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常生活審美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

2015-01-12 03:00于建瑋趙麗麗
長春市委黨校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幻覺價值觀核心

文/于建瑋 趙麗麗

責任編輯 董金榮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我們凝心聚力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我國社會市場化轉型的加速以及人們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的變化,消彌了文化藝術與生活之間界限的日常生活審美化成為當代社會最重要的文化語境之一。由于日常生活審美化既帶來了審美的民主化、平等化,同時又帶有消費主義不可避免的弊病,這就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了解這種影響,對于我們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分重要。

一、日常生活審美化概念的提出

最早提出日常生活審美化的是英國傳播學家邁克·費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他發現,由于商業社會和城市化的發展,特別是技術手段的進步,文化產品的種類與產生速度大大超出以往,“大批量的生產指向消費、閑暇和服務,同時符號商品、影像、信息等的生產也得到急速的增長”。[1](P31)這使大城市的日常生活成為了審美的世界,具體表現為“百貨商場、商業廣場、有軌電車、火車、街道、林立的建筑物及所有陳列的商品,還有那些穿梭于這些空間中的熙攘的人群,都喚起了如今人們多數已被遺忘的夢想,有如來往人群的好奇與記憶,經常受到來自與背景分離的、變化的景象所刺激,并通過解讀那些物品外表所散化的氣息,產生出了某些神秘的聯想。就這樣,大城市的日常生活具有了審美的意義”,[1](P34),這導致藝術與現實之間的差異和雅與俗之間的差異被敉平。在日常生活審美化的語境中,大批象征符號被制造出來,供人們消費,形成了消費文化,“消費文化使用的是影像、記號和符號商品,它們體現了夢想、欲望與離奇幻想”。[1](P39)在這一過程中,電視這一傳播手段與消費文化合謀,“產生了過量的影像與記號,從而產生了一個仿真的世界。在這個仿真的世界中,實在與意象之間的差異被消解,變成了極為表層的審美幻覺”。[1](P39)重視表層的審美幻覺消除了其存在的現實依據,成為寄生于主觀世界的符號,它們“在一個相對但又是最終不在場的基礎上存在。因此,也就是在一種無可挽回的幻覺基礎上存在”。[2](P53)當現實性被取消,“怎么都行”成為藝術、審美活動的信條,藝術、審美就變得沒有根基,藝術成為一件隨意的制成品。于是,意蘊不再是追求,而成為可有可無的的東西,“首先是對藝術作品的直接挑戰,渴望消解藝術的靈氣、擊碎藝術的神圣光環,并挑戰藝術作品在博物館與學術界中受人尊敬的地位。其次是與之相反的過程,即認為藝術可以出現在任何地方、任何事物上。大眾文化中的瑣碎之物,下賤的消費商品,都可能是藝術”。[1](P96)這樣,生活與藝術之間的差異也就徹底蕩然無存,日常生活成為一個藝術化、審美化的世界。

德國哲學家沃爾夫岡·韋爾 施(Wolfgang Welsch) 將日常生活審美化分為淺表層次和深層次。從現象上講,在五色斑瀾的生活中追求快感的審美活動即是表層次的日常生活審美化。其根源在于深層次的日常生活審美化,即韋爾施所說的認識論的審美化,它是指人們的審美方式、審美觀念在當代技術、商業高度發達的環境中發生的轉向。他指出,“審美化意味著用審美因素來裝扮現實,用審美眼光來給現實裏上一層糖衣”。[3](P5)日常生活審美化不追求形而上,而是審美的表面化,“在表面的審美化中,一統天下的是最膚淺的審美價值:不計目的的快感、娛樂和享受”。[3](P6)韋氏的分析切入日常生活審美化形而下的哲學實質,這也直接帶來了人們看待客觀世界視角的變化:一切都要放在感性、娛樂、快感這些指標面前被評估,“在現實的貿易中,美學成了新的主要硬通貨”。[3](P95)這較為典型地體現為電視,“一進入電視的王國,就由穩固的世界邁入了變形的王國。如果說哪里有‘存在之輕’的話,它就在電子王國中”。[3](P96)電視的變形通過復制現實的行為將真正的現實遮蔽了,“你永遠看不到你不應當看的東西,而且你根本不能確定你的所見是現實所賜,還是頻道的禮物”。[3](P96)這直接導致人們的審美感知方式的變化——原先視、聽的等級制被顛覆,切切實實的感性成為人們感知審美對象的主要渠道。

