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西部支教的古稀夫妻

2015-01-09 21:52張凌云
新西部 2014年6期
關鍵詞:朱敏支教學校

張凌云

“為山里娃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戶,讓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樣,大聲流利地說英語?!边@個初衷,讓退休后的朱敏才夫婦成為貴州山區的支教志愿者,而且一待就是9年。

雖然和大多數想做點事的人經歷的一樣,關于他們的非議也曾滿天飛,但他們不為所擾,堅持著自己的選擇。

4月底,老伴孫麗娜回北京看病了。朱敏才嘴上說著能應付,但手抖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告訴記者,這不礙事的,偶爾會出現,休息好,就好了,不用過多擔心。

5月8日,聽說朱老師手抖的毛病犯了,村上的負責人特意趕過來看望。朱敏才重復著跟記者說過的話,讓他一定放心。他告訴記者,9年支教生涯,他感受鄉親們的關愛太多太多,相信在北京生活體會不到這種情感。他說,除了給學生上英語課,自己還負責給老師和部分鄉鎮干部培訓,這種信任是他支教生活中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大家很認可他,他也竭盡全力。

“在這里,大家需要的,我能做的,都責無旁貸?!敝烀舨琶加铋g的自豪,讓10多平方米的小屋也跟著屋外的陽光明朗起來。

看電視做出的決定

黔西南州望謨縣第二小學是朱敏才夫婦支教的第一站。朱敏才告訴記者,外部環境對深山里的學生是陌生的,閉塞的鄉村對他們來說同樣也是陌生的。支教的最初,兩人印象里最難的就是如何把“陌生”一點點消除。

2005年初春的一天,已從商務部退休的朱敏才正要和老伴孫麗娜說說中午吃什么,卻發現正在看電視的老伴眼淚刷刷地往下流,顯然是被正在播出的電視節目吸引了。他聽見老伴不容質疑地說:“我要去貴州支教!”原來電視上正播出志愿者徐本禹到貴州省大方縣貓場鎮狗吊巖村巖洞小學與大水鄉大石村大石小學支教的故事。

孫麗娜沒想到,向來做事穩當的朱敏才,對她的“異想天開”沒有諷刺挖苦,而是給她吃了一顆定心丸:“貴州是我的故鄉,你去支教我也可以去?!?/p>

孫麗娜擁有近40年教育工作經驗,是我國第一批小學英語教師。朱敏才則是1942年出生在貴州省黃平縣一個老中醫家庭,1965年從貴州大學畢業后來到北京,進入外經貿部(現在的商務部)工作,與龍本暢、龍永圖等一樣,是從貴州走出的同一批大學生。

在外經貿部工作期間,朱敏才先后做過援助非洲使者、加拿大訪問學者、中國駐尼泊爾使館經濟商務參贊等駐外工作。也曾多年應約在境外校審《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年鑒》的英文版,是《中國經濟年鑒》和《中國大百科年鑒》的特約撰稿人。

可是,當他們夫妻二人興沖沖來到貴州時,卻發現支教的事情并不是想做就能做的。他們落腳在兄弟家里,到處打聽哪所學校缺老師,就到哪里去??山舆B聯系的幾所學校,都以他們年齡太大為由,婉拒了他們的申請。

情急之下,孫麗娜找了《貴州都市報》,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的想法。報道一刊登,他們一下子成了名人,先后有望謨、紫云、凱里等地政府和學校向他們發出了邀請。

朱敏才對這樣的反響卻有些不大適應,他有點怪怨老伴的做法,覺得“動靜”弄得太大了,給別人添了麻煩。他說:“我比你了解農村,那里一是缺醫少藥,再就是缺好老師。我們自己找一所學校是很容易的事,為什么要給別人添麻煩呢?”

孫麗娜覺得老伴委屈了自己,她只不過是有些著急,找報社只想快點達成心愿,并非為了出名。但見老伴不高興,便沒有再辯解。這也是兩人多年達成的默契。

尖山上的艱苦生活

朱敏才夫婦選擇了去望謨縣第二小學支教。2005年8月24日,趕在新學期開學前,他們到了學校,由此開始了鄉村志愿支教生活。

采訪中,朱敏才告訴記者,過去9年的時間,他們先后在望謨縣第二小學、興義市馬嶺鎮尖山小學、貴陽市孟關鄉世華小學、遵義縣龍坪鎮裕民小學和中心村小學5所學校支教,其中條件最艱苦的是位于馬嶺鎮大蚌村群山之中的尖山小學。

