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膽汁反流胃炎40例臨床觀察

2015-01-21 05:26陳武生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下半月 2014年6期
關鍵詞:西藥治療中醫治療

陳武生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膽汁反流胃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收集80例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取中醫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0%,對照組的發生率為1000%,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針對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患者采取中醫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滿意程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慢性慢性膽汁反流胃炎;中醫治療;西藥治療

【中圖分類號】R5733+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032-02

慢性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是一種常見的腸胃疾病,其發病機制復雜多樣,主要包括:腸胃功能紊亂、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排空功能障礙等[1]。臨床癥狀多表現為腹脹腹痛、口干惡心、食欲不振、反酸噯氣、便秘等。慢性膽汁反流胃炎具有反復發作的特征,在臨床治療中需要采取及時安全的預防與治療措施,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質量。本醫院對收治的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患者分別采取中醫與西醫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醫院收治的80例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其中,治療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在22~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34±309)歲,病程在3個月至11年之間,平均病程為(793±262)年。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在20~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12±203)歲,病程在6個月至15年之間,平均病程為(802±284)年?;颊吲R床大多表現為:胃部飽脹、上腹脹痛、口苦黏液、食欲不振、燒灼感等。兩組患者均符合疾病納入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標準[2],其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組間比較。

12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嗎丁啉、消膽胺等藥物促進胃的排空以及利膽,必要時采用抑酸劑和胃黏膜保護劑,并發癥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藥進行治療。處方主藥方為:陳皮、大黃、半夏、烏藥、枳實、沉香、檳榔、木香等。早晚兩次送服,每次劑量為150ml,以4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10mg多潘立酮、20mg奧美拉唑、05g阿莫西林、10mg胃復安進行治療,飯前半小時用溫水送服,3次/d,以4周為1個療程。

13療效判定[3]①治愈: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胃黏膜組織學改變正常,上腹脹痛、燒灼感、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消失,胃鏡下無膽汁返流入胃,黏液糊轉清;②顯效:患者生活質量在逐漸提高、患者上述不良癥狀均恢復正常,胃黏膜組織學改變基本正常,胃鏡下膽汁返流明顯改善,黏液糊色逐漸變淡;③有效:患者生活質量有了顯著的改善,胃黏膜組織學改變有所改善,胃鏡下膽汁返流有所減少,粘膜象出現改善、患者不良癥狀均有所改善;④無效:胃黏膜組織學無改變、患者的不良癥狀沒有好轉,甚至出現加重的現象,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逐漸下降。

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研究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實踐表明,引發該病的主要病因是十二指腸內的膽汁發生反流,并進入胃中造成的。樂慶勝等[4]認為,鋁碳酸鎂是一種新型治療膽酸的藥物,能在酸性環境中與胃內膽汁酸進行結合,當進行結合后的膽汁酸一旦進入腸中的堿性環境時,又能有效釋放膽汁酸,并沒有對膽汁的腸肝循環造成影響。

多潘立酮是臨床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常用藥物,能作用于外周多巴胺受體,從而加強胃的排空功能,促使十二指腸、幽門以及胃竇進行協調運動,使膽汁的反流量減少。奧美拉唑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臨床上也廣泛用于腸胃疾病的治療,能迅速抑制胃酸分泌,對膽汁反流所引起的胃豁膜屏障損害以及H+逆流引起的燒灼感、上腹脹痛均有顯著的療效。但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強,部分患者無法承受。