根據對日常生活審美化這一美學概念的梳理,我們可以將其內涵概括為:在商業化、城市化的背景下,伴隨著傳播技術、傳播手段的現代化出現的使審美、藝術與日常生活(everydaylife)完全融合的文化-審美現象,它消彌了生活與藝術的界限,大大削減了藝術的貴族化、高雅化,直接導致了人們審美方式、審美思維在現代社會發生不同于傳統的變化。

二、日常生活審美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

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出現有其必然性,“大眾對生存提出更高要求,美和藝術就必然會屈尊降貴,走向大眾化”。[4](P137)它扭轉了傳統意義上審美活動貴族化的狀況,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審美與藝術不再是貴族階層的專利,不再局限于音樂廳、美術館、博物館等傳統的審美活動場所,它借助現代傳媒特別是電視普及化、‘民主化’了”。[5]人們在審美活動中通過娛樂放松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學會了用審美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審美化“對廣大受眾,特別是文化水平較低的受眾又具有文化普及甚至啟蒙的作用”,“可以培養人們的獨立意識與個性”。[6]從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看,我國消費社會遠未達到西方的水平,日常生活審美化在當代中國的社會語境也就與西方有質的差別。有學者進一步指出,一方面,由于我國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產品多系基本生活用品,而不是耐用消費品甚至是奢侈品,因此,我國的日常生活審美化是初級階段的;另一方面,從當前群眾的消費實際來看,將日常生活審美化指斥為淺層次也有簡單化之嫌,“排除倫理問題和經濟體制問題,僅就審美問題而論,日常生活當中的審美多屬于淺層次的,然而不排除深層次的;日常生活當中的審美多是基于感覺的,然而不排除基于感情甚至基于理性的”。[7]這使得日常生活審美化成為提升群眾精神境界的文化導師,只消看一看《中國好聲音》等選秀類節目的熱播、人們在挑選服裝時更注重個性的展示,就能理解這一點。只要人們的精神境界能夠提升,就可以使人們的價值判斷標準得以升華,而這對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功效是不言而喻的。也就是說,日常生活審美化帶來的審美大眾化、民主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生活審美化的普及化、平民化帶給廣大群眾的文化紅利是深奧的思想體系可以借助平易的審美化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被廣大群眾所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固然可以用理論宣講、專題學習等方式進行,但如果能夠用形象化的方式向群眾傳播,更能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而日常生活審美化正好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一個獨到的途徑。如近兩年來中央文明辦推出的“我們的價值觀公益廣告”宣傳畫,既可以下載到手機、電腦上作為桌面背景,也可以作為馬路上的招貼畫向行人展示,這就能夠使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最直接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化”人力量。再如《中國好聲音》的學員如平安、金志文、梁博等在演唱中表達出的對音樂、對人生的執著,使這檔節目超越了音樂節目的界限,而成為傳遞正能量、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梢?,可以藉日常生活審美化發布文質兼美的文化產品,以此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文化的教育功能,推出更好更多的優秀文藝作品,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文化活動,運用各種形式生動形象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8]從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央要求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系列表述來看,這里所說的文藝作品、文化活動主要是指大眾化的文化產品及其傳播方式,這是切合日常生活審美化的文化語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面影響的實際的。