尖山有貴州的“小西藏”之稱,海拔1300多米。老人向記者描述說,學校坐落在層巒疊嶂的大山中間,只有位于對面一座高山的村莊中有一條路能到這兒。穿過那條小路,走過一個800米長的山脊,下到谷底,過一座小橋,走一公里路;再繞過一座山,還有一個小橋,繞過山,再走一公里山路,這時就到村長家了,路也就沒了。剩下的只有村民踩出來的一條小沙石路,小路是陡峭的懸崖,崖上風化的石塊不時往下撒落,人走在上面很容易滑倒。穿過這條小路,再向山上爬,才能到達學校。

當地人說,這是全村83戶人家,背了7000斤石頭蓋起來的袖珍小學,沒有玻璃窗,沒有燈。孫麗娜記得剛到學校時,看到孩子們冬天穿著很單薄的衣服,腳上穿著涼鞋坐在教室里,而夏天孩子們只能打赤膊,光著腳,眼淚就刷地流了下來。

學校只有三間房子,朱敏才夫婦住其中的半間。每周兩人要下山一次,到頂效鎮購買糧油等生活必須品,一個來回需要5個小時。后來,兩人干脆在鎮上找個小旅店歇一個晚上,第二天再回學校。朱敏才說,走山路真是累得不行,每次只能背一點必須的東西。

住在學校,喝水是兩位老人的又一個難題。從山上流下來的水,都被村民們一段段截住,每次打水,朱敏才都要走過長約20米緊挨著峭壁的小路,去給上一戶人家說,請他們把水打開。后來熟悉了,村民知道他們每次取水的時間,主動放水下來。聽說他們吃不到新鮮的蔬菜,村民們還讓孩子給他們拿來當地特產佛手瓜。聽說朱敏才懂中醫,村民們也經常過來尋醫問藥。

不知不覺中,兩人就融入了鄉村生活。在尖山一年,朱敏才用手中的相機,幾乎給全寨83戶400多人都留過影。

“度過最初的陌生期,時間過得還是挺快的?!敝烀舨抛院赖卣f,尖山小學原來只有一位李云貴老師,是村里惟一的高中畢業生。除了李老師,能在這里待上一年的老師,此前60年只有6位,他和孫老師是第七、八位。

他的課超級有意思

在孫麗娜的印象里,2000年北京小學生就開始上計算機課了,而2008年6月他們到尖山小學,這里的孩子還只有語文、數學兩門課,根本不知道電腦是什么。她著手給孩子們設計了新的課程表,加上了英語、體育和音樂。由于老師少,年級多,兩個老人就連軸轉,從早上7點到下午5點,課程排得滿滿的,幾乎沒有休息時間。endprint

從聽不懂普通話到不僅聽得懂,還能說出標準的普通話;從不知道英語到每天早上一到學校就用簡單的英語打招呼,苗寨孩子們點點滴滴的變化,都讓兩位老人感到很滿足。

朱敏才說,山區深處的學校,對外交流很少,這里的孩子不愿說話,心里對陌生人多少有些恐懼。熟悉情況后,他們除了在課堂上教孩子們禮貌用語,講解衛生習慣的重要,還采取家訪的辦法,爭取家長的配合。慢慢地,孩子們相互間自然而然地用起禮貌用語,互相看誰衛生習慣更好。

朱敏才用他們的退休金從鎮上買來學習用品和食品,對做得好的孩子適當給一些獎勵。他說,這樣做不是讓孩子們學會競爭,只是想給他們單調的生活增加一些樂趣。

在朱敏才錄制的尖山小學視頻里,孩子們從最初對鏡頭的躲避、跑開到對著鏡頭揮手說“Hi”、做鬼臉、唱漢語歌、跳舞……自信、開朗,讓人為孩子們的進步高興。

朱敏才夫婦至今保留著在支教學校里的每一張排課表和部分學生的作業本。在尖山小學苗族女孩李興艷的日記里,有她對兩位老師的獨特觀察。這個連寨子都很少出過的女孩,詳細記錄了兩位老師給伙伴們帶來的巨大變化,透露了心底對老師的喜愛和感激。連老師養的墨西哥吉娃娃小狗的趣事,也沒逃過她的眼睛。她在其中一篇日記還寫到:我不但想要當班長,還想要上大學。這種敢想敢做的力量,就來自于夫婦倆一年多的言傳身教。

每每想起2009年7月從尖山小學離開的情景,孫麗娜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那天,孩子們跟著兩人一路下山,不停地唱著他們教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讓我們蕩起雙槳》《歌聲與微笑》等歌曲,唱著唱著就都哭了,哭完了再唱,勸也勸不走。

支教對孫麗娜來講是干起了老本行,可朱敏才卻是外行。他本來覺得教英語一點問題沒有,但由于不懂得“課堂管理”,他的課經常亂堂,孩子們前后門亂竄,還有孩子爬到講臺上偷偷拍他的肚子。

朱敏才只好退居二線,在做好妻子的后勤保障工作的同時,虛心向妻子學藝,并閱讀了很多教育書藉,慢慢掌握了授課技巧,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在他看來,孩子們學英語 “說”的興趣比“考試”更重要。他重點培養學生敢開口、能開口的能力。四年級的學生黃月飄告訴記者:“我超喜歡上朱老師的課,因為他的課超級有意思!”

