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標背后的故事

2015-01-21 19:46劉峰
月讀 2015年1期
關鍵詞:路標舉報人武則天

劉峰

隨著國家打擊貪腐力度的加大,人們舉報不法官員的熱情和勇氣被激發出來,紛紛通過各種渠道揭露貪官污吏的真面目,其中,互聯網成為最為便捷和高效的舉報平臺,受眾廣、傳播快,消息一出,舉國皆知,涉事的人想封口都來不及。那么,在沒有互聯網的古代,群眾是怎么舉報腐敗官員的呢?

路標— 誹謗木— 華表

今天,當你走在大街上,抬頭就能看見指示方向的路標。路標的前身就是中國早期的舉報箱。要是從頭說起的話,那就要回到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代了。

在遠古的堯舜時代,人們為了解決交通出行問題,往往在十字路口立根木頭柱子,刻上記號,這樣,從外地來的人就能辨明方向,不至于迷路。慢慢地,這種早期的路標發展出了新的功能。

這些柱子都立在咽喉要道上,人流量大,來來往往的人非常多,于是,如果有人想對當權者提意見,或者有什么不滿、抱怨,乃至想爆料,舉報不法官吏,就會把問題刻在柱子上,公之于眾。消息一傳開,引起了廣泛關注,事情就會得到解決了。這種辦法跟現在的互聯網“爆料”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靠信息的快速傳播制造爆炸性新聞,引起當權者的注意。于是,路標兼舉報箱(木)就這樣出現了,古代稱為“誹謗木”。這里的誹謗不是造謠中傷、誣告陷害的意思,而是提批評意見、揭發檢舉的意思。

這種誹謗木一直到晉代的時候還有,不過當時叫“表木”了。我們現在常見的裝飾性建筑——華表,就是源自這種表木。所謂的表木,首先是路標,然后在柱子上面增加一塊橫板,跟我們現在路標的樣子很相似。這塊橫板的作用是記事,當然也可以供大家爆料用,想舉報某某官員的話,半夜沒人時候搭把梯子,把內幕刻到表木上端的橫板上。

舉報箱的專設與演變

到了南北朝的時候,梁武帝蕭衍為了方便民眾舉報貪官污吏,暢通言路,推出了一項措施,就是在誹謗木的旁邊裝一個木匣,叫作“謗木函”,老百姓的舉報信、意見書都可以投進去,由工作人員收集整理后呈交。從此,舉報箱跟路標就開始分離了。

其實,舉報箱并不是梁武帝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就有了。當時,魏國主政大臣李悝為了方便大家舉報,設計了一種舉報箱,叫作“蔽竹”。這種東西可能是一節竹子,也可能是竹筒狀的陶器,上端有個小口,舉報信(當時的書寫工具還是竹簡)從這個小口投進去。為了保護舉報人,避免打擊報復,這種舉報箱都是放在比較偏僻的小巷里。

到了漢代,潁川太守趙廣漢在治理地方的過程中,發現豪強惡霸欺壓百姓、橫行鄉里,可是老百姓畏懼他們的勢力,敢怒不敢言。他為此非常煩惱,怎么能讓大家積極踴躍地檢舉揭發豪強地主們的不法行為,打擊這些地方惡霸呢?這一日,趙太守正在為此事煩惱,目光忽然被家里的儲錢罐吸引住了。

這種儲錢罐當時叫“缿筩(xiàng tǒng)”,跟李悝發明的“蔽竹”差不多,有陶的,也有竹子做的。竹子做的形狀估計就跟“蔽竹”一樣,是個竹筒,上面開個小口,把銅錢投進去,許進不許出;如果是陶的,也可能是我們見過的儲錢罐的形狀,就是腹大口小。趙太守眼前一亮,當時就有了主意。他吩咐手下的工作人員收集一批這樣的儲錢罐,懸掛在城門口或者交通要道、鬧市街頭,同時張貼告示,讓大家積極舉報豪強地主的劣跡,并承諾對舉報人的身份嚴格保密。這一招果然奏效,很快就收集了大量有力的線索,趙太守順藤摸瓜,對這些不法之徒進行了嚴厲打擊。

武則天:給予舉報人“特殊待遇”

從戰國的李悝到漢代的趙廣漢再到南北朝梁武帝,舉報箱經歷了從陶到竹再到木頭的材質演變,從偏僻角落走上通衢大道、城門鬧市,成為人們舉報不法行為的重要途徑。

古代舉報箱發展到巔峰,結構最復雜、最精致,材質也最貴重的,是武則天的“銅匭(guǐ)”?!般~匭”是一個方形的銅匣,四面都有門,門的顏色不一樣,名字和功能也不一樣。

