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濱州檉柳群落保護現狀及其保護利用對策

2015-01-08 11:02解毅清姜永誥
安徽農學通報 2014年24期
關鍵詞:保護現狀保護利用檉柳

解毅清+姜永誥

摘 要:該文對濱州市境內檉柳的生態學特性、群落類型、空間分布及保護現狀進行了闡述,并對其保護利用的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檉柳;保護現狀;保護利用;濱州

中圖分類號 S7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4-30-02

檉柳為落葉小喬木,赤皮,枝細長,多下垂,分布于我國黃河、長江流域以及廣東、廣西、云南等地的平原、沙地及鹽堿地。枝干可編制籮筐,嫩枝和葉可入藥。檉柳在濱州市境內廣泛分布,是當地常見的野生植被之一。檉柳在濱州市沿海區域以及內陸鹽漬區廣泛分布,主要是野生灌木,極少發育為喬木,是沿海地帶主要的原生植被。該植物既可作為家畜的優質飼料,又是優良的沿海防風灌木林樹種,此外還是濱州地區主要的薪炭林和條編用林。

1 生物學特性

檉柳屬多年生泌鹽型飼用灌木,是典型的鹽生植物,具有抗鹽、抗旱、耐淹的生物生態學特性。莖葉表面有鹽腺,體內吸收積累的過多鹽分可分泌到體外,在久旱無雨的氣候下,可見莖葉表面有結晶的鹽霜。經分析:枝葉結晶鹽含Na+、K+、Ca2+、Mg2+等離子,占陽離子的99%;陰離子主要為NO3-、Cl-、HCO3-和SO42-等[1]。因此,含鹽1%左右的潮上帶和潮間帶以及鹽漬區,均為檉柳的適生區,是這些區域的主要牧草之一。

濱州北部沿海地區由于東南季風受泰沂山脈阻隔,形成了山東省內最低降水區,春季干旱少雨,蒸發量大,使該區域植被更新受到了極大影響。而檉柳的葉鱗片狀,面積小,蒸騰相對較少,加之其根系發達,具有垂直深扎的主根和水平擴展極廣的側根,主根一般深達1~2m,側根橫展2~3m,這樣的生態學特征,非常適合在該區域干旱條件下生長。檉柳每年3月開始發芽,11月當氣溫降至2.0~3.5℃時,割條后的次生嫩稍還青綠不枯[1]。

由于檉柳是耐鹽植物,在土壤含鹽量1%的條件下仍能生長的特性,只要海水沒有淹沒莖頂,即使海潮過后仍然生長茂盛,所以檉柳又是灘涂綠化的先鋒抗逆樹種。

2 群落類型

濱州沿海區域是古代黃河擺尾而形成的沖積平原,歷史上由于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小,形成了不同的植物群落。主要有檉柳純叢、檉柳鹽角草、檉柳翅堿蓬以及檉柳蘆葦群落等3個群落類型[2]。

2.1 檉柳純叢和檉柳鹽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群落 主要分布在沿海灘涂地帶,檉柳純叢占主導地位,檉柳鹽角草群落僅生長在潮水切割溝的邊沿。因生物成土過程短,土壤尚處于海浸鹽漬母質成土初期,地勢低平,經常受潮水影響,土壤含鹽在1%以上,灌叢生長弱,蓋度40%~50%,平均高度0.8~1.3m。

2.2 檉柳翅堿蓬(Suaeda ussuriensis)群落 主要分布在無棣、沾化北部徒駭河、馬頰河、德惠新河下游低洼地帶。檉柳為優勢種,翅堿蓬為次優勢種。立地條件為75%的濱海潮土和25%的鹽化成土組成的復區,面積比較廣大,表層含鹽量高,0~20cm全鹽量達1.30%~2.80%。下層含鹽較低,30~50cm全鹽量1.20%~2.10%。生境差,灌草稀疏、低矮,灌層不整齊,幅度變化大,低者不到0.5m,高者達2.0m以上,蓋度35%。

