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脂血癥的中醫藥治療研究進展

2015-01-22 17:19郝子娟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5年17期
關鍵詞:高脂血癥中醫藥療效

郝子娟 ,馬 華

高脂血癥的中醫藥治療研究進展

郝子娟1,馬 華2

高脂血癥為臨床上常見病、多發病,中醫作為祖國傳統醫學,在辨證論治原則的指導下,在本病的治療上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這些成果對臨床實踐及研究都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回顧分析近年來中醫藥治療高脂血癥的進展,旨在總結中醫藥治療的獨特優勢。

高脂血癥;中醫藥;臨床實踐;進展

高脂血癥又稱血脂異常,包括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脂血癥、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和混合型高脂血癥4種類型[1]。由全身系統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異常稱為繼發性高脂血癥,在排除了繼發性高脂血癥后,即可診斷為原發性高脂血癥,部分原發性高脂血癥是由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而另一部分病因尚不明確。高脂血癥可作為代謝綜合征的組分之一,與肥胖癥、2型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多種疾病密切相關。長期高脂血癥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我國隊列研究表明,血清總膽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2]。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人群平均的血清TC水平正逐步升高[2],如王晶晶等[3]對我國安徽省、上海市、黑龍江省、山西省、廣東省、湖北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七省(市)的老年人血脂情況進行調查,得出我國七省(市)老年人高脂血癥患病率為4.39%。目前西醫治療高脂血癥的主要藥物是他汀類和貝特類,其共同的不良反應肝腎損害等限制了其應用。中醫辨證治療能更好地切中病機,臨床療效并不劣于西藥降脂,同時還能起到增效減毒的作用。

1 中醫對高脂血癥的認識

中醫學古醫籍中沒有“高脂血癥”這一病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我國血脂異常的患病率不斷升高,許多醫家開始研究如何運用中醫學預防治療高脂血癥。目前多認為屬中醫學“膏脂”“脂濁”“痰濁”等范疇?!鹅`樞·五癃津液別》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于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于陰股”(張景岳注“此津液之為精髓也。膏,脂膏也”)。膏脂在正常情況下是生理性的?!鹅`樞·血絡論》曰:“血氣俱盛而陰氣多者,其血滑,刺之則射,陽氣蓄積,久留而不瀉者,其血黑以濁,故不能射”。其中,“其血黑以濁”形象地說明了氣血津液代謝失調,以致痰瘀膠結于血脈之中的狀況[4],與現代高脂血癥的概念非常接近。

2 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常與飲食、情志、體質等有關。嗜食肥甘厚膩,嗜酒無度,脾胃受損,脾失健運,水谷不化,化生痰濕,痰濁中阻,精微物質輸布失司,釀生本病。如文杰等[5]對不同崗位職工進行體檢發現,高脂血癥組的零食、夜食、急食、家外餐的發生率與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王智玉[6]通過對某高校社區教職工高脂血癥患者進行中醫體質類型的調查,認為痰濕質與氣虛質有可能是高脂血癥的危險因素。

本病多為本虛標實,本虛是指臟腑虧虛,標實是痰濁、瘀血、氣滯,主要強調痰濁瘀血,或三者兼有。其主要病機是肝脾腎虛,痰濁瘀血,阻滯經脈,致使膏脂布化失度。高世東[7]認為高脂血癥的病位以肝、脾、腎三臟為主,其病機以脾虛失運、肝失疏泄、腎氣虛衰為主,因而其治療宜從脾、肝、腎論治。倪進軍等[8]提出血脂異常的中醫病機以脾腎兩虛為本,痰濁瘀血為標,確立治則以補腎健脾為主,且尤以補腎為先,化痰活血為輔。王永澤等[9]認為,高脂血癥主要為肝失疏泄,延及脾腎為本,脂濁內生為標,屬本虛標實之證。郭姣等[10]提出肝在高脂血癥的發病中具有核心和樞紐作用,強調從肝論治,調肝降脂,兼顧脾腎、痰瘀。 劉衛紅等[11]提出脂代謝紊亂在中醫中當屬于三焦病范疇,三焦氣化失司是脂代謝紊亂等三焦病的主要病機;通利三焦法是脂代謝紊亂等三焦病的主要治法。