在中醫治療中,膽汁反流性胃炎屬于胃痛的范疇,本研究采用的主藥方為[5]:陳皮、大黃、半夏、烏藥、枳實、沉香、檳榔、木香等。其中,大黃、枳實、檳榔具有化滯通便、清理腸胃的功效,結合烏藥、木香、沉香、陳皮、半夏的和中化痰、祛濕理氣等功效,對患者起到疏血止痛、和胃健脾的作用,對膽汁反流性胃炎具有顯著的療效。另外向患者宣傳藥物治療必要性,讓患者充分了解正確用藥的重要性,遵照醫囑用藥。幫助患者建立治療檔案,每周回訪一次,監督病人用藥情況,提醒患者復查,及時觀察治療效果。為患者提供安靜、整潔的生活環境。建議患者一定要戒煙忌酒,避免食用損害胃粘膜的藥物,多食用低脂、高蛋白的食物,例如瘦肉、魚、蛋類等,飲食有規律,以清淡為主,多進食水果、蔬菜等,補充維生素等。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給予觀察組中醫藥物治療,其治療的總有效率達到9500%,而采用西藥進行治療的對照組,其總有效率僅為8000%,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治療過程中要及時準確地診斷出患者的臨床癥狀,從而選擇最合理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效果,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介靖婭.慢性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29(1):158-160.

[2]田應超,吳萍.50例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治療[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12(9):130.

[3]邱衛東.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64(5):144-145.

[4]樂慶勝,張小雯,劉小蓉.兒童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特征分析[J].江西醫藥,2011,53(1):61-63.

[5]戴小華.中醫藥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近況[J].江西中醫藥,2002,33(5):53-55.

(收稿日期:20140421)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膽汁反流胃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收集80例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取中醫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0%,對照組的發生率為1000%,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針對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患者采取中醫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滿意程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慢性慢性膽汁反流胃炎;中醫治療;西藥治療

【中圖分類號】R5733+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032-02

慢性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是一種常見的腸胃疾病,其發病機制復雜多樣,主要包括:腸胃功能紊亂、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排空功能障礙等[1]。臨床癥狀多表現為腹脹腹痛、口干惡心、食欲不振、反酸噯氣、便秘等。慢性膽汁反流胃炎具有反復發作的特征,在臨床治療中需要采取及時安全的預防與治療措施,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質量。本醫院對收治的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患者分別采取中醫與西醫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醫院收治的80例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其中,治療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在22~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34±309)歲,病程在3個月至11年之間,平均病程為(793±262)年。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在20~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12±203)歲,病程在6個月至15年之間,平均病程為(802±284)年?;颊吲R床大多表現為:胃部飽脹、上腹脹痛、口苦黏液、食欲不振、燒灼感等。兩組患者均符合疾病納入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標準[2],其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組間比較。

12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嗎丁啉、消膽胺等藥物促進胃的排空以及利膽,必要時采用抑酸劑和胃黏膜保護劑,并發癥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藥進行治療。處方主藥方為:陳皮、大黃、半夏、烏藥、枳實、沉香、檳榔、木香等。早晚兩次送服,每次劑量為150ml,以4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10mg多潘立酮、20mg奧美拉唑、05g阿莫西林、10mg胃復安進行治療,飯前半小時用溫水送服,3次/d,以4周為1個療程。

13療效判定[3]①治愈: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胃黏膜組織學改變正常,上腹脹痛、燒灼感、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消失,胃鏡下無膽汁返流入胃,黏液糊轉清;②顯效:患者生活質量在逐漸提高、患者上述不良癥狀均恢復正常,胃黏膜組織學改變基本正常,胃鏡下膽汁返流明顯改善,黏液糊色逐漸變淡;③有效:患者生活質量有了顯著的改善,胃黏膜組織學改變有所改善,胃鏡下膽汁返流有所減少,粘膜象出現改善、患者不良癥狀均有所改善;④無效:胃黏膜組織學無改變、患者的不良癥狀沒有好轉,甚至出現加重的現象,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逐漸下降。

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研究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實踐表明,引發該病的主要病因是十二指腸內的膽汁發生反流,并進入胃中造成的。樂慶勝等[4]認為,鋁碳酸鎂是一種新型治療膽酸的藥物,能在酸性環境中與胃內膽汁酸進行結合,當進行結合后的膽汁酸一旦進入腸中的堿性環境時,又能有效釋放膽汁酸,并沒有對膽汁的腸肝循環造成影響。

