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煤礦城市史研究的開山之作——評《20世紀中國煤礦城市發展史研究》

2015-01-21 21:01肖愛華
關鍵詞:城市化煤礦轉型

肖愛華

(中國礦業大學 學報編輯部,江蘇 徐州 221008)

?

中國煤礦城市史研究的開山之作
——評《20世紀中國煤礦城市發展史研究》

肖愛華

(中國礦業大學 學報編輯部,江蘇 徐州221008)

摘要:誕生于20世紀的63座煤礦城市,占我國城市總數的1/10。煤礦城市在中國城市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期出版的《20世紀中國煤礦城市發展史研究》首開中國煤礦城市史研究的先河,從概念界定,煤礦城市分類,煤礦城市轉型,六大區域煤礦城市的區位、發展過程及特點等四個方面論述了20世紀煤礦城市的發展演進。該書在概念厘定、煤礦城市發展歷程、工業化與城市化關系等五個方面提出了新穎見解,是一部系統、全面的專題史著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關鍵詞:《20世紀中國煤礦城市發展史研究》;城市史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產物,同時也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城市化是中國發展的一大戰略,是中國社會經濟轉型的主要特征。截止21世紀初,在中國667座城市中,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定有63座屬于煤礦城市,另外還有幾座在歷史上曾經是重要的煤礦城市。中國煤礦城市的數量約占全國城市總數的1/10,全部誕生于20世紀。由此可見,20世紀的煤礦城市在中國城市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薛毅教授著的《20世紀中國煤礦城市發展史研究》(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一書堪稱中國煤礦城市發展史研究的開山之作,具有一定的奠基性和填補空白作用。該書共計66萬多字,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的最終成果之一。

工業化和城市化是人類文明發展到近現代出現的孿生驕子,中國的煤礦城市大多是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相結合的產物。在中國,煤礦城市遍及20多個省和自治區,涉及人口達1億多人。煤礦城市在中國基礎產業的形成、推進全國城市化的進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占有重要的地位。該書對中國煤礦城市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梳理,對煤礦城市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總結歸納出煤礦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特點和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對煤礦城市進行溯源研究,從歷史的角度對煤礦城市的產生和發展進行長時段的研究,借鑒外國煤礦城市發展和轉型的經驗教訓,對中國煤礦城市的發展、升級與轉型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同時對于目前正在建設的煤礦城市及礦區和未來規劃開發的煤礦城市及礦區,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作用。該書主要內容可分為四個方面:

一、 對相關的基本概念進行了界定,對相關術語進行了考辨。例如煤炭形成的因素,什么是煤礦?何謂煤礦城市等。比較全面地對國內(包括臺灣、香港、澳門)國外相關學術前史進行了分類、梳理和評述,對中國煤礦城市的發展階段進行了劃分,對其發展規律與制約因素進行了總結,對中國煤礦城市的數量、分布、分類等進行了分析研究。

二、 指出中國的煤礦城市大抵可分為以礦興市和先城后礦兩大類。就以礦興市的煤礦城市而言,一般要經歷煤窯——煤礦——礦區——城市四個大的發展階段,經歷古代——近代——當代三個歷史時期,經歷手工開采、機器開采兩種主要生產方式??偨Y出中國的煤礦城市除了具備一般城市所共有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社會文化活動中心、信息中心等職能,具有對一定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帶動、輻射、中心作用的一般城市特征之外,還具有特殊屬性,即對煤炭資源的開發、加工和利用決定了煤礦城市經濟的主導方向,煤礦城市兼有基礎產業發展基地的功能。這種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屬性派生出雙重功能,即煤礦城市經濟社會的綜合服務功能和發展工業的產業支柱功能。除此之外,中國的煤礦城市普遍具有因煤而興、緣礦而生、產業關聯度低、可發展的產業鏈條短、基礎設施相對較差、產業結構單一、勞動力結構單一、勞動力總體文化素質不高、性別比例失調、城市空間布局呈多樣性形態、生態環境相對較差等特點。

三、 針對煤礦城市因煤炭資源逐步減少、日趨枯竭的現實問題,提出轉型是煤礦城市的戰略選擇和必經之路。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接續產業,延長產業鏈,推動產業結構多樣化,實現替代和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轉型,是中國煤礦城市的迫切要求。指出煤礦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路徑主要有:開發與煤炭共伴生的其它資源;煤、電綜合開發;煤、電、路、港綜合開發;煤、電、焦、化綜合開發;煤、氣、化綜合開發;向相近產業領域開拓等。轉型的方向是礦城一體化。轉型的模式主要有:產業延伸型、產業替代型、產業復合型、扶植新的主導產業型等。針對煤礦城市普遍存在大氣、水、噪聲、固體廢棄物污染和地表塌陷等問題,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對策。認為城市群理論和實踐對當前和未來煤礦城市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和廣闊的前景。煤礦城市轉型是一個世界性課題。通過對世界主要產煤國煤礦城市發展和轉型模式的論述,為中國煤礦城市的發展提供鏡鑒。

