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我國農村生產組織形式的新轉變

2015-01-17 13:59羅康白清田
學理論·上 2015年12期
關鍵詞:農業

羅康 白清田

摘 要:本文立足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當前農村生產力發展程度進行分析,提出當前生產組織形式已不能適應當代高速發展的生產力狀況的觀點,并在較系統分析當前農村生產組織形式的新變革形勢基礎上,以歷史唯物論為綱,對當代農村生產組織形式的新轉變及其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理性分析和前景描述。

關鍵詞:農業;生產組織形式;農業合作協會

中圖分類號:D8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4-0018-03

經過了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我國農村生產力快速發展,農業生產機械化、化學化、集約化、規?;?、專業化的發展趨勢已初步形成。我國正面臨一場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新的變革。我們必須清醒地主動地把握歷史唯物論關于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做好充分準備,推動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符合規律的變化,迎接這場新的偉大變革。

一、我國當前的農業生產力發展狀況

歷史唯物論認為,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因此,變革農村生產組織形式,必須對當前我國農村生產力發展狀況及其客觀要求有清醒的實事求是的認識。

1.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

根據農科院1月28日工作會議的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十一連增”。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其中主糧作物中的水稻、小麥和玉米產量分別達到20 643萬噸、12 617萬噸和21 567萬噸。糧食總產量為6.071億噸。而在改革開放初期這一數字僅為3.2億噸左右。稻谷產量為13 925萬噸,小麥產量為5 415.5萬噸,玉米產量為8 908萬噸。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我國糧食總量提升一倍左右,水稻和玉米畝產提高三倍,主糧年產總量也實現了翻番增長。并且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我國綜合農業的發展也呈現迅猛發展的態勢。在糧食產量大增產的情況下,非糧食食物也大幅度增加。據統計,截至2014年,我國肉類總產量為8 707萬噸,禽蛋產量為2 894萬噸,水產品產量為6 450萬噸,牛奶產量為3 725萬噸,水果產量為2.1億噸[1]。這與改革開放初期的數據已經無法對比,差距達到幾十倍,甚至過百倍。

2.農業科學發展

第一,機械化程度進步。數據顯示,1980年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僅為1.4億千瓦。到2003年,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了6.04億千瓦,拖拉機保有量為1 494.06萬臺,農機固定產值達到3 361.59億元[2]。這是2004年《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頒布前夕,農業機械化的程度。2004年以后,隨著《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頒布,農業機械化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各式機械不斷出現和改良。并且機械進入農業的范圍越來越廣。貫穿農業生產的幾乎所有環節。截至2013年底,我國大中型拖拉機數量達到531萬臺,配套農機具保有量達到826萬部。全國的農作農機綜合作業水平達到59%[2]。

第二,農藥、化肥、除草劑、地膜的廣泛應用和大面積推廣。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統計,2013年我國化學農藥原藥總產量146.07萬噸,其中殺蟲劑31.7萬噸,殺菌劑15.5萬噸,除草劑94.0萬噸,植物生長調節劑1.8萬噸,殺鼠劑0.006萬噸,其他3.0萬噸。改革開放以來的大量農藥投入與當前的農藥制造能力都為農業生產起到了重要的保駕護航作用,有效地抵御了蟲災、鼠災等生物災害確保了糧食產量。根據農業部發布的《中國農業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地膜用量達到125.5萬噸,地膜覆蓋栽培面積已達3億畝。鑒于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能夠有效地增溫保濕,因此作物大幅增產,部分作物的種植范圍擴大,大幅度解決我國因為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引起的適宜耕地短缺的情況,保障了糧食產量。并且2014年我國化肥使用量約為5 800萬噸,占世界的35%[1],這也有效地保障了糧食產量。

3.農業基礎建設得到加強

截至2010年底,我國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350.66萬公里。全國農村公路通鄉通村率分別達到99.97%和99.21%。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光纜線路總長度為2 046萬公里,高速鐵路營業總里程超過1.6萬公里,鐵路總里程突破11.2萬公里[1]。道路交通網絡的大發展為農村的生產運輸能力做出重大貢獻,連同現代化通訊網絡一起有效地保證了農村與城市的聯系,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根據2014年全國農村水利工作會議數據表明,我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37億畝,灌溉率超過50%。

4.農業走向現代化方向明朗

新時期、新形勢下,農民的需求和城市人民的需求已經發生了改變,新時期對農村的要求也發生了改變。這些改變導致現代人的需求多樣化。其一,我國農民在解決溫飽問題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在思考如何致富,新時期農村有內在的致富需求。其二,城市居民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健康和生活品質的日益重視。這導致了城市居民對于綠色食品、生態旅游等各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其三,截止到201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636 463億元,其中第二、三產業占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2.6%和48.2%[1]。這充分顯示了工業具有足夠的能力對農業進行反哺。并且隨著農業補貼力度的不斷加強,大量企業和單位具有將資本向農業輸出的內在動力。隨著這三種動力的有機結合,農業走向企業化、專業化、集約化的現代化方向愈發明朗[3]。這也昭示著,在新形勢下舊的生產組織形式必將消亡,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將應運而生。

