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潤澤人性 圓滿人生

2014-12-28 08:18潘燕春
基礎教育論壇 2014年23期
關鍵詞:弱點人性過程

潘燕春

記得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边@里所謂的“搖動”“推動”和“喚醒”,其實就是人性之間的相互渲染和感化。生活中,人性無處不在,人性決定著成敗,一事之成固然與細節有關,然而最終卻受制于人性。教育更是如此。教師自身人性的優點和弱點,往往對孩子們的影響非常顯著。教師在平常教學中閃爍著的人性光輝,可以照亮學生漫長的人生之路。反之,教師在施教過程中某些人性弱點的不經意流露,也會在孩子們的心靈里投下陰影。一名教師,如何在當前頗不寬松的教育環境下提升自己的修為、更好地適應當下的教育生態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話題。我認為,從根本上說,教師自身人性的不斷純化和完善,是從根本上彌補教育失效、圓滿自己生活的一劑良方。

當下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以下弱點:“貪”“嗔”“癡”,佛經中謂之“三毒”。本文從佛性的角度去剖析與思索當下教師最常見的急需純化圓滿的人性弱點,以引起我們的警醒,針對性地自我完善,讓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如意自在,功德圓滿。

戒教育之毒——“貪”,讓人性更加豐盈

“貪”指的是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愿?!柏潯笔墙處熥畛R姷娜觞c,諸多壞事都緣起于這個“貪”字。

第一是“貪講”。下課鈴響了,有些教師卻遲遲不肯下課,希望能多講一個例題,多講一種解法,甚至是多叮囑一句話也好。此時,相當多的學生早已無心聽講,可拖堂的教師卻往往一廂情愿地視而不見。這應該是平常教學過程中最為常見的“貪”了。

第二是“貪練”。部分教師在作業布置中一味求多,較少顧及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承受閾值,總以為作業布置得越多,學生操練得越多,那么學生在自己所任教課目上所投入的時間就越多,從而也就會學得越好。其實,根據邊際效用遞減原理,過量作業往往會導致學生勞而微功,勞而無功,甚至是勞而負功了。

第三便是“貪愛”。這里是指教師在具體的施教過程中,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審美偏好,對部分或個別學生青睞有加,而對其他學生不聞不問,根據自己心緒來教育學生,讓學生感覺教師的偏心,感覺對待不公。教師的這種有意或無意的“愛‘優’之心”往往會在孩子們的心里投下一抹陰影,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的心里變得黑暗了。

其實,凡事皆有“度”,這個“度”就是界定是否過“貪”的紅線。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諸如此類的涉“貪”的例子還有很多。佛教有云,眾生不可生貪念,所謂“一念煩惱起,百萬障門開”。教師作為培育人的職業,需要的是一種園丁的心態,要有一種執著的等待,要守得花開,最為忌諱而又常常會犯的小錯恰恰便是最要不得的“貪”了。

戒情緒之毒——“嗔”,讓人性更為柔和

“嗔”指的是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作為人性的常見弱點之一,“嗔”有三種相,即“順理嗔”“非理嗔”和“爭論嗔”。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現實的學校辦學環境并不寬松,現在教師的施教境遇也不太樂觀。跟其他業態相比,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社會公眾參與度高,牽涉面廣,在某種意義上說,教育更像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每個人都可以指手畫腳地說上三言兩語。作為一名教師,被領導批評、被家長說閑話、被學生排斥、被家人抱怨那絕對是在所難免的。教師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讓人發怒的“怒點”是隨處可見了。

這其中,最難消受的當屬“順理嗔”了。所謂的“順理嗔”意即“他人來惱,爾乃生嗔”。其實,此乃人之常情,即便是發脾氣也是發得有理的,故名“順理嗔”。一個班級有幾個學生,那么我們就得跟這么多的家長打交道,其中碰到個別蠻不講理的那是常有的事了??墒?,作為教師,我們不能不去面對他們,如果我們一旦得理不饒人,非要弄得個子丑寅卯,也許不幸就開始到來了。富蘭克林說,“事情常常從憤怒開始,以羞辱結束”。其實,碰到這樣的事情,即便我們有千萬個理由可以發怒,還是罷了為妙。

