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巖溶地區樁基施工處理措施探討

2014-12-25 01:25劉劍濤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樁基施工措施探討

劉劍濤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橋梁工程領域也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與此同時,工程事故的發生率也在逐年增加。巖溶地貌是我國較為常見的地質狀況,在巖溶地區建設的路橋工程中,出現漏漿、塌孔等事故的幾率也更高,因此,如何有效的預防和處理巖溶地區橋梁工程事故,也成為了當前橋梁工程建設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本文就對巖溶地區路橋施工過程中的樁基施工技術為研究對象,對其施工技術措施進行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巖溶地區;樁基施工;措施探討

中圖分類號:U44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在巖溶發育地區的橋梁樁基施工中,遇到溶洞是比較常見的現象,而巖溶發育地區對巖溶的處理是橋梁樁基施工的一大困難,樁基巖溶處理措施如不夠具體,不根據實際地質情況進行具體細化,將較難滿足樁基施工質量、進度和經濟性的要求。

一、巖溶樁基施工常見病害與常用處理工藝措施

1、常見病害

巖溶地區由于其地質構造特點,在樁基施工過程中通常易引發各種病害,導致樁基施工的質量、成本、進度難以受控。在巖溶地區樁基施工過程中常見的病害主要有:漏漿,施工中擊穿溶洞后,泥漿流失到溶腔內部。漏漿為巖溶樁基施工最常見的病害,其他大多數病害都為漏漿后誘發產生的;塌孔,塌孔為漏漿后,孔壁失去泥漿壓力支撐,由于自身穩定性不足出現孔壁坍塌的現象,是漏漿病害的延伸;埋鉆,即發生漏漿病害情況時,鉆錘不及時或者來不及提出地面,發生塌孔,而把鉆錘埋于地下;卡鉆,即擊穿溶洞后,鉆錘卡于溶腔突出巖石;灌注混凝土漏失,混凝土灌注至溶洞處,由于巖溶處護壁質量不高、混凝土壓力等原因,護壁失穩,擊穿護壁,混凝土漏失至溶洞,導致灌注失??;護壁坍塌造成斷樁,水下混凝土灌注至溶洞處,護壁質量不好失穩,發生坍塌,導致樁身夾泥斷樁;混凝土不密實,混凝土灌注后,地下水沖刷掉溶洞、裂隙處土石混合物護壁中的泥巴,直接沖刷樁身或樁底混凝土,帶走水泥漿體,造成混凝土不密實病害。

2、巖溶樁基施常見處理工藝措施

目前在巖溶地區樁基施工中,溶洞處理的主要措施有鉆孔前注漿預處理,鉆孔后遇到溶洞漏漿回填片石、粘土等混合物反復沖擊處理,預灌注混凝土再沖擊處理,局部、全護筒或多層護筒跟進處理等措施。

(1)鉆孔前注漿預處理

在巖溶地區地質資料較為詳細的條件下,樁基鉆孔施工前,用化學漿體灌注對溶槽、裂隙、較小的溶洞溶腔進行填充,提高樁周的完整性,避免鉆孔發生漏漿、塌孔等病害。

(2)鉆孔漏漿后回填片石、粘土等混合物并反復沖擊處理

在施工前不做任何處理措施,待鉆孔發生漏漿后,回填片石、粘土等混合物,用沖錘反復沖擊,擠壓填充溶洞形成穩定密實的護壁,達到鉆孔成孔的目的,對中小溶洞以及串珠狀巖溶較為有效。

(3)預灌注混凝土再鉆孔處理

鉆孔漏漿后,如為較大的溶洞,利用混凝土有較好的流動性、和易性,回填混凝土灌注到孔內,自然流動到溶洞內,起到封堵溶洞的作用,然后繼續鉆孔。

3、增強樁孔頂的穩定性

樁頂埋設鋼護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孔頂穩定,防止孔頂護壁坍塌。適當增長孔頂鋼護筒的長度,可以使得增強孔頂穩定。根據覆蓋層較厚、含水量大、承載力不高等特點,埋設的鋼護筒從原來方案要求的3m,增長到5m以上,如有覆蓋層很軟弱的情況,應適當增長鋼護筒。同時,孔頂約8m,鉆孔沖程嚴格控制在0.5m內,沖擊成孔后鋼護筒跟進埋設。該措施在實施過程中為漏漿后確??醉數姆€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加強覆蓋層的樁孔身孔壁的穩定性

