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抗戰:為民族解放和世界和平而戰

2015-01-10 23:54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長
軍事歷史 2015年6期
關鍵詞: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戰場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和百科研究部部長

中國軍事歷史委員會主席 曲愛國

尊敬的坎菲斯主席,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首先,我代表中國軍事歷史委員會祝賀大會的召開。希望大家能夠在北京度過印象深刻的五天,中國軍事歷史委員會將竭誠為會議和各位代表服務。

非常榮幸能夠與來自世界各國的軍事歷史學家們分享我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與20世紀戰爭樣式演變”的認識。在人類戰爭歷史上,已經過去的20世紀是戰爭變化最為急劇、戰爭規模最為龐大、戰爭過程最為慘烈,戰爭影響最為深刻的時期。世界大戰、局部戰爭等戰爭形態,機械化戰爭、信息化戰爭等戰爭模式,飛機、坦克、航空母艦、核武器等戰爭手段相繼誕生,徹底改變了戰爭的面貌,使得戰爭的發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迭推進。20世紀成為了人類軍事史上最具變革色彩的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是20世紀最具標志性的戰爭。它不但是工業化革命成果在軍事領域應用、實踐的集中體現,總結了一個時代,而且推動了人類戰爭和人類歷史新的發展,開啟了一個時代。無論從政治、軍事,還是經濟、社會講,都是如此。

對于中國的軍事歷史學家來說,參加國際軍事歷史委員會第41屆年會具有特殊的意義。就在我們會議召開的同一時間,中國正在隆重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活動。中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大戰的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對于中國歷史的發展更是具有重大的意義。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曾經就中國抗日戰爭歷史組織了集體學習,習近平主席強調指出:要深入研究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深入研究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大關系。因此,我發言的題目是---中國抗戰:為民族解放和世界和平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中、美、蘇、英為代表的同盟國家與德、日、意為核心的軸心國集團的戰爭。它同時也是代表正義、進步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與代表反動、邪惡的法西斯勢力進行的決定人類前途和命運的較量。因此,在中國,這場戰爭又被稱作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日本和德國是法西斯侵略擴張的兩大基地,是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力量核心。消滅法西斯,就是徹底戰勝日本和德國,鏟除法西斯侵略戰爭在東西方的策源地。其中,戰勝日本法西斯的戰爭在亞洲大陸和太平洋地區展開。中國在這場正義與邪惡、光明與黑暗的較量中,始終是雙方激烈交戰的東方主戰場。地位至關重要,作用舉足輕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時14年,經歷了局部抗戰和全國抗戰兩個時期。局部抗戰從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略中國東北開始,持續到1937年7月,主要在東北地區和上海、華北部分地區展開。全國抗戰從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全面發動侵華戰爭開始,勝利結束于1945年9月3日日本向中國軍民投降,分為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戰爭首先在華北地區展開,很快擴大到華中、華南地區,最后蔓延到中國西南部分地區,雙方軍隊還在緬甸展開了較量。在這一漫長的過程中,中國抗戰完全融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進程。下面,我把中國抗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放在一起進行考察,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抗戰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在東、西方分別醞釀,通過一系列局部戰爭逐步演變而成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德國納粹分子和意大利法西斯分子是戰爭的發動者。無論是日本政府的“大東亞共榮圈”、希特勒的“無限生存空間”,還是墨索里尼的“最高統治權”,都是追逐侵略擴張和建立強權霸權的理論。法西斯的崛起和發展,把世界重新卷入了戰爭的深淵。日本自明治維新后國力、軍力增強,野心不斷膨脹,逐步形成了滅亡中國、征服亞洲、稱霸世界的大陸政策。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侵略中國的戰爭,粉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通過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起來的脆弱和平,點燃法西斯侵略擴張的第一把戰火。法西斯貪婪專橫、侵略擴張的本性和破壞和平、踐踏正義的本質在中國的土地上暴露無遺。從1931年9月到1937年7月,中國軍民先后對日本的侵略行動進行了局部抵抗。這些作戰行動,是在世界范圍內對法西斯侵略擴張最早實施的正面阻擊,打響了反對法西斯侵略擴張的第一槍,遲滯了法西斯侵略擴張的步伐。不但是中國抗戰的開端,同時也拉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帷幕,中國抗戰成為世界反法西斯事業的戰略先驅。

