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有限挑戰者”的印度

2015-01-17 13:59江杰
學理論·上 2015年12期
關鍵詞:修正主義印度

江杰

摘 要:作為當前國際體系“有限挑戰者”,印度雖對現有秩序要求進行修正,但不會采取激進措施,可能采取和平、漸進方式,這和史特瑞斯曼時期德國有諸多相似。本文將通過比較研究,希望能為分析當前印度外交政策提供一種視角。

關鍵詞:修正主義;有限挑戰者;印度;史特瑞斯曼德國

中圖分類號:D8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4-0067-02

將印度定位為“有限挑戰者”[1],意味著印度雖對當前國際秩序有不滿,要求進行某些修正,但并不會采取激進、革命性變化,印度更像一個溫和修正主義國家。當代國際政治理論多將國家行為體分為滿足于現狀國家和急于改變現狀國家。個人行為體論認為,對修正主義的解釋應從政治家性格如叛逆或主觀不滿中尋找。國家行為體論則認為,一個國家如不能享有其應有的核心價值,那么只要它擁有或希望擁有足夠權力來實現自身目標,就成為修正主義國家(revisionist)。美國際政治學者阿諾德·沃爾弗斯認為不管一國領導人個人性格如何,也不管其國民文化特性如何,幾乎所有經歷過喪失領土或遭受歧視之苦的國家,當其力量允許時,都會采取行動來昭雪其冤——從而便屬于“修正主義”國家[2]。一戰后德“修正主義”個案就是較好例證。希特勒上臺前民主派史特瑞斯曼(以下簡稱史)德國要求對某些現狀予以糾正,但并未誘發戰爭。倘若繼續由民主派當政,即使變得像希特勒時強大,應該也不會通過戰爭方式得到滿足[3]。由此可見,當前印度這個“有限挑戰者”和史特瑞斯曼德國有著眾多相似之處。

一、印度與史特瑞斯曼德國的相似之處

德國對凡爾賽體系一直不滿,要求改變,但史并未采取前任的抗拒政策,而是以“順應”政策努力履行和約寬限后的賠償要求,同時抓住民族自決原則與和約條款間的矛盾,對戰勝國施加道德壓力,從而消除和約中最苛刻的政治與軍事規定,贏得了平起平坐的大國地位。史雖對和約不滿,卻和納粹分子不同,認為和約無須做大幅改動?;粮窬驼J為假若史不那么早去世,德必將“以漸進且幾乎必然是和平的方式”逐步獲得大國地位。無論其真實目標是為獲得永久和解,還是為推翻現有秩序,或兼而有之,但最終史成功破壞了英法美戰時聯盟,加入國聯,獲得大國地位,并修改東部邊界。正因為如此,基辛格盛贊史為“戰后德國首位懂得善用和約賦予德國的地緣政治優勢的領袖,也是唯一一位懂得如此的民主領袖”,在此之后德國再也“找不出聰明才智能與他相提并論的領袖人物”。其實現在印度也在以漸進方式試圖謀取大國地位。通過二者比較,筆者認為兩者“有限挑戰者”相似之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挑戰者國家在道義上要能站得住腳,最起碼要能得到現有大國承認或默許

史特瑞斯曼德國堅持民族自決原則,大肆鼓吹全面裁軍,從而占據道義先機。正因為如此,英對德全力支持,而對處于地緣政治弱勢的法國卻始終不愿提供正式軍事保證。印獨立后,尼赫魯倡導“不結盟”政策,獲得了許多亞非新獨立國家的支持,東西方普遍接受其作為和平調停者。堅持反對殖民主義使印獲得了美蘇認可,左右逢源,可獲得雙方巨額經濟援助。冷戰后,印試圖重新界定“不結盟”政策為“獨立思考和自主行動”[4],這對任何大國或準大國來說都無可厚非,因此獲得了美國認可甚至是支持。尼赫魯時期,美國就承認印度是“自由世界中最大的一個國家”[5],奧巴馬、莫迪則共同撰文稱印度崛起符合美國利益,要加強世界上兩個最大民主國家間的關系[6],這對尋求大國地位的印度來說至關重要。

2.挑戰者國家在地緣上擁有某種優勢

正如基辛格所稱,一戰后德國雖是戰敗國,卻擁有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優勢。俾斯麥統一后,德東西有大國,無法進行大規模擴張。一戰后,法國衰落,東歐諸國弱小,德國反而獲得地緣優勢,并因此不遺余力地要改變現狀,調整東歐邊界。對比來看,印度也擁有某種地緣政治優勢。在南亞次大陸,印度處于獨一無二的優勢地位,無論人口、國土面積、經濟規模還是軍事實力,都超過其他南亞國家總和?;诖?,印度認為南亞是其勢力范圍,控制南亞是首要地區戰略目標[4],必須以南亞作為一個戰略整體來謀劃安全,追求世界大國地位。

3.現存秩序領導者一般認定其他國家或勢力為最大挑戰者,從而為有限挑戰者贏得外交空間

一般來說,有限挑戰者必須確保足夠外交空間,不會被視作現存秩序最大挑戰。史特瑞斯曼德國被認為可均衡法國、抵抗蘇聯,從而贏得支持,希特勒德國被視作最大挑戰者,喪失外交空間。冷戰時期,美蘇互視對方為最大威脅,印度成為拉攏對象,可待價而沽,謀取最大利益。冷戰后,美國成為唯一超級大國,但印度并未被視作最大挑戰。無論是中國、俄羅斯還是恐怖主義,美國均愿與印度展開合作,畢竟印度愿意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對華有邊界爭端,這樣印成為美“再平衡”戰略中的一個重要棋子就不足為奇。