其次,便是“非理嗔”。所謂“非理嗔”即是“他不來惱,而自生嗔”。顯然,這樣的發怒是最為傷人的:既傷了自己,也傷了自己愛的人,更傷了愛著自己的人。身為教師,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非常大,有時難免會管控不住自己的情緒,但這絕對不是自己可以發怒的理由。當我們碰到一些煩心事時,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渠道加以排遣,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管控自己的情緒,一怒之下,沒有顧及當時的特定語境,說錯了話,特別是說了一些無理的話,以至于授人以話柄,就會“禍”從口出,讓自己非常被動。傷人傷己之事,自當絕之。

第三便是“爭論嗔”。所謂“爭論嗔”意即“己法言是,他法言非”。也就是說,“在平時的辯論或者閑談中,每見雙方爭持不下,激烈駁辯,結果,弄得面紅耳赤,各懷憤恨”。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就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個觀點進行辯論或者爭論是非常尋常的事情;在跟家長交往的過程中,就孩子方面的某些觀點也難免不太會跟家長一致;在跟領導的配合過程中,我們也難免會對領導的做法不能認同。凡此種種,當一個教師面對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家長,要面對形形色色、個性各異的學生,面對性格各異的同事,面對行事風格迥然不同的領導時,爭論是可以的,但由爭論而爭斗,那就不太劃算了。

人在世上,不順心不稱心是常有的事,不如意不如愿更是常態。面對此等情形,如果放縱自己的不良情緒,把持不住自己,就很有可能陷己于被動,傷人毀己,所有修為毀于一旦。因此,要想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讓自己不至于被動,還得戒掉人性的弱點中的“嗔”,不斷加強自己的人性修為,錘煉掌控自己的能力。這樣才會至人而不至于人,讓自己牢牢地把握教育生活的主動權。

戒固執之毒——“癡”,讓人性更易流暢

“癡”指的是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具體到教育教學過程,“癡”可以理解為固執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思想,不會因事因勢而變。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彼伎际且环N進步的表現。但不少教師卻不能接受這常識——至少不能全部接受,在他們看來,有“思想”是偉人們的事,一般的老百姓“想”那么多干什么?教育者同時應該是一個思考者,因為教育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發現,而沒有發現就談不上教育工作的創造性,這取決于自己心中的上帝是誰。就教學來說,教材是變化的,教學的要求是變化的,更為關鍵的是學生是變化的,如果教師只是以不變應萬變,那么隨著教學手段的固化,教學理念的退化,教學激情的鈍化,整個教育教學水準就會不斷下降了,很有可能會漸漸地邊緣化了。在這個過程中,最為關鍵的不是參加什么樣的繼續教育,而是要克服人性弱點中的“癡”字,要走出固步自封的鐐銬,樹立一種吐故納新的心態!

高素質教師應該是一個思想觸覺十分靈敏的人。如果我們成天忙于應付補課、編資料而使自己成為思想視野愈來愈狹窄的“教書匠”,除了積累一肚子的考試經驗外,什么也不會留下,總是讓人覺得有種強烈的悲劇色彩,默默無聞工作到死的老黃牛,艱難困頓中頑強支撐的個人英雄,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教育獻身者,這樣成功讓人感動,讓人流淚,讓人惋惜,也促人警醒和思考。

教育教學中形形色色的問題,有些我們根本就無法從技術和技巧上去覓得原由,所以,當我們在教育生涯中碰到問題的時候,如果我們能懂得適時放下,不斷圓潤自己的人性涵養,努力去掙脫系在師生間的“鎖鏈”,那么我們在解脫自己的同時,也將會還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振翅翱翔。

(選自《教師博覽·原創版》2014-4)

猜你喜歡
弱點人性過程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見地圖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弱點
功能與人性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化身偵探 捕捉戀愛情緒弱點
圓滿的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