20世紀30年代中期,意大利發動侵略埃塞俄比亞戰爭;德國支持佛朗哥集團挑起西班牙內戰,并吞并奧地利,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德、日、意結成法西斯軸心國集團,侵略擴張節節升級。尤其是日本1937年7月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當時,英、法、美等國不愿與法西斯正面抗衡,采取綏靖政策,使得法西斯的侵略氣焰日益囂張。而中國則在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展開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頑強地抗擊日本侵略,開辟出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到1938年10月,中日雙方投入作戰的總兵力達400余萬人,戰線長達4000多公里,戰火遍及中國10多個省區,戰區面積約160萬平方公里,是當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規模最大、較量最激烈的戰場。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抗戰已經持續了10年多時間,中日戰爭全面爆發也已經有5年多時間。在此期間,中國基本是獨立苦戰,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旗幟。歐洲大戰和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法西斯將戰爭推向全球,大戰的戰火籠罩世界。在法西斯的進攻下,20多個歐、亞、非國家和地區先后淪陷,但中國始終屹立不倒,頂住了日本侵略軍的瘋狂進攻,粉碎了日本滅亡中國的企圖,成為了世界人民抗擊法西斯進攻的戰略支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家的基本戰略是“先歐后亞”,首先集中力量打敗法西斯德國。但“先歐后亞”并非“保歐棄亞”,亞洲、太平洋戰場的局勢穩定,是奪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基本前提。中國戰場始終是大戰雙方在亞洲大陸較量的主要戰場,是決定戰爭進程的重要因素。日本曾采取各種方法力圖盡快打敗中國,并利用中國的資源支持戰爭,實施進一步的侵略擴張。美、英、蘇等國家則密切關注中國戰場,“讓中國留在戰局”成為盟國整體戰略中的重要內容。美英兩國與中國協商設立中國戰區,實施聯合作戰。中國抗戰在戰勝法西斯的進程中與同盟國家作戰形成了緊密的戰略配合。

“北進”進攻蘇聯,是日本與德國實施戰略協同、打敗蘇聯的重要設想。日本對此進行了長期籌劃,并且進行了戰爭準備。1938年7月和1939年5-8月,日本關東軍曾先后在張鼓峰和諾門坎發動進攻,試探蘇聯虛實。但中國的抗戰徹底破滅了德日法西斯戰略配合的構想。侵華戰爭開始后,日本軍隊主力幾乎全部投入了中國戰場,很難抽出充足的力量實施進攻蘇聯作戰。1941年冬,德軍兵臨莫斯科,德國要求日本立即北進夾擊蘇聯。但此時日本陸軍的51個師團中有35個師團深陷中國戰場,日軍大本營在反復權衡后決定“將繼續努力解決中國事變”,“暫不參戰”。中國抗戰有力地拖住了日軍力量,使得蘇聯能夠解除后顧之憂,避免兩線作戰,全力迎戰德國法西斯。從1941年冬開始,蘇聯從遠東地區向歐洲戰場調派部隊54.2萬人、火炮5000多門和坦克3300多輛參加對德國法西斯作戰,并在打敗德國后從容轉兵東進,參加對日本最后一戰。

實施“南進”作戰,與英美等國爭奪在太平洋等地區的霸權,是日本侵略擴張的重要計劃,也是德、日法西斯戰略配合中的重要內容,而占領中國則是日本全力實施“南進”作戰的基礎。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軍與日軍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交戰。與此同時,德軍在蘇德戰場上攻入高加索地區,并在北非地區與英軍激戰。德國力促日本全力向印度洋方向進軍,實現兩國軍隊會師。但日本在對美、英開戰后,陸軍主力仍然被死死釘在中國戰場上寸步難移,雖然把??樟α恐髁完戃姴糠志J部隊先后調往太平洋戰場,卻始終不敢削弱在華兵力,“南進”作戰背負著中國戰場這一沉重“包袱”,作戰行動受到極大的制約。1942年,為了穩定緬甸戰場形勢,支援英軍,中國派出遠征軍入緬作戰。從1943年10月到1945年3月,中國軍隊根據同盟國反攻作戰計劃,發起緬北、滇西進攻戰役。到1945年春,投入兵力達30萬,與盟軍密切配合,徹底粉碎了日軍占領緬甸、攻向印度的戰略構想。而美英軍隊則能夠在太平洋戰場集中兵力,穩住戰線,進而轉入反攻。

