗震構造措施等方面,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結構的抗震性能。

參考文獻:

[1] 李鳴. 淺談建筑結構抗震設計[J]. 科技致富向導,2013(6):330.

[2] 馬卉,趙靜,王鵬. 對結構抗震設計方法的分析[J].考試周刊,2013(31):195.

[3] 侯艷斌. 談鋼筋混凝土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理論[J].山西建筑,2013,39(7):31.

[4] 華穎. 抗震概念設計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應用[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6):27.

猜你喜歡
抗震建筑結構措施
解答排列組合問題的幾種常用措施
橋梁高墩抗震設計方法研究
求函數零點個數的措施
解答高中數學問題的幾個常用措施
淺談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理論與實踐
建筑結構的加固與鑒定
底框結構工程的抗震設計解析
底部兩層框架—抗震墻房屋的抗震設計
閱讀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