牛燕運等[12]指出高脂血癥屬脈絡同病。高脂血癥的具體病位在脈絡,在經病的同時,亦有絡病,絡病也應重視。高脂血癥的病理基礎痰濁、血瘀,或二者膠結存在,最易發生絡脈的阻滯,導致絡病。痰濁與瘀血相合阻滯脈絡為病,則搜逐不易,常常遷延日久,纏綿難愈,故高脂血癥亦病久入絡,屬脈絡同病范疇。

3 辨證論治

中醫古醫籍中沒有對高脂血癥的直接論治,據臨床觀察和現代研究各醫家提出了不同的中醫治療方法。

3.1 從脾論治 脾為“后天之本”,主運化?!镀⑽刚摗て⑽甘⑺フ摗氛f“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高脂血癥者多嗜食肥甘厚膩,致脾胃受損,脾失健運,水谷不化,釀生痰濕,痰濁中阻,精微物質輸布失司。劉涵容[13]認為從中醫學角度立足,脾失健運是高脂血癥基本病機,其治以運化脾胃氣機為主。中醫藥治療高脂血癥從脾論治具有重要的臨床實踐意義。熊岐陵[14]對82例符合高脂血癥診斷的患者隨機分成中醫藥治療組(治療組)和一般治療組(對照組)兩組,對照組予一般治療;囑控制飲食,適當鍛煉,予維生素;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同時接受相應的降壓降糖治療。中醫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以健脾利濕和活血化瘀為主要配方的中藥,具體組成為;黃芪30 g,黨參20 g,茯苓30 g,白術30 g,法半夏12 g,陳皮6 g,桂枝15 g,干姜8 g,炙甘草6 g,升麻5 g,葛根15 g,柴胡5 g,桃仁10 g,紅花5 g。每日1劑,分兩次口服,根據臨床癥狀在上述基本方上適當加減藥物,主要有以下脾虛便溏加肉豆蔻、補骨脂;陽虛畏寒加制附子;腹脹氣滯加木香、萊菔子、白芥子,經過3個月治療后,采用t檢驗方法比較療效,認為中醫藥治療高脂血癥有一定的臨床價值,特別是觀察療程時間適當長些效果可能會更明顯,在治療第3個月后復查的療效差距顯著高于前2個月。

3.2 從肝論治 肝主疏泄,朱震亨《格致余論·陽有余陰不足論》“司疏泄者肝也”。肝氣疏通、暢達全身氣機,進而促進精血津液的運行輸布、脾胃之氣的升降、膽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緒的舒暢等。肝失疏泄則瘀血內阻,痰飲水濕內停,肝木乘土則脾失健運等,均可發生高脂血癥。吳龍源等[15]以舒肝理氣、活血化瘀、瀉下清熱、淡滲利水為原則,自擬舒肝活血化瘀合劑(膈下逐瘀湯6 g,柴胡舒肝散4 g,澤瀉2 g,山楂2 g,丹參2 g,何首烏2 g)對中年后婦女高脂血癥的治療有很好療效。

3.3 從腎論治 腎為“先天之本”,“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腎精、腎氣及其分化的腎陰、腎陽是生命活動的根本。李甜等[16]認為腎虛血瘀是高脂血癥發病的始動因素。因此臨床上防治高脂血癥時,除建立科學性的生活方式外,補腎活血無疑是提高療效的一種好方法。

3.4 痰濁血瘀 痰濕內停日久,阻礙氣血運行,可致氣滯或血瘀?!把霰丶鏆鉁?,瘀血阻滯氣機,致津液停滯成痰,瘀血瘀滯致血脈運行障礙。瘀可致痰,痰可致瘀,痰瘀互為因果,終至痰瘀互結。氣滯、痰濁、瘀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屈小元[17]指出劉華為教授從中醫氣化理論探討脂類代謝異常,認為高脂血癥是由多種原因導致氣機升降失調,氣化失司,痰( 水、濕) 瘀互結是其根本病機,治療的目的在于通過調理相關臟腑氣機,消除痰、水、濕、瘀等病理產物,恢復機體正常氣化功能,主張治療時首先從中焦入手,驅邪保中,臨床常以自擬的化痰活血保中湯(為溫膽湯、五苓散、四物湯三方的合方化裁,組成:橘紅、姜半夏、茯苓、炒白術、枳殼、竹茹、豬苓、澤瀉、赤芍、九節菖蒲各15 g,桂枝、炙甘草各6 g。方中以橘紅、姜半夏為君藥,燥濕化痰;臣藥為茯苓、炒白術、枳殼、竹茹、豬苓、澤瀉、九節菖蒲、赤芍,健脾利濕,活血化瘀;佐以桂枝溫經通陽;使以甘草調和諸藥,共奏化痰利濕,理氣活血之功)為基礎方加減化裁,療效顯著。李琳等[18]將來源于2010年3月—2012年10月遼寧省中醫藥研究院心內科病房治療的213例合格受試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納入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給予通脈化濁湯(丹參30 g,紅花20 g,茯苓30 g,半夏15 g,生山楂25 g,炒萊菔子20 g,由該院制劑科生產)100 mL,日3次口服;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1片,日1次口服,療程8周。觀察治療前后受試者中醫證候的改善情況。結果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變化的組內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1);用藥8周末試驗組與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相對于基線變化的組間比較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中醫證候積分下降分值的均數高于對照組,但用藥8 周末中醫證候療效兩組間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通脈化濁湯可以明顯改善高脂血癥患者中醫癥狀,臨床應用具有與治療該疾病化藥相近的療效。

