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市政管道工程中的施工測量控制

2014-12-25 01:25張偉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張偉

摘要:施工測量對于整個市政工程建設,尤其在以重力流為主的市政雨污水管道工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旦施工測量出現偏差就會對工程項目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甚至造成極其嚴重的質量事故。為了提高市政管道工程的施工水平,保證市政項目的工程質量,根據市政管道工程的特點,本文僅從市政管道施工中主要涉及開槽與不開槽(頂管)管道工程的測量控制方面做以研究。

關鍵詞:市政管道工程、開槽施工、不開槽施工、施工測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TU99文獻標識碼: A

市政管道施工測量實行施工單位復核制、監理單位復測制,施工前建設單位組織有關單位進行現場交樁,施工單位對所交樁進行復核測量,并布設臨時水準點和管道軸線控制樁,其設置應便于觀測、不易被擾動且必須牢固,開槽鋪設管道的沿線臨時水準點,每200m不宜少于1個;臨時水準點、管道軸線控制樁、高程樁,必須經過復核方可使用。

一、施工前的準備

1、施工前應收集管道施工圖中有關的測量資料,如:沿線的導線點資料、水準點資料、管道中線、管道設計埋深、管材及施工工藝等資料。

2、交樁:施工單位在接到測量資料的同時,必須到實地由設計單位將導線點、水準點和中樁點的實地位置在現場移交給施工單位稱為交樁。

3、施工復測(與設計圖進行詳細核對)

復測內容包括導線測量、水準測量、管道的中線測量和高程測量。 首先必須對沿線的導線點和水準點進行檢查和必要的加密,破壞嚴重的要重新布設,這是管道施工的基礎。一般情況下,導線點的密度能夠滿足施工要求,水準點要加密到200m以內一個點,以方便施工使用;然后必須對管道中線進行詳細的測設,這是管道施工的依據。特別是對設計單位測設的管道折點井更要重點檢查;接著必須進行原地面高程復測,并和設計單位的測量成果相比較。

二、開槽管道施工工程測量控制

一)管道平面位置及溝槽開挖深度的測設

1、平面位置及開挖寬度測設

1.1在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完成,且原地面高程符合后,根據設計圖紙提供的管線起止點和各轉折點的平面坐標,依據先前布設的平面控制導線點,用全站儀測放出管線起止點和各轉折點,管道起止點或各轉折點之間的連線即為管道的挖土中心線,用全站儀或經緯儀測設管溝的挖土中心線,也就是在管線起止點和各轉折點之間的直線上加密點,一般先根據管線起止點和各轉折點以及設計井距,用鋼尺定出中間的井位,然后每20m測設一點,打下木樁。管道中心線定出后,就可以根據中線位置和槽口開挖寬度,在地面上撒出灰線標明開挖邊界。

1.2根據設計圖紙提供的資料:管道埋深、設計管內底高程、設計路面標高、管徑、坡度及距離、管材及基礎等,計算出溝槽開挖的上下口寬度、開挖深度等。

1.3根據管道橫斷面圖紙提供的數據及計算出的開挖寬度:

溝槽底部開挖寬度 B=D0+2(b1+b2+b3)

式中B—管道溝槽底部的開挖寬度(mm);

D0—管外徑(mm);

b1—管道一側的工作面寬度(mm),可按照規范給出的數據選?。ㄅc管材及接口的性質有關);

b2—有支撐要求時,管道一側的支撐厚度,可取150—200mm;

b3—現場澆筑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管渠一側模板的厚度(mm);

溝槽上口開挖寬度:上口寬=底部開挖寬+2 ×坡度×埋深

1.4根據計算結果測放出管道中線位置,并保護管道中線樁(砌磚或混凝土)。由于管道中線樁在開挖溝槽時被挖掉,因此在開挖前,在不受施工干擾、易于保存樁位的地方,測設中線控制樁及附屬構筑物(井位)控制樁,中線控制樁一般測設在主點中心線的延長線上,井位等控制樁測設在管道中線的垂直線上(如圖1)。

1.5用白灰線打出溝槽中線、邊線,以便挖掘機司機控制開挖寬度。

2、溝槽開挖深度的測設

2.1溝槽施工時,一般在溝槽開挖邊線處每隔10米超前測量現狀地面高程;

