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2014-12-25 01:25毛紅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中學語文情感教育

毛紅

摘 要:自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關乎情”。從中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語文教學就是飽含喜悅、悲愁、驚恐、憤恨、激動等思想感情,去點燃學生心中的詩意,借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張揚學生的個性。所以說,語文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情感教育的藝術。當然,情感教育是否恰當,是否藝術?則要看是否能將學生心靈的火花點燃起來。

關鍵詞:中學語文;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 A

自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關乎情”。從中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語文教學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情感是一種態度體驗,它是人們對于客體對象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產生的感受。情感教育是一種以態度為中心的教育, 它是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它能幫助學生在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激發自己的情感, 凈化自己的心靈,從而實現知、情、意、行的高度統一。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我們教語文,就是飽含喜悅、悲愁、驚恐、憤恨、激動等思想感情,去點燃學生心中的詩意,借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張揚學生的個性,讓語文課堂活起來。

一、利用教學語言的激情進行情感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老師要善于發現和挖掘作品的情感成分,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到作品中,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只有這樣,學生與老師、學生與作品才能進行情感的交流與溝通。因此,語文教學中不能忽視作品的情感成分。而“情”不是露天的珠寶或是碧空中的星星,伸手可得,抬頭可見,它往往會包以石土,掩以草芥,使你不好發現,因而這個“情”就需要教師經過認真的閱讀教材、分析教材,然后貫穿到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深入地挖掘、探索。

教育的教學語言既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生動形象、具有激發性和感染力的教學語言,可以點燃學生心中的情感之火。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講究教學語言的輕重緩急的節奏,豐富多彩的內容,抑揚頓挫的語調,富于變化的語氣,引人入勝的語境,從品味語言達到超越語言,進入文學的審美經驗世界。如《雷雨》中描寫侍萍的語言:“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作者用了兩個諧音字“萍”與“憑”,把侍萍想認兒子卻又不能相認,百感交集之下,轉而朝向指責的矛盾心理恰當地表現出來。其實,閱讀文學作品的目的,就是經由語言又超越語言,去感受語言使用者的情感和思維,直逼語言后面人的內心世界。所以說抓住作品的語言,是進入情感教學的關鍵,因為,語

言具有含蓄性、情感性和模糊性等特點,值得我們仔細去品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進入文學的情感審美境界。

二、利用教材內容的精萃積極進行情感教育

語文教材中所選的篇章,大多都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文學性強,情感的成分較濃。那些富有詩意的散文,引入入勝的小說,催人淚下的劇作,占了相當比例?!昂商猎律钡撵o美淡雅;“故都的秋”的清靜悲涼;“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兒女情長;“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游子情懷;“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國之痛;“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邁氣概……有的作品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有的作品表達了對自由的向住,有的作品犀利的指向了社會和人生,有的抒發了愛國之情……這些作品中蘊含著濃郁的情感因素,有著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有利于引導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必須結合作品中的情感成分,帶著情感上課,引導學生去體驗生活中的“真、善、美”。教師應該深入到教材之中,調動自己的情感,然后才能去感染學生。師者,必先情動于中,而后方能辭發。只有教師先投入感情,才能吸引學生步入佳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使他們凝思靜想,心馳神往,甚至潸然淚下。只有這樣,才會激發學生的靈感,提高閱讀的興趣,達到提升學生審美能力之目的。

三、通過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積極進行情感教育

如果師生之間關系和諧、融洽,就會產生一種教學相長的積極的情感因素。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要給學生以親切感和信任感。學生十分重視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和態度。他們如果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注意,就會心情愉快,充滿信心,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傾注愛心,關心愛護學生,多給學生以贊許,給學生以微笑,與學生進行誠懇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學生對老師充滿喜愛之情,這樣更會“信其道”。

其次,教師要時刻保持一種樂觀的精神,熱烈高漲的情緒。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過硬的教學基本功,而且還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健康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情感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以教師高尚的人格進行積極的情感教育

要想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健康的優秀的人才,教師不僅要求才高,更重要的是德高,這個“德”指的就是教師的高尚人格。教師應該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精神,要不斷提高個人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要將自己的生命融于人類和民族的發展進程,不斷磨練意志。要具有修身意識,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師要處處嚴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風范,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夠做到。以求真、至善、達美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事事為人師表,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要以積極向上的處世態度,豁達樂觀的胸懷,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業精神,堅強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學生、教化學生,時刻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對學生心靈的震撼。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所以教師一定要以身作責。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光明磊落,言行一致的人,這些品質會潛移默化的通過教學的過程傳染給學生,使學生相應的產生積極的情感,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語文教學中有許多讓我們感動、震顫的情感因素,只有結合作品,善于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才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凈化,性情得到陶冶,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語文教學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教給學生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去影響一個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和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意義之所在。

參考文獻:

[1]薛世華.發揮情感教育功能 提高語文教學效果[J].中國校外教育,2009.(03).

[2]李澤云.淺談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2010.(05).

猜你喜歡
中學語文情感教育
紀錄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情感
走出經驗主義、拿來主義迷津——蘇寧峰《表現論視野下中學語文的批判性解讀》序
走出經驗主義、拿來主義迷津——蘇寧峰《表現論視野下中學語文的批判性解讀》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臺上
淺析中學語文的教學方法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