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理論與實踐

2016-10-14 20:43王世博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8期
關鍵詞:建筑工程設計實踐方法建筑結構

王世博

摘 要:為提高建筑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做好相應的防震措施非常必要。文章主要針對建筑結構抗震鑒定以及相應的加固理論與實踐進行了探討,分別從有關建筑抗震性能以及加固過程的理論、建筑結構抗震堅定以及相應的加固實踐三個角度出發對文章的主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建筑結構;建筑工程設計;抗震鑒定;加固理論;實踐方法

引言:地震的發生對于建筑穩定性的影響極大,同時,一旦有建筑受地震影響而出現了倒塌的問題,必定會對居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造成損失,對建筑結構抗震效果進行鑒定能夠及時的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對加固理論以及實踐的研究則能夠為抗震效果的提高奠定基礎,因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

1 抗震設計

在建筑中做好抗震設計能夠使建筑的抗震效果得到增強,在地震發生時,能夠自主的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抵制,從而避免建筑受地震影響而出現過大的損壞。為提高抗震效果,做好抗震設計十分重要??偟膩碚f,抗震設計過程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的內容:首先,要以預防為主,做從根源處做好對地震的預防工作。另外,如果地震確實發生,則需要根據建筑物被破壞的程度去對其進行修復,這對于減少建筑企業以及居民的損失具有重要價值。其次,根據地震等級不同,對于建筑物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在抗震設計過程中,一定要本著能夠有效應對小等級的地震的原則來完成,同時,針對中型的地震,要能夠保證建筑可以很好的被修復,而針對大型的地震,則要保證建筑能夠不至于出現倒塌的問題。

在建筑過程中,需要堅持以上原則,如建筑過程已經完成,則需要對建筑的抗震性能進行鑒定,以確定其能夠應對的地震等級處于哪一范圍。在鑒定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鑒于現有建筑與傳統的建筑在施工方法、應用技術以及具體形式方面均存在差別,因此針對兩者的鑒定一定要區別開來進行。其次,鑒定過程一定要根據國家的有關標準來完成,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鑒定結果的準確性。最后,要保證結構構件達到材料等級強度的最低要求。首先為了判斷結構實際承受力,其次是為了將鑒定的范圍縮小在抗震測量的范圍之中。

除此之外,有一些特定的建筑施工工程要求,現有建筑結構的抗震指標要與新型的建筑結構抗震指標相同或者相近,因此在實際加工的過程中就要把握以下概念和原理:(1)抗震加固的修復原理各異。如果現有的建筑結構需要進行抗震加固的時候,在它們沒有被要求的同時仍然是安全的、可靠的,但是如果一旦其不能投入正常的使用,需要加固的時候就意味著它們是不安全的,這與修復加固的本質是十分不同的。建筑結構抗震加固主要包括受到損傷后其自身的恢復能力較差需要加固、結構抗震能力局部修復或全面加固;(2)加固目標與依據是抗震鑒定結論??拐痂b定與抗震加固是一份前后延續工作;(3)提高綜合抗震能力方法。如果現有建筑或者新型建筑不符合相關規定的時候,就可以選擇從承載能力、變形能力兩方面入手,既要提高變形能力同時還需要提高其承載能力,只有根據不同的建筑缺陷對癥下藥,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從而提高其整體的抗震能力;(4)提高加固的性能。建筑結構加固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抗震的綜合能力,始終保持新老構建能夠順利的進行連接,在整個檢測的過程中影響新老部分工作的協同程度,特別要防止出現新的損傷。

2 建筑結構抗震鑒定

所謂建筑結構抗震能力鑒定就是對現有的建筑抗震能力進行判斷,我國GB 50023-2009標準中層面明確指出了逐層篩選的方法:利用宏觀控制對抗震能力進行鑒定以及承載能力進行鑒定,而對于不符合鑒定要求的建筑結構進行測試,并且按照國家規定的GB 50023-2009的標準進行加固設計,將加固以后的鑒別能力作為衡量指標進行檢測,從而將建筑結構的抗震能力進行簡化。