4 單味藥

現代藥理及臨床試驗證明,許多中藥通過不同的途徑、機制起著降脂的作用。例如山楂、澤瀉、何首烏、決明子、姜黃等。初欣欣等[19]指出何首烏所含的二苯乙烯苷類化合物具有顯著的降脂作用,另外姜黃、黃連、野菠蘿、山楂、蜂膠、銀杏葉、明日葉、大蒜、紅花等在抗高甘油三酯血癥方面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值得進一步研究開發。

5 中成藥

近年來隨著醫藥技術的不斷發展,出現了許多降脂效果好,不良反應少的中成藥,如血脂康、黑加侖油軟膠囊等。范昕等[20]對黑加侖油軟膠囊進行多中心開放Ⅳ期臨床試驗,中醫證候總療效為83.47%,在三種不同的病型中高膽固醇型療效最好,高甘油三酯型和混合型次之,病情越輕療效越好。得出黑加侖油軟膠囊能夠明顯改善高脂血癥的中醫證候情況,是一種有效的抗高血脂藥物。陳水端[21]有目的性的選擇150例高脂血癥患者,根據中醫辨證分型分為5組(肝腎陰虛型、痰濁阻遏型、陰虛陽亢型、氣滯血瘀型、脾腎陽虛型),對患者進行血脂康治療60 d,得出血脂康降低高脂有顯著療效,但是在證型治療效果上存在差異,其中脾腎陽虛型療效不明顯,痰濁阻遏型療效最佳。

6 其 他

中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具有數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中藥、針灸等多種保健治療方法,經過臨床觀察與研究發現這些方法也能取得很好的療效。李廣林等[22]從臨床研究和實驗研究兩方面總結近5年來艾灸治療高脂血癥的研究進展,得出灸法治療高脂血癥有一定的臨床療效,同時具有安全無毒副反應、價格低廉等優勢。張淑杰等[23]認為通過對背俞穴的針刺、放血、拔罐等治療,不但起到祛瘀血、化痰濁、調臟腑之功效,標本兼治,使氣血陰陽、臟腑功能趨于平和,使脂質代謝恢復平衡,而且有效地減少甚至避免了不良反應,達到了治療高脂血癥的目的。李艷芬等[24]選取了中醫辨證為痰濁阻遏及脾腎陽虛證的高脂血癥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探討穴位埋線療法對高脂血癥痰濁阻遏及脾腎陽虛證的臨床療效。認為穴位埋線治療高脂血癥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在中醫癥狀改善、持續穴位刺激、就診次數少等方面體現了其治療優勢。

7 臨床展望

雖然中醫古醫籍中并無“高脂血癥”的獨立病名,但經過幾代醫家的臨床探索與研究,認為其屬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當以肝脾腎虛為主,標實當以痰濁、血瘀為主。在治療上,不僅可以使用單味藥物如山楂、首烏等治療,還可辨證論治,體現個體化治療;另外還有中成藥物如血脂康膠囊等方便服用及攜帶的劑型,還可采用體針療法、灸法、穴位埋線、刺絡拔罐等降脂治療。

雖然現代醫學對本病的研究和治療已取得較大成就,但長期使用他汀類、貝特類等降脂藥物所帶來的肝臟損害、肌毒性、腎臟損害及其他比較少見的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精神抑郁、感覺異常與脫發、嚴重胃腸道和椎體外系反應等,仍是治療難題。而中醫降脂的方法、藥物多種多樣,能在辨證的基礎上靈活運用,采取多種療法相結合,突出個體化治療,對有并發癥的高脂血癥患者,能同時治療改善癥狀,防止或減少并發癥的產生,且中醫療法在中國有強大的群眾基礎,市場前景廣闊,是一條值得臨床探索以及拓展的新途徑。

[1] 2014年中國膽固醇教育計劃血脂異常防治建議專家組等.2014年中國膽固醇教育計劃血脂異常防治專家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4,42(8):633-636.

