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理論中實證 在守望中反思

2014-12-26 23:33毋丹丹
中小學德育 2014年12期
關鍵詞:學校德育公民理論

毋丹丹

道德既是人存在的方式,也為人自身的存在提供了某種擔保。然而當中國面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模糊以及信仰缺失的道德問題時,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某種危機感。針對這一時弊,杭州師范大學趙志毅教授匯聚其三十年德育研究的理論精華和實踐成果,在《當代中國德育熱點問題研究》一書中,從“叩問:形上求索”“尋根:實證探尋”“守望:批判反思”三個部分,分別對“德育本質”“品德結構”“德育哲學”等德育理論問題以及現實中的德育實際問題和改革發展愿景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探討,向我們呈現出了當代中國學校德育存在的熱點問題,并以獨到的理論視野和扎實的實踐探索提出了相應的建設性意見。

首先在理論研究方面,本書呈現出六個主要特點。第一,在方法論層面,本書運用多學科的視野、方法、范式與觀點,觀察并解釋德育研究中的若干問題,廣泛涉獵哲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混沌理論、耗散結構理論以及組織行為學等學科內容和成果,并將其運用到德育改革發展的思考與實踐當中。第二,本書對德育的“是非”問題展開辯證性的追問。恰如趙志毅教授所談到的,“歷史是無情的,它一次次證明著自以為‘是的文人們的‘是非與謬誤”。隨著傳統的變遷和時間的漂移,道德價值觀念總是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在“否定之否定”的規律中發展。對此,趙志毅教授站在當代的視角,對傳統的德育理念做出全新的審視。例如,從“見義勇為”到“見義智為”、從“教會讓梨”到“學會分梨”、從躲避消極影響到積極化解矛盾,從不辨是非的“孝忠”到“孝忠教育”應以堅持真理為前提等等。第三,關于對德育本質的研究,本書提出了追求“善的生存”這一觀點。趙志毅教授在反思德育本質的“規范說”與“生活說”的基礎上,提出學校德育意味著使學生追求“善的生存”方式的教育,并強調學生發展型價值觀的建構應成為學校德育的重要任務。第四,本書跳出“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非此即彼的思維桎梏,運用聯系發展的辯證觀點來探索實現德育整體復興和跨越的路徑。在這里,趙志毅教授提出實踐理性德育及其行為方式,認為道德的“實踐理性”是指向“意志”的,以“實踐理性”為指引的德育,汲取了以“生活世界”為核心的生活德育論的積極因素,同時又涵蓋了以“道德知識傳授,道德判斷能力訓練”為主要內容的知性德育的合理成分。第五,本書提出思想品德三環結構理論,認為思想品德完整的心理結構應當是三環結構,是品德心理要素環、品德的個性傾向環和品德的心理能力環三個方面的有機結合,同時每一環又都有自己的亞結構,形成多層次的統一體。第六,本書對德目主義學派和“全面主義”道德教育學派的眾多觀點進行了分析和歸納,在肯定其積極意義的同時指出其理論盲點

其次在實踐探索方面,本書呈現出六大亮點。第一,將哲學思辨與實證研究密切結合,把德育理論的最新研究成果貫穿到鮮活的學校德育工作中去,檢驗理論成果的正確性,不斷修正理論的疏漏與謬誤。第二,積極采用行動研究的方法,用數據說話,克服以往傳統教育學純粹思辨的“拍腦袋”式的研究方式,但同時又不唯數據論,正確對待所謂“科學方法”的不足與盲點,運用深度訪談和案例分析來解釋量化的結果,使之準確可信。第三,以德育研究課題為載體,深入到學校師生群體中,傾聽師生的聲音,關注師生的訴求,在德育理論研究的同時注重一線教師的素質培養,又通過德育實踐探索不斷豐富德育理論研究。第四,實踐探索的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對中小學當代主流價值觀教育的研究、對中小學生公民責任意識的抽樣調查研究、對城市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問題的個案研究、對中小學公民法制意識的抽樣調查研究、對城市初中生公民意識現狀調查研究、對中日中小學生志向水平的比較研究、對中日工讀學校與教養院收容少年的心理與教育調查研究、對當代大學生道德認知狀況研究、對大學生政治參與的調查研究等。第五,實證調查的地域范圍主要以東部沿海省市為主,涉及江蘇、安徽、浙江等各省市;同時實證研究還跨越國界,對日本田川市進行了問卷調查,針對中日學生的志向水平進行了比較研究。第六,實證調查的研究對象涉及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三個層面,對學校德育的不同學齡階段都提供了建設性的參考、借鑒價值。

本書不僅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對德育中的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究,還針對當代社會關注的熱點教育問題,從德育的角度進行了解讀與批判性反思。一是和諧社會的德育之道,即教育環境中個人品德建構的內在規律與動力,以及通過制度建設來保障社會公平。本書認為,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相一致,我們應該創立一種全新的能適應信息化社會和諧發展的和諧德育,使品德教育更富有創造性、成熟化、適應性和個性化。二是親情教育,這是教育領域中亟待關注的問題。由時代特征差異、心理特點差異、消費觀念差異造成的“代溝”問題,使代際沖突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而這方面的教育內容在學校德育中是相對缺乏,甚至在家庭教育中也幾乎是盲點。三是友情教育,這反映了個體社會化過程中的適應能力。在對當代大學生友情現狀和交友類型的訪談與問卷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對人際關系的豐富與美好有著強烈而迫切的要求,但缺乏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人際關系失調。如何在學校德育中發展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是我們需要不斷反思的問題。四是提出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際主義教育,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能顧此失彼。五是展開對學校生命化教育的思考,強調要在自由生命教育理念下進行生命教育的探討。六是走向“共同體”的班級德育建設要形成一種“現代民主”的形態,幫助學生在班級環境成長中展示個性魅力、提升人格品質、培養合作精神、形成集體意識。七是針對網絡社會的到來,對重構“網絡德育學”的幾點思考。八是進一步提出家庭教育的先進理念與有效方法。

今日之兒童將是明日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今天的教育則是在為明日之社會培養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現代公民。趙志毅教授不僅對當代中國社會中的德育問題展開了研究,還對未來中國發展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做出展望,提出培養“世界公民”是未來德育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恰如趙志毅教授在洛杉磯世界公民教育論壇的演講中提到的“我是一個世界公民”,這是一種基于對祖國大地由衷深愛與自豪基礎上的對世界他國公民的包容與開放精神,更是一種造就一個和諧世界、實現人類平等的共同理想。我們的德育就需要以一種國際視野,對未來社會發展所需的合格公民培養做出前瞻性的努力!

責任編輯 ? ?余志權

猜你喜歡
學校德育公民理論
中國公民分批撤離烏克蘭
明確方向標、設計中軸線、提供參照系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論的高一氧化還原反應教學
“理論”與“實踐”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學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誤解及澄清
學校德育頂層設計的意義與實施
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
公民并積極著
公民生來有權說話:言論自由海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