建筑結構的宏觀建筑鑒定主要涵蓋以下方面:建筑房屋的高度、建筑房屋的質量、建筑房屋的平面等方面都需要進行檢測,只有將非結構構件和結構構件二者有機結合才能提高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進行實際建筑結構的抗震鑒定過程中,要以最簡單的方法對其進行檢驗,一般震級不超過6度的時候是不需要進行檢驗的,但是也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將一些抗震墻間距進行固定和鑒別,這樣才能夠提高其面積的檢驗質量和工作效率。

抗震能力指標作為建筑結構抗震鑒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其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融合多方面的大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和對比,將其中相同的部分進行總結和歸納,才能提高建筑結構抗震鑒定的整體質量和水平,使其朝著定量方向發展。

3 加固實踐

直到20世紀90年代后,只有配合現有舊城區進行改造和統一規劃之后,在考慮安全性、穩定性的情況下,才能增加使用的整體面積,達到加固的目的,從而優化建筑外部結構的美化性,我國現行的國家標準GB 50369-2006的標準為其提供了豐富的抗震加固的具體操作措施:(1)在進行建筑結構抗震加固的過程中,既需要提高建筑的剛性能力,同時還需要提高其承載能力,主要是以擴大建筑構件的截面為主要方式。如:九江市老中級法院改造,就是在原單跨框架內加一排柱,改造為二跨框架,提高承載力與延性,降低了層高。對于僅僅要提高構件的受剪承載力,從而使用連接構建和包鋼結構兩種方法;(2)一旦發現建筑結構系統中存在明顯的缺陷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斷開結構或者增設結構的方法進行解決,這樣就能夠提高建筑結構的承載能力和變形能力,使建筑結構的綜合抗震能力達到規定的要求。如:九江市保安公司金庫辦公樓的改造,是將L型結構斷開成2個規則的矩形結構,原單跨框架通過加砼剪力墻形成框剪構造;(3)利用提高建筑結構的變形能力確保建筑結構的整體性、安全性;(4)對于建筑結構不合理的情況,尤其是抗震能力較低的情況下,只有先處理較為薄弱的環節,才能保護局部的構件。如梁柱箍筋不足,一般加粘高強碳纖維,既符合整體建筑結構的實際要求,同時還需要達到美觀的效果;(5)對于非建筑結構不符合規定標準的情況,需要對可能存在危險的地段進行重點的排查和整頓。

當在對建筑結構抗震進行加固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1)在設計建筑結構的抗震加固方案的過程中,需要使各項目標都符合可行性和經濟性原理,同時還要將壽命期結合在其中;(2)對于主要部分要適當的進行改造然后再進行二次加固,同時還要制定一整套科學完整的加固方案,減少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3)使用多種靈活技術進行加固和改造,利用混凝土鋼筋等材料對墻體進行加固處理,提高整體水平,不得加固原本存在的框架梁柱等;(4)考慮建筑結構的剛性變化、荷載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將各個方面進行協調施工,這樣才能避免出現不良事件的發生。

結束語:

綜上,建筑結構的抗震性能如何與施工質量存在聯系,因此,為使抗震性能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必須嚴格控制施工過程。要保證建筑物能夠很好的應對不同等級的地震,至少達到不倒塌的標準。另外,針對已經完成的建筑則需要做好抗震鑒定工作,同時要對建筑進行加固,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的穩定性,從而避免受地震影響而造成的各種損失的發生。

猜你喜歡
建筑工程設計實踐方法建筑結構
建設工程設計對工程造價的影響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建筑工程設計風險因子實證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建筑工程設計風險因子實證研究
BIM技術在建筑工程設計中的優勢及應用探析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實踐
初中歷史翻轉課堂實施策略探索
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實踐方法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創新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