3 檉柳群落保護現狀

近年來,隨著沿海灘涂的開發建設,使得檉柳生存環境幾乎喪失,加之對檉柳的掠奪性砍伐,使得檉柳的生存受到了嚴重威脅。

3.1 灘涂開發 濱州沿海是我國著名的產鹽區之一,為開發鹽業資源,當地通過招商引資等措施,鹽業生產規模已經達到300萬t/a,致使大面積的沿海灘涂被開墾鹽田、海水水庫,原有的野生檉柳群落被徹底破壞。為充分利用當地的鹽業和地下鹵水資源,正在建設的以鹽和鹵水為基礎原料的工業項目不斷增加,而濱州沿海鹽化工工業園的建設也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包括野生檉柳在內的天然植被被鏟除。

3.2 人為砍伐 檉柳是很好的薪柴,當地居民一直將其作為主要的植物燃料,每年都大量砍伐儲存,以備冬季取暖、炊事之用。灘涂大面積開發前,人們只是砍伐枝條,不但不會影響檉柳群落的繁衍,還會增加檉柳枝條數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檉柳資源。而大面積灘涂開發后,檉柳數量迅速減少,僅靠砍伐枝條已經難以滿足日常需求,居民開始砍伐樹干,甚至直接連根挖出,幾近形成了惡性循環。

4 保護利用對策

4.1 國土綠化 濱州市北部由于獨特的土壤、地質和氣候條件,形成了大片一毛不拔的鹽堿荒地。運用檉柳耐鹽堿的特性,可在當地發展檉柳人工種植,一方面既可以綠化荒地,又可以減少水土流失,還可以起到吸鹽排堿的作用,達到改良土壤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收獲大量的檉柳枝條,增加農民收入。

4.2 路渠護坡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濱州地區建設了大量的公路、水利工程,形成了大面積的公路邊坡和溝、渠護坡。若邊坡、護坡保護不好,易形成風蝕和雨水沖刷,導致水土流失,在坡度較大或土壤構造不良的地方,可能造成坍塌、滑坡等,給公路、水利工程增大了維護工作量,甚至縮短這些項目的服務時限,造成安全隱患。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在邊坡、護坡增加植被,而推廣種植檉柳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檉柳茂密的灌木叢,像是給邊坡、護坡支起了一把把“綠色雨傘”,為邊坡、護坡擋風遮雨;檉柳的根系發達,主根一般深達1~2m,側根橫展2~3m,在地下縱橫交錯,形成網狀,對固結土壤及防止水土流失作用巨大;加上其耐寒、耐旱、耐鹽堿等特性突出,檉柳特別適合充當邊坡、護坡的綠化樹種。

4.3 建設防護林 在濱州北部泥質鹽漬海岸帶造林,選用泌鹽植物檉柳是快速成林的有效途徑。一方面,應制定有關政策,加強管理,保護現有天然檉柳林,嚴禁掠奪性砍伐,以利成林;另一方面,根據沿海防風的實際要求,因地制宜的發展人工種柳,增加潮上帶檉柳的蓋度,提高防風效益。

4.4 提高利用價值 檉柳群落的減少與其利用價值逐步喪失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可以通過發展以檉柳為原料的地方工業,提高檉柳枝條的利用價值,從而調動當地農戶種植檉柳的積極性。如檉柳枝條制造密度板、生產瓦楞紙等都是可行的選擇。

參考文獻

[1]谷奉天.論黃河三角洲農業綜合發展問題[M].濟南:山東省地圖出版社,2004.

[2]谷奉天.黃河口地區檉柳群落及其利用[J].中國草地,1991(3).

(責編:張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歡
保護現狀保護利用檉柳
檉柳不同種(品種)在秦皇島地區的引種適生性分析
檉柳盆景欣賞
檉柳盆景欣賞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
三楊莊遺址保護現狀及發展前景
HPLC法測定蒙藥材檉柳中綠原酸的含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