東面的門叫“延恩”,是青色的,青色象征著皇恩浩蕩,推行仁政,臣民如果想歌功頌德或者請求皇帝給自己加官進爵,就把信件投進這個門;南面的門叫“招諫”,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忠誠正直,臣民要是想批評國家的政策,向皇帝進諫,就投進這個門;西面的門叫“申冤”,是白色的,白色象征公正廉潔,想申冤、舉報貪官污吏之類的,自然是從此門入了;北面的門叫“通玄”,是黑色的,黑色是智慧的象征,如果你夜觀天象,發現星辰異變或者遇到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兒,察覺到不好的兆頭以及關乎國防建設、軍事行動的機密事項,就可以把文書投進這個門里。

由此可見,武則天設計的這個舉報箱是煞費苦心,外形精致,色彩繽紛,工藝復雜,功能豐富,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如果能夠保存下來,一定是價值不菲的文物。這個高檔舉報箱就放在宮殿上或者宮門外,接收臣民上書。為了管理這個舉報箱,武則天還專門組建了一個機構,叫作“匭使院”。舉報箱能有這樣的待遇,算是極品了。

武則天時期對舉報人的支持和保護力度是非常大的。根據規定,舉報人的身份不能隨便打聽,就算舉報的情況子虛烏有,也不能追究舉報人的責任,那些舉報有功的人還會封官。如果是從外地來首都舉報的,還要給配備交通工具,國家管飯?;锸硺藴蔬€不低,叫作“供五品食”,就是按照五品官的標準供給飯食:“每日細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兩顆,鹽、豉、蔥、姜、葵、韭之屬各

有差?!?/p>

但是,武則天的這些舉措,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試想一下,舉報沒有任何風險,就算是舉報不實都不需要承擔責任,而且有公車坐、好吃好喝伺候著,說不定還能落個一官半職,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還不讓眾人擠破頭??!

事實確實如此,很多人借機誣告陷害,打擊異己,武則天時期著名的酷吏來俊臣就寫過一本書,叫《告密羅織經》,是一本告密入門指南,專門教大家如何羅織罪名、陷害對手。

當然,這是在武則天特殊時期才有的情況。唐朝的法律還是禁止誣告陷害他人的,懲罰的措施是“誣告反坐”。如果誣告別人的話,一經查實,就要按照誣告的罪名處罰誣告人。而且,寫匿名信也是違法的,輕則打五十大板,重則流放兩千里。

朱元璋:為舉報人開辟“綠色通道”

在舉報這個問題上,武則天還不是最“給力”的,最能為舉報者撐腰打氣的人是草根皇帝朱元璋。按照朱元璋發布的最高指示,對于那些不法官吏,老百姓可以直接把他們捆起來,押送到京城來,交給皇帝治罪??墒?,這樣一來就有一個問題。按照當時的法律,老百姓出門是要有官府簽發的通行證的,但是,這些押著父母官進京的人誰給他們簽發通行證???好在朱元璋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下令對于這些膽大包天的“刁民”一律放行,沒有通行證,守衛關口的人也不得阻攔。

皇帝這么支持,老百姓的膽子自然大了起來。常熟縣的百姓陳壽六一干人等就把一個叫顧英的貪官給綁了,押送到京城,向朱元璋舉報。朱元璋非常高興,慷慨地賞賜他們,免除三年的勞役。為了保護這些舉報人,他還特意警告當地的官員,要是有打擊報復的行為,一律抄家滅門。

縱觀古代的舉報措施,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就是如何在舉報人和被舉報人之間保持權利的平衡。過于偏袒其中任何一方,都會導致不良后果:要么是不法行為得不到有效的揭露和打擊,要么是舉報人公報私仇、誣告陷害。在當前大規模的反貪浪潮中,打擊報復舉報人和個別舉報人挾私報復、舉報不實的情況都時有發生。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舉報制度的精心設計,權利和責任統一,既要精確打擊,又要避免誤傷;既鼓勵對不法行為的大膽揭露,又不給宵小之徒以可乘之機。

資料卡片

在古代,舉報不僅僅是一種公民權利,甚至是一項法律義務。按照唐朝的法律,如果發現謀反、大逆不道的罪行而不舉報的話,是要處以死刑的,輕點的也要流放兩千里。對于盜竊、殺人這些普通罪行不舉報,或者不舉報鄰里的犯罪行為,上司不舉報下屬的罪行,也是違法犯罪行為,要受到相應的處罰。

猜你喜歡
路標舉報人武則天
混亂的方向
一棵樹
花路標(大家拍世界)
生命路標2
讓管理員管不了的名字
舉報人太多
讓管理員暈倒的8個網名
悠悠千載無字碑
雕塑《武則天》的一點體會
關于武則天評價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