覆蓋層地質不良,比較松散,如發生漏漿,失去泥漿護壁壓力支撐后,樁孔比較容易塌方;覆蓋層段全部采用鋼護筒跟進,成本較高,而且跟進過長,有一定的困難,施工周期較長。對此情況采用了以下的具體工藝措施進行處理:在覆蓋層,沖程的大小對擠壓形成的護壁的密實性十分重要,沖程過大,形成護壁不夠密實,小沖程可以形成密實良好的護壁,但是沖程過小,施工進度緩慢;覆蓋層含沙礫石較多的,形成的護壁也均較穩定?,F場鉆孔原先一般控制為1.0m的沖程,效果不好,后調整為0.5m,孔壁穩定性和進度效果均較好,故采用0.5m的沖程是較為合理的;在覆蓋層鉆孔過程中,鉆進一定程度,往孔內丟部分小片石,每鉆進約3m丟0.5m為宜。該處理措施最直接的效果為:漏漿后,因護壁密實穩定確保了孔身的穩定。

4、填充溶洞的穩定性

采取回填片石、粘土反復沖擊的措施處理巖溶,較為重要的是漏漿后,對溶腔的回填處理的效果,回填不合理和沖擊擠壓不夠,會導致措施的失效。實施過程中具體做法如下:

(1)回填土石比例要根據溶洞的大小有所區別。溶腔口在約1m的回填土石比例約在3∶1;溶腔口約2m的回填土石比例約在3∶2;溶腔口>2m的,土石比例控制在約1∶1,每5m土石添加約1t水泥?;靥畹耐潦獡胶暇鶆?。溶洞口頂以上5m位置到孔頂回填土石比例控制在約3∶1即可。

(2)在待回填的土中預先摻拌稻草、破舊安全網等纖維物.增加一定的纖維物,土石摻合回填后,通過沖孔沖錘的擠壓,在溶洞處形成的護壁整體性比較好。

(3)控制片石的尺寸、質量、大小形成一定的級配,大的片石控制約為20cm,盡量選取表面較為粗糙的,即有一定強度不容易沖擊壓碎。

5、強化施工過程管理,確保處理措施的有效性

加強現場的管理,主要以過程管理為主。各個崗位技術管理人員、作業班組須明確施工中的執行要求,實施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要求執行。

(1)現場技術管理人員認真熟悉補充鉆探的地質資料,在每根樁基開孔前,熟悉地質資料,明確樁位的溶洞情況,并告知作業班組。

(2)要求現場技術人員在每個工作班,對各個正在施工的樁孔鉆進深度進行檢查,對照地質資料,明確下一作業班是否有可能遇到溶洞,并提前準備下一批可能遇到溶洞時需要使用的材料。

(3)發生溶洞漏漿后,根據施工記錄、地質資料,判明溶洞大小,以及擊穿溶洞口的大小等,根據擬定的施工方案,選用合適的處理措施。

(4)回填后,技術人員指導作業班組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操作,確保在溶洞處擠壓形成密實良好的護壁,并做好施工過程記錄。

四、措施目標和措施效果

措施目標:每處巖溶漏漿一次處理成功,每次漏漿帶來的如塌孔、埋鉆、灌注混凝土流失斷樁等衍生病害得到杜絕,所有完成樁基無斷樁廢樁現象。實際情況:各個具體措施均有其實施的針對性,很好地解決了每處巖溶多次漏漿和塌孔、斷樁等問題,其中表現最為明顯的是每樁成孔周期由原來的平均約34d變為約20d,且無斷樁廢樁現象,樁基施工在進度和質量上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做好巖溶地詳實的地質鉆探資料對巖溶地區樁基施工十分重要,在地質勘探中巖溶發育情況掌握得準確與否,與施工質量、進度有直接影響,故巖溶地區樁基施工前,必須有詳實的樁位地質資料。施工方案是施工技術指導性文件,巖溶地區樁基施工必須很好地結合地質情況,有針對性地編制,結合實際細化工藝措施,切不可不結合實際直接引用相關的資料;處置措施應盡量確保成孔的質量,好的成孔質量可以杜絕大多數衍生施工病害?,F場施工管理十分重要,過程管理的缺失,會大大影響措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慶豐.巖溶地區樁基施工綜合防治與處理措施探討[J].?《鐵道建筑技術》,2011,(6).

[2]劉平.基于巖溶地區樁基施工的探討[J].?《中國科技縱橫》,2010,(17).

[3]舒江.淺談巖溶地區鉆孔灌注樁施工控制[J].?《科學咨詢》,2012,(22).

猜你喜歡
樁基施工措施探討
建筑樁基工程中樁端后注漿施工技術的探究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探討
淺述巖溶地區樁基施工處理方法
我國物流運輸管理提升措施探討
港口工程樁基設計及施工特點
旋挖鉆成孔樁基施工控制的細節分析
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樁基施工技術研究
多媒體教學運用于英語語言學教學的措施探討
信用證軟條款的成因及風險防范措施探討
兒童保健門診系統管理影響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