[2]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5):390-419.

[3] 王晶晶.中國七省(市)老年人高脂血癥患病率、治療率及影響因素研究 [D].合肥:安徽醫科大學,2014.

[4] 張國勝.高脂血癥的中醫臨床治療進展[J].中醫中藥,2011,8(33):121-123.

[5] 文杰,杜曉彬.高脂血癥行為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J].內蒙古中醫藥,2014,3 :121.

[6] 王智玉.淺析高脂血癥與中醫體質的相關性[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7(7):604-606.

[7] 高世東.從肝脾腎論治高脂血癥[J].西部中醫藥,2013,26(6):18-19.

[8] 倪進軍,徐小娟.基于證候研究的血脂異常中醫病機和治療思路的探索[J].遼寧中醫雜志,2011,38(6):1102-1104.

[9] 王永澤,韓新玲.高脂血癥從肝論治探討[J].河北中醫,2010,32(6):921-923.

[10] 郭姣,樸勝華,貝偉劍.再論肝在高脂血癥發病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中醫,2011,43(2):1-3.

[11] 劉衛紅,張蕾,顏賢宗.以三焦氣化理論指導脂代謝紊亂等代謝性疾病的治療[J].遼寧中醫雜志,2011,38(1):42-43.

[12] 牛燕運,郭麗婭,楊婧華.中醫絡病學說與高脂血癥[C].北京: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10.

[13] 劉涵容.從脾論治高脂血癥研究進展[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4,35(3) :64-66.

[14] 熊岐陵.健脾法治療高脂血癥82 例[J].內蒙古中醫藥,2013,18:77-78.

[15] 吳龍源,彭文煌,吳佩韓,等.舒肝活血化瘀合劑對于中年后婦女高脂血癥之臨床療效評估[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7):157-161.

[16] 李甜,趙英強.從腎虛血瘀談高脂血癥[J].中醫臨床研究,2013,5(16):58-59.

[17] 屈小元.劉華為教授治療高脂血癥經驗介紹[J].現代中醫藥,2011,31 (1):3-44.

[18] 李琳,李曉斌,焦曉民.通脈化濁湯改善高脂血癥痰瘀阻滯證候情況的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12(11):17-18.

[19] 初欣欣,季宇彬,高南南,等.抗高甘油三酯血癥中藥的研究進展[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4,30(1):142-146.

[20] 范昕,趙桂新,劉巖,等.黑加侖油軟膠囊治療高脂血癥的中醫療效研究[J].中醫藥學報,2012,40(4):83-86.

[21] 陳水端.血脂康治療不同中醫證型高脂血癥的療效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8):1032-1033.

[22] 李廣林,顧一煌.艾灸治療高脂血癥概述[J].河南中醫,2014,34 (2):339-340.

[23] 張淑杰,李淑榮.背俞穴刺血療法治療痰瘀互結型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10):41-43.

[24] 李艷芬,莊禮興,朱曉平.穴位埋線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1,38 (1):142-146.

(本文編輯 王雅潔)

山西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No.2014ZY02),消脂飲治療痰濁阻遏型高脂血證的臨床研究

1.山西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2013級在讀碩士研究生(太原 030001);2.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馬華,E-mail:haozijuan123@163.com

R289 R255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5.17.011

1672-1349(2015)17-1950-03

2015-08-11)

猜你喜歡
高脂血癥中醫藥療效
慶?!吨腥A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實施五周年
《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這十年》
隔姜灸聯合瑞舒伐他汀治療脾虛濕阻型肥胖并發高脂血癥的臨床觀察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止眩湯改良方治療痰瘀阻竅型眩暈的臨床療效觀察
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
高脂血癥的日常保健護理該怎么做
冷噴聯合濕敷甘芩液治療日曬瘡的短期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兩種不同劑量辛伐他汀治療60例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