二、我國當前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新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隨著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農業生產將更多地依靠機器而非人力。這種發展趨勢也預示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種主要依靠農戶個體力量的生產組織形式已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主要表現如下:

第一,土地過于分散。土地過于分散,不利于機械化作業與規模經營;勞動生產率、商品率低,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第二,信息不透明。我國農業方面的電視類節目非常稀少,僅有央視七套和少數省市開辦農業節目。據統計,在我國近400家已注冊的各級電視媒體中,開辦農業節目的只有4%。在全國電視節目播出總量1 000多萬小時中,農業節目尚不超過1%[4]。這樣的資源配置和廣大農民的實際需求是極不相稱的。這就導致農業方面沒有權威同時開放非常專業性的信息服務機制,為農業生產提供市場信息來對各農業生產組織提供生產、銷售信息和市場指導。

第三,產銷一體化程度低。除極少數生產組織擁有完整的產業工業鏈有能力對自身產品實行產銷一體化外,大多數的中小型農業企業和家庭農場只能充當生產環節的一部分。由于農業產銷鏈過于冗長,導致大量的利潤在農業產銷鏈中被磨損或者被收購商榨取,挫傷了各生產組織的生產積極性,在提高農產品價格的同時也增加了農產品滯銷的風險。

第四,科技實力不夠。農業企業和家庭農場受制于科技實力、知識水平的因素和工業實力,無法對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并且由于科技實力的短板,占農業生產組織格局主體的中小型農業企業或者家庭農場,無法運用科學技術有效地防治農害、抵御天災,造成短板效應。

第五,資源配置不合理,無法有效流入各生產組織。由于缺乏安全、可靠的綜合機制對技術、人才的引導,一方面出現農業企業和家庭農場對人才和技術的“饑渴”,無水可飲的現象;另一方面,大量人才和技術由于缺乏和各生產組織間的中間連接機制,也就沒有流通管道進入各生產組織,造成一種困境。同時,缺乏有效的農業信貸機制,農業方面的轉型與發展尤為困難。

三、新一輪農村生產組織形式變革的模式及分析

隨著農業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農業發展的專業化、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農業生產步驟細化,分工越來越明確。改革開放以來的家庭聯產責任制那種單家獨戶,精耕細作的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代農業社會大生產的趨勢,并且日益成為制約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桎梏。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說明,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不符合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系最終會被改造或拋棄。新的生產組織形式的出現具有其必然性。隨著社會現代化的推進,在當前農業生產力大發展的基礎上,農業聯合化趨勢已經出現且慢慢加強。在這樣的條件下,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的改革已經到來。

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報》以超常篇幅發表社論《論農業產業化》介紹山東地區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狀況。以此為標志,90年代中后期,農業產業化的生產組織形式在我國廣袤的地區發展起來[5]。這些新生的生產組織形式根據行為主體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不同的模式。

1.政府公辦或科研機構建造的生產基地

這類由政府或者科研機構建設的生產基地主要是為了開發新的農業生產模型和新的農業技術,以研究和實驗為主要目的。例如,位于廣州市花都區的寶桑園新生態農業示范機構由華南農業大學下屬的科研室創辦,是一個以桑蠶為主,集現代農業、都市農業和生態農業為一體的休閑觀光、科普教育的生態農業示范基地?!皩毶@”式的生產組織形式依靠強大的科技實力和人才資源,往往能夠創造高度集約化、協作化的產業鏈狀結構生產組織形式,創造很大收益。這一類生產組織形式是整個新型生產組織形式中的金字塔尖,數量最少。

2.企業投資建設的生產基地

由企業或者有資本的商人建造的農業公司,以創造利潤為主要目的。以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群峰農業貿易公司為例。該公司由少數商人合資創辦,承包萬畝荒山以種植茶樹為主,藥材、養殖業為輔,是集現代化農業、生態農業為一體的農業公司?!叭悍濉笔降霓r業生產組織形式,依托強大的資本力量運作,是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產業形態,具有規模大、產能高的特點。這種新型生產組織形式處于整個新型生產組織形式中的金字塔中部,數量較少。

3.農民自發形成的家庭農場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80年代中后期,大量有實力的農戶個體開始承包集體的土地或者池塘、林地等“生產硬件”,進行致富之路的探索。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凹彝マr場”式的生產組織形式主要以家庭為單位,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這種生產組織形式處于整個新型生產組織形式的金字塔底部,數量最多。