四、 按照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大區域的范圍,分別介紹和研究了全國60多座煤礦城市的區位、歷史、演進、特點等。通過分析比較,為一些煤礦城市的特點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進行了客觀定位。例如該書指出山東淄博是中國最早出現煤炭城鎮的地區,河北唐山是中國第一座煤礦城市,山西是中國煤礦城市最多的省份,山西古交是中國最大的土焦煤生產基地,山東龍口是中國唯一的濱海煤城,遼寧阜新是國家批準的第一座經濟社會轉型的煤城,新疆哈密是世界風化煤儲量最多的城市,湖南漣源是世界最大的觸煤產地等。該書最后附有中國煤礦城市發展大事年表、主要參考文獻目錄等。

該書是迄今為止國內外關于中國煤礦城市發展史研究中最為全面系統的成果,具有奠基性和填補空白作用,是中國煤礦城市發展史研究的開山之作,在體系結構、研究內容等方面有所創新。作者通過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穎的觀點,主要有:

一、 質疑了《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工具書對煤窯的解釋,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即以生產方式區分煤窯和煤礦,認為采用手工開采煤炭的場所為煤窯,采用機器開采煤炭的場所為煤礦。

二、 提出中國的煤礦城市并非一蹴而就,大多經歷了從煤窯——煤礦——礦區——城市的發展歷程。中國的煤礦城市全部產生于20世紀,但其源頭及雛形可追溯到古代及19世紀中后期。追溯古代的煤窯是近代煤礦的濫觴,近代煤礦大多是煤礦城市的發源地;該書認為相當一部分煤礦城市經歷過礦區的發展階段。指出中國的煤礦城市在我國基礎產業的形成、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書通過研究煤礦城市的歷史與現狀,對于目前正在建設的煤礦城市及礦區和未來規劃開發的煤礦城市及礦區,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作用。

三、 指出煤礦城市是工業化和城市化相結合的產物,即煤礦城市緣于工業化的推動,驅動于城市化的發展,興起于煤炭工業在能源結構中主導地位的確立,轉型于煤炭資源不可再生且日趨枯竭而與時俱進。中國煤礦城市是依托煤炭資源的開發與加工而興起和發展的城市,它集中了中國絕大多數的大中型煤炭工業企業,是中國城市中的一種重要類型,尤其在資源型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國城市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方面軍。

四、 提出任何一座煤礦城市在其發展的主要階段都要圍繞煤炭工業,在產業鏈上形成前后向聯系,以煤炭工業為核心,發揮煤炭產業的前瞻效應、后顧效應與旁側效應,形成體系且多元發展。

五、 煤炭產業的開發不僅推動了煤礦城市的出現和發展,同時帶動了電力、交通運輸、冶金、化工、建材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煤礦城市的發展加速了中國城市化的進程,同時帶動了煤礦城市周邊地區農業人口迅速非農化。由于煤礦城市的輻射與帶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國區域經濟的格局,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煤礦城市還是中國近現代工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中國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改變,煤炭仍將是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能源。因此在目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設,煤礦城市的增加和發展,將成為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一個重要途徑,尤其對于加快中國中西部地區城市化進程,促進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增強城市群的實力等方面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這就告訴我們煤礦城市是動態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這就要求建立的評價體系應是一個動態優化的工程。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統計制度和技術的進一步成熟,中國煤礦城市的研究也應該與時俱進。對煤礦城市的發展歷程進行梳理,對煤礦城市的現狀進行分析,總結歸納煤礦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借鑒外國煤礦城市發展和轉型的經驗教訓,對中國煤礦城市的發展、升級與轉型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中國,與煤礦城市特點和發展規律大同小異的還有其它類型的城市,諸如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石油等資源型城市。根據21世紀初國家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全國資源型城市總數約120座,約占全國城市數量的1/6強。研究煤礦城市發展史對于推進中國城市史研究,尤其對于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石油等資源型城市的發展轉型都有借鑒價值。

該書的學術價值主要在于其是迄今為止國內外學術界關于中國煤礦城市史研究最為全面、系統、深入的研究成果,是該研究領域不可逾越之作,可以作為該領域后學之參考。同時應該指出,該書也存在不足或欠缺之處。例如對于中國煤礦城市建設史僅作了宏觀論述,未作深入細致的研究。書中引用了30多個不同時期的統計表,如能適當加入一些歷史圖片,不僅可以增強著作的畫面感和感性直觀認識,而且有助于增強讀者對相關歷史的認知。

A Pioneering Work in Study of History of Coal Cities in China

——Review of "Study of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a's Coal Cities in the 20th Century"

XIAO Ai-hua

(Journal Editorial Board,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008, China)

Abstract:Born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63 coal cities account for ten percent of the total number of cities in China. Coal cities occupy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study of cities in China. The recently published book "Study of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a's Coal Cities in the 20th Century" has pioneered the study of its kind. It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coal cities in the 20th centur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ncept definiti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transition of the coal cities, their geographical locations in the six regions, their development processes and characteristics. What is most praiseworthy is that the book boasts new insights into the concept definiti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s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historical work of special subject, it is highly academic.

Keywords:Study of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a's Coal Cities in the 20th Century; history of cities

中圖分類號:F42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05X(2015)02-0108-3

作者簡介:肖愛華(1979-),女,碩士,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

收稿日期:2014 - 12 - 16

猜你喜歡
城市化煤礦轉型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城市化對經濟增長推動作用的經濟學研究
聚焦轉型發展 實現“四個轉變”
英國深井煤礦關閉
英國深井煤礦關閉
中國早期城市化的動力機制
上半年確定關閉煤礦名單513處
去年95.6%煤礦實現“零死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