在戰爭期間,中國還成為了同盟國家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略基地。中國為盟國提供了大量的戰略物資,投入大量人力修建和保護空軍基地,保障盟軍空中力量對日本實施戰略轟炸和對日軍作戰。中美兩國還設立了聯合情報搜集和整理機構。同時,中國積極支持亞洲國家的抗日斗爭。越南各種抗日力量在中國境內發展壯大。眾多的朝鮮革命者和愛國志士在中國進行抗日斗爭,韓國流亡政府也在中國得到支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始終是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是決定戰爭進程的關鍵因素,是奪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堅固支撐。在中國抗戰中,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和游擊戰爭與國民黨主導的正面戰場和正規戰爭相互配合、相互依存,使日軍在中國陷入泥沼而無法獲勝。即使戰爭末期同盟國軍隊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日本依舊不得不把中國作為主要作戰方向。戰爭結束時,有200萬左右日軍部署在中國。我們可以作個設想,如果中國抗戰失利,將意味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在亞洲大陸的失敗,日本利用中國的資源支持戰爭,將在中國作戰的軍隊投入其他戰場,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將會被徹底改寫。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是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在長達14年的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殲滅日軍150多萬人,受降日軍128萬人。人員傷亡達3500萬以上。直接經濟損失1000多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更是超過5000億美元,是戰爭損失最重的國家之一。中國人民不但肩負起挽救國家危亡、爭取民族解放的歷史使命,而且承擔了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偉大責任,是反法西斯同盟國的中堅力量。這是我們在深入研究和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后所得出的基本結論,也是歷史的真實寫照。我相信,這樣的結論,也會得到世界各國軍事歷史學家的認同。因為我們都有著孜孜追求歷史真相、客觀解讀歷史過程、冷靜做出歷史判斷的共同目標。

女士們,先生們: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研究,始終是中國軍事歷史學家高度關注和著力研究的課題。不但因為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重要組成部分的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第一場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近代中國由災難深重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點,而且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20世紀世界歷史進程中的重要節點,對世界歷史的進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歷史學家對于歷史問題的解讀,從來不會僅僅著眼于復原歷史,更重要的是面對現實、面向未來,在歷史的回顧與思考中汲取經驗教訓,明確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道路。我們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研究中國抗日戰爭,同樣是為了更好地認識歷史發展的軌跡,反思戰爭的根源和災難,創造美好幸福的明天。所以,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歷史觀來認識二戰的歷史,以正確的方法論來闡述二戰歷史,尤其是要堅定地捍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因為捍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成果,就是保衛世界公理正義,維護世界和平發展。

我們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主要包括五個內容:一是徹底打敗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鏟除法西斯主義生長的土壤,消除法西斯國家再次發動戰爭的能力;二是懲辦戰爭罪犯,伸張公理正義,在國際事務中確立懲惡揚善的道義準則;三是確立剝奪“剝奪者”的原則,將侵略者掠奪的土地和權益物歸原主;四是明確國家和民族不論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則,瓦解西方列強殖民體系;五是創建聯合國,確立集體安全的機制。這些勝利成果,體現著人類對戰爭悲劇的反思和對和平正義的追求,防止了世界大戰再次爆發,保證了戰后世界整體和平與不斷發展。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與未來,都是亞洲和世界和平的基石,一磚一瓦都動搖不得。正因為如此,我們堅決反對對二戰歷史的歪曲性解讀,特別是對否定侵略戰爭歷史的性質,挑戰《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的權威地位,質疑或否認戰后正義審判等做法,感到難以容忍和非常氣憤。這是在傳播極端錯誤的歷史觀,是非常危險的做法,從根本上講,是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否定,是在開歷史的倒車。

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遭受戰爭損害最為嚴重的災難承受者,同時也是堅定地進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者。為了戰爭的勝利,中國人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格外珍惜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成果,格外珍惜今天的和平發展,決不容許歷史被肆意顛倒、侵略擴張重現。我們研究和回顧二戰的歷史,紀念中國抗戰的勝利,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就是要以史為鑒、以史為鏡,在明辨是非曲直和深刻思考歷史中,表明我們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共同發展的決心,與世界各國軍事歷史學家們形成歷史認識的共同點,推動世界各國形成共存之道,致力于和平發展。就象習近平主席所強調的那樣: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目的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猜你喜歡
法西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戰場
永遠很遙遠
戰場上的神來之筆
C-130:戰場多面手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貼秋膘還有三秒到達戰場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 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法西斯的“擼子”
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
——中韓詩人詩歌朗誦會
關注歷史中的人與課堂中的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