在實際情況中,這三種生產組織形式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由于資金和本身實驗性的定位,“寶桑園”式的生產組織形式產能、數量和生產規模受到制約,無法有效地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導致人才和科技力量無法最大程度的釋放。而“群峰”式由于缺乏充足的科學技術和專業人才,受制于缺乏專業指導和科學護航,不能將資本優勢更有效益的發揮。至于廣大的小型家庭農場式的經營方式,在資金、科技含量和信息獲取方面都處于明顯的劣勢。

四、集中化的大規模農業合作社將成為可行之道

當前已經出現了大量的小型農業合作社,這些農業合作社與上世紀五十年代后期的人民公社有本質上的區別。當前出現的農業合作社是生產力到達一定程度以后,小型的家庭農場或者個體戶為了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而自發組織的聯合,目的是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商品化效率和增強自身生命力和存活力。這是一種生產關系為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自我改造,既符合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客觀規律又符合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現實需求。

鑒于當前社會實際的種種矛盾,小型家庭農場和農業公司聯合化趨勢的力量還處于襁褓時期,力量微小。筆者認為如果不從宏觀角度上對生產關系和農業上層建筑進行改造,農業現代化趨勢和結社化轉變將非常緩慢。為了促進生產關系和生產組織形式的迅速轉變,進而促進農業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建設一個集中的農業生產合作協會是十分必要的。在宏觀上,以農業生產合作協會為支點,一頭挑起市場,促進農業現代化適應現代化社會。一頭挑起上文中出現的“寶桑園”式、“群峰”式和家庭農場式的三類新型微觀生產組織,并且將這三類新型生產組織形式有機結合,優勢互補。實際上也就是將科技、人才、資金和土地進行有機結合,促進生產關系的改造。

集中化的農業產業合作協會的出現對解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起了推動作用。

第一,解決了自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土地分散不利于現代機械化生產、規?;洜I而導致的制約生產力發展的問題。

第二,建立統一的農業生產合作協會后,可以通過建設內部網站、電視頻道,傳播市場信息為農業生產提供市場指導??梢越ㄔO協會內部互助機制,有能力的企業或者機構為其他生產組織提供技術、生產管理經驗、科技知識培訓等幫助,促進全體協會單位的發展。

第三,解決資源配置的難題。農業生產合作協會可以用統一的形象招攬農業人才,解決農業企業與社會人才間的流通困境。為協會內部單位提供人才資源。農業生產合作協會同商業銀行建立信貸關系,為中小型農業企業和家庭農場提供信貸支持,解決資金難題。同時,能夠有效地監管農業補貼的動向,杜絕不法企業詐騙農業補助款,確保農業補助用于實處。

第四,形成產業鏈,促進產銷一體化。農業生產合作協會,可以根據內部各生產組織的實際情況,指導內部各產業結合成產業鏈,促進農產品的深加工,擴大農業生產的效益,促進各生產組織的集約化發展。同時,有效精簡了農產品的流通環節,縮短流通時間,提高高級農業產品的生產效率。在產業鏈的末端由農業生產合作協會進行統一銷售,在銷售環節上精簡過程,既擴大了農業生產者的利益,又減少了消費者的支出成本。

第五,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和食品安全建設。長期以來,農產品供應的零散性和農產品本身的不確定性,為農業監管和事故問責帶來了巨大的難度。正因為此,我國頻發食品安全事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導致消費者的恐慌,變相傷害了農業生產者的利益。而農業生產合作協會能夠監管到內部每個農業生產組織和每一個農產品的生產環節。加強農業監管,為問責和食品安全提供了源頭上的保障,能夠有效地為食品安全建設做出貢獻,也能解決農業生產組織偷稅漏稅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華人民共和國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DB/OL].[2015-07-08].http://

www.stats.gov.cn/tjsj/zxfb/201502/t20150226_685799.html.

[2]趙琨.農業機械化發展對中國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研究[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4(8):21,22.

[3]李哲禹,金振劍.新農村建設:解放農村生產力的又一次偉大革命[J].延邊大學學報,2008(2):116.

[4]張燕.電視農業節目的現狀分析及改進建議[J].今傳媒,2009(5):70

[5]王緋.楊凌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8(12):14.

On the New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Form in China

LUO Kang, BAI Qingtian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zhou 510830,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bases o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viewpoint of productivity decides production relationship,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ural productivity level. Put forward that current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modern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ity in the view, and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changes in the situation of current rural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form, with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the key link, the new change of contemporary rural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form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ational analysis and prospect description is proposed.

Key words: Agriculture;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form;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Association

猜你喜歡
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5G+農業”:5G如何為農業賦能?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農業保險 保障農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