希望在這里繼續教下去

由于缺乏葉黃素,加上強紫外線照射,原本就高度近視的孫麗娜視力嚴重下降,右眼已因黃斑性病變而失明。她現在已不能給孩子們上課了,但她利用自己的特長,又找到一個新途徑為山村的孩子們服務:試著用自己的方式,積極聯系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為學校爭取更多的社會支持。

2013年,孫麗娜通過女兒與北京賽晶集團聯系,為龍坪鎮中心村小學捐贈了20臺電腦,價值約8萬元。遺憾的是學校沒有多余的資金來修建電教室,20臺電腦只能擱置一旁。

另一個讓朱敏才夫婦操心的是,學校食堂是一個簡易棚,孩子們吃飯只能在露天水泥臺上。朱敏才說,沒有地方坐著吃飯,學生們只能在操場上站著或回教室吃飯。

今年3月28日,遵義下大雨,孩子們在打飯時,一大塊鐵皮砸了下來,把他們嚇了一跳。于是,修建一個食堂,讓孩子們有個吃飯的地方,成為他們最著急的事情。他們估算了一下,學校如果建一個食堂和一間電腦教室,需要約30萬元。

阿里巴巴公益“天天正能量”基金了解到情況后,被兩位老人打動,愿意資助他們10萬元。這是“天天正能量”基金自2013年7月啟動以來,拿出的首個10萬元。3月底,朱敏才夫婦收到這筆錢,他們決定將所有的善款用于建設學校食堂和電教室。因為還差20萬元,夫婦倆希望更多的愛心人士、企業能幫助學校。

除此以外,朱敏才還利用從當中醫的父親那里學的家傳中醫知識,在積極編寫《開發生命的工具—長壽筋穴按壓法》。他希望這本書能讓缺醫少藥的山民學會自我保健。他告訴記者,他打聽出版社出書的事,人家說讓他自己掏腰包出。對此,老人有些不理解。他說早在1991年,自己就曾出過《自學快速閱讀法》《成功方略》等書籍。怎么現在反倒要自己花錢出書了呢?

最終,朱敏才自費花了6000多元,印刷了400本,無償送給當地村民。他說,從村民的反映來看,按壓法是有效果的,經常有山民來找他,讓他給按壓,還有人主動跟著他學習他自創的“尖山棍法”。這套棍法曾給尖山小學的孩子們帶來了無數歡樂。體育課上,大家學得有模有樣,有的孩子至今還在研習。

朱敏才愛好非常廣泛,他說這與孫老師的支持分不開。電腦、攝影、學中醫、下象棋。據說,前三樣稱得上專業水平。到貴州支教后,學生和妻子就是朱敏才拍攝的主角。也因為這個愛好,夫婦倆留下了支教中很多珍貴的瞬間。翻看老人拍攝的照片,讓人仿佛進入時光隧道,支教的辛苦和快樂,一幕幕在眼前回放。

采訪中,每每記者跑題問到兩位老人的身體狀況,朱老師都會及時把話題撥正,原本洪亮的聲音會再高一些。他強調自己身體很好,能在遵義縣龍坪鎮中心村小學教學,自己心中是有數的。言外之意,不會給別人添麻煩的。

朱敏才也向記者提到,有人對他這個年紀來支教有疑慮,有人甚至說他是為生活所迫,到貴州來躲債的。說到這里,老人有些急了:“我們老兩口都有退休金,不是特別高,也算中上,在北京生活很好的,住房也在二環以內,哪有生活困難之說?”

有網友看過兩位老人的報道后,也刻薄地提出,如果真是想志愿支教,就不應該到鎮中心村小學,而應到真正缺少老師的深山中去。中心村小學怎么會缺老師呢,比這兒艱苦的地兒多的是。但這種說法立即引來其他網友駁斥,有人留言說,“捫心自問,自己年老時,也許不及老人的十分之一?!?/p>

朱敏才說:“雖已是古稀之年,但只要我們還能動,就希望在這里繼續教下去,讓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樣,能大聲流利地說好英語、學好英語?!?/p>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朱敏才老師提供,特此致謝?。〆ndprint

猜你喜歡
朱敏支教學校
幼兒園游戲課程審議的實踐與思考
警惕功利性支教
化工安全問題評價思路闡述
為了兒子贏在起跑線,跨國相親路上狂奔著一個女商人
大學生短期支教的現狀及困境歸因分析
丹江口市教育局 對鹽池河支教教師進行考核
學校推介
偉人父親朱德和女兒的故事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