2.2根據現狀地面高程和設計管內底高程及設計埋深、標準圖集中有關數據計算出溝槽開挖深度:溝槽開挖深度=現狀地面高程-管內底高程+管壁厚度+圖集中C1值+墊層厚度

2.3開挖過程中專人用塔尺或者皮尺進行測量,將需挖數值及時告知司機進行調整 ,當挖至距離溝槽底部20-30cm時,停止機械開挖采用人工開挖。

2.4溝槽開挖過程中,一般布設腰樁來控制高程,即每隔10米在槽壁上砸入一腰樁,腰樁一般為木樁或鋼筋樁,垂直砸入槽壁,外露10~15cm,外露部分需水平。

2.5設置腰樁的作用及計算方法

①溝槽腰樁可為平整槽底、灰土墊層,安設支墩或澆筑混凝土平基提供方便。

②測量腰樁前,需對臨時水準點和溝槽各點間的距離進行目測,儀器需架設在臨時水準點和溝槽待測各點中間位置。若臨時水準點距離溝槽太遠,可進行轉點測量。

a.測量出腰樁各點的高程后,可對比管內底設計高程計算出腰樁向下至各結構層的高度。

b.將腰樁向下的高度,記錄在測量本上以便校核,把下翻的高度數據交給勞務人員可以很方便的用尺量取距離槽底、墊層等的高度值,用來控制各層的高程;

二、不開槽(頂管)施工管道工程測量

在不開槽(頂管)施工中,施工測量的主要任務是控制管道中線方向、管道高程和坡度。

一)中線測量

在頂管作業中,要將地面中線控制點引測至工作井下,進行線位傳遞并指導作業。具體有兩方面操作:第一是地面中線控制點布設;第二是地面點向工作井的引測傳遞。

1、地面控制點布設:如圖2,利用就近控制點依次測放出A,W1,W2,B四個點,四個點在同一直線上,W1,W2分別為兩個工作井中心點,A,B兩點作為長期控制點。注意A,B兩點的距離要合理(考慮工作井開坑的范圍,防止開坑時毀壞)。

2、地面點向工作井的引測傳遞:工作井下點位引測布設如圖3,W1為頂進井,W2為接收井(設計或施工方案要求選定)。在工作井施工到具備引點的條件時可進行作業,先將儀器架設在A點,準確后視B點,依次準確放出D1、D2點,(如為雙向頂進情況,也需放出J1,J2點)做好穩固標記,D1,D2定位在工作井上,既要考慮穩固且能夠架設儀器,又要考慮架設的儀器視線能夠滿足后續作業。點位標記好后需要復測。

3、復核無誤后搬站繼續作業,將儀器架設在D1點,準確后視B點,復核D2點,無誤時向工作井對側墻面投點并標記Y2(打入鐵釘)。然后將儀器安置在D2點,后視A或者B點,并復核D1點。(后視A點時要打倒鏡復核B點,后視B點也要倒鏡復核A點)無誤時向豎井對側墻面投點并標記Y1 (打入鐵釘) 。

注意向工作井井壁投點的位置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過高時要考慮后續井下雙對點操作時儀器仰角的可視問題,過低時要考慮設備或者頂進中管頭阻擋視線,這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決定。

4、完成后將儀器搬至豎井底部,架設在合理位置,利用Y1和 Y2進行雙對點作業。豎井底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將雙對點的站點位置標記,以方便后續作業)。

5、頂管作業中工作井下管道中線控制采用雙對點方法進行測量。

二)高程測量

1、頂管工作井內高程測量

從工作井地面上將臨時水準點引測至工作井,設置完成后,將水準儀置于坑內,后視臨時水準點,前視立于管內待測點上的短標尺,讀數后計算出管道的絕對高程與設計高程進行比對,計算出偏差值,作為糾偏的依據。

2、管道頂進過程中,應遵循“勤測量、勤糾偏、微糾偏”的原則,控制管道前進方向和姿態,并應根據測量結果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和發展趨勢,確定糾偏的措施。

3、開始頂進階段,應嚴格控制頂進的速度和方向 ;進入接收工作井前應提前進行首節管位置和姿態測量,并根據進口位置提前進行調整。

4、頂管施工的測量與糾偏應符合下列規定:

4.1施工過程中應對管道水平軸線和高程、首節管姿態等進行測量,并及時對測量控制基準點進行復核;發生偏差時應及時糾正;

4.2管道水平軸線和高程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出頂進工作井進入土層,每頂進 300mm ,測量不應少于一次;正常頂進時,每頂1000mm,測量不應少于一次;進入接收工作井前30m 應增加測量,每頂進300mm,測量不應少于一次;全段頂完后,應在每個管節接口處測量其水平軸線和高程 ;有錯口時,應測出相對高差;

4.3糾偏量較大、或頻繁糾偏時應增加測量次數;

4.4測量記錄應完整、清晰。

施工測量在市政管道施工中的有效控制關系到市政項目的實施成效,影響著一個區域乃至一個城市的基礎設施的服務效能以及是否能夠實現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與質量驗收規范》GB/T50268-2008

2、《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

3、《土木工程施工測量手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