多潘立酮是臨床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常用藥物,能作用于外周多巴胺受體,從而加強胃的排空功能,促使十二指腸、幽門以及胃竇進行協調運動,使膽汁的反流量減少。奧美拉唑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臨床上也廣泛用于腸胃疾病的治療,能迅速抑制胃酸分泌,對膽汁反流所引起的胃豁膜屏障損害以及H+逆流引起的燒灼感、上腹脹痛均有顯著的療效。但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強,部分患者無法承受。

在中醫治療中,膽汁反流性胃炎屬于胃痛的范疇,本研究采用的主藥方為[5]:陳皮、大黃、半夏、烏藥、枳實、沉香、檳榔、木香等。其中,大黃、枳實、檳榔具有化滯通便、清理腸胃的功效,結合烏藥、木香、沉香、陳皮、半夏的和中化痰、祛濕理氣等功效,對患者起到疏血止痛、和胃健脾的作用,對膽汁反流性胃炎具有顯著的療效。另外向患者宣傳藥物治療必要性,讓患者充分了解正確用藥的重要性,遵照醫囑用藥。幫助患者建立治療檔案,每周回訪一次,監督病人用藥情況,提醒患者復查,及時觀察治療效果。為患者提供安靜、整潔的生活環境。建議患者一定要戒煙忌酒,避免食用損害胃粘膜的藥物,多食用低脂、高蛋白的食物,例如瘦肉、魚、蛋類等,飲食有規律,以清淡為主,多進食水果、蔬菜等,補充維生素等。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給予觀察組中醫藥物治療,其治療的總有效率達到9500%,而采用西藥進行治療的對照組,其總有效率僅為8000%,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治療過程中要及時準確地診斷出患者的臨床癥狀,從而選擇最合理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效果,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介靖婭.慢性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29(1):158-160.

[2]田應超,吳萍.50例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治療[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12(9):130.

[3]邱衛東.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64(5):144-145.

[4]樂慶勝,張小雯,劉小蓉.兒童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特征分析[J].江西醫藥,2011,53(1):61-63.

[5]戴小華.中醫藥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近況[J].江西中醫藥,2002,33(5):53-55.

(收稿日期:20140421)

【摘要】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膽汁反流胃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收集80例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取中醫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50%,對照組的發生率為1000%,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針對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患者采取中醫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滿意程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慢性慢性膽汁反流胃炎;中醫治療;西藥治療

【中圖分類號】R5733+9【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4)12-0032-02

慢性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是一種常見的腸胃疾病,其發病機制復雜多樣,主要包括:腸胃功能紊亂、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排空功能障礙等[1]。臨床癥狀多表現為腹脹腹痛、口干惡心、食欲不振、反酸噯氣、便秘等。慢性膽汁反流胃炎具有反復發作的特征,在臨床治療中需要采取及時安全的預防與治療措施,才能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質量。本醫院對收治的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患者分別采取中醫與西醫治療,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醫院收治的80例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其中,治療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齡在22~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34±309)歲,病程在3個月至11年之間,平均病程為(793±262)年。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在20~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312±203)歲,病程在6個月至15年之間,平均病程為(802±284)年?;颊吲R床大多表現為:胃部飽脹、上腹脹痛、口苦黏液、食欲不振、燒灼感等。兩組患者均符合疾病納入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標準[2],其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組間比較。

12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嗎丁啉、消膽胺等藥物促進胃的排空以及利膽,必要時采用抑酸劑和胃黏膜保護劑,并發癥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藥進行治療。處方主藥方為:陳皮、大黃、半夏、烏藥、枳實、沉香、檳榔、木香等。早晚兩次送服,每次劑量為150ml,以4周為1個療程。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患者10mg多潘立酮、20mg奧美拉唑、05g阿莫西林、10mg胃復安進行治療,飯前半小時用溫水送服,3次/d,以4周為1個療程。