另一方面,日常生活審美化所帶來的平民化并不代表著所有人都可以介入其中。消費社會的邏輯首先體現為金錢對社會群體的重組,“消費是一個與學校一樣的等級機構:在物的經濟方面不僅存在不平等(購買、選擇和使用被購買力、受教育水準以及家庭出生所決定)——簡言之,正如不是人人都有相同的讀書機會一樣,并不是人人都擁有相同的物”。[9](P46)社會群體的重組帶來的則是金錢對于審美—文化活動的引導,“各種雜志、百科全書、袖珍手冊等旨在‘提高文化修養’的龐雜材料所滿足的,就是這樣一種與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相關的需求。這一切文化實體之所以被‘消費’,是因為其內容并不是為了滿足自主實踐的需要,而是滿足一種社會流動性的修辭、滿足針對另一種文化外目標、或者干脆就只針對社會地位編碼要素這種目標的需求”。[9](P111)這種現象在我國也很常見,如影視作品中動輒出現的香車豪宅,時尚雜志中用時裝、名表等反復渲染的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等。這種追求會強化占有金錢的等級對文化—審美產品的支配權,“一切物品都根據它的統計學可支配性、它們受到的或多或少限制、像價值一樣按等級劃分的主體來進行分類”。[9](P115)一個社會的文化—審美產品若完全受到金錢的支配,再缺乏必要的引導,那么大家認同的價值將會不可避免地滑向浮淺的拜金主義。資本控制了文化與審美,就會以實用主義的方式操控文化、審美的運行。資本控制審美,其根源在于工具理性的盛行。工具理性既能帶來政治的暴力,也能帶來技術的暴力,“宗教衰落了,官僚化(或科層化)遍及各個領域,科技活動和道德活動的規范壓制著個體”。[10](P25)工具理性對文化、審美活動最常用的手段是隨科技發展而誕生的大眾傳媒(media),它在推動審美活動變得平易的同時,也掩蓋著其與權力合謀的事實,“我們所有的工藝技術都只有是我們認為控制世界的工具,它所以成為必要,是因為我們是這臺設備的操作者。這就是與大眾傳統范圍的幻覺相似的客觀幻覺。之所以對大眾傳媒會產生天真的幻覺,是因為政治權力通過傳媒來損人或愚弄群眾”。[2](P70)特別是技術利用幻覺形成了對于受眾的暴政,“似乎技術已承擔了它使我們失去的所有幻覺。似乎對失去幻覺的補償是對這個世界客觀諷刺的出現”。[2](P71)技術精心打造出的客體“躲避起來,變得難以覺察、反常、含糊不清,并由于這種含糊不清,敗壞了主體自身及其分析記錄”。[2](P55)客體的躲避,不是完全躲避,而是只呈現光鮮的幻覺,“幻覺是顯著的技巧,是突然從虛無中出現的技巧,它使我們避免本體”。[2](P57)這時,我們能夠接觸到的本體、真實,變得寥若晨星,價值觀遭遇極大的失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正能量就會被嘲諷、褻瀆。受眾將不再追求審美的終極價值,而是以獵奇的心態在審美對象中刻意地追求那些“搶眼球”的內容,崇高蕩然無存,猥瑣大行其道,人們的價值觀也相應地戴上了窺淫癖的眼鏡。如近年出現的、在給兒童拍攝的一些動漫作品中,居然出現了大量色情、下流的內容,“一些影片價值邊界模糊,只知拿惡心當搞笑,用小孩口吻說成人語言,甚至還出現了露大腿扭屁股的兔女郎、榴蓮扎胸部、屎尿橫流的低俗鏡頭,讓專家和家長憂心不已”,[11](P25)這將會讓孩子們學會什么,不言而喻。再如一些房屋銷售的廣告中,不乏諸如“只為百分之一的人量身打造”,“奢華上品,無限至尊”這樣的文字,反復渲染的是房屋的尊貴奢華,突顯的是以獲得一處炫耀身份的房子為人生目的的低俗價值觀。如果人生的目的僅僅用一處容身之所來囊括,那么人生的追求、生命的終極關懷又從何談起呢?而后者對于人們來說,更應該是不可或缺的。這些文化產品嚴重地干擾著每個人的價值判斷,如果個人的價值判斷被人為地推廣,就會大面積擴散,影響到較大群體的價值取向。群體性的價值失范就會在被工具理性與資本邏輯所控制的日常生活審美化中出現,沖擊著主流價值觀,最終危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需要我們警惕的。為了防止日常生活審美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沖擊,就必須加強對文化產品的監管。這就要求我們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最大限度地唱響正氣歌,使核心價值觀真正成為人們心靈的羅盤,成為人們情感的寄托”。[12]

日常生活審美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雙重影響是值得我們沉思的。我們不能回避日常生活審美化這一既成事實的文化語境,要勇于面對、因勢利導、揚長避短。也就是說,要把其中的工具理性、資本的邏輯對人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時,發揚其審美民主化、平易化的精神啟蒙功效,讓色彩斑瀾、美侖美奐的生活世界成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沃土。

[1](英)邁克·費瑟斯通.消費文化與后現代主義[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2](法)博德里亞.完美的罪行[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3](德)沃爾夫岡·韋爾施.重構美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4]艾秀梅.日常生活審美化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5]陶東風.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與文藝學的學科反思[J].天津社會科學,2004,(4)

[6]陳太勝.文學理論:不斷擴展的邊界及其界限[J].河北學刊,2004,(4).

[7]李祥文.中國國情下的日常生活審美化命題[J].北方論眾,2014,(6).

[8]劉奇葆.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03-05.

[9](法)博德里亞.消費社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0]周憲.審美現代性批判[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11]張斌寧.價值觀應滲入動畫作品創作[N].光明日報,2014-09-15.

[12]劉云山.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黨建,2014,(2).

猜你喜歡
幻覺價值觀核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我的價值觀
圖說 我們的價值觀
真實的幻覺
當代藝術家處于自以為是的幻覺中
遠方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價值觀就在你我的身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