4.挑戰者國家領導人在修正主義路線確立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史特瑞斯曼采取順應政策,因為他相信現實政治,體會到了中庸之道的可貴之處,并不代表無不滿之處。畢竟,史特瑞斯曼曾贊成東西兩線開戰及無限制潛艇戰,還曾把凡爾賽和約稱為“歷史上最大騙局”,肯定會采取修正主義外交政策,他只是未采取激進措施。印度在西方殖民主義擴張過程中深受其害,與西方相處的經歷比中國或土耳其的經歷更痛苦、更恥辱,比俄國或日本與西方相處的經歷要痛苦、恥辱得多[7]。再加上后來英國策劃印度巴分治,更激起印度民族主義思潮:印度決心追求大國地位,做“有聲有色的大國”,它要采取修正主義外交政策就不難理解。

5.有限挑戰者在追求戰略目標時應有所克制,即目的有限性

史特瑞斯曼德國雖不同意就東部邊界簽署保證條約,但明白不能與英法全面決裂,必須做出讓步,因此同意就西部邊界采取大國共同保證。史特瑞斯曼明白德國當時不可能追求歐洲霸權地位,和英法平起平坐的大國地位已是最佳戰略目標。鑒于此,他與各國合作,緩慢但和平地進行著現狀修正??紤]到自身綜合國力,印度明白它不可能追求超級大國地位,只有多極化最符合戰略利益,因此提出“多中心體系”構想[1]。這一構想與當前世界多極化趨勢吻合,既符合印度現實國家利益追求,也為修正主義外交贏得空間。

6.有限挑戰者應耐心采取漸進方式變更現狀,即手段有限性

史特瑞斯曼被認為是一個有眼光的政治家,逐步使德國享有比戰前更有利的長期優勢,主要原因是他耐心更改現狀。而希特勒最大的弱點就是等待,慕尼黑會議后只要耐心等待,德國遲早會成為東歐盟主。而希特勒一味發起挑戰,導致英法放棄綏靖,從而喪失整個優勢。應該說,印度現在不急于、也無力全盤否定現狀。2007年6月,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在亞洲安全會議上宣稱印度崛起“有助于建設更加穩定的世界秩序”,不應引起對地區和世界局勢的擔心。1998年印度核試驗可以說是對現狀最大規模的一次挑釁,招致多國制裁。但印度積極運作,開展大國外交,到2000年,已基本擺脫孤立,逐步獲得各大國對其核武國家的事實認可。近兩年,印度更成為各國拉攏對象。莫迪上臺后,印度外交異?;钴S,先后與美、中、俄互訪,成果頗豐。

二、印度與史特瑞斯曼德國的不同之處

當然,印度和史特瑞斯曼德國還有不同之處。

首先,印度現在更多的是主動外交運作。它并不謀求推翻整個國際秩序,全球穩定有利于印度經濟發展和崛起,因此印度“有限挑戰者”政策更多的是一項長久政策,不會受到領導人更換的過多影響。而當時德更可能是因戰敗而不得已為之。畢竟史特瑞斯曼曾贊成德吞并英法的亞非殖民地,基辛格也認為其目標可能是推翻現有秩序。更重要的是希特勒上臺直接中斷該政策,轉而采取激進政策。

其次,印度積極謀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因為它知道聯合國在當前國際秩序中有巨大作用,需要借助它來獲得大國地位和發揮大國作用。但當時德國加入國聯是增加對蘇選擇余地、加大對法對等裁軍施壓的一種手段。至于史特瑞斯曼是否真相信國聯的作用,筆者持懷疑態度,畢竟德加入國聯時要求有免除執行國聯憲章的權利,而此后事實也表明國聯在制止侵略等方面并無多大能力。

再次,國際社會對兩者與鄰國的關系反應也不一樣。當時德國要求更改東部邊界,得到英國支持。英國認為根據民族自決原則,應允許德國獲得波蘭、捷克等地德國人居住區。今天印度雖懷疑巴基斯坦合法性,要求獲得克什米爾地區,但并未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各國認為這是一個未決沖突,應談判解決。另外,德當時更多通過國際多邊會議解決爭端,希望借助英美意等國與法周旋。而印度更希望通過雙邊談判解決南亞爭端,西姆拉協議就標志著印度不再接受外部大國對南亞事務進行干預和調解[8]。

史特瑞斯曼德國通過“有限挑戰者”外交獲得大國地位,和平扭轉了戰敗國不利處境,但該成功卻因希特勒激進政策而功虧一簣,最終導致再次戰敗。今天印度應注意從中汲取教訓,印度雖對當前國際秩序不滿,但采取“有限挑戰者”政策時必須采取和平且漸進地逐步更改現行體系。只有這樣,它才能得到現有大國認可,實現從“可能的大國”到“有聲有色的大國”的真正轉變。

參考文獻:

[1]宋德星.印度國際政治思想芻議[J].南亞研究,2006(2).

[2][美]阿諾德·沃爾弗斯.紛爭與協作——國際政治論集[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

[3][美]基辛格.大外交[M].??冢汉D铣霭嫔?,1998.

[4]孫士海,葛維鈞.列國志—印度[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5]張忠祥.尼赫魯外交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6]奧巴馬莫迪聯合撰文秀“美印友誼”[N].新京報,2014-10-02.

[7][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434.

[8]孫培鈞,華碧云.印度國情與綜合國力[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

猜你喜歡
修正主義印度
列寧對伯恩施坦修正主義的三重批判及其實踐啟示
今日印度
五彩繽紛的灑紅節 印度
捍衛與反思:伯恩施坦早期思想探微
印度簽訂長單合同 需求或將減弱
《社會民主主義導論》讀后感
土美關系:走在“修正主義”道路上
恩格斯論馬克思主義生命力
印度式拆遷
印度運載火箭的現在與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