13療效判定[3]①治愈: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胃黏膜組織學改變正常,上腹脹痛、燒灼感、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嘔吐等臨床癥狀消失,胃鏡下無膽汁返流入胃,黏液糊轉清;②顯效:患者生活質量在逐漸提高、患者上述不良癥狀均恢復正常,胃黏膜組織學改變基本正常,胃鏡下膽汁返流明顯改善,黏液糊色逐漸變淡;③有效:患者生活質量有了顯著的改善,胃黏膜組織學改變有所改善,胃鏡下膽汁返流有所減少,粘膜象出現改善、患者不良癥狀均有所改善;④無效:胃黏膜組織學無改變、患者的不良癥狀沒有好轉,甚至出現加重的現象,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逐漸下降。

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研究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患者的正常生活與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實踐表明,引發該病的主要病因是十二指腸內的膽汁發生反流,并進入胃中造成的。樂慶勝等[4]認為,鋁碳酸鎂是一種新型治療膽酸的藥物,能在酸性環境中與胃內膽汁酸進行結合,當進行結合后的膽汁酸一旦進入腸中的堿性環境時,又能有效釋放膽汁酸,并沒有對膽汁的腸肝循環造成影響。

多潘立酮是臨床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常用藥物,能作用于外周多巴胺受體,從而加強胃的排空功能,促使十二指腸、幽門以及胃竇進行協調運動,使膽汁的反流量減少。奧美拉唑是一種質子泵抑制劑,臨床上也廣泛用于腸胃疾病的治療,能迅速抑制胃酸分泌,對膽汁反流所引起的胃豁膜屏障損害以及H+逆流引起的燒灼感、上腹脹痛均有顯著的療效。但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較強,部分患者無法承受。

在中醫治療中,膽汁反流性胃炎屬于胃痛的范疇,本研究采用的主藥方為[5]:陳皮、大黃、半夏、烏藥、枳實、沉香、檳榔、木香等。其中,大黃、枳實、檳榔具有化滯通便、清理腸胃的功效,結合烏藥、木香、沉香、陳皮、半夏的和中化痰、祛濕理氣等功效,對患者起到疏血止痛、和胃健脾的作用,對膽汁反流性胃炎具有顯著的療效。另外向患者宣傳藥物治療必要性,讓患者充分了解正確用藥的重要性,遵照醫囑用藥。幫助患者建立治療檔案,每周回訪一次,監督病人用藥情況,提醒患者復查,及時觀察治療效果。為患者提供安靜、整潔的生活環境。建議患者一定要戒煙忌酒,避免食用損害胃粘膜的藥物,多食用低脂、高蛋白的食物,例如瘦肉、魚、蛋類等,飲食有規律,以清淡為主,多進食水果、蔬菜等,補充維生素等。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給予觀察組中醫藥物治療,其治療的總有效率達到9500%,而采用西藥進行治療的對照組,其總有效率僅為8000%,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治療過程中要及時準確地診斷出患者的臨床癥狀,從而選擇最合理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效果,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介靖婭.慢性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29(1):158-160.

[2]田應超,吳萍.50例慢性膽汁反流胃炎治療[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12(9):130.

[3]邱衛東.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64(5):144-145.

[4]樂慶勝,張小雯,劉小蓉.兒童膽汁反流性胃炎臨床特征分析[J].江西醫藥,2011,53(1):61-63.

[5]戴小華.中醫藥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近況[J].江西中醫藥,2002,33(5):53-55.

(收稿日期:20140421)

猜你喜歡
西藥治療中醫治療
中西醫結合和西藥治療性早熟的效果對比
“攻”“補”“通”法在治療系統性硬化癥中的應用探析
中醫治療婦科慢性宮頸炎陰道炎臨床療效研究
淺析中醫治療糖尿病的優勢與不足
塵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醫治療現狀
中醫針灸治療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療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